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2020-12-13 李秀筆記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

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就目前看來「陰陽」的概念似乎沒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僅僅在傳統文化、哲學領域有所體現,其主要應用則在中醫學領域。也就是說,現在對於學中醫的人來說,陰陽的概念還是非常重要的。

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仍有必要對「陰陽」進行繼承和發揚,陰陽邏輯關係是文化、思想乃至科研的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陰陽是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是出於對客觀現實的研究,這樣的邏輯關係是符合社會現實發展本質的一種關係,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在這裡,為了便於沒有接觸過陰陽概念的人理解,我先講述一下陰陽是什麼。

傳統文化裡所講的陰陽,是一個事物的一體兩面。也就是說,陰陽講的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而非兩件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我們人體來說,上半身屬「陽」,下半身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陰陽指的是一種相對關係,並非是否的關係,也不是正負的關係。並且,這個物質世界的任何一樣東西,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有很多種陰陽的劃分方法。

陰陽是一種對立關係,但這種對立是建立在統一的基礎之上的。

仍舊按照上述的舉例,人體的上半身與下半身,組成了一個整體。但上、下半身有相互對立,哪個離開哪個都不行。哪怕一張紙,也可以分為陰、陽兩面,而且世界上沒有隻有一面的紙。這就是陰、陽的對立與統一。

這種對立與統一,有點類似現代數學裡集合的概念,但又有所不同。現代數學集合的概念「A、非A」,只有兩種結果,A或者不是A。但陰陽卻不能這麼分,比如人體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說腰和臀部到底哪裡屬於上半身,哪裡屬於下半身。而是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裡,大家還可以仔細琢磨一下,為什麼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在具體解讀事物的過程中,我們馬上就能體會到陰陽理論確實蘊含了幾千年來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

從上述解讀,我們可以看出,陰陽是基於客觀現實的一種對立統一的分法,而不是理想主義的絕對的二分法,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陰陽邏輯認為事物永遠是在矛盾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這樣的邏輯,雖然歷經千年,仍然符合目前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體現了我們先民的智慧

在我看來,傳統文化中的「陰陽」,用一日一夜的一個整天的例子解釋,更具說服性。

這裡舉一個白天、夜晚的例子可能更顯得淺顯易懂。我們都知道,完整的一天,包括了白天和夜晚。白天為陽、夜晚為陰。白天和夜晚之間相互轉化,但這種變化是逐漸發展的。這從太陽的位置,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就能看出。

這就是東方的陰、陽邏輯,也就是說陰陽的對立統一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白天慢慢地變為晚上,夜晚隨著時間的推移,又轉為白天。因此,歷代哲學家把這樣的一種關係,歸納為聯繫的,變化的,矛盾運動的,具有整體性的邏輯關係。

這樣的邏輯,雖然歷經千年,仍然符合目前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體現了先民的智慧。

陰陽邏輯在現在,乃至未來仍然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和潛力,值得學習與研究

眾所周知,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二進位運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二進位的發明者萊布尼茲研讀《周易》以及《梅花易數》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二進位運算模型的發明與《易經》中陰陽爻以及陰陽理論,有著某種潛在的聯繫。

現代科學的二維碼、生物控制的「陰陽假說」等等一系列的成果,從中總能找到一些「陰陽」邏輯的影子,現代科學家為何仍在研究《易經》,我想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反過來看,通曉陰陽概念的人,看到二維碼,直接想到的就是陰陽——黑色為陰,白色為陽,兩種方格和合而成。

綜上所述,陰陽理論源自古人對世界的樸素認知,認為事物永遠是在矛盾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是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是出於對客觀現實的研究,陰陽邏輯符合社會現實發展本質的一種關係,雖然歷經千年,仍然符合目前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體現了我們先民的智慧。而在未來,陰陽邏輯仍然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和潛力,值得學習與研究。

上述,就是我對傳統文化中陰陽的理解。希望能幫助更多致力於學習《易經》、中醫等傳統文化的朋友們。

相關焦點

  • 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對指導我們的生活習慣、解釋處理很多生活問題,都很有裨益。這也完全符合我們現在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所以說,陰陽學說,的確是我們傳統文化裡的精華所在。由於陰陽學說是一種基礎學說,所以才能包羅萬象,我們見到的任何事物,幾乎都能用陰陽學說進行分析和理解,這個分析和理解,是不同於現代科學的角度和思維的。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何謂「陰陽」?陰陽是指日、月等天體運轉規律,是宇宙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從具體的邏輯含義看:在天地一體,萬物未成之時,首先出現的水,眾水匯聚,陰陽二氣發生作用,進而產生變化,萬物由此而生,無疑水為第一位。有了水,水與火陰陽對立,火自然而然應用而生,故火為第二位。有了水火,隨著陰陽交合,萬物生長,草木春生而秋實,故木(春)數三,金(秋)數四。水火木金全賴土而成,故土為第五位。
  • 中醫 / 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運用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運動,說明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二)相對性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1、無限可分性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之中可以再分陰陽。如晝為陽      上午:陽中之陽。
  • 中醫陰陽學說
    所以,陰陽儘管包羅萬象,具有普遍性,但在無限的宇宙中,陰陽畢竟是一種有限的具體的矛盾形式,其內涵和外延比矛盾範圍小很多,其適用範圍有;定的限度,僅能對宇宙的事物和現象作一定程度的說明和概括,更不能用以說明社會現象。另外對於唯物辯證法來說,具體矛盾的雙方,如有主有從,何者為主,何者為從,則視具體情況而定。但陰陽學說認為,在相互依存的陰陽矛盾中,一般情況下陽為主導而陰為從屬,即陽主陰從。
  • 陰陽學說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
    一提起陰陽學說,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專門為人們修房看地的陰陽先生,甚至是那些追捕龍脈的得道高人。其實,這只是現實生活中踐行陰陽學說下的一個小小的流派中人。那麼什麼是陰陽學說?其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呢?
  •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元氣陰陽學說得以產生和發展,陰陽學說幾乎滲透到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理論等每一類學科之中,許多學者利用陰陽理論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有關宇宙的一些重大問題,對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常因重感外邪,寒邪外束,陽氣閉鬱而化熱,反而出現咳喘息粗、咳痰黃稠、口渴、舌紅苔黃、脈數之候,其證又屬於熱(陽證)。這種病證的變化,是由寒證轉化為熱證,即由陰轉為陽。明確這些轉化,不僅有助於認識病證演變的規律,而且對於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總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也是易學哲學體系中的最高哲學範疇。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 上醫古法- -陰陽之道
    《易經》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無論是老子的道客道非常道之中的道,還是孔子的五道一以貫之中的一都,來源於易經中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形意拳與陰陽八卦的思維模式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內核與哲學思辯基礎,它貫穿於中國傳統醫學、氣功學、宗教學、人文科學、建築學、文學、藝術學、武術,乃至 帶來迷信色彩的堪輿(風水學)、佔卜、星相、手相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學說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
  • 彝族十月太陽曆是陰陽學說的源頭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陰陽的源頭在哪裡?人們一直無法解釋清楚。劉明武教授,從歷史、文化和民族責任的高度,對陰陽學說的源頭作了長期不懈的研究和探索,終於弄清了陰陽的源頭在彝族十月太陽曆,這是對中華文化和彝族文化的重要貢獻。陰陽五行解釋清楚了,中華文化就有了源頭之水。陰陽學說是解釋宇宙起源與演化的基礎理論,是解釋時間與空間的基礎理論。藉助彝族十月太陽曆,有助於重新認識源頭的中華文化。
  • 動靜結合,古詩中的道教陰陽學說
    摘要:古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詩文內容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觀念,古詩手法中的動靜關係尤為鮮明的體現著以《周易》、《太極圖說》為代表的陰陽觀念。本文藉助古詩動靜主要存在的三種轉態:襯、化、結合,來深入剖析陰陽觀念是如何影響古詩行文中動靜手法的表達。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素問·著至教論》《素問·氣交變大論》這兩篇文章都先後提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這就告訴我們,醫道要了解的知識特別多。《內經》就是這樣,包含了天文,地理,人事。所以張景嶽說《內經》是「上極天文,下窮地理,中悉人事」。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學的精髓之一,自古以來,不少人對研究陰陽五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陰陽五行常常給人神秘莫測、奧妙無窮之感,想要吃透其中精髓,實在難呀!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
  • 陰陽學說理論概念內容在中醫學中有哪些具體應用
    太極圖的思想淵源可上推到原始時代的陰陽觀念,但原始時代的有關圖形、符號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陰陽魚」太極圖。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萬物的生長規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 陰陽之道不是《易經》首先提出的概念,那麼陰陽到底是怎麼來的?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易經》中沒有陰陽與道的概念】陰、陽、道的概念來自於老子的《道德經》。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這個「二」就是陰陽。道:宇宙混沌無極,只是一個奇點的狀態。不過要明確的問題是,陰陽是道的屬性,不是道的組成。二生三中的三,才是道的組成。「三」是夷,希,微。
  • 太極八卦解陰陽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傳統文化除了佛教的外來文化,其他的兩個本土文化都和《周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但是我們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周易》,我們連這根源都不曾了解,就一味批判其封建迷信似乎有些欠妥,因為這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現在我們就從最源頭的地方開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自然是因為古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不同。
  • 中醫學哲學觀之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古代哲學理論,是古人認識世界和闡釋宇宙變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古代的辯證法思想。一.二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一)陰陽對立制約陰陽對立制約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在其運動變化過程中存在著相互鬥爭,相互制約的關係。陰與陽代表了屬性相反的事物和現象,或其內部相反的屬性。它們共處於統一體內,是相互鬥爭,相互排斥的。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健身氣功易筋經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雖然動作簡單,但內涵豐富,不單是一種易學易練,健身效果明顯的健身養生方法,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習練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過程,就是體悟和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