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跟《英語》好像很難學,但有人卻用易經的思維把英語學好.

2021-03-02 137教育平臺

中華傳統文化的總源頭,無非就是三大篇:《論語》、《道德經》和《易經》。

而《論語》、《道德經》的思想,其實也是來源於《易經》。

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而甲骨文所記載的,幾乎都是卜筮之辭。我們的《易經》,就是一本卜筮之書。

《易經》產生於孔子和老子之先,這樣我們便可得知,孔子和老子的至神至聖的思想,都是得益於《易經》的啟發。

比如,孔子就曾說過:借我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所以,要講中華傳統文化,單講《易經》就可以了。

那麼,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甲骨文開始便有記錄,漢字的創造規律就延續了下來。

這就是漢語的《說文解字》。

英語跟我們的漢語一樣,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可是,西方的傳承不像我們,因此,英語單詞的創造規律沒有全部流傳下來,很大一部分都失傳了。

如果英語也有《說文解字》,那麼,就不難學了。

看看,我們現在學英語的基本步驟是:

認識26個字母 → 簡單對話 →  學音標 → 學單詞   → 學語法 →  ……

當然,現在要想學好英語,這裡面可是要不斷地貫穿  「 聽說讀寫 」 哦~

然而,在這條路上,難倒了多少中國學子。我們137的合伙人,張允老師,就是其中一位。


第十二屆《家長教育思維》成都站  籤約留念

左邊:137創始人謙奉校長   右邊:易經英語創始人張允

張老師出生在農村,從小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因此學習非常努力,小學初中總是班上前幾名。

上了高中,他更加發奮努力讀書,可是他卻深深被一門學科折磨,那就是英語。因為英語的單詞沒有邏輯,英語的語法句型紛繁複雜。

到了大學,他大一開始做家教賺錢,為父母減輕負擔。暑假寒假,他都是在學生的家裡給學生補課度過的。上午給一個學生補完,下午又坐公交車到另外一個學生家裡。

他在給學生補習物理、數學和化學的過程中,發現英語是學生普遍學不好的學科。

那個時候,他內心就萌生了一個想法:折磨了中國學生這麼多年的英語,我一定要把它徵服,我一定要找到學習英語的好方法。


他說:「整整九年,易經英語終於走到現在了,也終於可以面向大眾了。我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我平時在校的空餘時間都用在英語研究上,看了大量的書籍,聽了大量的課程。

可是,周圍沒有一個人理解我。

為了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去深入研究中國哲學,自然就接觸到了《易經》。從而與中國的古聖先賢成為朋友,獲得巨大的成長。

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哲學思維太厲害了。

讓我榮幸地發現了26個字母的千古之謎,榮幸地發現了單詞的創造規律。」

大學研究3年,在戴氏教育做老師近2年,在成都創業近4年的時間,終於讓張老師完善了這套方法。

這背後遇到的困難、曾經的失望、曾經的彎路,甚至張老師也曾想放棄過。

最後,他每每想到還有那麼多學生等著這套學習方法,還有那麼多父母對孩子充滿的期望。

他說,「我最終堅持下來了。

從2017年10月開始,我們就接觸到了張允老師的易經英語。那時候就頗為好奇,更由於我們一直致力於國學的推廣與傳承,深知《易經》是有規律,就是宇宙萬物的規律。

因此,如果用《易經》的思維,能讓英語學習也有規律,那簡直不得了。

近期,通過對易經英語進行調研,發現易經英語確實有一套特別的學習體系,將易經的規律跟英語巧妙的結合了。

因此,我們認為張允老師的這套學習體系,能更快地造福廣大的英語學習者。同樣,可以讓英語,變得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學~

更有家長反映,通過這樣的學習,原來《易經》跟英語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呀。

這個假期,就讓我們一起報名,去學習吧。

相關焦點

  • 錢一:英語單詞造詞邏輯是基於《易經》思維
    內容提要:錢一教授和她的團隊歷經20幾年的努力,通過對10萬英語單詞量的原始配方進行破解分析,論證了英語單詞的造詞規律和奧秘是以中國的群經之首——《易經》為基礎,英語單詞的形成與發展是中國祖先的智慧成果,提出了中國人要重塑學習英語的自信,明確了只要基於目前的思維模式,稍加調整和發散思維,就能夠很輕鬆、愉快、速效地學好英語。反問:外國人憑什麼教中國人英文?
  • 用英語講《易經》的人
    對外國人說《易經》的時候,陳彥雄用一口流利的英語。 日前,我在其易林工作室見到他的時候,陳彥雄正在用英語滔滔不絕地向幾位外國朋友介紹《易經》。他那維妙維肖的生動神態、口齒伶俐的講述,弄得外國朋友們個個鬨堂哈哈大笑,鏈鏈翅起大拇指:「ok、ok!」 一位男士說,太生動了,太妙了。
  • 《易經》為什麼難學?
    學《易經》文化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以宗教文化來評判中國《易經》文化。如果你這樣去學習《易經》,我們就會越走越遠,我們學《易經》的方法就越來越狹窄,同時我們會感覺到《易經》越來越難學。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要學《易經》,首先要懂得怎麼樣去觀看現象,觀察現象,判斷現象,找到它的內在規律。那我們如何通過某一種事物的現象去判斷它的內在規律呢?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易經在現代社會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每當人們談論起易經,總是和枯燥的文言文聯繫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片面的、專業的、誇張的解讀和描述,很容易讓人產生高深莫測的感覺。久而久之,易經似乎成了專家和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普通人遙望著易經這座「象牙塔」,只能敬而遠之。
  • 《易經》中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
    有無大小不等學易經,不妨先了解一下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的關聯。一定要有這種思維觀念,因為三者有共性。比如《道德經》裡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一。一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把一看作是實線,其實同時也是虛線。用高倍顯微鏡一看就是了。這是人的思維藉助顯微鏡這個工具,然後對實線去按照客觀規律、自然規律和物理知識的突然無限放大,是思維的一種反應速度,即平時說的這個人的反應能力。所以,眼睛看不到不代表客觀不存在。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
  • 易經入門:十句話帶你讀懂易經
    第七句話:易經很難學嗎?  易經,為容易學習的經典,而非《難經》。解析:  1、為什麼說易經容易學習呢?因為易經雖然是一本無字天書,但它創立了八個符號來描述對人類生存影響甚大的八種自然現象,就是上述所說的八卦。  2、我們講易經有三個關鍵詞,就是:陰陽、五行、八卦。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八卦符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我們運用易經就相當於是把一種古代語言翻譯為現代語言而已。我們大多數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語,英語有26個字母,而八卦這種古代語言,有多少個字母呢?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易學博士譚煒嘉(號善覺先生)在解答科技生活在線提問時說,孩子如果從小讀誦《易經》,將來再從實際生活中去鍛鍊思維方式,將會一生受用,面對困難會用樂觀、陽光的心態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真正的「趨吉避兇」。  《易經》分為三部  科技生活在線:什麼是《易經》?
  • 伏羲身為《易經》的作者,究竟在其中發現了怎樣的奧秘?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如果想把易經學好,其實我們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易經的作者是誰?易經的作者是誰呢?就是哦我們中國的人文始祖——伏羲。其實關於易經的起源,在學學術界大概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易經是地外文明,什麼叫地外文明?就是說易經的初創是一組神秘的符號,這組符號有人推測它不是地球人創造出來的,它是不是哪些外星文明把它創造出來的?
  • 六親不認的人,無法學好易經預測,因為易經預測最為重情
    易經為什麼能將一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情況預測的清清楚楚?這是因為易經非常重視親情,一個六親不認的人是無法學好易經的。易經的各種術數,四柱八字,六爻納甲,梅花易數,奇門遁甲等都把六親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不重視六親在易經預測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行的。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下面說說為什麼要先學易經。我原來呢是帶著孩子先從三字經開始學,覺得是先從簡單的開始然後再難的。現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最好先從易經學習。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個圖:易經,孝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詩經。而其中,易經為眾經之首。易經是所有經典的起始,就像上山,是先把孩子抱到山頂視野開拓了再往下走好呢還是從山底往上一點點爬好呢?有朋友但心是不是學易經的難度較大呢?
  • 《易經》是中華文明之源和諸經之首,有人說它難,究竟難在哪裡?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凡事只要掌握到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繫,學習起來自然就不會難,要相信自己。只是《易經》在人們意象裡早已先入為主了,易經幾乎成了高深莫測的玄學代名詞。那麼《易經》究竟難在哪裡?如何克服難度?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看懂《易經》這本書的人很少,《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本十分難懂難理解的書,可就是這一本書奇書,不管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易經》改變了高考和公務員考試對於馬雲的成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一個人無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贊你,有人罵你,眾口難調,心思各異。馬雲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商人,數十年間《易經》從不離手,始終堅持著「遇事不明問《易經》」的原則。
  • 科學已經證實,易經其實並非迷信,卡牌記憶法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那些說易經是「迷信」的朋友,瞬間被打臉呀!馮友蘭出生於1895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馮友蘭先生於1990年病逝於北京,在他彌留之際的時候,有人問他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馮友蘭曾說:「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 易經思維梳理《推背圖》,尋找隱藏著的秘密
    學習易經也有一段時間了,總希望能梳理清楚中國預測學的最高智慧,尋找隱藏在古人經典著作中哪些神秘而又奇準無比的預言。古聖先賢是用什麼方法來推演萬事萬物的變化的呢?他們是怎麼悟透易經原理的呢?這些預測是真實的嗎?帶著這些問題用易經思維來梳理《推背圖》。
  • 易經的這套卡牌火了!原來卡片記憶法,才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幾千年前,我國的先賢們早就開發出了這種大智慧,並且寫進了一本書當中,這本書就是活躍歷史千年,被無數聖人、哲學家奉若金科玉律的《易經》。易經究竟有多神奇?易經的神奇之處,其實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陰陽思維更是易經的核心,充滿著辯證法,很像是西方哲學的思想體系。
  • 用數學模型研究易經思維|湖南工業職院校長談創新思維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1日訊(通訊員 楊莎莎 黎強 記者 餘蓉)用數學模型研究易經思維,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12月29日,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講壇第三期暨卓越工業文化講壇第十三講開講。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向羅生從創建易經思維的數學模型角度,推導出易經思維的數學模型即「楊輝三角」,從創新角度帶領現場師生走近《易經》這門古老而神秘的智慧經典。 向羅生介紹了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易經思維的基本元素。
  • 《易經》教學第一講:學習易經有什麼用
    所以《易經》不僅講什麼時候吉,什麼時候兇,更是講如何趨吉避兇,要怎麼做。所以不能把它簡單地看為是一本算命的書,而是一本改命的書。當然,這個命不是天命,天命是不能改的,人要改天命必遭天譴,而我說改命這個命是指人的命,人的命是一定可以改的。那怎麼改呢?就是按照《易經》所說的天道、天命來改。好多人問我:「學了《易經》有什麼用呀?
  • 《易經》人人可學,那麼學易究竟要注意什麼?
    《易經》的影響力可以說是貫穿古今的,孔子單獨為《易經》做了《十翼》進行詳細解釋,甚至有人說孔子最大的貢獻不是《論語》,而是《十翼》。「潔淨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他的含義卻很廣,「潔淨」包含了哲學和宗教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學了《易經》這門學問,他心裡的思想,情緒的波動,是非常清潔寧靜的,「精微」兩個字則是說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所以大家晚上不要讀《易經》。頭腦冷靜睡不著影響第二天工作學習。
  • 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
    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所以才叫做論語,論語就是家常便飯的話。墨子是專門替那個基層的大眾去解釋《易經》的道理。所以,做人先學墨子實幹,然後慢慢走上儒家的路,最後你才可以去進入道家的境界!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因為,現實世界中,普通的大眾沒有時間與經歷,去正確把握易學。很多人只是道聽途說,僅限於蜻蜓點水,極易誤入魔道。
  • 《易經》勸告:當你身邊有這三種狀況時,說不定有人在背後算計你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