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簡介】朱國福,字炳公。1891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定興縣大朱莊。1904年拜清末小八俠之一的形意名家馬玉堂為師,為形意拳第八代傳人。1924年,朱國福來到上海,創立武學會,以技擊能力高超、多次與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勝而聞名,朱國福兄弟四人皆為當時武林一流技擊高手,實戰名家,被武林人士並稱為「朱氏四傑」。1928年,朱國福先生參加第一屆武術國考,獲最優等榜首。1929年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並擔任教務處長,教授形意拳,開設拳擊課,為國家大力培養武術人才。朱國福先生一生為民族的興衰和武術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1968年,朱國福在重慶辭世,享年77歲。這位被時人稱作「中國拳擊之父」,「中國搏擊之父」的一代武術大師的名字也許因為歲月的流逝,已經不是那麼鮮活,然而他傳奇的一生卻未因歲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芒。朱國福先生是第一個有正規報紙報導,打敗公開設壇的外國武人的中國武術家;第一個在世界上成立女子拳擊隊,第一個在中國引進和發展拳擊運動,並身體力行;第一個用現代觀念開展搏擊訓練教學。
翻開我國近代著名拳擊家周士彬教授所著《現代拳擊》一書,其中一段寫道:「1930年,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國術館和後來成立的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都把拳擊作為必修科目之一。中央國術館的拳擊由形意門傳人朱國福教授……其間,他培養出不少人才,如武術界前輩張文廣、溫敬銘、李浩、卜恩富、吳玉池、蔣浩泉等人,都是拳擊高手。」
1928年由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辦的第一屆武術國考轟動了中華武林,全國600多名武術名家踴躍赴考,誓欲奪魁。國考比賽精彩紛呈,觀眾如雲。國考十天,時年37歲的朱國福以其精湛的技藝力搏天下群英,獲得國考第一名。
國考獲榮,朱國福於1929年7月應邀任南京中央國術館教務處處長一職,執教中央國術館,朱國福提倡「斥花架,重實用,練為戰」的武術運動方針,推行以 「形意、太極、八卦、摔跤、搏擊、短兵、劈刺」為主的教學課程,把中華武術引向了實戰型運動方向,從此開創了武術運動的新篇章。執教中央國術館,朱國福以 身作則,寓教於道。精心教授,培養出了一大批武術精英。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朱國福及其門生稱霸中華武林達數十年之久,而當今武林名家亦多出其門下。
朱國福精技絕學如此長盛不衰,其玄奧何在?為探其詳盡,不妨讓我們先來觀看朱國福在國考中的一場比賽。
甲:朱國福(上海代表隊),乙:滕萬裡(四川代表隊)。甲乙二人上臺後,向孫中山掛像鞠躬,裁判宣布比賽開始。裁判令聲剛落,只見甲猛然抬頭,緊接著一個右雞步向乙中門鑽去;見甲來勢兇猛,乙立即向左閃展半步,同時一個右勾捶向甲左肋摜來;甲身形將至,突然一個左崩拳向乙右肋打去。乙未能打著甲,甲卻將乙崩翻丈餘之外,乙立時不能起身,向裁判表示服輸。
說明:舊時散打的比賽規則是「不準踢襠、不準挖眼、不準叉喉」,運動員不戴拳套和護具。因此,常常是一舉一腳定勝負。
一場比賽幾秒鐘解決戰鬥,如果放慢動作即可看到:當甲左崩拳衝出時,其肘將乙右勾手銼開,拳頭如矢打在乙右肋,這就是形意拳的破擊技術!
形意拳經雲「起也打,落也打,起為破,落即打」,一氣呵成。甲崩拳衝出時為破、拳頭落在乙肋部時為打,破中有攻,攻中有破,破即是攻,破攻合一,破完攻完。
為進一步比較形意破擊技術和一般防反技術之優劣,下面就這兩種技術動作進行分析:
防反技術動作演示(設甲進攻,乙反擊):
1.甲用直拳或擺拳攻打乙頭部時,乙用拳臂格擋(或拍擋),並用另一拳還擊。乙也可以躲閃,並伺機還擊。
2.甲用直拳或擺拳攻打乙腰腹部時,乙用拳臂格擋,另一拳還出。
3.甲用彈腿踢乙腿部時,乙向側方閃展,伺機還擊,也可向後撤半步再進攻。
破擊技術動怍演示(設甲進攻。乙破擊):
1.甲用直拳或擺拳攻打乙頭部時,乙用鑽拳或橫拳攻擊甲頭部。
2.甲用直拳或擺拳攻打乙腰腹部時,乙用崩拳或炮拳攻擊甲腰腹部;
3.甲用彈腿踢打乙腿部時,.乙即「狸貓上樹」用腳踩甲之脛骨及腳部。
上述演示說明:防反技術中.乙需用兩個技術動作才能完成,而破擊技術中乙只需一個技術動作即可完成。顯而易見,後者快於前者。快,則對方無以應變,無法躲避打擊;反之.則能化解。
儘管形意破擊技術先進高超,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意破擊技術要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象排球的攔網技術一樣,必須經過長期、大量的模擬技術訓練,才能 準確地掌握破擊時機和角度。只有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提高破擊時的手感和腳感。這種訓練既是一種專項訓練,又是一種藝術感受。專項訓練是破擊技術的基 本功。練習基本功是艱苦的,但苦中有樂,可以感受到弓與弦般的交融.休味到手和腳破擊時的神韻。也許,這就是形意破擊技術的魅力。正是因為這種魅力,吸引 朱國福樂此不疲而築下堅實基礎。正是基於此,朱國福的破擊技術才升華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讓你打不著我,我卻能打著你」的至高境界。
應當說明,由於破擊技術與防反技術的基本技術動作不同,因此掌握的時機和角度也不同,手感和腳感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另外,防反技術有高踢腿,而形意的破擊技術沒有,因為腿高是空,形意拳忌用高腿技術。
朱國福常云:「你不動,我不動,你一動,我先動。」國考巾,朱氏與滕氏之戰正是用的這種後發制人的戰術。當朱氏進身時,滕氏閃展半步同時出拳,見滕氏左 肩一動,朱氏料其必出右拳。瞬間,朱氏左崩拳閃電般地崩破而擊之,正所謂:左肩動,右拳出,右胯低,左腿起,拳出腿起身形難移,破擊之良機也,這正是朱圖 福在長期的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技擊經典。
毋庸置疑,破擊技術是後發制人的先決條件。破,在對方出拳時用拳肘破而擊之;破,在對方起腿時以腳踩破而擊之,手破手,腳破腳,這就是形意拳破擊技術的具體體現。只有精於破擊技術,在後發制人時才能穩操勝券。
形意拳經云:「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實戰中,心理戰、精神戰尤為重要。國考中,朱氏與滕氏對陣時,朱氏猛然抬頭,以如炬目光刺透滕氏雙眼,令其心 驚、神慌、意亂氣短。如是,滕氏出拳滯疑變形,是為朱氏破而擊之矣。顯然,朱氏搶在滕氏氣息調整之前,身形閃至,將其崩翻。
朱國福精於形意, 擅長拳擊。中西合璧,技藝精湛。國考中,朱國福曾一天打了九場比賽,十天數十場的比賽拳遇武林各種英雄,其中不乏數名形意高手,然朱國福皆能戰而勝之。後 山西形意門驚呼:此人出手極快!河北形意門嘆曰:拳重如泰山,何至如此?朱國福釋日:舊時散打練習不戴拳套而常傷人,使練習中斷,影響技藝提高,反之,則 技藝提高迅速。然而至關重要的是「習形意者萬千,能悟解形意真諦者寥若晨星。形意孕育於道,理必歸於道。道有道理,道有道脈,萬不可用醫理、醫脈代之。道 有道法,道法自然,自然無為、無為自為,無中生有,杳杳冥冥,混元一氣,氣行道脈,沐浴百枝,動如閃電。氣盈道脈,弘大至剛,勁力強盛」。是之,朱國福的 功夫才能練入化境,才能出手如閃電.拳重似泰山,形意先哲云:鷹熊競志,取法為拳,陰陽暗合,形意之源。此乃武道真言也。若能知解,已然悟得形意內功大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