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經,不妨先了解一下易理的陰陽、邏輯與思維的關聯。
如圖,一輛車從A地前往B地,輪胎一滾動,馬上就有了前與後、動與靜的對應關係。(對應關係包含相對關係)
其實還同時有了進退、上下、升降、起落、順逆、正反、快慢的對應關係。重點是同時。
同時存在著對應關係,這是宇宙、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三者中存在著的一種共性。對應關係同時又存互換、生化關係。一定要有這種思維觀念,因為三者有共性。比如《道德經》裡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一。一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把一看作是實線,其實同時也是虛線。用高倍顯微鏡一看就是了。這是人的思維藉助顯微鏡這個工具,然後對實線去按照客觀規律、自然規律和物理知識的突然無限放大,是思維的一種反應速度,即平時說的這個人的反應能力。所以,眼睛看不到不代表客觀不存在。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這裡,線的虛實就是一種陰陽對應關係。可能有人反駁,沒有顯微鏡沒有物理知識,如何證明實線同時也是虛線。這個時候,就是思維想像力對實線的突然極限縮小了。甲國的一條高速公路,乙國的一條高速公路,從太空一看,或者從丙國看,毛都沒有。高速公路不但是虛線,還能說它是點,甚至灰塵分子。回到正題,不然跑題。
宇宙自然、天下萬物那麼多對應關係,包括上面說的進退、上下、順逆等等對應關係,我們國家幾千年來的文明文化就用陰陽來概括表達,簡單明了。
《道德經》第二章的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無 相 生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後 相 隨 。恆 也 ......說的就是陰陽關係。恆,指的就是陰陽一直永遠同時存在對應互換生化關係。沒辦法,概念表達上有點囉嗦。當說對應關係時,一定要知道同時存在互換生化關係。不然就會片面主觀和固執看待問題和事物,通常說的一根筋。
不妨了解一下《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的就是各種情景、例子的陰陽關係。
回到前後、左右、進退、上下、升降、起落、順逆、正反、動靜的對應關係。如下圖所示:
汽車往前開,同時也是在往後開。確切的說是同時在往後開的一種趨勢,只要汽車不停下來,那麼在地球的拐點C就是一種往後開的現象。汽車行駛的路程只不過是地球的一個點,這是人的思維對汽車和地球的一種極速縮小。這不是詭辯,而是遵循著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
互換關係的趨勢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在拐點C時,前與後的互換關係就明顯表現出來了。從輪胎上也可以看出來,上變下,下變上的互換。
感興趣的可以再延展,當汽車不開動停在原地,是否有動靜、前後等一些對應關係?
關於順逆。把地球看作一個圓,汽車前行明明是按圓的順時針行駛,為什麼同時也是按逆時針行駛?我愛人在這個問題上思維轉不過彎來,被車頭朝前給束縛住了。車頭只是車的一個位置一個點。如果只關注這個點那麼就一直在牛角尖裡鑽成一根筋。汽車不管是往前開還是順時針開或是往下開,只是一個過程,同時存在往後開、逆時針開、往上開的一種趨勢,那麼就會在CDEF各拐點明顯體現出來。各拐點也是目的地目標點,如果車不停同時也是過程點、互換點,這樣循環往復。
那麼同時存在著的生化關係呢?從能量轉移傳播的角度來說比較容易了解。速度的快慢、風力的大小都是。高鐵呼嘯而過,產生的風力如果人在旁邊一不小心就有被吸入的危險。
汽車前行自然就是動了,這個容易理解。一直前行在動,其實是一種不動,就是靜止。有句類似的話:一直在變其實是一種不變。想通了就好。當然,靜止的前面有相對兩個字,即相對靜止。其實動的前面也有相對兩個字,這個有點費解,涉及到物理、天體和思維的極速放大和縮小。感興趣的可以相互探討分享。不過千萬不要陷在物理知識或者公式的點去鑽牛角尖。易經的思維是高度靈活與多樣性多重性的。比如二生三,陰陽的生化關係可以馬上想到夫妻二人生了個小孩的人類現象中去,也可以想到上面說的能量轉換與傳播方面去。
那麼有絕對靜止嗎?不妨從分子原子...量子的運動說說。
以上,差不多了解就可以了,再深入延展就有點囉嗦和燒腦。對於易經的進一步了解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學易經,學的是思維,只不過當中會涉及到天文地理科學人事、政治歷史制度等等。所以,不要再片面認為易經只是風水算命的東西了。東西是有價值的,存在即合理。不然清華大學也不會開課了對吧。
至於太極的叫法到底是莊子先說的,還是孔子在《易傳》說的,包括老子說的道。這些在這裡不是重點,不要陷在這個點上去探討。道等同於太極,結合其中的陰陽關係才是我們思維鍛鍊與發揮的重要依據體系。這個體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通人事,符合宇宙自然和人文萬物,相對於我們人類思維的鍛鍊和發揮想像來說,兩個字:完美。真的嗎?不急,還有四個字:完美無缺。這個時候其實是有缺了,和上面一樣運用一下靈活的思維就不會拐不過彎來。這樣,當進入易經看到卦辭爻辭裡說的君子時,其實同時也是小人。這個時候,有了同時存在的對應互換生化關係這種思維,馬上就明白君子小人同時指的也是事物的正反兩面。當說物時,一個人能想到人物動物生物資源物體甚至更多種可能時,你已經具備了學易經的基礎思維。其實就是要像個中小學生一樣會組詞。這樣,還擔心語文不好嗎?跑題了
以上純屬個人的自以為是,難免存在主觀片面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