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懂勁知法」者才是上乘功夫

2020-12-18 騰訊網

一、勁與招大有不同

招法系一般拳家所用普通手法。諸如拳打被攔截時改用肘打,肘打被攔截時再改用肩打,這渭之用招的打,同時又是見形的打,與拳經「拳打三節不見形」的理義相悖。這些招法有時雖也能贏人,但它用的是局部梢節發力,其力無源、其勁無根,靠的是快勝慢、大勝小、強勝弱。它受身體許多因素的制約,如雙方身體的高矮、體重,體質的強弱、力量的大小、運用的時機等客觀條件。運用招法輸贏與否,會因這些客觀因素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有這些都與形意拳所追求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及「無處不有、無時不然、觸之自應、不思而得」的技藝相去甚遠。因之運用招僥倖贏人,實乃形意技法的下乘之作。

勁法系形意拳特殊的「勁」「意」的運用。特別是尚派形意始祖尚雲祥先生之女尚芝蓉教練形意拳時,「著重練功找勁」,練的是「形神合一、渾元一氣」之功,找的是「六合完態、體用一源」的「真勁」。它「意引丹田、運之周身、發於四梢、主宰在腰」。這樣可使「神、意、氣、勁、形」融合為一、完整一氣、渾圓一體。以至於應用時,不懂勁者用的是招,只是梢節發力;而懂勁者用的是法,懂勁者在「催三節、警四梢」的基礎上所運用的則是「變勁不變手」的變化無窮的形意勁法。這種勁法才是拳經所說的「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的形意拳打法真諦。

勁法、招法雖僅一字之差,卻是大不相同,欲修形意大乘者,不可不明此理蘊訣竅,否則「差之毫厘、謬之千裡」,枉費工夫。拳經云:「武藝雖精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今將尚派練功、找勁之秘公之於此,願與識家、同道共勉。

二、鷹捉與劈拳之異同

尚派形意在築礎建基的五行拳之外,比別人多出一趟名為「鷹捉」的拳,而且特別重視它,列為母拳,稱之為開啟形意奧秘之門的金鑰匙。五行拳中的劈拳,多數人都以俯掌的練法來代替,尚派形意用的是立拳而非俯掌。鷹捉與劈拳的獨特技法,是尚派形意區別於其他支派的顯著特點之一。

尚派形意把起鑽是拳、落翻變為俯掌、成三體式的這趟拳稱為鷹捉。五行、十二形、六合拳、連環拳等主要套路的起勢也都用的是它。這正是拳經「出勢虎撲,起手鷹捉」的理蘊。尚師祖鑑經譜定真義,將鷹捉列為母拳,作為步人形意高深境界的必修之拳,要求門人終生修煉不輟,經云:「起為鑽、落為翻」,「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知起落枉伶俐」。尚師祖曾說:不知起落就是傻練,沒法掌握形意的竅要真諦。這種起落鑽翻勁,是形意諸多技法中最根本的勁,是形意特殊技法的精華。而鷹捉這趟拳就是練找、掌握這種勁路和技法的最好的一趟拳,所以要千錘百鍊。

尚派形意的劈拳,用的是立拳而非俯掌,不同於大多數以俯掌代之的練法。經曰「劈拳之形似斧屬金」。由掌代拳、落翻而出的俯掌,既無似斧之形,更無法練出似斧之劈勁。而尚派形意之劈拳是以前臂作斧刃,其著意和著力點放在拳和小臂上,是以前臂中節發勁打人的特殊技法。因之前輩曾有「劈拳肘打」的精闢論斷。

顯然,鷹捉與劈拳無論從外形、內意、勁路、技法以及其在技擊實戰效用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習練形意拳者不可不詳辯焉。

一代宗師尚雲祥與其門生合影

三、藝、功有別

拳經云:「武藝雖精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這說明「功夫是功夫,技藝是技藝,功夫大不等於技藝高,只有技藝高才勝人一籌,功夫和技藝是兩碼事」。

大多形意拳愛好者甚或一些拳家們,只偏重於動作套路和一些招式方法,而忽略對經譜理義的真切理解,更未能抉微人深。同時一些經譜典籍由於受封建保守陋習的影響,言詞大多隱諱,使人難以從字面上理解掌握形意拳特殊技法及其深邃的蘊涵。因此也就出現了一些悖謬曲解、虞傳訛誤的現象。

所以欲學練形意內養外練、性命雙修之道,探究形意拳體用一源、技藝奧秘之法,首先要投明師訪高友,求授技藝指點竅要。這裡所說的明師高友,是指對形意拳的外形內意、理義蘊涵真正明白的老師,而不是隨便找個自詡如何會練形意拳的「半開眼」,盲目投帖問技。其次要從前人給我們留下的不同技術、動作理論中吸吮營養。但這要摒棄流派門戶間自重排它、固執己學的封建陋習,以求真務實、刻苦鑽研的精神去探索抉微;以客觀的科學態度,用唯物主義辯證方法認真地進行分析比較,鑑別吸納、以闢謬闡真,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擇其善者而從之,以求不斷地豐富完善自己的技藝。在求得正確技術和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再加以自己的毅力恆心、刻苦砥礪、深求悟練,方能獲得形意拳的真功妙諦和高超技藝,漸臻「無處不有,無時不然,觸之自應,感而遂通」,「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高深境界。

相關焦點

  •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王宗嶽《太極拳論》註解(四)
    雖曰形拳招熟,亦果能以先天之神為體用,亦足以向機御變,因變致神明藝境。形拳招熟者,後天之功此又形拳招熟立名之精義者也。要在此形拳招熟功夫的基礎上進一步求「懂勁」。什麼是「懂勁」?懂什麼勁?達到此藝境,是謂之懂勁功夫階段了。因為此懂勁功夫階段,以中乘的「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氣、意拳為主,故名之曰:「氣、意拳懂勁」。其攻防功夫藝境描述如下: 氣(意)拳懂勁,此氣拳,就是意拳,即以「意氣君來骨肉臣」為君臣主從的拳法,崇尚以意用氣,意即是氣。認為意到氣到,氣到則力到,故尚巧。即以內勁為主,外形為從,賓主分明,中道皇皇。
  • 形意拳主要功法——八字功
    拳去不空回,起落不見形,近用肘膝,遠用手足。要做到,進入先進身,手腳齊到方為真。以上這些,都體現了,形意拳的近、快、狠的技擊特點。如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苦練。斬、截、裹、胯、挑、頂、雲、領、八趟拳,是要不斷提高拳技,使之逐步達到,起、隨、追、的要求。
  • 濟南形意拳名師李靜軒逝世 百歲大俠寫就功夫傳奇
    (資料片)  3月31日12時50分,著名武術家、形意拳大師李靜軒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106歲。4月2日下午,李靜軒老人的告別儀式,在濟南市殯儀館舉行,上百名親友、弟子到場送了老人最後一程。李靜軒老人數十年勤練形意拳,一輩子寧靜淡泊。4月2日,記者通過採訪濟南形意拳研究會會長楊遵利,一同感懷這位用一生書寫形意拳傳奇的老人。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形意拳運用這一理論,辯證地使用陰陽之道,在上下、左右、前後、進退、動靜、內外、剛柔、緩急、輕重、德力等關係的處理上無不以陰陽關係為指導,從而避免了盲目性。例如,在動靜關係上,《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是體用一源也」。《形意拳譜•兩儀歌》中也說:「兩儀者,拳中鷹熊之勢,防寧進取往來之理也。吾人具有四體百骸,伸之而為陽(鷹勢),縮之而為陰(熊勢),故曰陰陽暗合也。
  • 馬禮堂大師講解形意拳三體式
    馬禮堂大師講解形意拳三體式
  • 嶽飛是形意拳的始祖?到底靠不靠譜
    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歷代名人輩出,影響極大,流傳甚廣,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在歷史上,形意拳諸多武術前輩曾憑著精湛的技藝,譜寫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歌。當前,形意拳術及其精神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 太谷形意拳名家一布學寬
    十六歲起便學習拳術,後投師於車永宏先生門下學練形意拳(車永宏先生,字毅齋,人稱車二師傅,太谷縣賈家堡人,精形意拳術)。由於功架出眾,很受車師器重。得車師真傳,以法精練,功夫漸深,遂得名聲,為車師得意門徒之一。1913年起,布先生開始收徒傳藝,教授門徒頗多,弟子之眾,冠於他師。常以提倡發揚武術為己任,努力發展形意拳技。解放前,曾任太谷縣國術館長及各學校武術教師,教授學生誨人不倦。
  • 風雲生 形意拳周身太極 形意如龍
    過去有一本書,是美國人寫的,作者如果我沒記錯,叫「但,安德森」,書裡講美國有一個空手道高手,扭屁股發力,所以拳力過人,沒有人願意在比賽中遇到他,他的外號叫發電機!前些年,我師弟在網絡上跟一位叫向明的朋友有個對話,其中提到一個觀點,為什麼泰拳厲害?
  •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形意拳創始人究竟是誰……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黃宗羲在《王徵南墓志銘》中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於少林為外家……。」   作為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的形意拳,始於明末,盛於晚清,傳習演練已有三百多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武術拳種。
  • 形意拳的數字奧秘
    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形意拳中最基本的動作有劈、崩、鑽、炮、橫五拳,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用五行來描述五拳的地位,足見其重要。按照孫祿堂大師的說法,可以稱之為五綱。
  • 山西形意拳之三體勢秘法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
  • 《尚濟形意拳...
    恩師認可了我在形意拳上的發展和見解,並提出要求,繼恩師的著作《形意拳技擊術》之後,要我再寫一本主講形意拳打法的書,書名定為《尚濟形意拳練法打法實踐》,並為此書口述了序言並籤了字。  序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內家派拳種之一。  由於其易學、易練、易用,且健身效果顯著,故長盛不衰。不僅國內流派甚廣,而且還廣傳海外許多國家。
  • 楊遵利:濟南形意拳的"掌門人" 收徒已超300人
    楊遵利:濟南形意拳的「掌門人」,他要把形意拳作為一個文化品牌傳播下去 為了更好地研習武學,楊遵利先拜形意拳大師高醫俗先生為師,高老去世後,他又師從李靜軒先生。三十年如一日的研修和努力,讓楊遵利成為第三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而在他自己看來,這三十年的功夫,「不只是為了我自己,也不只是為了我們研究會,而是為了把形意拳、把整個中華武術的精魂,讓更多的人去知曉,從中受益。」
  • 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形意拳的骨力練習法
    肌纖維必須通過筋的支持和聯繫,才能使肌肉附著於骨骼上,發揮其運動功能。 形意拳樁功中的「半撐傘」狀態,表現為骨骼合理支撐下的「筋緊肉鬆」;也就是拉長筋,拔開骨關節間縫隙(拉長骨關節肌腱),肌纖維相對放鬆。只有肌纖維相對放鬆,為自身收縮和氣血鼓蕩創造條件,才能蓄勢待發,才能炸力無斷續;所以放鬆肌纖維是修體內煉撐筋拔骨的難點和核心。
  • 中國最後的功夫宗師,憑形意拳打遍天下!專家:可惜沒人得他真傳
    提起功夫,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在世界上,功夫就是中國的一個代名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功夫早已經脫下了實戰的外衣。越來越多的花哨加了進去,成為了「修身養性」的存在。不否定功夫的本質在於強身健體,然而它的實戰也不能背摒棄。
  • 形意拳與心意拳共用的《武穆拳譜》不過是個目錄
    形意八訣,不是狹義的形意拳八字訣,而是整個心意形意拳體系,形與意合之八綱要。最初的拳譜上《五行》只是理法理論,且沒有《四把》內容。心意拳與心意把也正是由此分家,一脈循著《六藝》演變為十大真形,一脈循著《八訣》發展出心意把錘。後來心意拳一脈又演化出四把錘與五行拳,再次分了兩支三脈。
  • 著名形意拳大師李鶬先生蒞臨書院
    李鶬先生,形意拳五世傳人、八卦掌五世傳人,祖籍山東省桓臺縣,自幼隨家父李靜軒與父親的師兄高醫俗先生習武,主練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習武四十餘年,其間亦得到形意拳名家、羅本祺、朱蘊山等著名拳師的悉心指教。
  • 楊遵利:隱在市井廣授天下形意拳
    楊遵利:隱在市井廣授天下形意拳 壹人人都有個「大俠夢」,不過這大俠,可不好當像很多孩子一樣,小時候的楊遵利也有著
  • 風雲生 從形意拳的外三合聊點真傳的東西
    他們自己也承認,李小龍就是一個開館教拳的,而且李小龍不教套路,教的是實戰,那麼,李小龍怎麼就不能打?什麼叫客觀?什麼叫公正?如果你不給別人客觀的評價,那麼別人需要拿你當人看嗎?還有一些人,像我文章中多次提起的傻子一樣,說到傳武,就讓人上擂臺!那麼,請問你,您能給我安排一個擂臺?
  • 形意拳五段教學法
    針對這一現實,本書作者,開始了摸索與體驗,歷時6年,從小學組、中學組、成人組、國外組,多種人群進行了系統合理的試驗,於2014至2015 年經梳理總結出「形意拳五段教學法。」五段教學法包含了五層的系統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以遞進滲透的教學思路引領指導學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體驗認知、逐步掌握傳承優秀的拳種。本書由作者的研究成果著述而成,有很強的實用性。首創五段教學法,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習者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