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發力模式古今都被人津津樂道,形意拳發力模式是何?形意拳發力模式是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
1、形意拳發力模式:形意拳發力特色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是傳統拳當中的一朵奇葩,其特色硬打硬進無遮攔,步步追風趕月不放鬆,風格剛猛,貼身進打,十分剛猛。
形意拳發力模式
不同於太極拳的剛柔相濟,八卦掌的靈活多變,形意拳的技術相對簡單直接。
但大道至簡,招式看起來簡單,但其內在核心勁力卻千變萬化,其本質核心就是一個勁力:整體勁。
發力瞬間,無論向左向右,向前向後,還是斜方向,無論方向怎麼變,全身關節、肌肉、大筋等等身體組織瞬間將力整合爆發出去,形成整體發力。
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原因在於大腿比胳膊粗,而整個身體,要比兩條大腿加起來還要粗上不少,可想而知,整體勁力有多大。
形意拳的發力模式
所以形意拳練拳,一定要練出整體勁,也就是全身胯、肩、肘、肋、脊柱、內臟,等等關節一瞬間,協調作戰,全力以赴。
2、形意拳發力模式:形意拳之整體勁
整體勁,顧名思義,就是整個身體發力、用勁,想要練出整體勁其根本就是整個身體協調如一,非常考驗對身體關節的控制力。
我們從人體力學上去剖析根本,人體運動是由關節所取決的,人體若是沒有關節,那麼整個人將會如同木偶一般僵硬,無法運動。肌筋膜等身體組織則是支撐輔助關節運動的。
關節是主體,肌筋膜是零件。
所以我們要想強化形意拳發力模式,得從人體關節入手,如今眾多訓練都是對肌筋膜等身體組織訓練的,但很少有對人體關節強化的,所以多少練拳人身體無法協調如一,甚至僵硬的都不少。原因就在於關節的強化上。
要想強化關節,可以從關節的運動功能上入手,例如肩膀,肩能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環轉,有很多運動。所以我們需要去強化這些關節,然後以此推演,去訓練,輔助關節進行運動的肌腱、韌帶、肌肉等身體組織。
形意拳發力模式
這樣由核心入手訓練形意拳,就完全不會走彎路,很多人練形意拳,練到後面都是為了練習招式,而不是在練身體,練勁力。
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整體勁不是練招式就能練出來的,而是需要不斷打磨才能出來的。
3、形意拳發力模式:形意拳之訓練方式
形意拳發力模式,是由劈、崩、鑽、炮、橫,五行拳為內在核心訓練的,這五個動作就是用來練勁的。
但很多人卻只練了外形動作,而忽略內在的關節協調配合。
例如鑽拳,手起如鑽,外形看就是手往上一抬,很簡單。但內在,腳要踩、腿要蹬、胯要轉、脊可撐拔成弓,肋可折合發力、肩可崩彈、肘可催手、內臟隔膜可配合上下起落發力。
簡單的一個動作,從頭到腳,所有關節都有自己的任務與要求,各司其職,又協調作戰,如此才能打出一把漂亮的鑽勁。
當然很多人即使注意了這些細節,也依照打不出來,原因就在於我們所說的「功」上,得下功夫訓練關節、強化關節。
各個關節之間,力是往一處使的,互相之間不能拖後腿。
很多腿有力,但肩膀無力,打出去的時候,腿上的力無法通過肩膀傳導出去,以至於拳頭無力。
所以開胯、開肩、開肘、開肋、開脊柱、活內臟,等許多功力訓練才是真正重要的基本功,不可或缺。這也是形意拳的發力模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