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同名公眾號文章。先欣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趣味武術界短篇小說——老拳師酒後指點武術真諦,社會青年最終練成實戰高手-第1、第2章節:
一
頭哥與老木在單人宿舍喝酒,一直嘟嘟囔囔,講武術上的感悟。說如果李師傅還在,就不會這麼寂寞了。
老木一聽就知道頭哥心裡有事,「李師傅獨來獨往,無牽無掛,你是羨慕李師傅那份瀟灑吧?」
李師傅臨走的時候,點評了頭哥父親的手抄拳譜,頭哥的父親在形意拳上的遺憾,到了頭哥這裡得到了彌補。李師傅講了很多的話,可惜頭哥沒怎麼聽懂,也沒怎麼記住,但是李師傅告訴他,這個拳譜將來可有大用,一定要用心鑽研。現在頭哥手裡就晃悠著這份拳譜,對老木說:「木哥!你說,我還有出頭之日嗎?」
老木說:「大頭,你是問江湖內還是江湖外?」
頭哥笑了,「老木,哪條河流不入海?不都是一回事嗎?」
老木說,「大頭,咱們是鄰村的,我就不跟你繞彎子了,你啊!前途無量!」
「艹!」頭哥對瓶吹了一口啤酒,「雪花啤酒,勇闖天涯,歲數越來越大了,還闖個屁啊!」喝完這口酒,頭哥對老木道:「木哥!你說,新來那個什麼特種兵,他那兩下子,跟咱們五行拳比,好使嗎?」
老木低頭抿著酒,停了好一會才對大頭道:「你是想說,老闆既然讓你當隊長了,幹嘛又招那麼個人進來是吧?」
大頭鉗了兩口菜,咯吱咯吱咀嚼著:「老木,你說我怕過誰?」
「咱們吃著馬老闆的飯,馬老闆安排你巡邏,你都敢躲在這裡喝酒,你還能怕誰?」
大頭原名牛耀坤,他跟老木是鄰村的,老木按說是他叔叔輩,但是大頭要他保密,就隨著保安兄弟這麼叫著。在這支隊伍裡,除了舊廠房傳達室那個,就數他倆歲數最大。
頭哥是乾坤特衛保安公司的大頭兒,老木是個普通特勤,老木村裡曾經有個住閨女家的老師傅,會一種王薌齋傳五行拳,傳說是半步崩拳郭雲深晚年的拳法,老木跟著學過。據說跟大頭在公園裡認識那位李師傅是一支。現在老拳師不在了,李師傅也找不著了,整個北方,也就剩下這一對師兄弟了。
只是老木並不太認同大頭是傳承人的說法,老木的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年輕時候也折騰過,還創路過木真拳道,「木」字即是他的名,又是會意站樁。這一門的核心是樁功。老木很想拉攏馬老闆拜自己為師,可惜有頭哥橫在這裡,他越不過去。
在人手下幹活,很多話不方便直說。這種尷尬的現象,武術界非常普遍。很多人是真愛武術,很多人是不得不繼承,也有很多人,本跟武術師承沒什麼關係,但是看好這個文化噱頭,很著急的拜師,很著急的推廣,很著急的出名,很著急的掙錢。沒賺著錢,又很著急的訴苦。
牛耀坤按說是最撿便宜的一種,他本來就跟這拳沒什麼關係,但是他表現出來的,反而是家學不得不繼承,肩負著傳承發展使命的那一種。
這種事,也很少有人去追究。像老木與大頭這種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關係,他是不可能為了所謂的正義就去沒有價值的揭穿大頭。他甚至需要牛耀坤幫自己說兩句好話。老木常常自嘲,我也不是什么正直的人。
大頭找老木,並非是為訴苦,因為老木知道的確實比大頭深。老木很清楚,等大頭把東西學到了,也就不會對自己這麼好了。大頭背後經常對人講,老木一身武藝,混到這個屌樣,說明他腦子不行,以後也好不到哪去。
一個自學偷學冒名正宗的人,怎麼可能如此大義凜然的跟外人訴苦師門的不幸?老木確實也不是個什麼好人,但他也確實想不明白這一點。大頭的聲勢很足,他是請教的言詞,但是聲調總是壓著老木。這讓老木很不爽,但你真給他指出弊端,大頭又會順著往下扯一些認同的話,好似自己早就知道,只是在試探自己。這個感覺就更不爽了。
這是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可交。老木也時常感到矛盾,因為老木的處境也確實不好,這裡除了大頭,真是沒人在乎自己。
二
乾坤集團現在的老闆姓馬,之前的老闆因為一些事情轉手了這家公司,特地囑咐馬老闆,要好好運用頭哥這張牌。
前老闆是白手起家,但是名聲並不太好,其實這也不怪他,房產這行,怎麼說呢?所以在某個時期,頭哥是立過功勞的。頭哥立功勞不是因為救過老闆的命,也不是爭取到了什麼利益,而是頭哥有個手法,不發工資還能弄著人爭著給自己賣力,出了事還算不到公司頭上。為公司節省了一筆開支,更省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公司沒發展好,前老闆感覺大頭沒跟著自己享到福,就有點過意不去。所以一再囑咐馬老闆,不要虧待了大頭。
開始的時候,馬老闆確實挺重用大頭,配給他的車依然給他用著,騰出一套房子給他用著,而且沿用了前老闆的習慣,叫他耀坤。馬老闆經常在喝酒之後,當著客戶講:「我高級助理,耀坤!武術大師級人物!怎麼樣?給我做司機。耀坤,你說,你的武學之路是不是我給你鋪就的?」
頭哥通常會很簡單的回答:「是。」馬老闆就很欣慰地笑著,對客戶講:「怎麼樣?哪天讓他練一段給你開開眼!就鋪地的青石板,耀坤一個崩拳就打碎了!」
這話也並不錯,如果不是馬老闆以投資武術文化園、武術基地為名,頭哥是沒有膽量往正經武術圈裡混的。他知道自己這兩下子會得到什麼評價。頭哥經常講,現在的武術圈,太腐朽了,但是腐朽歸腐朽,牌子在人家手裡攥著。直到木哥風塵僕僕的前來應聘,頭哥看到了希望,木哥雖然是光棍一根,但好歹木哥在社會上折騰了許多年,有他為自己證明,還是有點作用的。
但凡有客戶的時候,頭哥總是一副冷酷殺手的表情,好像一條藏獒,一眼看過去,就跟金毛不同。他常常很冷漠地斜視一眼後視鏡,儘可能地與客戶對視0.7秒的目光,而後漫不經心地吐出一個字:「是。」
這就是頭哥的日常。只是這段時間,老闆出門不帶他了,而是帶著一位新招來的什麼特種兵。細說起來,頭哥跟整個馬老闆感情一般,但是頭哥對他確實夠意思,要說之前沒有頭哥帶著兄弟打拼,公司發展也不會這麼順利。但是前老闆把公司賣了,欠的這份情,就與人家馬老闆沒關係了。你一個保安隊長,無權幹涉公司的發展藍圖。
所以當頭哥每每爭取說,「老闆,我跟你一起去吧」的時候,馬老闆總是很冷漠的回覆,「耀坤,你這人嘴笨,等動手的時候你再上,好好休息,鑽研拳法,回頭我投資你開拳館。」
大頭就只好說,「好的馬哥,有事給我電話,我這人不會說話,但要說動手,我誰也不怕!」
馬老闆講:「好,你好好恢復下狀態,我安排你打幾場比賽,提提名氣,然後咱們開館。」
打比賽?艹!頭哥感覺自己這麼混下去就沒意思了。自己算什麼?風光的時候不帶自己,放貸的來催款了,就把自己推出去應擋。大頭越發想獨立武術字號,但是他又擔心老木不配合自己。造假的事情,必須統一口徑。跟老闆似的,光指望賴是不解決問題的。混名氣,信譽還是很重要的。
(未完)原文:硬派老禪師
武作家點評:
1
這是一個短篇故事的前兩節,是我們同名公眾號推出的趣味講學系列。按著公眾號改版計劃,本是先發布完整故事,然後針對故事中涉及的技術做出專門註解,以此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技術文的獨立性。但是反響來看,讀者有點著急。
原本這是一種很好的技術教學形式,不但能學到技術,還能品味到武術圈的其他方面。但是這種教學工作,助理還無法獨立完成,長期積壓下去,便會脫離故事新鮮度,失去了趣味講述武術界的教學意義。所以本周嘗試直接在點評中講解技術。本節的武術重點顯然是「郭雲深晚年拳法」。
2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河北當代某大市(古代並不發達,但是鏢路必經之地),撇開故事情節,當地在不同時期,傳承有四五個流派的形意拳,並非小說中說的就這麼哥倆。主要是民國時期,當地人在北京學習後又回傳的,這裡有宗師劉奇蘭的弟子耿繼善在北京傳授的學生,回到家鄉又發展的支系,而且有兩支,筆者曾與其中一支的代表傳承人共事過;當地也有大師尚雲祥在北京拳館的弟子在此地的傳承,這兩大支算是京系了。
之外還有大師李存義在村落中的一類傳承,李存義是劉奇蘭的弟子,尚雲祥的師父。這系可以歸為直隸系。也有幾個支系傳承,但不如耿繼善、尚雲祥這般出名。另外也有郭雲深的徒孫輩分留下的部分傳承,應該都是民國中期傳入,還有祖師李洛能的兒子李太和以及孫子李振邦分別留下的支系……近時代傳承還要多一些,但風格已經大同小異。
其實整個河北地區,基本也是這個傳承模式,以及這幾大支系。
3
這幾個時代,由不同拳師傳下的拳法,打法追求一樣,但是練法與演練風格是各有差異的,而因為練法不同,出來的功夫就不同,所以打法又有不同。經過新時代的演變與交融,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說句得罪人的話,各支別都失傳的差不多了,然後相互一找補,毛病幾乎都錯的一樣。
這話別不服,放在過去,農村很多人都自己可以打個家用木工活,而現在呢,給你現代化工具,讓你打個桌子、凳子恐怕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環境薰陶是很重要的,天天看著,跟毫無頭緒是不一樣的。沒了技藝氛圍,有高科技工具也沒手感。
再不行可以拿種地舉例,從小沒進過莊稼地,給你個拖拉機開著也照樣不會耕。
4
當初確實有一位郭雲深系傳人,傳授過一種簡化了的形意拳,但是傳承並不廣。主要就是簡化在踐躥步上。沒了踐躥步不丟人,心意拳也分帶踐躥與不帶踐躥的練法,是為河西系與河南系之別。這位老拳師傳的,就是不帶踐躥的一種五行拳。也確實只傳了部分拳勢。這個老拳師是過路教拳,後來因為時代原因,他沒教完便不再走這條路了。後來弟子也就沒有再學,有的跟了別人,有的就在原始基礎上這麼繼承延續著。
這種簡化風格,郭雲深的弟子李振山有完整傳承,後來李振山又教給了王薌齋。王薌齋在基礎上又放開了一點門戶,打法理念不變的情況下,有了另外的形式,即不失京城武術界的推手趣味,又越發的接近現代搏擊,比原本的形意拳更容易理解。但是王薌齋看待簡化練法,又對比當時的形意拳,感覺傳承到現在少了一些東西,他半生闖蕩,也是在不斷找尋這種東西,
缺少的這部分,王薌齋認為是拳譜中反覆提到的「意」的展現。後來他強調了這部分內容,獨立了意拳體系,改以站樁為根本,意會變化為指導。跟文中這一路練法有能對應上的地方。所以故事中直接講到「王薌齋五行拳」,是因為此風格形意拳以王薌齋為代表。
不同是王薌齋的新系統是以混元樁為本,打法上是鉤掛衝撞,橫撐斜打,步子走斜向摩擦步為多,與早先的直線躥縱有了區別。而文中這一傳承,雖然不再躥縱,但是保留著直線發力的規矩。這是故事接下來二人探討的重點。
直線發力,並不是講不準斜向開步。重要是看這個合力方向是否一致。
5
都是形意拳,各種練用勢法都可以練習掌握,也都應該能夠靈活運用。這裡僅僅是為區分細節,做以註解(為避免抬槓丟學問,此處省略對比註解文字若干。有閱讀需要,可以在讚賞之後,獲取字符,點亮隱藏內容)。
王薌齋當時宣揚自己找到了意拳真髓,引起原傳不滿,還特定派代表人進京與之較技,可惜不能勝之,積鬱而回,立下門規。具體怎麼打的,李振山傳承中還有說法,但未細考據,看傳承人展示技法,只能感嘆,當年他們打不過王薌齋在情理之中(此處高深,隱藏內容)。
(讚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文章結尾後點擊橙色讚賞按鈕,一種是在公眾號菜單欄點擊「讚賞」,查看二維碼。)
且不管當時的形意拳跟意拳哪個更接近原傳,就此類傳聞可以旁證,當時主流的形意拳就已經有所失傳,或者差強人意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故事中的這位自學成才的保安隊長,也是王薌齋拳法的風格。但實際上,他講到的那個傳承跟王薌齋意拳不是直傳關係,而是他從散打中感悟的,還有這一位「老木」可以作證。
6
用這些內容做文字點評,是什麼用意呢?
一是留住前期被技術文吸引來的新讀者。
二也是告訴這樣的朋友,就是「老師傅會一種王薌齋傳五行拳,傳說是半步崩拳郭雲深晚年的拳法」這一句話,背後就有這麼深的歷史隱情與技術秘密。
再說公園裡那位老師傅,他的傳承很神秘,倒不是他隱晦不說,而是時期有點早,很多意識不強烈,我方人員在交流的時候忽略追問了。當時主要是追求技術,而不是歷史文化。
他的劈拳是通臂式劈拳,拳勁非常透徹。跟他有過交往的人員講,早先那種武術腳靶,給他端住接劈拳,老師傅一個劈拳給腳靶劈裂兩半了。他的風格靜態時候,跟意拳架勢有一些接近,動起來是另外的狀態。當時朋友的印象是,拳是老師傅自己發明的,式子比較簡單,就是五行拳反覆變化,實戰能力很強。
如果在網絡上混得深的朋友,大概能看出故事素材的來源,但此一處,只能說故事主角疑似也受過指教,或者見過這個老師傅。怎麼說呢?很多照著視頻、拳論自學自悟的「形意拳」,大概都是這種風格。看故事原型打不出那種透徹劈拳,說明沒有深入傳承。所以也有必要在點評中解說清楚。老師傅的技術,跟上文展示並不一樣,他的五行拳十分特別(隱藏內容)。
7
得感謝這個故事原型,確實如故事所言,他是有忌諱的,因為他圖個好名聲。只要圖好名聲,他就不會太齷齪,至少表面要做好。我們採用他來揭秘武術圈的狀態,並不是因為這位原型多麼不好,而正是因為他不是那麼的卑鄙,所言還值得拿出來說說。真正的武術圈的黑暗處,比這兄弟更加險惡許多倍,因為牽扯太多,沒有徐曉冬那個魄力,反而沒法去明講了。
頭哥即便沒有傳承,他也是能實戰的,而有的人,造假一個流派出來,又沒有實戰能力,反而因為相互包庇,大力推廣,很容易讓愛好者信以為真。
而武術圈的愛好者有個特點,沒進入的時候都很「精明」,一旦進入了,就會變得性情古怪,根本沒法正常交流了。頭哥曾經還打擊過這一類人,但是收效甚微,因為對方根本就不接招,而採取了別的手法避開了頭哥。這是另外的篇章。是說頭哥也是有武術貢獻的。
點評設置了三處「隱藏內容」,足夠說明小說也可能藏著大道理、大真相、是內行自有門道可看。也希望朋友們不要因為故事為主就取關,見著技術文又回來,你完全可以翻翻經典老帖,換來換去沒有意思。
也請支持給我們投稿的老夥計們與小夥子們,不管文風是趣味還是深沉,至少都把故事寫完整了,把觀點寫清楚了,是很真誠的。而且每篇文章我也是經過審查的,沒有價值的我們也不會選用。人太現實,就冷漠了。所以請在本平臺迎接爆炸點的預備期,多支持一下給我們投稿的小夥子們。
半步崩拳是不是郭雲深發明的?隨著這兄弟二人的故事進展,咱們會慢慢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