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學說是形意拳理的哲學基礎
1.形意拳與陰陽八卦的思維模式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內核與哲學思辯基礎,它貫穿於中國傳統醫學、氣功學、宗教學、人文科學、建築學、文學、藝術學、武術,乃至 帶來迷信色彩的堪輿(風水學)、佔卜、星相、手相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學說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
思維是人乃至人類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徵之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思維特點,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也會形成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這在心理學中,又稱為思維定勢。思維定勢一旦形成,便難以打破,在行為上表現為自覺不自覺地受其影響。陰陽八卦思維作為中國特有的思維定勢,形意拳難免受其影響。
陰陽八卦最早見於《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兩儀即指陰陽兩個對立的辯證統一範疇。《莊子》說:「易以道陰陽」,是對整部《周易》體系的深刻洞察。形意拳運用這一理論,辯證地使用陰陽之道,在上下、左右、前後、進退、動靜、內外、剛柔、緩急、輕重、德力等關係的處理上無不以陰陽關係為指導,從而避免了盲目性。
例如,在動靜關係上,《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是體用一源也」。《形意拳譜•兩儀歌》中也說:「兩儀者,拳中鷹熊之勢,防寧進取往來之理也。吾人具有四體百骸,伸之而為陽(鷹勢),縮之而為陰(熊勢),故曰陰陽暗合也。前人見有鷹熊競志,取法為拳,防守像熊,進取像鷹,越此二勢,其拳失真。名為形意者,象其形而思其意者。」「陰陽——看陰而卻有陽,看陽而卻有陰,天地陰陽合能下雨,拳術陰陽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塊皆為陰圖之氣也。」這些只是對拳術中陰陽的初步理解。
對於陰陽關係,有人概括為十大規律,即陰差陽錯、陰腐陽焦、陰刑陽德、陰陽互根、陰消陽息、扶陽抑陰、陰降陽升、陰爭陽擾、陰厭陽移與陰和陽合等。這些規律對形意拳家來說,具 有重大指導意義。比如陰刑陽德,啟發人們武術的技擊應用,要以德行為前提,輔以技擊。從而表現為練功目的在於防身、打抱不平,為社會、為人民除害,而不是惹是生非、欺弱凌強。這樣使德與力這一對立統一體得到恰當的處理。
形意拳在對人體的理解上也是辯證的。它認為人體上部為陽,與天相合;下部為陰,與地相合。外部與陽,內部為陰,左邊為陽,右邊為陰;形為陽,神為陰。 陽濟陰,陰潤陽。長期鍛鍊形意拳,使人體上下協調、內外結合、形神兼備,身體素質大大增強,心理素質也有所改變。
此外,形意拳也講究八卦應用與理論研究。從本質上講,八卦所體現的四正與四維的對稱正是源於對陰陽理論的辯證理解,如形意拳與八卦掌通用的最佳習練法「飛九宮」就是如此。
2.五行學說與形意拳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認為世界萬物由五種基本要素構成,即水、木、金、火、土等。《尚書•洪範篇》最早概括了五行特徵:「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在五行理論中,五行相互聯繫,相互制約,這種關係,傳統地稱之為「相生相剋」。
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拳」是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它的設計正是源於五行生剋理論。五拳,即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等,也是相生相剋的。
五拳之生克規律為
相生: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橫生劈:
相剋:劈克崩、崩克橫、橫克鑽、鑽克炮、炮克劈。
明了這些理論,在練習五拳時,要按其相生順序習練。在實戰技擊時,要選相剋動作,分清來之拳術是「克我」之拳還是「我克」之拳,以便靈活應付與隨之改變招術,從而達到保護、自衛與克敵制勝的目的。
從健身上說,形意拳可以被認為是人體的塑造與再塑造的藝術。這種藝術須符合人體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因而它汲取了中醫學與氣功學的精華。比如,意拳站樁功是形意拳基本功,而現在已被廣泛普及與應用,並被專門作為健身醫療的氣功。實踐也證明了,長期練習形意拳可強身健體,對於增強體質、防治慢性病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拳術與中醫學、氣功學的結合,使拳理更加完備,實用性更強。比如形意拳中的 點穴功夫,不僅需練硬氣功,而且要以子午流注氣血循環理論、靈龜八法等為基礎,選擇相應穴位。這種現象,反映了拳術與中醫、氣功的雙向滲透格局。武家常說的「武醫同源」、「練武先學醫」正是這個意思。
由上可見,陰陽可行學說是形意拳套路設計、技術演練、人體認識的共同理論基礎。它促進了拳理的完善與成熟,也為形意拳變化莫測的技術與手法提供了前提。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對其做生硬與形上學的理解。從本質上講,陰陽八卦與五行觀念,實際上是攻防技術、心理與體格兼修的辯證法。從現代系統科學角度講,五行八卦是身體鍛鍊的最佳模式之一。從歷史社會學角度去分析,陰陽五行與八卦觀念,並非是形意拳中的無意義的、或是故弄玄虛的東西。它被形意拳吸收,標誌著武術向社會化走近了一步,成為形意拳的重要社會內容之一。
形意拳交流學習QQ群:337207030
聯繫人 :李先生
QQ :65400170 電話:15536338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