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武術聚會中老拳師表演的形意拳大槍,值得一看!

2020-12-18 騰訊網

學拳推薦

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

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一些拳譜中也有「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的說法。所以導致了很多武術愛好者雖然聽說過丹田但並沒有正確的認知,或者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課程講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練法是科學完整且樸實無華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來的。本課程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礎練習方法教給大家。

課程列表

一、淺釋內家拳丹田功之秘

本節課程主要介紹以下幾點:

1、什麼是丹田功?丹田是哪裡?

2、為什麼要練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獨特之處

3、如何入手去練習丹田功?丹田功的練習步驟介紹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正確的身法是練出丹田的前提。本節課程詳細講解練習丹田功的幾個身法要領,並通過動作講解來配合身法練習。

三、丹田貫氣法——丹田功的核心機密,拳譜曰:混元一氣吾道成

丹田貫氣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內容,不會貫氣法則丹田無法真正的聚氣,丹田氣不充足則丹田功有名無實。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譜曰:混元一氣吾道成。過去老拳師對此秘而不傳。所以至今很多練習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礎身法運動階段,甚至有的人對丹田氣聞所未聞。本節課程按古傳之法詳細講解丹田貫氣。

四、丹田運轉法——如何發動丹田氣,內家拳產生的根源

丹田氣足之後,如果不會發動丹田氣,則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須會運轉之法。這也是內家拳法產生的根源,內家拳是由內而外練習的拳法,內家拳是先由內後有外,根據丹田運轉的側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異而形成不同拳法。本節課程以心意拳基礎為例講解如何以氣催動丹田運轉。

五、養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養就長命寶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譜中講「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那我們平時該如何養丹田呢?本節課程會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時間,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檢驗丹田功正確與否的十個身體特徵

丹田功練的正確與否有沒有標準?怎麼自己檢驗練的對還是錯?本節課程總結了十個身體特徵,供大家參考研究。

七、丹田功練習中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本節課程主要講解丹田功練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訓練計劃方面的建議。

學習方式:掃描圖片上二維碼或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加入學習《丹田功秘法》。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相關焦點

  • 形意老拳師張桐先生拳姿追憶
    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南國術館,從師武術名家陳泮嶺、鄭汝平習太極、形意、八卦拳、彈腿、摔跤、拳擊、乾坤劍,深得精髓。1934年,代表河南國術館參加華北運動會擂臺賽,在名手雲集的幹人競技中,參賽長兵對剌、短兵對擊和徒手散打3個項目名列第3,獲「武士」稱呂。1938年到西安,被陝西省國術館館長楊瑞軒聘任為武術教練、技術指導員及館內、「太極拳推手研究社」社長。
  • 著名形意拳大師李鶬先生蒞臨書院
    李鶬先生,形意拳五世傳人、八卦掌五世傳人,祖籍山東省桓臺縣,自幼隨家父李靜軒與父親的師兄高醫俗先生習武,主練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習武四十餘年,其間亦得到形意拳名家、羅本祺、朱蘊山等著名拳師的悉心指教。
  • 半步崩拳郭雲深晚年的形意拳有什麼變動?(老拳師酒後吐真言1)
    本節的武術重點顯然是「郭雲深晚年拳法」。2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河北當代某大市(古代並不發達,但是鏢路必經之地),撇開故事情節,當地在不同時期,傳承有四五個流派的形意拳,並非小說中說的就這麼哥倆。4當初確實有一位郭雲深系傳人,傳授過一種簡化了的形意拳,但是傳承並不廣。主要就是簡化在踐躥步上。沒了踐躥步不丟人,心意拳也分帶踐躥與不帶踐躥的練法,是為河西系與河南系之別。這位老拳師傳的,就是不帶踐躥的一種五行拳。也確實只傳了部分拳勢。
  • 尋找老拳師,走近逝去的武林
    武行中有句老話「尋師不如訪友」。尋師是為了學習武技,訪友是為了交流武技;所以,作為練武之人尋師是首先必須得。我小時候出身在農村,我最早的啟蒙師父就是一位老拳師,所以我知道老拳師身上是有東西的。嚴格說現在真正的「老拳師」已經很少了,是稀缺的,特別是民間有真功夫的「老拳師」。所以在我心中,「老拳師」是值得尊敬的,更是值得尋覓的;如能有緣遇到他們也是人生的一大榮幸,或許他們的一句話對自己都有莫大的受益和幫助。
  • 武術世錦賽項目科普:形意拳,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距離武術世錦賽開幕只有10天啦!小體繼續為你帶來武術世錦賽比賽項目科普系列《形意拳》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什麼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的一個優秀拳種,它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哲學、醫學、養生學等民族文化智慧,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300多年來廣泛流行於我國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北方各省。形意拳是一種特別強調外形與內在意識高度統一的拳術。要求「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象形取意、仿形會物「。
  • 山西形意拳之三體勢秘法
    周侗傳藝形意拳注重實戰,打法兇狠毒,沒有花招,直進直退,身法迅疾,較少竄高翻筋鬥,此種打法尤其適合戰場作戰,或在保鏢群毆中以一敵十。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
  • 山西三百年歷史「辛村形意拳」進校園傳承中華武術
    中新網太原11月29日電(張陽陽)29日上午,在山西太原辛村小學,200多名學生在課間操時間集體練習形意拳基本套路,校方通過武術進校園的方式,讓有著三百年歷史的「辛村形意拳」得到傳承和延續,深受學生喜愛。
  • 武術開合說:形意拳收中出,老拳師嘆息現代人的拳理練習
    其實屈伸也就是開合,我看好多人練形意拳沒有這些動作,如果按要求練,在每個動作裡面,其實都包含這個東西了。形意拳的擰裹鑽翻,和對方一接馬上合,這個虎撲就出去了,你沒有屈伸,肯定做不到這些動作。如下動圖2所示:所有的形意拳都應該收起來出放,而不是簡單的那種直線運動。如下動圖3所示:所以說大家練的時候一定要擰裹鑽翻,根據我們前面給大家講的拳理來訓練,道理我已經給大家演示出來了,不明白的歡迎在評論區評論,我們再拍。
  • 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裡的「武」「校」聯動實踐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記者王菲菲)出拳、掄肘、頂膝、掃腿……練功房內,12歲的小平眼神堅定,步伐穩健,一招一式中,形意拳風採盡顯。「我喜歡練拳。」一套拳練完,頭頂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小平過來禮貌地與記者打招呼。
  • 太谷形意拳名家一布學寬
    十六歲起便學習拳術,後投師於車永宏先生門下學練形意拳(車永宏先生,字毅齋,人稱車二師傅,太谷縣賈家堡人,精形意拳術)。由於功架出眾,很受車師器重。得車師真傳,以法精練,功夫漸深,遂得名聲,為車師得意門徒之一。1913年起,布先生開始收徒傳藝,教授門徒頗多,弟子之眾,冠於他師。常以提倡發揚武術為己任,努力發展形意拳技。解放前,曾任太谷縣國術館長及各學校武術教師,教授學生誨人不倦。
  • 武術打假到底有意義嗎?這1錯誤行為是對中國功夫的最大傷害!
    胸口碎大石其實也是很常見的表演,記得在小時候看到的胸口碎大石就是普通正常的山上拖來的尋常巖石。也並非後來有些人為了表演故意處理過的石頭,碎大石靠的其實也不是什麼巧勁,完完全全的是傳承了很久的硬氣功罷了。許多人在說武術假的時候,便也要否定中醫,如今我們的中醫在國外遍地開花。早年也走訪了很多有名的武術家,而多數都是有名無實之輩。
  • 一個放羊的老人,居然是民間的形意拳高手
    不料這一推,我們認識了還聊了起來,他人也爽快,慢慢我們成了朋友,原來他也是應這邊學生的要求來西安講拳,晚上我們還一起在酒店吃了飯。原來太極師傅姓廖,他說他以前練過形意,後來跟國內一位大師練太極。我問他陝西這邊有高人沒?
  • 形意拳家、武術搏擊家朱國福先生一組珍貴照片
    1904年拜清末小八俠之一的形意名家馬玉堂為師,為形意拳第八代傳人。1924年,朱國福來到上海,創立武學會,以技擊能力高超、多次與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勝而聞名,朱國福兄弟四人皆為當時武林一流技擊高手,實戰名家,被武林人士並稱為「朱氏四傑」。1928年,朱國福先生參加第一屆武術國考,獲最優等榜首。1929年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並擔任教務處長,教授形意拳,開設拳擊課,為國家大力培養武術人才。
  • 抗日戰爭時期,哪種傳統武術在白刃戰中大顯神威?
    和太極同為內家拳範疇的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拳種——形意拳。然而和太極拳不同的是,形意拳講究的是貼身靠打、快攻直取、崇尚進攻。它從實戰出發,是實用的技擊技巧。在清末民初,它甚至成為了最高實戰技法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意拳更大顯神威。
  • 民間傳統武術文化與武術精神該如何發展?
    武術是中華民族勇敢與智慧的結晶。它產生於我國古代人們的搏鬥,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界生物鬥爭求生存的技術。同時還具有強身保健和表演娛樂等功效。它的靈魂是自強不息、英勇無畏、探求宇宙人生之大道。它是華夏古老文化寶庫中一塊璀燦的國粹珍璧。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武術以她不朽的生命力,不斷地傳播發展、豐富壯大,深深地植根於廣袤的民間沃土之中。
  • 臺灣楊氏太極拳師郭正勳蒞臨吉安市武術協會交流與指導
    江西吉安12月23日訊 楊瀟、寧洪財、林文報導:1954 年出生於臺灣省嘉義縣的郭正勳先生,早年畢業於輔仁大學體育系,自幼習武,練過少林拳、拳擊、擒拿、跆拳道、空手道、螳螂拳、八極拳、陳式太極拳、鶴拳、詠春拳、太祖拳、八肘、形意拳、八卦掌、楊式太極拳等。
  • 山西一小學課間操練形意拳 傳承中華武術
    山西一小學課間操練形意拳傳承中華武術 (2/9) "← →"翻頁
  • 形意拳大師:泰森穆斯裡穆都吃透了中華武術,中國人反而丟了絕活
    張西可形意拳大師張西可是民國武學大家孫祿堂的重徒孫,此人瘦小枯乾,貌不驚人,身高1米65,體重65公斤,卻能打出874斤的重拳,拳頭比美國重量級拳王泰森還重。張西可是山東技擊研究會會長,在當地很有名氣,為了展示重拳威力,他打爛了無數不鏽鋼鍋。
  • 傳承民間武術推動全民健身———博興民間武術傳承人的擔當
    中華武術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更因有一些執著的民間拳師,認真悟化,尋其真諦,勇於擔當和傳承,才使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興縣民間早就有習武防衛健身的傳統,明朝以前,因年代久遠,缺少資料,不可考。從清朝至今流行於博興的武術主要有:梅花拳、梅花棍、嶺子長拳、龍形太極拳、八卦刀、六合拳等。武術的發揚光大是很多傳承人的堅守和奉獻,多年來他們把傳承武術國粹當作己任,把推廣全民健身作為義務和擔當,下面讓我們走近博興民間武術傳承人,去認識他們。
  • 形意拳五段教學法
    本書內容包含:形意拳概述、形意拳三體式介紹、形意拳五段段教學體驗、形意拳十二形教學、內功練習、功法練習、形意拳傳承框架介紹、近代武術名家介紹、奇經八脈介紹,並附有李洛能形意拳論、五行拳十二形拳圖片參考欣賞和形意拳十二形與健身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