《易經》教學第一講:學習易經有什麼用

2021-02-19 福澤眾生

我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易經》最大的作用不僅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易經》就像是一部做人做事的人生手冊、行動指南。《易經》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違背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按照天道來做就吉,不按照天道來做就兇。

我不知道各位看過《易經》這本書沒有,能看得懂嗎?很多人回答,看過,但看不懂。但是《易經》這本書裡有兩個字你肯定看得懂,哪兩個字?他們有的說「乾坤」,有的說「陰陽」。我說:「乾坤陰陽你都懂了,我還講什麼?那我走其實不是這兩個字,有哪兩個字看得懂呢?就是「吉、兇」,這誰都看得懂。

《易經》的文字一般都是這樣的:前面一句話什麼什麼,後面個「吉"或「兇」,就是前面一句話,後面一個「吉"或兇",就是前面一句話,後面一個判斷語。前面那句話我們一般都看不懂,但後面的吉兇我們都看到的董,所以《易經》不就是成為講吉兇的嗎?那就錯了!《易經》的精華就在前面那個「什麼什麼"你看不懂的地方。

你可能要說了「你是不是在故弄玄虛呀?「我問問大家,前面那句話和後面的吉或者兇是什麼關係呀?是因果關係,前面那個什麼什麼是因,後面的吉或兇是果。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因,輕視這個果。所以看到吉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它是什麼什麼吉,言外之意是你不什麼什麼就兇。當然,看到兇的時候不要緊張害怕,它是什麼什麼兇,你不什麼什麼就吉。所以《易經》不僅講什麼時候吉,什麼時候兇,更是講如何趨吉避兇,要怎麼做。所以不能把它簡單地看為是一本算命的書,而是一本改命的書。

當然,這個命不是天命,天命是不能改的,人要改天命必遭天譴,而我說改命這個命是指人的命,人的命是一定可以改的。那怎麼改呢?就是按照《易經》所說的天道、天命來改。

好多人問我:「學了《易經》有什麼用呀?「我就經常這麼回答:「大的作用我不敢說,但至少有三個小的作用:不會鬱悶、不會極端,不會痴呆。"這一點我可以保證,當然是真的要學懂了。大家不要笑,這不純粹是玩笑話,因為《易經》真的是人生的指南。

你可能會說:「《易經》這本書是幾千年以前的書,在現在社會還有用嗎?現在社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古人哪能知道現在人的生活?現在人都使用高科技了,都有網際網路了。「可是大家想過沒有,我們的科技雖然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可是我們一天三餐要吃飯,晚上要睡覺、男女之間要談戀愛,人活著要勞動、工作,人有喜怒哀樂,人一輩子有生老病死,這一切和古人有什麼區別呀?和古代相比,現在有的東西是變了,但有的東西沒有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所以《易經》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是變的,什麼是不變的。

《易經》的「易」字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它的字形就像蜥蜴,也就是四腳蛇,也叫做變色龍;另一種寫法,上面是一個「日」字,下面是個「月」字,「日「就是太陽,「月」當然是月亮,月亮也叫太陰,所以「易」字上面是陽,下面是陰。同時它又是講變化的,「易」字本意是講蜥蜴,後來就按照變化講了,就是變易的意思,所以原來蜥蜴的「易」加了一個「蟲」字旁。

《易經》很簡單,就是講陰陽變化的。「易」這個字有三個意思:第一就是變易,第二就是不易,第三就是簡易。變易就是變化,不易就是不變,簡易就是簡單容易,因為《易經》其實是最簡單的,它只有兩個符號,一個就是陰,一個就是陽。陰和陽這兩個符號三次組合就是八卦,也就是23=8。陰和陽這兩個符號的六次組合就是六十四卦,就是2的6次方等於64。

學習《易經》的目的就是抓住不易,隨時變易,回歸簡易。也就是說要抓住不變的,然後隨機應變,最後回歸至簡至易,簡單平易。

我們想一想在工作、職場上,在處理戀愛、婚姻、家庭、同事、上下級關係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矛盾、煩惱、困惑?為什麼有那麼多不開心呢?據專家統計,我國已經有超過50%的人存在抑鬱狀態,我國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多萬人,抑鬱症呈現繼續攀升的趨勢,到2020年,抑鬱症將從現在的第四大疾病上升為第二大疾病,也就是說僅次於心腦血管病。

當然,還有一種病,叫焦慮症。現在可以說全民都處於一個焦慮的狀態,只是或輕或重而已。造成抑鬱或焦慮的原因很多,競爭的激烈、壓力的加大。在這變化多端的環境下,我們能不能找到不易、不變的東西呢?讓我們的心慢慢回歸於簡單平易呢?比如說有的人情場失戀、職場失意,痛苦不堪,無法解脫,那能不能靜下心來用《易經》的智慧想一想婚戀中究竟什麼是可以變的,什麼是不可以變的;職場上什麼是可以變的,什麼是不可以變的;再進一步想一想人生、我們的一生一世、今生今世什麼是可以變的,什麼是不可以變的。只有找到不可以變的東西,我們才能隨機應變、隨時而變、隨勢而變。

這個不變的東西是《易經》的第一個字,叫「元"。《易經》乾卦一開始就說「元亨利貞",就是說只有抓住了這個「元」,這個不變的,才可以「無往而不勝」,才可以亨通、吉利。

《易經》是天道的規律、人生的指南,我用三句話可以概括一下《易經》:《易經》講的是什麼呢?《易經》是宇宙變化周期的大規律,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簡單地說就是大規律、大法則、大智慧。

那麼這麼高大上的《易經》在現實生活中怎麼應用呢?我們中國人其實日常生活中、平常中都在用《易經》。《易經》就說過一句話「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我們老百姓天天都在用,但是不知道。我們都聽說過陰陽、五行、八卦,我們還經常說一句話叫「變卦了"昨天你還說得好好的,今天怎麼就變卦了」,變卦就是《易經》。

《易經》了不起的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複雜的事情分為陰陽、五行、八卦,而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就叫智慧,反過來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知識。《易經》是教我們智慧的,不是教我們知識的。所有複雜的問題,我們現實生活遇到的都可以分成陰陽,就是把萬事萬物分為兩大類。五行就是分成五大類,八卦就是分成八大類,就這麼簡單。學會了「不易"簡易「變易"這三個詞,你就學會《易經》了。陰陽、五行、八卦這三者之間其實是一回事,陰陽的細分就是五行,五行的細分就是八卦。

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關注自己的命運,首先就要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性格、個性、體質、八字、命理,把這些綜合起來,過去就叫「命理」或「命」,我們加上一些後天的因素就叫「人格"。命理和人格不都是按照五行來分類的嗎?我想好多人都知道一點,你是什麼命呀?是土命、木命、火命、金命還是水命呀?木火土金水這就是五行。

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叫「性格決定命運我看應該叫「人格決定命運"。人格包括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你只有掌握了五行的人格,知道了五行的相生相剋,才知道怎麼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不論是性格還是體質、命理,都可以按照五行來分類。那你知道五行了,就知道怎麼和人相處了,應該找什麼樣的對象,怎麼樣組建團隊,應該找什麼樣的職業才合適,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辦事才比較順利。因為這些都分陰陽五行,職業也分五行,什麼地方、時間、人也分五行。如果五行相生可能就好;五行相剋,可能就不好。這是一般的規律,我們還會講到有時是需要相剋的,這是後話了。

當然,最重要的怎麼改變我們的五行,就是改變命運。比如剛才講到的職業,和找的對象、同事、上司怎麼相處都是對外的。還有對內的,我們的五行哪一個太過了,要怎麼改變它,如果哪一行不足,要怎麼補足它。

如果你要是覺得陰陽五行八卦還有點太複雜,那我們就要學會一張太極圖其實就可以了,陰陽、五行、八卦、六爻它的所有道理其實都可以歸結為這張太極圖。太極圖我想我們都見過吧,不過我要告訴你們,你們所見到的太極圖99%都是錯的,都跟最早的太極圖不同。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大頭魚的太極圖,太極圖也叫陰陽魚圖,好像兩條魚ーー白魚和黑魚糾纏在一起。

我在花了兩年時間考證了這張圖的來龍去脈,發現最早的太極圖都是小頭魚的太極圖,都是可以量化的,所以我們看到的那些大頭魚的太極圖都是錯誤的。

這個小頭魚的布局其實就是陰陽五行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也就是說陰陽、五行、八卦都可以在這張圖上找到它的位置。這張太極圖不僅是陰陽五行的表達方式,而且是中華文化最形象、最完美的表達方式。這張圖同樣也可以用剛才的三句話來概括: 宇宙變化周期的大規律,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易經》 這一本書是講這三句話,當然這張圖也是講這三句話。

這個可以量化的太極圖,它的八條半徑其實就是八個卦,它反應的這個大規律是按照順時針的方向來旋轉的。左邊是白的,就是陽氣上升;右邊是黑的,就是陰氣下降。對於一個人來說,左邊可以表示順境,我們處在得意、成功的時候;右邊可以表示逆境,處在失意倒黴的時候。

它不僅告訴我們人處在什麼時空點,在太極圖的什麼位置,而且還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它告訴我們要按照相反的方向去做,也就是要按照相反的方法來做。比如說處在順境的時候,也就是處在白的位置,那一定要按照黑的、陰柔的方法來做,就是人處在順境的時候要居安思危、陶光隱晦,要低調、內斂。處在逆境的時候,也就是處在黑的部分,就要按照白的部分,也就是陽剛的方法來做,也就是要自強不息,剛健勇為,勇往直前,百折不撓。

舉一個例子:曾國藩,曾國藩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六歲的時候就入私塾讀書,八歲的時候就能都讀四書五經,十四歲的時候就能讀《史記》 《文選》,二十七歲考中了進士。後來十年中有七次升遷,連升了十級。三十八歲,就是考中進士的十年當了禮部侍郎、兵部侍郎,也就是現在的副部級。

太平天國起義以後,他訓練湘軍,強調「軍人以氣為先」,帶兵的人要無官氣,要有血性,他特別重視血性。可是他一開始和太平天國打仗總是打敗仗,叫屢戰屢敗,好比就是走在太極圖黑的方向。那他怎麼做呢?就按太極圖白的方向來做,按陽剛的方式來做,他就把這四個字改了一下,叫「屢敗屢戰」,雖然敗了,我還是要戰,要打掉牙齒和血吞,所以這個時候曾國藩是扎死寨、打硬仗、不放棄。打敗了以後,他寧願跳水自盡,也不願意投降。

後來取得了勝利,獲得了朝廷的各種獎賞。這個時候,好比走在了太極圖白的位置上,那這個時候他怎麼做呢? 他按照黑的這個方向來做,他內斂、不居功自傲,主動裁掉了湘軍25000人,還勸他的九弟曾國荃要「回籍養病」,回他的老家養病去,也就隱退了。 在送他九弟走之前,還送了他一副對聯,非常有名,叫「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千秋、時光消失掉了,現在唯獨留下了我,跟我們一起打仗的,多少人已經犧牲了,現在只留下了我,應該慶幸,要退下來歸隱。可以說曾國藩是對《易經》之道、太極圖原理最成功的一個詮釋。

至於 《易經》十四卦就好比一部詞典,它是可以不拿來查的,每當你遇到事人生困惑的時候,你不妨拿起來查一查,你會獲得啟發,擺脫煩惱,解除困惑。

六十四卦就好比六十四個主題、場景,你把自己放到裡面去做模擬,就像軍事用的沙盤,用沙盤來進行模擬。而每一個卦的六根爻就像人生的六部曲,也像要問事情發展變化的六個階段。它不僅告訴我們一個變化的規律,而且告訴我們要怎樣去應對。不僅告訴我們什麼時空點吉,什麼時空點兇,而且告訴我們怎樣趨吉避兇、趨利避害。所以《易經》 不僅是預測學,更是行為學,是成功人生、幸福人生的教科書,這是一本歷經了幾千年而不衰的教科書。

在這個喧鬧的世界,在霧霾籠罩的世界下,讓我們靜下心來聆聽 《易經》的聲音,你會發現這幾千年來古人發出的聲音原來離我們很近。

相關焦點

  • 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對自己有什麼用?
    小編從事易經行業。很多人喜歡問小編。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呢?會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呢?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易經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易經中所包含的宇宙自然和人事法則,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碰到。假如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去了解易經,那麼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歷經7500年的國學易經講的是什麼,如何學習易經?才不會學偏
    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國學易經。本是好事但買來書本一看。根本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晦澀難懂,如同天文一般。索然無味隨即便放置一邊。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易經是講什麼的,何時出現的。在5000年的時間長河中,易經有連山,歸藏至周易三變而來。周文王拘羑裡而演六十四卦。後有周公姬旦整理,春秋時期的孔子及其弟子做十翼(對卦辭爻辭註解)由此百經之首的易經理論體系終究大成。距今2500多年。所以易經有時經三古,人經三聖之說。易經主要講的是以八卦為主的爻辭卦象。(理數相佔)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是很難懂的。他以文王64卦為基礎。以天幹地支為輔助。
  • 學習易經從這裡開始——現代圖解《易經傳》精講
    現代圖解《易經傳》精講課程預告(臺灣葉勁君 老師授課)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裡邊有很多話進行闡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現矣。」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複雜化。
  • 教學《易經》快樂成長
    親子課堂老師工作的變動,讓我有機緣走上多元課的教學,又一次給我一個全新的鍛鍊成長平臺!特別是《易經》多元課,在臺北老師精心製作的《易經》教學課件,通過兒歌和圖形的變化,把高深難懂的《易經》上得簡單快樂!自己也在教學和演練過程中,提升對《易經》理解和學習興趣。才發現自己以前學習《易經》的方法是不正確的。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
  • 《易經》第一講:鬼謀、人謀與修身
    《易經》,但《易經》並不好講,因為講「易」的人太多太多了。從漢朝開始將近兩千多年以來,講《易經》的就有上千家了。我們去翻翻《四庫全書》,關於「易」的書籍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堆積如山。各個時期,各個朝代,各個地方,甚至個人對「易」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特點。
  • 學習《易經》對人有什麼好處?
    《易經》在古時候用於佔卜、測吉兇、行兵打仗,那我們現代人學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唐太宗的宰相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就連西方國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古今中外,眾多偉人名人對《易經》推崇備至。可見《易經》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如果我們去深入學習,一定會有以下收穫。一、優秀國學底蘊。
  • 《易經》研學班教學實錄(匹配視頻)
    :乾卦的創始之道(1) 今天我們講第一課,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如果前面一些基本內容都不清楚,馬上進入《易經》內容,或者說進行佔卦的話,就會聽不懂,他說什麼就是什麼,那就會給人感覺是迷信,對吧?真的要懂的話,這是一種科學。《易經》實際上是一種科學,是以科學為基礎的一門學科,一門綜合學科。總體來講,它是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 接下來我們講第一講——乾卦的創始之道。
  • 《易經》到底講是本什麼書
    易經的總思想是包含但不限於道家的文化思想的。因為易永遠是最變幻莫測的,要說個一清二楚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就是根據《易經》思想來編著的五千字真言,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認可。但事實就是如此,《易經》是為人民群眾講解「道」的一本書,而《道德經》是為高等人所著的。沒到一定境界是看不懂《道德經》的。
  • 學習易經選擇什麼版本最好?怎樣學習才最有效果呢?
    經常有朋友問:看哪個版本的易經效果最好,怎樣學習才有效果?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易經》?很多朋友並沒有搞清楚。以為易經=周易,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前面寫的一篇關於易經的文章,就有朋友下結論:基本上是胡說八道。《易經》,狹義上講就是《周易》,《歸藏》,《連山》,後兩個已經不見了,所以俠義講易經就是《周易》。
  • 現在學習易經算晚嗎,易經是怎麼來的,越早知道越好!
    世界教科文組織還把《周易》作為第一本指導人生的書籍,連《聖經》都排在《易經》之後。可見世界都認識到《易經》的重要價值。我們作為中國人,為國粹《易經》能走出國門受到世界的矚目和推崇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易經》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對傳統文化的精髓卻棄之不顧,著實讓人可惜。
  • 易經的智慧曾仕強教授易經為什麼淪為算命工具易經三大特性是什麼
    因此他就在牢裡頭開始寫《易經》,替《易經》寫一些經文。所以後代有很多人,一被關到牢裡面去就要開始寫書,就是跟周西伯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學習的。周西伯他把他人生累積起來的寶貴經驗透過六十四卦,卦爻,卦有六個爻,而每個爻他都給它一些詞句來說明就成了今天的《易經》。因為在伏羲當年它是沒有文字的,那時候只有簡單的符號,可以說是無字天書。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每個人學習《周易》的目的是不相同的,有的人純粹是好奇,看了我的文章就想了解一下;有的人認為易經是一門智慧,想學習裡面的哲學知識;當然我不否認還有人就是過來,就是想用易經算命的。這裡面沒有對與錯!易經自古以來都被分成兩派,象數與易理派。
  • 兒童《易經》教學方法分享
    《易經》教學方法分享易經多元的教學,雖然同樣是經典。但教學的方法同老子、大學或論語還存在很大的差異。
  • 怎麼學易經算卦?看什麼書?乾心易學
    ,但是沒有人可以帶,不知道如何學習,不知道怎麼學更有用,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學習預測會不會對自己不好?學習周易六爻預測看什麼書?自學中會遇到什麼困惑?如何快速的學習預測?多久可以學會?都可以預測什麼?如果是初學者無任何經驗的,只是單純的感興趣,可以先看看易經大全這本書,這本書講得很全,一般就是圍繞六十四卦進行的講解及每爻的事物發展趨勢作出解釋自學中會遇到什麼困惑?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易學博士譚煒嘉(號善覺先生)在解答科技生活在線提問時說,孩子如果從小讀誦《易經》,將來再從實際生活中去鍛鍊思維方式,將會一生受用,面對困難會用樂觀、陽光的心態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真正的「趨吉避兇」。  《易經》分為三部  科技生活在線:什麼是《易經》?
  • 用英語講《易經》的人
    對外國人說《易經》的時候,陳彥雄用一口流利的英語。 日前,我在其易林工作室見到他的時候,陳彥雄正在用英語滔滔不絕地向幾位外國朋友介紹《易經》。他那維妙維肖的生動神態、口齒伶俐的講述,弄得外國朋友們個個鬨堂哈哈大笑,鏈鏈翅起大拇指:「ok、ok!」 一位男士說,太生動了,太妙了。
  • 一條路走不通時,可以換條路走——親子學《易經》第一講
    四  學了《易經》有什麼用?      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自由。 什麼都等著、靠著別人,會有自由嗎?學習力。我們在學校做作業,做得快的請舉手。為什麼會快,懂了,通了,能用了,就快,而且會越來越快。有的只聽,不記錄,不思考,過一會兒就忘記了,等到做題的時候就慢了。速度就是智慧。聽的能力、問的能力,還有思考的能力,用比別人少的時間學到比別人更多、更好的東西,這就是超過別人的學習能力。有些同學會講,哎呀,我根本沒聽我也知道做。
  • 易經是迷信嗎?陰陽八卦在易經中有何作用,學習易經的目的
    易經原來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不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迷信,迷信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愚昧和落後的意思。充滿了貶義。其實本身迷信這個詞沒有貶義的意思。從字面解釋,痴迷於自己的信仰應該是褒義的意思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