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

2021-02-08 風水大師課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涵蓋萬有,包羅萬象,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中出來的。老子是替很高智慧的人去解釋《易經》,所以憑良心講,道德經是高難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很多人就搞不清楚。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所以才叫做論語,論語就是家常便飯的話。墨子是專門替那個基層的大眾去解釋《易經》的道理。所以,做人先學墨子實幹,然後慢慢走上儒家的路,最後你才可以去進入道家的境界!

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

因為,現實世界中,普通的大眾沒有時間與經歷,去正確把握易學。很多人只是道聽途說,僅限於蜻蜓點水,極易誤入魔道。從普通人對禪的誤讀就可證明,沒有這個魄力改變自己,沒有智慧精研易學理論,沒有戒律,沒有定力,更沒有真修實證,最終都是拿易經當做框架和幌子,自欺欺人,不是搞迷信就是渴求神通,反而忘了在現實社會裡要做一個正常的人。這樣長此以往就辜負了易學的初衷,反而背道而馳。

易經的本質又是什麼?

簡單來說,都是探尋世界本質,解釋人生義理的學問。易經是以「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來俯察萬物,經天緯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爻辭取象,諸事盡在其中。

有事情發展的正反面:

火水未濟,水火既濟。

有力量積累的大小面:

山天大畜,風天小畜。

有立身處位的高低面: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太多太多,涉及生活各方各面。易經從古至今都是一門深奧的學術,不是世人常以為的算命說明書。南大師也提到,不少文化水平不高、心術不正的人痴迷於鑽研古文化。由於文化水平不高,這些人大概率會鑽進牛角尖裡。也正是因為這樣,對易經的學習一知半解,也無從為師,長此以往就魔怔了。更有甚者把自己帶入劉伯溫,諸葛亮的身上。學習了一些皮毛便開始洋洋自得,今天算無遺策,明天指點江山,總想給別人指點迷津。整個人都神神叨叨的。很容易做出危害社會安定的事。這種人的存在對社會發展也是弊大於利。

由於愛好者們技能樹點歪了。他們很自然的就會運用易經去從事封建迷信活動。屬於給真正的易學研究者們的臉上抹黑。愛好者們天天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忽悠別人,要不就說什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藉此讓水平比他還低的人交稅。就像割韭菜似的。還美名其曰守護華夏的文化傳承。易學,用一般的理性思維是無法領會其中奧妙的。就像道德經中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易學是大智慧,有些方面用言語無法說明白,看個人悟性。易經,是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變化之法,被一些悟性不高還心懷惡念的人傳承了千年之後,竟成了跑江湖的騙術。很多知識分子竟然無知地認為,佛法就是宗教迷信;易經就是「算命之書」。何其可嘆可悲!

易學是華夏哲學總庫,先秦諸子思想皆從周易生發而來。那是一套數學、神秘學、抽象類比哲學系統。首先進入文本比較難。其次在後世三千年的易學發展史中,不斷擴張,不斷細化,不斷複雜化、精緻化。每一家每一門都蘊含了大智慧。

修者以行制性,以律制心,在於求。

悟者以性施行,由心生律,在於知。

一般人學易,沒有足夠的智慧深研易理,沒有足夠的修為澄清雜念,沒有足夠的經驗洞察天地人文,佔卜又佔不準,解卦又解不通,經常給人算命,徒造口業,傷人慧命,再不然就是斤斤計較得失,有事沒事胡亂來一卦,也忘了什麼叫做「坦坦蕩蕩」,忘了「隨遇而安」,忘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道理。一旦決定潛心學習易學,必須要踏踏實實,決不可滿心雜念,這門古人傳下來的學問需要大氣魄、大智慧、大善心,還要投入時間用心鑽研才能成就。

易經教我們好好做人,踏實做事,有智慧的正人君子學習《易經》會越來越順越來越好。

以上為宏圖老師為我們帶來的分享,僅供大家參考!更多詳盡內容宏圖老師都會在咱們的「蜻蜓直播—風水解密」中給到大家!手機應用「蜻蜓fm」中搜索「風水解密」即可學習!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多次勸人「莫碰易經」,為何他自己卻精通其中奧秘呢
    近段時間,網絡上一段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習《易經》的視頻,引發諸多討論。這段視頻中,南懷謹大師認為:想要系統並且深入研究佛學和易學是非常困難,只有兩種人可以很好的研究它們。第一,擁有大智慧,且超脫人間的修行者。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故宮就是按照《易經》卦理來設計,蘊含精密數學原理,歷經600年風吹雨打,依然金碧輝煌;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
  • 南懷瑾的告誡:學《易經》不要太認真,因為萬事先知,並不吉利
    而其中《易經》作為一本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經典,它闡述了天地間的萬象變化,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許多人努力專研《易經》,就是為了能夠看透世間萬象種種變化,做到未卜先知。畢竟誰都夢想過自己能夠預知未來,提前做到一切準備,讓自己走上人生的巔峰。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但不可否認,幾千年來《易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
  • 南懷瑾:年輕人要將精力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不要鑽研佛學和易經
    對於許多人對佛學、或者易經所產生的好奇,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表示,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我們應當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我們最熱愛的事業當中。學海無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追逐無限的知識,哪怕是死了也心滿意足。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說起南懷瑾,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慈眉善目,仙風道骨的老人形象,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儒釋道兼修,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許多人都以他為偶像。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因為一讀就上頭,天很快就亮了真正含義是在說,如果晚上讀《易經》,一夜便捨不得睡覺了。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珍寶之一,其俯察萬物,經天緯地,內容之艱深,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把握。南懷瑾大師也曾勸誡年輕人,不要簡單研討《易經》。關於《易經》這樣一本集哲學與文明於一體的書本,好像每個人有時機都應該深入研討一番。但聞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卻對此持反對態度,他主張年輕人不要去研討《易經》。
  • 愛家的年輕居士該如何修行,聽聽南懷瑾先生是如何說的!
    南懷瑾說,自己常常告訴年輕人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是哪兩種呢?一種是佛學,另一個是易經。尤其在家的年輕居士,不要輕易隨便談學佛、學打坐,好玩一樣,求長生不老、祛病延年,不是這回事哦。——《禪秘要法講座》後來自己也確實覺得這些話有道理,具體的大家可以去請南懷瑾師父的書讀一讀,或者自行搜索他相關的文章就可以。而且我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 為什麼南懷瑾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而是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就不能睡覺了。
  • 《易經》為什麼難學?
    學《易經》文化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以宗教文化來評判中國《易經》文化。如果你這樣去學習《易經》,我們就會越走越遠,我們學《易經》的方法就越來越狹窄,同時我們會感覺到《易經》越來越難學。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要學《易經》,首先要懂得怎麼樣去觀看現象,觀察現象,判斷現象,找到它的內在規律。那我們如何通過某一種事物的現象去判斷它的內在規律呢?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其實是錯誤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係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按照南懷瑾老師的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裡城」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都是從文王編著了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是源自於當時《易經》所畫的八個卦象。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言:「不學易,不足以為將相。」
  • 南懷瑾:什麼時候懂了《金剛經》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國的《易經》
    有的人則是保留態度;贊同者的理由就是方便初入佛門子弟的理解和後世的流通;也有少數人盲目鼓吹,南懷瑾甚至把這「三十二分」和「易經數理」相關聯。南懷瑾在《金剛經說什麼》中:「現在金剛經講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三十二品,現在已經講完第十六品,剛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兩,二八就是十六了,一半一半。
  • 國學大師南懷瑾:從《易經》看生命起源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辨證法哲學書。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今天小師妹整理了南懷瑾老先生書寫的《易經雜說》中的部分內容,供熱愛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們賞讀。乾也代表了陽,坤也代表了陰,男人就是陽,女人就是陰。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下面說說為什麼要先學易經。我原來呢是帶著孩子先從三字經開始學,覺得是先從簡單的開始然後再難的。現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最好先從易經學習。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個圖:易經,孝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詩經。而其中,易經為眾經之首。易經是所有經典的起始,就像上山,是先把孩子抱到山頂視野開拓了再往下走好呢還是從山底往上一點點爬好呢?有朋友但心是不是學易經的難度較大呢?
  • 南懷瑾求仙問道之旅:道士揮手劈松,松樹應手而倒
    隨後,父親提出讓南懷瑾去學一門手藝,但遭到了他的拒絕,南懷瑾提出了在家自修的想法,父親便給南懷瑾找了一名博古通今的老師在家教授南懷瑾的課業知識。17歲的時候,南懷瑾除了精研儒家的四書五經外,對於諸子百家、文學歷史、詩詞曲賦等等都有所涉獵。南懷瑾在家自修的四年間,他所讀的書籍不僅科目類別多元,且每次都以學到書籍上的精髓為樂。
  • 為什麼有些人要學習《易經》?不外乎這些原因。你又為何學《易》
    因孔子讀《易經》、編纂《易經》,因此《易經》必然是儒家學派的經典書籍之一。也因此,儒家一定是學習《易經》的。學道者通《易》,出神入化雖然,孔子對《易經》的重新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對於道家來說,《易經》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道家經典。
  •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
  • 南懷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這一段記載,涉及到孔門的仁學,也就是心學。這個「心」包括了現在所謂的思想等等的心理之學,但卻不限於目前心理學的心,而是指「吾道一以貫之」的心性之心。什麼叫「喻」?這個字要注意。現代人喜歡講邏輯,邏輯是西方文化,十六世紀以後邏輯之道大行,它是根據希臘的原始邏輯發展而來的。邏輯是一種思考的方法。
  • 南懷瑾的告誡:不要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最易犯這3個毛病
    他不懂得自省,也就化解不了負面情緒,是嘴在學佛,心在學魔。老同學的境遇,讓我不禁想起佛學大師南懷瑾的告誡:別輕易學佛,學佛最易犯的3個毛病,有一個你就廢了。南懷瑾對此也曾說:「正確的執著是通往成功的階梯,錯誤的執著則是一條沒有出路的死胡同。學佛本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別過了頭,不要太執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