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小學課間操練形意拳 傳承中華武術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山西一小學課間操練形意拳 傳承中華武術 (2/9)

"← →"翻頁

11月28日,在山西太原辛村小學,200多名學生在課間操時間集體練習形意拳基本套路。中新社發 韋亮 攝

發布時間:2013-11-28 15:44:19 【編輯:張龍雲】

山西一小學課間操練形意拳 傳承中華武術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山西三百年歷史「辛村形意拳」進校園傳承中華武術
    山西三百年歷史「辛村形意拳」進校園傳承中華武術   中新網太原11月29日電(張陽陽)29日上午,在山西太原辛村小學,200多名學生在課間操時間集體練習形意拳基本套路,校方通過武術進校園的方式,讓有著三百年歷史的「辛村形意拳」得到傳承和延續,深受學生喜愛。
  • 優秀武術文化挖掘與傳承之「武在山西」
    而今天的中華武術,已經由原來生產實踐性質、軍事性質,演變為健身、養生、休閒、交流、防衛等綜合性價值於一體的文化形態。研究表明,武術對於人的成長、事業發展、社會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武術沿革與歷史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我們推薦山西武術,正是基於武術在山西賴以生存的「土壤」,沿續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履痕。在中華民族形成史上,山西乃民族融合的大熔爐,徵戰的大舞臺。
  • 武術世錦賽項目科普:形意拳,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距離武術世錦賽開幕只有10天啦!小體繼續為你帶來武術世錦賽比賽項目科普系列《形意拳》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什麼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的一個優秀拳種,它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哲學、醫學、養生學等民族文化智慧,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300多年來廣泛流行於我國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北方各省。形意拳是一種特別強調外形與內在意識高度統一的拳術。要求「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取意、仿形會物「。
  • 內家武術的訓練方式?形意拳低訓練的好處!
    中國的武術包含著許多的哲理與古人的智慧,中國的武術是文化的傳承,古人將其智慧融入其中,經過了多年的風雨洗禮傳給了世人武術中的每一個動作,一招一式都蘊含著其中的道理。內家拳的朋友都知道,內家拳的架子都是比較低的,雖然如此,但很少人不明白內家拳的架子為什麼這麼低?
  • 形意拳五段教學法
    針對這一現實,本書作者,開始了摸索與體驗,歷時6年,從小學組、中學組、成人組、國外組,多種人群進行了系統合理的試驗,於2014至2015 年經梳理總結出「形意拳五段教學法。」五段教學法包含了五層的系統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以遞進滲透的教學思路引領指導學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體驗認知、逐步掌握傳承優秀的拳種。本書由作者的研究成果著述而成,有很強的實用性。首創五段教學法,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習者掌握。
  • 山西形意拳之三體勢秘法
    周侗傳藝形意拳注重實戰,打法兇狠毒,沒有花招,直進直退,身法迅疾,較少竄高翻筋鬥,此種打法尤其適合戰場作戰,或在保鏢群毆中以一敵十。李洛能是河北深縣人,以經商為主,拜山西戴龍邦次子戴文勳(雄)為師,苦學十幾年,人稱「神拳李」,在山西傳車毅齋,李廣亨,賀永恆,宋世榮,宋世德等,回到河北原籍後傳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並南傳無錫,北傳東三省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
  • 形意拳家、武術搏擊家朱國福先生一組珍貴照片
    1904年拜清末小八俠之一的形意名家馬玉堂為師,為形意拳第八代傳人。1924年,朱國福來到上海,創立武學會,以技擊能力高超、多次與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勝而聞名,朱國福兄弟四人皆為當時武林一流技擊高手,實戰名家,被武林人士並稱為「朱氏四傑」。1928年,朱國福先生參加第一屆武術國考,獲最優等榜首。1929年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並擔任教務處長,教授形意拳,開設拳擊課,為國家大力培養武術人才。
  • 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裡的「武」「校」聯動實踐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記者王菲菲)出拳、掄肘、頂膝、掃腿……練功房內,12歲的小平眼神堅定,步伐穩健,一招一式中,形意拳風採盡顯。「我喜歡練拳。」一套拳練完,頭頂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小平過來禮貌地與記者打招呼。
  • 太谷形意拳名家一布學寬
    解放後,被選為太谷縣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太谷縣人民政府委員,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縣政協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山西省分會委員,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太谷縣武術協會主席,於一九七一年去世,終年九十六歲。   布先生從小就喜愛武術。
  • 民間武術聚會中老拳師表演的形意拳大槍,值得一看!
    學拳推薦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 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一些拳譜中也有「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的說法。所以導致了很多武術愛好者雖然聽說過丹田但並沒有正確的認知,或者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甚至曲解了丹田。
  • 形意拳正宗傳人高毅朝:傳武能打還是現代搏擊厲害答案揭曉!
    高毅朝小學時便練習少林拳,初中學習八卦拳,高中苦練形意拳、擒拿格鬥等,並精通刀術、劍術、棍術、雙節棍、九節鞭等器械, 高哥為人低調謙虛,一開始稱呼其為高大師,高師傅,都被一一否定,他低調的說,自己就是個普通的武術愛好者,並且由於上學和工作繁忙,疏於練習,是個武評人不是武林人,以兄弟相稱最好。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七回:單刀李中興形意拳 趙文龍藝結京津冀
    他曾任中華太極文化國際總部副秘書長,兼有天津市武協形意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天津市武協楊氏太極拳研究會顧問,臺灣中華武術總會海外分會顧問,張策五行通臂拳文化發展聯合會顧問,「中華真功夫」系列項目參與單位代表、專家委員會副組長,中武委顧問委員,「愛武中國」武術健康共享傳播平臺技術專家,「希為有曰」國粹金牌導師等多重身份。
  • 山西形意拳名家布秉全先生示範五行拳照
    並有多篇關於武術研究的文章發表於《中華武術》、《體育報》、《博擊》、《力與美》等海內外報刊。1985年被評為山西省武術控整先進個人,並獲全國實物三獻雄獅獎。1987年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記三等功。1998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授予武術高段位(七段)稱號。著作有健身法《洗髓經》腿擊法《鴛鴦腳制敵絕技》人物傳《布學寬志稿》。
  • 楊遵利:濟南形意拳的"掌門人" 收徒已超300人
    楊遵利:濟南形意拳的「掌門人」,他要把形意拳作為一個文化品牌傳播下去   □文/本報記者 王倩 片/本報記者 徐延春  「三十多年了,我會為濟南形意拳的傳承努力下去。」作為新確定的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9歲的楊遵利說,即便沒有日前省文化廳下發的《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他依然想讓更多的人從濟南形意拳中受益。
  • 形意拳大師:泰森穆斯裡穆都吃透了中華武術,中國人反而丟了絕活
    張西可形意拳大師張西可是民國武學大家孫祿堂的重徒孫,此人瘦小枯乾,貌不驚人,身高1米65,體重65公斤,卻能打出874斤的重拳,拳頭比美國重量級拳王泰森還重。張西可是山東技擊研究會會長,在當地很有名氣,為了展示重拳威力,他打爛了無數不鏽鋼鍋。
  •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形意拳創始人究竟是誰……
    中華武術,將不持兵刃而徒手格鬥的技法統成為「拳」。中華民族自古尚武,據統計我國有記載的拳術超過200種。   作為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的形意拳,始於明末,盛於晚清,傳習演練已有三百多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武術拳種。   形意拳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和總結,幾百年來名家輩出,流傳甚廣。孫中山、周恩來、張學良、馮玉祥等著名人士,都曾十分珍視形意拳。
  • 形意拳的數字奧秘
    形意拳尊嶽飛嶽武穆為始祖,其有據可查的近代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曾於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後又得到嶽武穆拳譜,以嶽飛拳譜為理論,把大槍術化為拳法,心意把,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 抗日戰爭時期,哪種傳統武術在白刃戰中大顯神威?
    形意拳在中國武術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武學的三大境界,即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首次界定了武術功力的層次差別,從而大大豐富了中華武術的理論基礎。民國初年那些鼎鼎大名的形意拳名家1936年前後,全國各地成立的國術館、會中都有形意拳師任教,有的並擔任要職,形意拳的普及之勢逐漸形成。形意拳名家李飛羽在山西的傳人以口授身傳技藝見長,善技者不斷湧現,在中國享有盛名。
  • 形意拳傳人看門50年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圖
    昨天,現代出版社推出《逝去的武林》一書指出,《武穆遺書》確實存在,形意拳就是由《武穆遺書》發展而來。該書是2004年去世的武林宗師李仲軒85歲時的口述實錄,據稱這位曾在西單某電器商店守門近50年的老者是中國武術界的至尊前輩,也是中華武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見證人。
  • 馬禮堂大師講解形意拳三體式
    馬禮堂大師講解形意拳三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