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2020-12-25 一葉史

《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珍寶之一,其俯察萬物,經天緯地,內容之艱深,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把握。

南懷瑾大師也曾勸誡年輕人,不要簡單研討《易經》。

01-《易經》之玄

位於六經之首的《易經》,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它是中華文明的總源頭、也是諸子百家的開端。

《易經》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系統,包括天皇氏年代的《連山》、《歸藏》,和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內容一應俱全,錯綜雜亂,並在時刻河中,逐步吸取古代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諸子百家的思維文明,匯聚成為共同的文明系統。

《易經》以為,六合萬物都處於永不暫停的發展之中,其論述的"道"指的便是這個"自然而然"的規則。由此,《易經》發展出三個核心,用六個字歸納為"簡易"、"變易"、"不易"

簡易是指世界上有許多雜亂的、超出人們了解範圍的事物,可是都可以經過人類的才智,將其轉換成人們簡單了解和處理的問題;變易則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發展著;不易是指在世界萬物皆變的前提下,存在著僅有不變的東西,便是萬物皆變的這條規則。

在這三條核心之外,又發展出"陰陽"、"五行"、"八卦"等概念。由於其表達非常籠統,因而聽起來感覺玄而又玄。

在中國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人們的思維中充斥著鬼神巫蠱等封建迷信的色彩,常常期翼經過祭祀、佔卜等與六合溝通。

最早的時候,伏羲和周文王經過觀察六合之間事物工作規則,總結出太極八卦等概念,提出用卦象佔卜吉兇,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爻辭取象,諸事盡在其間,也便是早期的易學系統,後被孔子發揚光大。

開端,孔子對《易經》並不感興趣,以為其僅僅一本卜筮之書。隨著人生的履歷逐步增多,孔子漸漸發現《易經》中蘊含的思維性和哲學性,並有必定的邏輯推理。

於是孔子晚年開端研討《易經》,並寫作《易傳》對《易經》的思維進行論述和傳承。孔子以為,《易經》中飽含"道"和"教",講究"讀易可觀其德而求其德",並由此發展出與儒家思維相近的哲理,比如慎言行、陰陽合而萬物生等。

孔子關於《易經》的了解和論述,將"易學"系統重新擴大,將其從一本佔卜算卦書本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也奠定了《易經》在中華文明四書五經之首的位置。

02-大師的勸誡

《易經》中有許多經典的哲學思維,一直傳承到現在。比如,"天行健,正人以自強不息,地勢坤,正人以厚德載物",就出自《周易·乾·象》,後來也被清華大學引為校訓。

這句話的主要思維是說,世界不斷運動,剛強不息,正人處世,也應該如此,臥薪嘗膽,相同的,大地寬厚和順,正人也應該增厚德行,包容萬物。這樣的大才智,在當時能跳出世俗結構,尋求更高的精力境界,非常可貴。

人們常說的四字成語"苦盡甘來"亦出自《易經》,原文是:"否之匪人,不利正人貞,大往小來。"……"泰,小往大來,吉亨。"其實敘述的是很樸素的事物發展改變的道理,即窘境到達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

相同有名的,還有易經中陰陽諧和的思維。此語出《易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意思是:一陰一陽的對立對立和改變一致便是事物發展的"道"即規則性,承繼這個"道"的是美善,而成果這個"道"的則是事物內在的固有實質。由此可見,《易經》已經早早地看破了事物發展改變的基本規則

關於《易經》這樣一本集哲學與文明於一體的書本,好像每個人有時機都應該深入研討一番。但聞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卻對此持反對態度,他主張年輕人不要去研討《易經》。

南懷瑾大師是一個集宗教家、哲學家和雜家於一身的常識分子,關於佛學、易經等研討非常投入,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自己也多次演講著書,詮釋道家經典。正是由於對易經研討深入,老先生才以為,學習《易經》需求必定的條件,並非人人都可。假如盲目去學,不光於人無益,反而可能誤入歧途。

關於學習《易經》的條件,南懷瑾老先生提出,有兩類人是可以去研討的。一類是第一流的才智的人,還有一類是徹底沒有讀過書的一張白紙型的人。

處於這兩者中間的人,不要去碰,就算固執要去研討,最好只學一半,不要鑽到底。由於《易經》假如鑽到底了,人也就變成一個廢人了。

所以,假如不是這兩種類型的人,最好離這門學識遠一點

03-為什麼不能研討《易經》

南懷瑾大師之所以不推崇年輕人研討《易經》,第一是由於《易經》中所包括的學識,浩如煙海,觸及的領域方方面面,裡邊的哲學、宗教、科學、諸子百家等常識,即使一個人用上一生的時刻,什麼都不做,僅僅去研討,也不可能學的完。

年輕人的時刻和精力都很有限,與其將有限的時刻,投入到無限的研討中,還不如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

南懷瑾大師自己的親身經歷也闡明,研討《易經》要穩重。他曾在夜間讀《易經》,被其間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所招引,好不簡單想通一個困惑,又立刻會墮入下一個困惑中去,越鑽越深,越來越迷惑不解。常常是一夜無眠,在不知不覺中天就亮了。因而,南懷瑾大師曾感慨:"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

第2, 《易經》是一門形而上的哲學,假如沒有大才智,學習《易經》很簡單將自己墮入到風水命理、陰陽五行之中去,脫離了現實日子,活得過於虛無縹緲,不接地氣。

特別關於青年人,正是生氣勃勃的人生階段,更應該擁抱日子,投入社會,此刻研討如此艱深的哲學,整日考慮都是形而上的精力理論,不光不能令其青春煥發,還會染上暮氣沉沉之態。

此外,研討《易經》需求大才智,不僅需求有辯證法的思維,還需求深沉的人生經歷和常識儲備。這些都是年輕人很難具備的。

假如帶著一知半解的狀況去研討易經,很簡單劍走偏鋒,要麼是以為《易經》等同於命裡演說,自以為自己窺透了"天機",要麼便是自己胡亂推演八卦,誤入歧途。其實,都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

第3, 關於年輕人來說,與其埋頭研討理論常識,不如認真地對待日子。南懷瑾大師曾趨勢怒火年輕人,先從普通日子中的小事做起,磨鍊自己的心性。

比如做一份合理的職業,規規矩矩的上班幹事,不要整天怨天尤人,不務正業,活在夢想的虛無縹緲的世界。無論是修行仍是研討"易學",都應該先改變自身習性,輔佐定力修習。年輕人最可貴是自立,能夠提前自立,獨立自主,自然會漸漸生出才智。

確實,讀書做研討都是在學習理論常識,可是真實的"易"其實在咱們日子的一言一行之中,好好的日子和幹事,其實無形中便是在學習"易"的道理。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更是一本排憂解難的書,當你遇到生活裡裡面的苦難、挫折時,根據《易經》所說,書中的卦辭就是解決你問題的最好方法。

《易經》一書,是一本可以學終生、用終生的書籍,書中的知識對我們的一生都是有幫助的。

但是很多人覺得《易經》都是全篇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根本看不進去。

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這套是白話文圖解版本的,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對應的注釋和插圖,書中蘊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無一不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多次公開推薦《易經》,感嘆越早讀越能比別人更進一步。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多次勸人「莫碰易經」,為何他自己卻精通其中奧秘呢
    近段時間,網絡上一段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習《易經》的視頻,引發諸多討論。這段視頻中,南懷謹大師認為:想要系統並且深入研究佛學和易學是非常困難,只有兩種人可以很好的研究它們。第一,擁有大智慧,且超脫人間的修行者。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 南懷瑾:年輕人要將精力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不要鑽研佛學和易經
    對於許多人對佛學、或者易經所產生的好奇,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表示,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我們應當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我們最熱愛的事業當中。學海無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追逐無限的知識,哪怕是死了也心滿意足。
  • 易經:這3種傷過我們的人,可放過,卻不可原諒,更不值得再信任
    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意思是說:初九,沒必要再計較那些怨恨的事情,丟失了馬不要再去找,它會自己回來。不幸遇到一些惡人,也沒什麼好怪罪的。易經透露:這4個傷過我們的人,可放過,卻不可原諒,更不值得再信任第一個人:欺侮過我們的人。有種人就是欺軟怕硬,專門看人下菜,對一些地位卑微,家庭出身不如自己的人各種挑刺,嘲諷,感覺欺辱了別人自己就能得到優越感。
  • 易經識人術: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有很多名人追捧。易經告訴我們: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第一種人:獐頭鼠目之人。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看下《搜神記》卷六宋定伯賣鬼的故事就知道,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是所謂的人性。所以南懷瑾大師說晚上不要讀《易經》其實和鬼怪並沒有關聯,說的不是一種情況。《易經》是群經之首,不過很多人對這本書的印象還只是可以拿來佔卜算命。但《易經》全書並沒有提到這是佔卜的書,是能推測禍福的。
  • 《易經》中暗含的2大「玄機」: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
    在《易經》中,還暗含這2大玄機:生活中,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看看你是哪一種?這3種人,命最苦1、固執的人在《易經》裡面,易就是變化的意思,它強調陰陽兩部分,任何事物都有著正反兩面,都都有對與錯,有奇與偶,有福與禍。
  • 易經智慧: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這3種怪相,儘早發現
    「相由心生」一詞,在中國古代多個古籍中都有記載,這個詞不無道理,因為人的面相確實與內心有關聯,《易經》中記載: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會出現這「3種怪相」,切忌深交。第一種:獐頭鼠目《易經》闡述:獐頭鼠目之人,多半心術不正。
  • 《易經》的智慧:「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點醒多少人!
    他說,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雨就遮點兒吧。後來,那個商人東山再起,成了胡雪巖最忠實的合作夥伴。愛算計的人,幹什麼都怕自己吃虧;和誰相處,都斤斤計較,愛算計的人,心中只有自己,只有利益,六親不認,忘恩負義,從不幫助別人,錢財從來都是有進不出。
  • 易經告誡: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有本事,越要隱藏自己
    《易經》謙卦則告訴我們:「盈必招損,謙則受益」。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有本事,越要隱藏自己。1、真正謙虛的人,可以吸收百家之長。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很少有人能真正謙虛。為了抓住難得的機會,人們總是要表現出自己能幹、可以拿下。他們害怕如果自己過于謙虛,機會就會被別人搶佔。
  • 《易經》中暗藏的人生實情: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
    《易經》中暗藏的人生實情: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易經》中,為我們揭露了2個人生真相:生活中,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看看你是哪一種?
  • 國學大師南懷瑾:從《易經》看生命起源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辨證法哲學書。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今天小師妹整理了南懷瑾老先生書寫的《易經雜說》中的部分內容,供熱愛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們賞讀。乾也代表了陽,坤也代表了陰,男人就是陽,女人就是陰。
  • 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涵蓋萬有,包羅萬象,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中出來的。老子是替很高智慧的人去解釋《易經》,所以憑良心講,道德經是高難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很多人就搞不清楚。
  • 易經忠告:人到50歲,這2種人能不來往就不來往,儘量避而遠之
    因而,人一但到中年,針對這類都會諷刺自身的親朋好友,理應保持理智回絕來往。再次再次來往,總是讓自身感覺是一個失敗的人,心裡越來越不自信。總得來說,應對這2種親朋好友,大家理應保證心裡有數,辨別是非,回絕來往。
  • 南懷瑾說:福報多的人,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
    結合南懷瑾大師上面所說的一番話,我們可以知道:福報多的人,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而有這兩種特徵的人,更容易大富大貴,福報多多。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而這些精神財富慢慢凝聚成智慧,再加上胡雪巖遇到了貴人,又能抓住機遇,最終成就了胡雪巖的輝煌人生——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富可敵國,被人稱為「活財神」、「江南藥王」等等。胡雪巖的福報如此之多,不是靠他讀了多少有字之書,而是因為他讀懂了社會這本更大的「無字之書」。
  • 易經揭秘:人身上這6種特點是運氣好的表現,有一種就要好好把握
    第一:思想上的改變執著一直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往往物極必反,很多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的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自己在某些方面太過執著,不能好好的去沉澱自己,想要改變目前的境地,就需要在思想上發生重大改變,這是種很奇妙的感覺。
  • 為什麼南懷瑾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而是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就不能睡覺了。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說起南懷瑾,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慈眉善目,仙風道骨的老人形象,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儒釋道兼修,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許多人都以他為偶像。在大師眼裡,儒、釋、道中的那些妙語是中國人的聖經,是我們生活的指南,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逾越障礙的技巧,掌握擺脫煩惱的智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
  • 《易經》提醒:傷害過我們的人有很多,但是唯獨這4種人不可原諒
    《易經》是一本著於周文王的智慧之書,文王在書中揭示了天地自然,道法輪迴。古往今來,無數在歷史上留下了功名的豪人志士,都在《易經》中得到過啟示,從而幫助自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一種人:背刺我們的人《易經》有曰:「無妄」 妄行便是小人 來背刺我們。背刺,顧名思義即是在背後捅刀子。唐朝有一人為李林甫,口蜜腹劍便說的是他。此人擅長表面與人和善可親,在暗中卻去設計陰謀陷害他人。當時安祿山對朝廷大臣都非常輕視,唯獨害怕李林甫,只因他明白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 《易經》智慧:什麼人什麼命,努力成為這4種人,好運慢慢來!
    《周易》告訴我們,下面這4種人會擁有好的命運:一、善良寬容的人《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載萬物,待人接物,包納萬物,就是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