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傳人看門50年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圖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李仲軒在練武

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

《逝去的武林》出版

口述者李仲軒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退隱後做了50年守門人

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

《射鵰英雄傳》中武林群豪爭奪《武穆遺書》是真實的存在嗎?

昨天,現代出版社推出《逝去的武林》一書指出,《武穆遺書》確實存在,形意拳就是由《武穆遺書》發展而來。

該書是2004年去世的武林宗師李仲軒85歲時的口述實錄,據稱這位曾在西單某電器商店守門近50年的老者是中國武術界的至尊前輩,也是中華武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見證人。

傳奇

早年習武晚年守門

李仲軒1915年出生於天津,其父系和母係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家族。他從小喜愛學習武術,因遭父親反對而與父親斷絕關係。

後來,他拜隨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為師,武林名號為「二先生」。這三人是民國武林的巔峰人物,武林地位與當時張大千、徐悲鴻在美術界的地位相當。

34歲時,李仲軒自武林退隱,在西單一家電器商店以看門為生,一幹就是近50年。70多歲時李仲軒遭遇車禍,醫生認為按他的傷情已無法醫治,但四個月後他卻已能下床。85歲時,他開始與外孫徐皓峰通過對話方式,回憶武林歷史。文章當時陸續在《武魂》雜誌發表,在武術界引起巨大反響。89歲時他去世。

李仲軒拜尚雲祥為師時只有19歲,而對方已70多歲,大弟子也50多歲了。尚雲祥擔心李仲軒日後收徒亂了輩分,讓他發誓不能收徒,所以李仲軒一生未收徒弟。

圖書

再現民國武人武事

據該書策劃編輯鄧景異介紹,清朝滅亡後,民間習武的禁忌被打破,為解救民族危機,孫中山、馮玉祥等政界領袖提倡武風,甚至直接在武術館任職,中華武學呈現出一個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門風光無限,代表著武術實戰的最高水平。

鄧景異說,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四方面內容:「首先,李仲軒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師門下,後退隱几十年,未曾受過武術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擾,他所見證的三位大師的生活、功夫造詣,令人窺見了原汁原味的中華武學。其次,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武林風貌,記錄了許多武人武事。第三,書裡有技術、有經驗、有做人的道理,其立意很高,傳達了中國武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第四,武術來源於道家文化,但當今往往練武是練武、道學是道學,武術失去了上通道學的途徑,此書則把兩者溝通在一起,說出了武術的無限境界。」

亮點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武林群豪爭奪嶽飛遺書是重要情節,延伸出的故事幾乎覆蓋了《射鵰英雄傳》的後半部。而在歷史上,這部《武穆遺書》竟然真的存在。鄧景異說,明清之際,一個叫姬際可的人無意中在一座破廟發現了半卷《武穆遺書》,並由此創建了內家拳的第一個拳種——形意拳。此後,這半卷《武穆遺書》一直作為形意拳的鎮派之寶被傳下去。《逝去的武林》刊登了現存的《武穆遺書》的習武口訣。

此外,提起武士,大家最先想起的是日本武士,但這本書則讓讀者了解到中國很多被遺忘的東西。鄧景異說:「李仲軒的師爺李存義是中國第一個武士組織——中華武士會的創立者,看了書大家能了解到真正的中國武士,他們的思維意識有別於西方體育,為我中華所獨有的訓練體系。」(記者趙明宇)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相關焦點

  • 形意拳與心意拳共用的《武穆拳譜》不過是個目錄
    1心意拳與形意拳用的是同一本《武穆拳譜》,然而流傳下來的《武穆拳譜》不過是個目錄,標題便寫作:意拳目錄(含目錄內容)、十大要序等,並沒有陳述內容細節與練法。目錄是以形意八訣與踐躦(十六字要訣)法為主,引導出形意拳核心四形——龍、虎、鷹、熊。另外,少林版本中,同樣有「八訣(六字)」,而六藝部分,是跟著六字之後的「出勢虎撲,把上鷹捉」,具體內容則具有少林特點,而內勁相同。
  • 嶽飛是形意拳的始祖?到底靠不靠譜
    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歷代名人輩出,影響極大,流傳甚廣,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在歷史上,形意拳諸多武術前輩曾憑著精湛的技藝,譜寫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歌。當前,形意拳術及其精神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 「非遺」形意拳20位傳人獲段位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2011.01.19 星期三 「非遺」形意拳20位傳人獲段位   時報訊 (記者張彤)1月16日
  •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形意拳創始人究竟是誰……
    作為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的形意拳,始於明末,盛於晚清,傳習演練已有三百多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武術拳種。   形意拳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和總結,幾百年來名家輩出,流傳甚廣。孫中山、周恩來、張學良、馮玉祥等著名人士,都曾十分珍視形意拳。
  • 形意拳的數字奧秘
    形意拳尊嶽飛嶽武穆為始祖,其有據可查的近代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曾於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後又得到嶽武穆拳譜,以嶽飛拳譜為理論,把大槍術化為拳法,心意把,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 形意拳傳人談車氏形意拳要點
    在形意拳的故鄉太谷縣,由車毅齋的得意弟子劉儉傳下來的一支稱為劉系。由於劉系的眾多傳人不善筆墨,故著述很少。劉儉的弟子吳治泰,當時位於太谷四大名師之首,人稱「身輕似燕吳禿子」。吳治泰於晚年將其畢生所學傳於得意弟子程聯友(又名春林),程聯友精通槍法,他練的六合大槍馳名於省內外。
  • 著名形意拳大師李鶬先生蒞臨書院
    李鶬先生,形意拳五世傳人、八卦掌五世傳人,祖籍山東省桓臺縣,自幼隨家父李靜軒與父親的師兄高醫俗先生習武,主練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習武四十餘年,其間亦得到形意拳名家、羅本祺、朱蘊山等著名拳師的悉心指教。
  • 形意拳正宗傳人高毅朝:傳武能打還是現代搏擊厲害答案揭曉!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作為非常具有實戰力的形意拳在全國廣為流傳,門派繁多,為什麼說他是正宗傳人,還得從形意傳承的小故事講起。 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礎上,由李老能創編而成。李老能(1795—1881),形意拳祖師李老能,清代深州竇王莊村人。李老能少時聰慧好動,其先祖為退役武將,家傳武術,讓他的聰穎有了用武之地。
  • 形意拳祖師李洛能第五代嫡系玄孫傳人李志軍
    李志軍為形意拳嫡系第五代傳人;7歲跟隨武術家呂鳳山學習形意拳,12歲跟隨武術家祖景才學習通背拳。2004年加入中國武術協會會員,2012年參加河北省首屆名拳名師展演大會,獲燕趙英豪稱號2014年河北省衡水市武術館比賽,獲傳統拳第一名。2015年北京國際武術文化交流大會,獲形意拳項目第一名。
  • 山西形意拳之三體勢秘法
    居傳:姜維有傳人宋朝周侗,乃禁軍教頭,其徒豹子頭林衝繼其位,周侗晚年有徒嶽武穆王,神槍定北疆。李洛能是河北深縣人,以經商為主,拜山西戴龍邦次子戴文勳(雄)為師,苦學十幾年,人稱「神拳李」,在山西傳車毅齋,李廣亨,賀永恆,宋世榮,宋世德等,回到河北原籍後傳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並南傳無錫,北傳東三省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
  • 濟南形意拳名師李靜軒逝世 百歲大俠寫就功夫傳奇
    (資料片)  3月31日12時50分,著名武術家、形意拳大師李靜軒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106歲。4月2日下午,李靜軒老人的告別儀式,在濟南市殯儀館舉行,上百名親友、弟子到場送了老人最後一程。李靜軒老人數十年勤練形意拳,一輩子寧靜淡泊。4月2日,記者通過採訪濟南形意拳研究會會長楊遵利,一同感懷這位用一生書寫形意拳傳奇的老人。
  • 形意拳家、武術搏擊家朱國福先生一組珍貴照片
    1891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定興縣大朱莊。1904年拜清末小八俠之一的形意名家馬玉堂為師,為形意拳第八代傳人。1924年,朱國福來到上海,創立武學會,以技擊能力高超、多次與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勝而聞名,朱國福兄弟四人皆為當時武林一流技擊高手,實戰名家,被武林人士並稱為「朱氏四傑」。1928年,朱國福先生參加第一屆武術國考,獲最優等榜首。
  • 形意拳五段教學法
    針對這一現實,本書作者,開始了摸索與體驗,歷時6年,從小學組、中學組、成人組、國外組,多種人群進行了系統合理的試驗,於2014至2015 年經梳理總結出「形意拳五段教學法。」五段教學法包含了五層的系統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以遞進滲透的教學思路引領指導學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體驗認知、逐步掌握傳承優秀的拳種。本書由作者的研究成果著述而成,有很強的實用性。首創五段教學法,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習者掌握。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形意拳譜•兩儀歌》中也說:「兩儀者,拳中鷹熊之勢,防寧進取往來之理也。吾人具有四體百骸,伸之而為陽(鷹勢),縮之而為陰(熊勢),故曰陰陽暗合也。前人見有鷹熊競志,取法為拳,防守像熊,進取像鷹,越此二勢,其拳失真。名為形意者,象其形而思其意者。」「陰陽——看陰而卻有陽,看陽而卻有陰,天地陰陽合能下雨,拳術陰陽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塊皆為陰圖之氣也。」這些只是對拳術中陰陽的初步理解。
  • 一位軍校學員接觸形意拳的感受
    寒假放假剛剛回到老家山東濟南就忙不迭的去拜訪尚派形意拳第三代傳人張金濤先生,並向他學習形意拳,開啟了我的學拳生涯。我自小喜歡傳統文化,喜歡各種傳統東西,比如京劇、象棋、武術等等。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我覺得內家拳入道是一條捷徑,而三大內家拳中,直觀感受是太極太慢,八卦掌暈頭轉向的,形意拳簡單實用。所以斷然選擇了形意拳。我抱定了一輩子學拳的心態,打算在老家找個師父,因為工作不一定在哪,但是家是不變的。
  • 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裡的「武」「校」聯動實踐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記者王菲菲)出拳、掄肘、頂膝、掃腿……練功房內,12歲的小平眼神堅定,步伐穩健,一招一式中,形意拳風採盡顯。「我喜歡練拳。」一套拳練完,頭頂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小平過來禮貌地與記者打招呼。
  • 濟南形意拳成功申遺 楊遵利:痴迷武學三十年
    濟南形意拳成功申遺 楊遵利:痴迷武學三十年 2009-06-23 06:57: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太谷形意拳名家一布學寬
    1894年開始在太谷縣一家釀酒缸房當學徒,後住糧店學商。1917年,參加太谷縣體育會工作,任縣屬各校武術教師。1932年轉任太谷銘賢學校武術教師。   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後,銘賢學校遷址四川,布先生為留校職員,守校護院,保持了民族氣節。
  • 李洛能形意拳論之一
    李洛能著《形意拳譜》。李洛能先生從師戴龍邦先生習練心意六合拳,經其手發展出十二形並更名為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可以說是現代形意拳的祖師爺,所以先介紹李洛能先生的拳論。李洛能先生的拳論特點是通篇講周身各部位合一,應該說是內家拳中最好的拳論之一。
  • 謝帝:大家好,這是我的新身份,成都郭雲深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
    今天,謝帝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成都郭雲深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會長是謝帝他爸蔡永強老師,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第六世傳人。「我喜歡的西方說唱歌手,他們說都是從中國武術中得到的靈感。我是中國人,身邊有如此好的機會,除了好好繼承,還希望將這些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我的說唱中,這也是中國嘻哈歌手能真正被世界所認同的重要特質。」謝帝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