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

2020-12-13 從易談起
有無大小不等

學易經,不妨先了解一下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的關聯。

如圖,一輛車從A地前往B地,輪胎一滾動,馬上就有了前與後、動與靜的對應關係。(對應關係包含相對關係)

其實還同時有了進退、上下、升降、起落、順逆、正反、快慢的對應關係。重點是同時。

同時存在著對應關係,這是宇宙、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三者中存在著的一種共性。對應關係同時又存互換、生化關係。一定要有這種思維觀念,因為三者有共性。比如《道德經》裡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一。一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把一看作是實線,其實同時也是虛線。用高倍顯微鏡一看就是了。這是人的思維藉助顯微鏡這個工具,然後對實線去按照客觀規律、自然規律和物理知識的突然無限放大,是思維的一種反應速度,即平時說的這個人的反應能力。所以,眼睛看不到不代表客觀不存在。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這裡,線的虛實就是一種陰陽對應關係。可能有人反駁,沒有顯微鏡沒有物理知識,如何證明實線同時也是虛線。這個時候,就是思維想像力對實線的突然極限縮小了。甲國的一條高速公路,乙國的一條高速公路,從太空一看,或者從丙國看,毛都沒有。高速公路不但是虛線,還能說它是點,甚至灰塵分子。回到正題,不然跑題。

宇宙自然、天下萬物那麼多對應關係,包括上面說的進退、上下、順逆等等對應關係,我們國家幾千年來的文明文化就用陰陽來概括表達,簡單明了。

《道德經》第二章的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無 相 生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後 相 隨 。恆 也 ......說的就是陰陽關係。恆,指的就是陰陽一直永遠同時存在對應互換生化關係。沒辦法,概念表達上有點囉嗦。當說對應關係時,一定要知道同時存在互換生化關係。不然就會片面主觀和固執看待問題和事物,通常說的一根筋。

不妨了解一下《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的就是各種情景、例子的陰陽關係。

回到前後、左右、進退、上下、升降、起落、順逆、正反、動靜的對應關係。如下圖所示:

汽車往前開,同時也是在往後開。確切的說是同時在往後開的一種趨勢,只要汽車不停下來,那麼在地球的拐點C就是一種往後開的現象。汽車行駛的路程只不過是地球的一個點,這是人的思維對汽車和地球的一種極速縮小。這不是詭辯,而是遵循著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

互換關係的趨勢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在拐點C時,前與後的互換關係就明顯表現出來了。從輪胎上也可以看出來,上變下,下變上的互換。

感興趣的可以再延展,當汽車不開動停在原地,是否有動靜、前後等一些對應關係?

關於順逆。把地球看作一個圓,汽車前行明明是按圓的順時針行駛,為什麼同時也是按逆時針行駛?我愛人在這個問題上思維轉不過彎來,被車頭朝前給束縛住了。車頭只是車的一個位置一個點。如果只關注這個點那麼就一直在牛角尖裡鑽成一根筋。汽車不管是往前開還是順時針開或是往下開,只是一個過程,同時存在往後開、逆時針開、往上開的一種趨勢,那麼就會在CDEF各拐點明顯體現出來。各拐點也是目的地目標點,如果車不停同時也是過程點、互換點,這樣循環往復。

那麼同時存在著的生化關係呢?從能量轉移傳播的角度來說比較容易了解。速度的快慢、風力的大小都是。高鐵呼嘯而過,產生的風力如果人在旁邊一不小心就有被吸入的危險。

汽車前行自然就是動了,這個容易理解。一直前行在動,其實是一種不動,就是靜止。有句類似的話:一直在變其實是一種不變。想通了就好。當然,靜止的前面有相對兩個字,即相對靜止。其實動的前面也有相對兩個字,這個有點費解,涉及到物理、天體和思維的極速放大和縮小。感興趣的可以相互探討分享。不過千萬不要陷在物理知識或者公式的點去鑽牛角尖。易經的思維是高度靈活與多樣性多重性的。比如二生三,陰陽的生化關係可以馬上想到夫妻二人生了個小孩的人類現象中去,也可以想到上面說的能量轉換與傳播方面去。

那麼有絕對靜止嗎?不妨從分子原子...量子的運動說說。

以上,差不多了解就可以了,再深入延展就有點囉嗦和燒腦。對於易經的進一步了解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學易經,學的是思維,只不過當中會涉及到天文地理科學人事、政治歷史制度等等。所以,不要再片面認為易經只是風水算命的東西了。東西是有價值的,存在即合理。不然清華大學也不會開課了對吧。

至於太極的叫法到底是莊子先說的,還是孔子在《易傳》說的,包括老子說的道。這些在這裡不是重點,不要陷在這個點上去探討。道等同於太極,結合其中的陰陽關係才是我們思維鍛鍊與發揮的重要依據體系。這個體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通人事,符合宇宙自然和人文萬物,相對於我們人類思維的鍛鍊和發揮想像來說,兩個字:完美。真的嗎?不急,還有四個字:完美無缺。這個時候其實是有缺了,和上面一樣運用一下靈活的思維就不會拐不過彎來。這樣,當進入易經看到卦辭爻辭裡說的君子時,其實同時也是小人。這個時候,有了同時存在的對應互換生化關係這種思維,馬上就明白君子小人同時指的也是事物的正反兩面。當說物時,一個人能想到人物動物生物資源物體甚至更多種可能時,你已經具備了學易經的基礎思維。其實就是要像個中小學生一樣會組詞。這樣,還擔心語文不好嗎?跑題了

以上純屬個人的自以為是,難免存在主觀片面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十大思維之陰陽和諧思維
    《繫辭傳》中講:「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裡面的兩儀指的就是陰與陽。兩儀,就是指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對的事物發展規律。比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上下、男女、左右等,這些都可以分陰陽。代表陽的事物就有:天、日、晝、暑、上、男、父親、單數等;代表陰的事物就有:地、月、夜、寒、下、女、母親、雙數等。
  • 奇門遁甲局之陰陽易理【風水】
    道成法師利用奇門遁甲及風水獨創【秋南奇門風水】理法體系,通過奇門遁甲局一一介紹【秋南奇門風水】理法體系中的基礎知識,領悟【秋南奇門風水】理法體系的精髓!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構建的基本概念,這一概念體現了宇宙中一切事物對立 統一、相磨相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 易經中,陰陽之理的全面解讀,看完後才能學好易經!
    易理提出了關於宇宙規律的命題,「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道」等,認為人應該順勢而為,伺機而動,自強不息,未雨綢繆。陰陽之理《易經》從頭到尾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陰和陽。陰和陽之間是能夠相互轉化的,陰和陽有異性相吸,同性相斥。
  • 《易經》佔卜乃學易之道
    是說學習《易經》應該從卜筮入手,由技法開頭,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究易理。三國時期「道術神妙,佔候無錯」的易學大家管輅,在討論研易之道時曾有句名言:「夫入神者,當步天元,推陰陽,探玄虛,極幽明,然後覽道無究」。管輅之語是「大家」之道,是學易之人必須遵守的方法,其中「步天元,推陰陽」就是最初的佔卜,然後才能「探玄虛,極幽明」,去探究易理,再後才能「覽道無究」,悟取智慧。
  • 傳統文化尋根之陰陽(之一)
    如果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那麼陰陽則是易經的基礎。比如我們說易經是專門研究事物關係與演變的終極學問,那麼精英們就會馬上審視我們的易經符不符合西方的哲學原理,符合的部分便承認,不符合的部分就視為糟粕。一切皆因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西方的東西就是權威,就是標準。正如魯迅先生小說中所譏剌的:「趙大爺說的還有錯?他家田地就有幾百畝!」
  • 《易經》為什麼被尊為群經之首?它是永恆、變化而又簡明的真理
    由此,它刻畫了我國人的語言、思維和存在。不了解《周易》,也就無法了解我國的才智和我國人的民族文化特性。《周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奇書?《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它們面世的時代前後相繼。《易經》是一部卜筮之書。它依據以陰陽為基本元素的卦象來猜測人和事的命運。它是神秘的,乃至是荒謬的。
  • 《易經》,是僅僅用來算命的嗎?
    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你是否有接觸到《易經》方面的書籍和知識呢?還是只要你一聽到是關於《易經》方面的事情,就自然而然的認為這是封建迷信活動,是江湖術士招搖撞騙的算命手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 趙會堂:易經講座之七「陰陽」
    中國周易新聞網易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經研究專家趙會堂對於學易的人,用易的人,研究易學的人,如果不知道陰陽,你真是不懂易,真沒入門。但是一部分人,學易多少年了自認為自己很了解易經的陰陽了,但是我問了很多人問到陰陽問題,還真的有很多人回答不上來。
  • 錢一:英語單詞造詞邏輯是基於《易經》思維
    我們將用10萬單詞量的原始配方來證明,英語單詞的造詞規律和邏輯就是基於我們中國的群經之首——《易經》思維。」記者覺得非常奇怪,英語怎麼可能和《易經》結合起來?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今天可還是頭一次聽說。錢一教授介紹說:「世上本沒有語言,但人與人生活過程中,需要溝通交流,就需要一種媒介作為概念傳輸的工具,語言的產生就成了必然。那怎麼產生語言呢?
  •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一、易經的來源 相傳,上古之時, 黃河中浮出龍馬, 背負「河圖」獻給伏羲; 大禹之時,洛水中浮出神龜, 背負「洛書」獻給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聖人, 觀察河圖與洛書, 開出先天八卦圖, 那時還沒有文字。
  • 易經是迷信嗎?陰陽八卦在易經中有何作用,學習易經的目的
    易經原來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不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迷信,迷信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愚昧和落後的意思。充滿了貶義。其實本身迷信這個詞沒有貶義的意思。從字面解釋,痴迷於自己的信仰應該是褒義的意思才對吧?
  • 易是什麼丨易經的陰陽符號
    #國學易經#伏羲氏是遠古時代的一位偉人,有傳說他是神說陰陽是一,可以;說陰陽是二,也可以。我們把「一"和「多」合起來想,不分開來看,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地球。分開來便成為二(多),地球有很多國家,國家有省市,公司有部門、小組、個體。這種觀念,對中國人的思維,有很大的影響。
  • 2017至2020的高考試題中的《易經》
    從2017年的命題思路中我們不難發現,僅僅保持固有觀念,以為高考大幅出現《易經》內容,就單純地將《易經》全篇背誦下來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將《易經》讀通、學透,融入到學科當中,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然而,《易經》作為群經之始,大道之源,內容確實有些晦澀難懂,想將其融入到數學學習中更是難上加難。而現今的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也多有缺失。
  • 陰陽思維PK邏輯線性思維
    千百年來,《周易》塑造了中國人的陰陽思維模式。中國人把陰陽思維,用到了極致。比如中醫,圍棋,對聯,藝術,兵法、謀略,人生交際,外交鬥爭,以及政治經濟等領域。而西方人與我們相反,他們思維模式,則是因果律。西方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創立了邏輯學體系,即三段論;第一位數學家歐幾裡得,創立了幾何學。
  • 易經裡的蘋果,象數理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是盼著這一天到來,後來就迷上了科幻小說,闖進科幻世界中經歷人類的悲喜交加。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易經》,心中多少有一些疑惑,難道這就是那些給人指點前程街頭擺卦攤搞的學問?我開始以為這是一本講迷信的書,專門給迷信的人打發時間的。讀了《易經》之後,有點頭昏腦脹,我曾自信我的數學天賦很強,結果還是敗在《易經》上。
  • 手機號中也含《易經》:您的號碼怎樣?這2個方法,簡單易學
    手機號中也含《易經》:您的號碼怎樣?這2個方法,簡單易學伏羲聖人一畫開天,發明創造了《易經》先天八卦。周文王羑裡城內忍辱負重,拘而演繹《易經》64卦,後人又稱《周易》。何為卦?《易經》古籍,在解釋此字時,稱:卦者,掛也,以察時變,示神事也!中國的漢字成語中,將「卦」一字,釋義為古代象徵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符號,也是古人用來佔卜的工具。然後,根據其預測方式,來看所問人或事的吉兇禍福。
  • 《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朱高正:用簡單的方法傳播《易經》
    玩票性質的,不一定要懂「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是世界頂級的高手,《易經》非懂不可。  陰陽五行的重要性,被朱高正歸納為,離開陰陽五行,談不了中國傳統文化。《易經》的精華——太極,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曾經提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一千年來,太極之說已成為整個東亞文明圈共同的宇宙觀、價值觀的根據。
  • 《易經》入門:現代人學習「陰陽」,謹記3條精華,非常關鍵
    《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一說中,將《易》總結為兩個字:「陰陽」。由此可見,陰陽理論的基礎地位,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陰陽學說對於學《易經》是何等重要。就當代人學習傳統文化而言,陰陽也是非常重要的,往深了說,不懂陰陽,幾乎不可能懂傳統文化。但是對於現代很多人來說,如何快速理解「陰陽」呢?通過一些初學《易經》朋友的反饋來看,重點在於3點精華規則的理解,非常關鍵。
  • 《易經》第一講:鬼謀、人謀與修身
    近二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學術研究也相對自由起來,對《易經》的研究和著述也是數以千計,這還不包括佛教和道教中關於《易經》的典籍,以及還有很多沒有付諸印刷和公開宣傳的對《易經》的一些論述。在座的有些朋友對《易經》也都有比較深的研究,都有自己的一番體會和認識。因此說「易」並不好講。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易」或者說對《易經》的感覺還是很神秘的,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