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免費關注:wushuzhijia88
民家大爺威猛的心意拳
聽故事的態度
武術本身,也是就是打鬥的經驗。所以武術教學,必須講故事。
因為學生的經歷有限,所以經驗傳授就尤為重要。所以歷代才會傳承下來,成了典故。
教學中有意避開了這些,武術內容便缺了內容。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很多人沒了技術體系,就指望這些故事支撐門面,籠絡信眾了。甚至出現了為了抬高自己而誇大其詞,甚至惡性造假的事情。
所以聽故事,一定要單純的聽,技術性的聽。而傳故事,更要有人品的傳。
半步崩拳的秘密
心意拳遇見形意拳的故事
半步崩拳,是形意拳的極中和之拳。將形意拳練到最高境界,壓縮到最精最簡,就是一個半步崩拳。
因為崩拳太厲害,素來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說。而心意拳也很厲害,有「出手橫拳無敵家」的說法。
這個崩拳不是單單一拳,而是涵蓋了五行六合整個形意拳的崩拳。當初有一位名望很大的心意拳家,造訪一位名望同樣很大的形意拳家,就很說明問題。、
兩人地位都很高。這位形意拳家的親哥,與這位心意拳家的師父是換帖兄弟,也得到過同一位老師的傳授。
動手切磋,二人都是親自上手。心意拳這位以手毒見長,上手就是一個提膝斬錘。他的絕技之一就是霸王觀陣。提膝斬錘是接著霸王觀陣來的,提起的一下叫做迎門鐵臂,落下去才叫斬錘。
心意拳就四把錘一個套路,十分精簡實用,第三把就是斬錘。這下一下歹毒,霸王觀陣先是抽襠,近乎同時提膝刮地風接上瞭望眉躦。
很多人不明白拳譜中怎麼個「望眉斬甲」,望眉斬出自望眉躦加斬錘,這一拳上下同打,落步就是斬手崩拳。
短毒狠疾,捎上哪下都得完。
然而心意拳家的斬錘還沒出來,形意拳家一個崩拳已經擱到他心口了。
半步崩拳,有個特別的站姿,半步就把下盤防禦住了。手上是個特別手法,就把望眉躦破了,而同時崩拳就上去了。
兩下罷手,心意拳大師表示佩服。高手切磋,點到為止,心下都是敞亮的,痛快的。
過程就這麼簡單。如果放在一些人手裡,這故事不定要如何的炫耀。我們講這種事做什麼呢?一方面確實是正本清源,但原始作用是為了講解崩拳與斬錘來的。
出手橫拳無敵家
心意拳出手打起落,躦是起,斬是落,起落之間幾個部位同打,發力為六合整力。歹毒打法必然短,所謂「短毒狠疾」是心意拳特色。
形意拳拳譜有句話,講的是形意翻浪勁: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鑽不翻,一寸為先。這句話是繼承心意拳譜的。
這一下能行,是三體式重心後坐的好處。而崩拳參著鷹熊合演,走的是個縱橫打法,是為化險。
形意拳的崩拳,是從心意拳的橫拳演化而來,說是崩拳打上的,也是橫拳打上的,還是一門的東西。
橫拳為心意四把錘頭一把,有道是:出手橫拳無敵家。你想想這一拳在心意拳中的地位吧。
這麼一講,是不是印象就加深了?也受到了某些啟發?這個具體怎麼練的,怎麼用的,就得設置【隱藏內容】了。同樣是讚賞之後,領取點亮字符。
半步崩拳打天下
半步崩拳在晚清、民國時代名聲很大。民國時期有洛陽擂,這位形意拳家與他的師弟去了,當著幾門的高手,登臺來回打了兩趟劈拳。兩趟劈拳下來就被擂主方截住請到後臺了,當場就驚嘆:這是河北派來人了!
見著是河北形意門的都是能不動手就不動手,名聲就好使。
過去人走師訪友是為增長見識,提高技藝,而且不是看得上的人,沒人願意展示真東西,真東西都在動手裡。挨了打的說明有長進餘地,對拳痴來說是值得振奮的事情。跟現在到處拉關係相互不批評可不一樣。大老遠找上門,就是求著給看看自己拳有什麼毛病。
這是態度。而且一次的丟手也不代表什麼。正確的對待這種故事,才是好人品的表現。如果不講,你知道崩拳跟橫拳的關係?知道望眉躦怎麼回事?
如果不是學習態度,只圖嘚瑟個傳承,不管是橫拳還是崩拳,你用什麼都得挨打。
附:《半步崩拳》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得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來說是半步;崩拳乃形意五拳之一,崩拳從中盤胸腹處發出(沒有炮拳那麼高,炮拳從上盤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山西形意拳名宿宋鐵麟先生談及半步崩拳的步法奧妙時,宋先生說:「崩拳的步法,全在一趟一蹬,前腳進時,似鐵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搶佔對方中門;後腳蹬時,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動,身一抖,便進身,不能有絲毫遲疑之感。」正如拳經所說的「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和「崩拳如射箭,打倒還嫌慢」。重在一個「狠」字。
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線,許多人認為是一條直線,是一個直拳動作,其實這種看法是帶有片面性的。從崩拳的技術動作來分析,它並非走直線,而是在它的運動過程中,包含著一定的弧線。當順步崩拳轉變為拗步崩拳,或拗步崩拳轉變為順步崩拳時,後拳沿著前手小臂,向前打出,裡面暗含著向下壓的勁,拳面又有前頂之勁,在發勁的一剎間,小臂又有向前裹鑽、向上猛挑的勁力,而要發揮這些勁力,並不是一條直線所能夠做到的。再說在它的運動過程中,已含有一定的弧線動作。
崩拳所走的路線,從許多形意拳名家高手的實戰中可以領悟。單憑一個直力(紛)是無法將人打得升高,而只能將人打出。因為每個人在遭到外界打擊時,都會作出防禦性的反應。當用崩拳打擊對方時,對方必然會產主一個向上的抗勁,而崩拳者可借其抗勁,再往前上裹鑽、猛挑,借力用勁,使對方失去重心,拔根而起,緊接著催發勁力,對方必然會被打至升高,而後跌出。崩拳動作在實戰中,是講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壓對方而進擊,是打中帶破,並不是破了對方的防線之後,再打對方。所以,對崩拳所走的路線,我們從鍛鍊和實戰中總結出有二種。一種是對方一接觸我拳就倒下去,是走直線;另一種是對方接觸我拳之後,再倒下的,是走弧線。
角度:任何拳術能不能把應有的勁力發揮出來,而發揮出來的勁力是否能使對方受到傷害,正確的運用角度是其關鍵。崩拳在角度上的要求有二:一是身法。崩拳的身法,謂陰陽身,即通常所說的「半側身」,它要求身體之正面與前進方向的直線成45度角,目不斜視。其特點是轉換自如,在實戰中減少受力面積。在打崩拳時,無論是順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須隨拳的出入而轉換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只有符合了這個規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內外合一,通過前腳的淌、後腳的淌迅速而充分地發揮出來。
另外就是崩拳的握法,是本門不外傳的;許多人把崩拳的握法,誤解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握拳法。正確的握法應是四指捲曲後,將食指的第二關節向前突出,而後將大拇指的指肚壓在食指的第一關節上,成慣拳。慣拳在實戰中起點穴、封閉對方血脈的作用。在運用時,應將勁力貫注於食指突出的關節之上,它是利用點打面,而不是面打面,這同拳經所講的「崩拳一條線,不偏不離找要點」是相符合的,從力學角度來分析也是符合其點與面的原理的。
勁力:崩拳的勁力在身體內部是陰陽一氣循環往來之運動,它除崩勁之外,還要壓勁、裹勁、撲勁、抖勁、踏勁等,常要求一勁之中又須含有頂、擰、磨、翻、蹬、猛、順、透八種混合勁,而這些混合勁須一種種、一層層單獨練起來,有些勁力則非經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輩常有「練拳容易,找勁難」之說。崩拳的勁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崩勁。它是採用先蓄而後發,先松而後緊,當接近對方寸餘距離時,猝然發出的一種最猛、最兇、最狠的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