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500年的國學易經講的是什麼,如何學習易經?才不會學偏

2020-12-27 易學愛好者奎叔

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國學易經。本是好事但買來書本一看。根本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晦澀難懂,如同天文一般。索然無味隨即便放置一邊。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易經是講什麼的,何時出現的。

早在7500年-8000年間,遠古先賢伏羲(天皇)觀日月,畫陰陽,創八卦。經三皇五帝,夏商文明直至周代初期得以大成。在5000年的時間長河中,易經有連山,歸藏至周易三變而來。周文王拘羑裡而演六十四卦。後有周公姬旦整理,春秋時期的孔子及其弟子做十翼(對卦辭爻辭註解)由此百經之首的易經理論體系終究大成。距今2500多年。所以易經有時經三古,人經三聖之說。

易經主要講的是以八卦為主的爻辭卦象。(理數相佔)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是很難懂的。他以文王64卦為基礎。以天幹地支為輔助。以六爻變化為主題。用爻辭卦辭來闡述天地萬物與人類活動之間的規律發展變化,並加以記錄整理的概述,總結其中的規律。警示後人如何學習掌握基礎知識,進行預測佔卜的方法。這是他的主要內容。

易經涉及的領域很多,也記錄了很多包括天文地理,軍事戰爭,醫療祭祀,經濟建築,倫理綱常等很多方面的事件及演算的過程和結果。它主要分五大類,(傳統的五術,石醫命相卜)。石即仙(現在以道家修煉為主,修身煉丹,畫符念咒,驅鬼除魔);醫在古代同巫作用一樣,驅邪祛病,化石為藥,開方石灸等;命既命理學說,按生辰八字結合其他因素來推演人生順逆;相是五術裡面分得最多的(相天既星相學。相地既堪輿術(風水學),相人(相面,相骨),相畜類(相馬,牛,狗);卜則是易經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其他幾項都是為佔卜做補充與輔助的基礎知識。

易經包羅萬象,他的基礎知識又紛繁複雜。由於近代以來我們的傳統知識與國際接軌,很多東西對現代人來說很遙遠。比如傳統的六十紀年與公曆,二十四小時與十二時辰,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等等。與我們日常生活相距甚遠,所以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其實一旦入門就會發現,很多東西我們都知道,只是換了一個名字或稱呼不常用而已。所以不要氣餒。關注我一起學習我們祖代先賢留下的智慧。

那我們學習易經都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呢?我大概總結一下「陰陽理論,八卦術語,五行知識,天幹地支,傳統紀年五大類別,還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識底蘊,其他都是小知識理念。懂了以上的理論知識再看易經就不是那麼神秘和無聊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媒體的出現,現在網上的很多大師,打著國學易經的名號,來宣傳風水,算卦,命理,擇日的一些理論。不能說錯,我認為這都是在學習易經的道路上有了偏差。追末而舍本,就像爬樹一樣,進入一個分支而無法自拔。沉入了易學分枝理念裡。易學博大而龐雜。每一個項目裡都有很大的理論體系,在各個朝代都有文化名人大家對其著書立傳加以解釋。所以我們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要驚醒不要掉入其一套理論裡,而無法回頭。關注我有視頻,每天五分鐘一起學國學易經。#多元變現訓練營第二期#

相關焦點

  • 《易經》教學第一講:學習易經有什麼用
    我說:「乾坤陰陽你都懂了,我還講什麼?那我走其實不是這兩個字,有哪兩個字看得懂呢?就是「吉、兇」,這誰都看得懂。《易經》的文字一般都是這樣的:前面一句話什麼什麼,後面個「吉"或「兇」,就是前面一句話,後面一個「吉"或兇",就是前面一句話,後面一個判斷語。前面那句話我們一般都看不懂,但後面的吉兇我們都看到的董,所以《易經》不就是成為講吉兇的嗎?那就錯了!
  • 怎麼學易經算卦?看什麼書?乾心易學
    ,但是沒有人可以帶,不知道如何學習,不知道怎麼學更有用,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學習預測會不會對自己不好?學習周易六爻預測看什麼書?自學中會遇到什麼困惑?如何快速的學習預測?多久可以學會?都可以預測什麼?其實學習易經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我們願意學習願意看就可以學到很多很實用的東西,不管是自己預測還是替別人預測都可以,易經就是周易,如果要是學習預測學,那就是周易六爻預測,因為周易六爻預測就是根據易經的六十四卦演變過來的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科技生活在線:孩子是否應該學習《易經》和國學?  譚煒嘉博士: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曾定義過:「所謂國學,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問,那學問怎麼才有特色?就是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樣,它的關鍵就在思維,既然學問的特色在思維,《易經》就是一部講思維變化,思維轉變,思維以不變應萬變的著作。
  • 學習《易經》對人有什麼好處?
    《易經》在古時候用於佔卜、測吉兇、行兵打仗,那我們現代人學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唐太宗的宰相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就連西方國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古今中外,眾多偉人名人對《易經》推崇備至。可見《易經》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如果我們去深入學習,一定會有以下收穫。一、優秀國學底蘊。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曾仕強,是我國的國學大師,曾著有《胡雪巖的啟示》、《中國式管理》等書籍,最讓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仕強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解易經的奧秘,吸引了大量的國學愛好者。而有很多人學習易經半途而廢,覺得易經並不準確,其實他們是沒有讀懂易經。
  • 現在學習易經算晚嗎,易經是怎麼來的,越早知道越好!
    易經研究範圍類別是什麼大家好,從今天起,我們繼續為大家議講解《周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易經,不要求人人都成為研究易經的專家,從古到今,有幾個人能把易經都參透?我們懂得點皮毛的東西,也能指導我們的生活,比什麼也不懂強吧。《三字經》裡說讀書先要從六經讀起,首先就是讀《易經》。現代人讀《易經》不容易,因為都是古文,現在我們的書本是簡化字,有些生僻字連讀音都不知道,更別說是弄懂意思了。
  • 易經的這套卡牌火了!原來卡片記憶法,才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每個人的一生,有喜怒哀樂,也有坎坷荊棘,如何趨利避害,過上幸福的人生,一直是人們研究的永恆主題。那麼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智慧,能夠告訴人們趨吉避兇的道理,啟發人們的智慧,讓我們主動掌握命運的齒輪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幾千年前,我國的先賢們早就開發出了這種大智慧,並且寫進了一本書當中,這本書就是活躍歷史千年,被無數聖人、哲學家奉若金科玉律的《易經》。
  • 為什麼有些人要學習《易經》?不外乎這些原因。你又為何學《易》
    因孔子讀《易經》、編纂《易經》,因此《易經》必然是儒家學派的經典書籍之一。也因此,儒家一定是學習《易經》的。學道者通《易》,出神入化雖然,孔子對《易經》的重新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對於道家來說,《易經》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道家經典。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其實任何學術,都穿著華麗的外衣,易經也同樣如此。易經上那些經文和古語,只是易經的外殼,而由特殊符號構建的思維模式,才是易經的靈魂。很多人被它的神秘面紗所吸引,走到近前卻發現它猶如一座深不可測的金色殿堂,自然就打起了退堂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易經有太極生兩儀之說,而兩儀指的就是陰陽,這是構成易經整部書的核心思想。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下面說說為什麼要先學易經。我原來呢是帶著孩子先從三字經開始學,覺得是先從簡單的開始然後再難的。現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最好先從易經學習。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個圖:我們看看樹根都有什麼?易經,孝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詩經。而其中,易經為眾經之首。易經是所有經典的起始,就像上山,是先把孩子抱到山頂視野開拓了再往下走好呢還是從山底往上一點點爬好呢?有朋友但心是不是學易經的難度較大呢?
  • 曾仕強:《易經》全篇只講了這「3個字」,但很多人都沒搞懂!
    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熟讀《易經》後總結了3個字的成功格言:「上」、「止」、「正」。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選擇的問題,如何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判斷很重要。
  • 學易經的人,都怎麼樣了?
    這樣他自己就很有彈性,可以去也可以不去,而且講出來不會得罪人。站在不信的立場來信,站在不要的立場來要,站在不講的立場來講,站在不知道的立場來表示自己知道一些……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動腦筋,隨時隨地都在講第三種話,隨時隨地都有第三種選擇,這種做法是最安全的。
  • 科學已經證實,易經其實並非迷信,卡牌記憶法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那些說易經是「迷信」的朋友,瞬間被打臉呀!馮友蘭出生於1895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馮友蘭先生於1990年病逝於北京,在他彌留之際的時候,有人問他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馮友蘭曾說:「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 初學者如何學習《易經》,聽方墉老師講「三學三不學」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最古老的佔卜術原著,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可以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易經智慧,財富人生—堅持五福,百日築基
    這些年,國學越來越熱,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那易經在國學中是怎樣的地位呢?學習易經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思維?學習易經又和我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呢?
  • 千載國學今時興 萬千矚目易經盛——易經納入博士生招生計劃
    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該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孫晶當場宣布,易經預測學納入博士生招生計劃。易經查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官網,在2019年招生計劃中,「《易經》與預測學」作為研究方向之一列在中國哲學下面。
  • 國學知識:《易經》是本什麼書?
    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極其廣泛,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以及中醫,都和《易經》有著及其密切的聯繫,因此它被列為百經之首,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孔子說人們「日用而不知」,事實就是如此,《易經》裡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易經》跟《英語》好像很難學,但有人卻用易經的思維把英語學好.
    比如,孔子就曾說過:借我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所以,要講中華傳統文化,單講《易經》就可以了。那麼,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甲骨文開始便有記錄,漢字的創造規律就延續了下來。這就是漢語的《說文解字》。
  • 易經適合什麼人學?這3種人最適合學習易經,看看你在其中嗎
    當然也有一些人沒有那麼大的事業心,通過學習易經想達到清靜無為的狀態,不被世俗名利所困擾。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讀易經,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對易經長篇累牘,讓初學者一頭霧水。事實上,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學習易經。正如我們去學校上學,我們選擇學校,學校也選擇我們。每個學校都有個分數線,而低於那個分數線的就會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