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崩拳:從心意到形意,真東西都在動手裡

2021-02-13 武術之家

↑↑↑點擊上方藍字免費關注:wushuzhijia88

民家大爺威猛的心意拳

聽故事的態度


武術本身,也是就是打鬥的經驗。所以武術教學,必須講故事。

因為學生的經歷有限,所以經驗傳授就尤為重要。所以歷代才會傳承下來,成了典故。

教學中有意避開了這些,武術內容便缺了內容。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很多人沒了技術體系,就指望這些故事支撐門面,籠絡信眾了。甚至出現了為了抬高自己而誇大其詞,甚至惡性造假的事情。

所以聽故事,一定要單純的聽,技術性的聽。而傳故事,更要有人品的傳。

半步崩拳的秘密

心意拳遇見形意拳的故事

半步崩拳,是形意拳的極中和之拳。將形意拳練到最高境界,壓縮到最精最簡,就是一個半步崩拳。


因為崩拳太厲害,素來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說。而心意拳也很厲害,有「出手橫拳無敵家」的說法。

這個崩拳不是單單一拳,而是涵蓋了五行六合整個形意拳的崩拳。當初有一位名望很大的心意拳家,造訪一位名望同樣很大的形意拳家,就很說明問題。、

兩人地位都很高。這位形意拳家的親哥,與這位心意拳家的師父是換帖兄弟,也得到過同一位老師的傳授。

動手切磋,二人都是親自上手。心意拳這位以手毒見長,上手就是一個提膝斬錘。他的絕技之一就是霸王觀陣。提膝斬錘是接著霸王觀陣來的,提起的一下叫做迎門鐵臂,落下去才叫斬錘。

心意拳就四把錘一個套路,十分精簡實用,第三把就是斬錘。這下一下歹毒,霸王觀陣先是抽襠,近乎同時提膝刮地風接上瞭望眉躦。

很多人不明白拳譜中怎麼個「望眉斬甲」,望眉斬出自望眉躦加斬錘,這一拳上下同打,落步就是斬手崩拳。


短毒狠疾,捎上哪下都得完。

然而心意拳家的斬錘還沒出來,形意拳家一個崩拳已經擱到他心口了。

半步崩拳,有個特別的站姿,半步就把下盤防禦住了。手上是個特別手法,就把望眉躦破了,而同時崩拳就上去了。

兩下罷手,心意拳大師表示佩服。高手切磋,點到為止,心下都是敞亮的,痛快的。

過程就這麼簡單。如果放在一些人手裡,這故事不定要如何的炫耀。我們講這種事做什麼呢?一方面確實是正本清源,但原始作用是為了講解崩拳與斬錘來的。



出手橫拳無敵家

心意拳出手打起落,躦是起,斬是落,起落之間幾個部位同打,發力為六合整力。歹毒打法必然短,所謂「短毒狠疾」是心意拳特色。

形意拳拳譜有句話,講的是形意翻浪勁: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鑽不翻,一寸為先。這句話是繼承心意拳譜的。


這一下能行,是三體式重心後坐的好處。而崩拳參著鷹熊合演,走的是個縱橫打法,是為化險。

形意拳的崩拳,是從心意拳的橫拳演化而來,說是崩拳打上的,也是橫拳打上的,還是一門的東西。

橫拳為心意四把錘頭一把,有道是:出手橫拳無敵家。你想想這一拳在心意拳中的地位吧。

這麼一講,是不是印象就加深了?也受到了某些啟發?這個具體怎麼練的,怎麼用的,就得設置【隱藏內容】了。同樣是讚賞之後,領取點亮字符。

半步崩拳打天下

半步崩拳在晚清、民國時代名聲很大。民國時期有洛陽擂,這位形意拳家與他的師弟去了,當著幾門的高手,登臺來回打了兩趟劈拳。兩趟劈拳下來就被擂主方截住請到後臺了,當場就驚嘆:這是河北派來人了!

見著是河北形意門的都是能不動手就不動手,名聲就好使。

過去人走師訪友是為增長見識,提高技藝,而且不是看得上的人,沒人願意展示真東西,真東西都在動手裡。挨了打的說明有長進餘地,對拳痴來說是值得振奮的事情。跟現在到處拉關係相互不批評可不一樣。大老遠找上門,就是求著給看看自己拳有什麼毛病。

這是態度。而且一次的丟手也不代表什麼。正確的對待這種故事,才是好人品的表現。如果不講,你知道崩拳跟橫拳的關係?知道望眉躦怎麼回事?

如果不是學習態度,只圖嘚瑟個傳承,不管是橫拳還是崩拳,你用什麼都得挨打。

附:《半步崩拳》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得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來說是半步;崩拳乃形意五拳之一,崩拳從中盤胸腹處發出(沒有炮拳那麼高,炮拳從上盤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山西形意拳名宿宋鐵麟先生談及半步崩拳的步法奧妙時,宋先生說:「崩拳的步法,全在一趟一蹬,前腳進時,似鐵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搶佔對方中門;後腳蹬時,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動,身一抖,便進身,不能有絲毫遲疑之感。」正如拳經所說的「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和「崩拳如射箭,打倒還嫌慢」。重在一個「狠」字。

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線,許多人認為是一條直線,是一個直拳動作,其實這種看法是帶有片面性的。從崩拳的技術動作來分析,它並非走直線,而是在它的運動過程中,包含著一定的弧線。當順步崩拳轉變為拗步崩拳,或拗步崩拳轉變為順步崩拳時,後拳沿著前手小臂,向前打出,裡面暗含著向下壓的勁,拳面又有前頂之勁,在發勁的一剎間,小臂又有向前裹鑽、向上猛挑的勁力,而要發揮這些勁力,並不是一條直線所能夠做到的。再說在它的運動過程中,已含有一定的弧線動作。

崩拳所走的路線,從許多形意拳名家高手的實戰中可以領悟。單憑一個直力(紛)是無法將人打得升高,而只能將人打出。因為每個人在遭到外界打擊時,都會作出防禦性的反應。當用崩拳打擊對方時,對方必然會產主一個向上的抗勁,而崩拳者可借其抗勁,再往前上裹鑽、猛挑,借力用勁,使對方失去重心,拔根而起,緊接著催發勁力,對方必然會被打至升高,而後跌出。崩拳動作在實戰中,是講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壓對方而進擊,是打中帶破,並不是破了對方的防線之後,再打對方。所以,對崩拳所走的路線,我們從鍛鍊和實戰中總結出有二種。一種是對方一接觸我拳就倒下去,是走直線;另一種是對方接觸我拳之後,再倒下的,是走弧線。

角度:任何拳術能不能把應有的勁力發揮出來,而發揮出來的勁力是否能使對方受到傷害,正確的運用角度是其關鍵。崩拳在角度上的要求有二:一是身法。崩拳的身法,謂陰陽身,即通常所說的「半側身」,它要求身體之正面與前進方向的直線成45度角,目不斜視。其特點是轉換自如,在實戰中減少受力面積。在打崩拳時,無論是順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須隨拳的出入而轉換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只有符合了這個規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內外合一,通過前腳的淌、後腳的淌迅速而充分地發揮出來。

另外就是崩拳的握法,是本門不外傳的;許多人把崩拳的握法,誤解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握拳法。正確的握法應是四指捲曲後,將食指的第二關節向前突出,而後將大拇指的指肚壓在食指的第一關節上,成慣拳。慣拳在實戰中起點穴、封閉對方血脈的作用。在運用時,應將勁力貫注於食指突出的關節之上,它是利用點打面,而不是面打面,這同拳經所講的「崩拳一條線,不偏不離找要點」是相符合的,從力學角度來分析也是符合其點與面的原理的。

勁力:崩拳的勁力在身體內部是陰陽一氣循環往來之運動,它除崩勁之外,還要壓勁、裹勁、撲勁、抖勁、踏勁等,常要求一勁之中又須含有頂、擰、磨、翻、蹬、猛、順、透八種混合勁,而這些混合勁須一種種、一層層單獨練起來,有些勁力則非經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輩常有「練拳容易,找勁難」之說。崩拳的勁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崩勁。它是採用先蓄而後發,先松而後緊,當接近對方寸餘距離時,猝然發出的一種最猛、最兇、最狠的勁力。

相關焦點

  • 形意拳大師郭雲深,為什麼只打半步崩拳?
    但是,在清朝末年間,有一位形意拳武術大師郭雲深,確實身負「絕招」, 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那麼,這位郭雲深是何來歷?他的「半步崩拳」又是什麼樣的絕招呢?他的武功真是高深莫測、打遍天下嗎?在李洛能的悉心教導下,郭雲深經過近10年的勤學苦練,終於武功大成,盡得形意拳精髓,成為李洛能八大弟子之首。學成之後的郭雲深開始遍遊各地,常與人切磋技藝,鮮有敗績。久而久之,人送形意拳「不倒翁」之美稱。清皇室載濂聞其大名,邀其入府任職武師,曾和八卦祖師董海川大戰數個時辰,不分勝負。到了同治年間,郭雲深離開皇室,來到正定知府府中,專門教習其子武功。
  • 形意拳崩拳怎樣打出兩把一股勁
    河北深縣郭雲深,素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譽,他的崩拳打得出神入化,猶如驚濤拍岸波浪翻滾,對手明知是用崩拳攻擊,但你就是防不住,為何?功至化勁也,形意拳講究:明勁,暗勁,化勁,三層功夫。一易骨,二易筋,三易髓。
  • 半步崩拳郭雲深晚年的形意拳有什麼變動?(老拳師酒後吐真言1)
    頭哥是乾坤特衛保安公司的大頭兒,老木是個普通特勤,老木村裡曾經有個住閨女家的老師傅,會一種王薌齋傳五行拳,傳說是半步崩拳郭雲深晚年的拳法,老木跟著學過。據說跟大頭在公園裡認識那位李師傅是一支。現在老拳師不在了,李師傅也找不著了,整個北方,也就剩下這一對師兄弟了。
  • 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只出半步就無人能擋,他武功究竟有多厲害
    但是,在清朝末年間,有一位形意拳武術大師郭雲深,確實身負「絕招」, 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那麼,這位郭雲深是何來歷?他的「半步崩拳」又是什麼樣的絕招呢?他的武功真是高深莫測、打遍天下嗎?1820年,郭雲深出生在直隸深縣馬莊,家境清貧,常年靠著替人當腳夫,四處討生活。
  • 事關山西形意和河北形意...
    形意拳由明末山西人姬際可所創,後傳於河南回民馬學禮和陝西曹繼武,馬學禮後來創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曹繼武再傳於山西杞縣戴龍邦。戴龍邦收徒李洛能,李洛能是河北深縣人,形意拳的發揚光大是從李洛能開始的。李洛能自幼習武,但因未得真傳,故而拳技平平,40歲時才有幸拜戴龍邦為師學習形意拳。十年後技藝大成,回河北授藝,門下有四大高徒,人稱形意門四大金剛,他們是:郭雲深、劉奇蘭、宋世榮、車毅齋。
  • 形意拳崩拳的練法、用法與養生
    (二)崩拳之用法崩拳看似簡單,應用最廣,且變化最多,形意門各流派打法豐富,各有見地,而千變萬化,不離一崩,這裡僅介紹幾種基本用法,供讀者參考。1、形意拳有「寸步為先」之說,寸步崩之意,亦在於此,與敵交手,相距甚近,或我被敵困住,無法進步,此時我前腳可稍進寸步,或者只是在原地微微起落,以助其力;同時,出拳或身手一抖,其敵必受創也。
  • 形意拳與心意拳共用的《武穆拳譜》不過是個目錄
    形意八訣,不是狹義的形意拳八字訣,而是整個心意形意拳體系,形與意合之八綱要。最初的拳譜上《五行》只是理法理論,且沒有《四把》內容。心意拳與心意把也正是由此分家,一脈循著《六藝》演變為十大真形,一脈循著《八訣》發展出心意把錘。後來心意拳一脈又演化出四把錘與五行拳,再次分了兩支三脈。
  • 從崩拳的手形說崩拳威力的秘密
    形意拳的體系中,力量來自於身體結構整合後的位移,速度來自筋骨彈性。沒有身體的位移,就沒有力量的源泉,崩拳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採用立拳這樣的握拳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使身體移動帶來的衝撞力量灌注到手上,才能體現出形意拳的打法風格來。
  • 崩拳的練法、用法及養生價值
    (二)崩拳之用法崩拳看似簡單,應用最廣,且變化最多,形意門各流派打法豐富,各有見地,而千變萬化,不離一崩,這裡僅介紹幾種基本用法,供讀者參考。1、形意拳有「寸步為先」之說,寸步崩之意,亦在於此,與敵交手,相距甚近,或我被敵困住,無法進步,此時我前腳可稍進寸步,或者只是在原地微微起落,以助其力;同時,出拳或身手一抖,其敵必受創也。
  • 謝帝:大家好,這是我的新身份,成都郭雲深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
    今天,謝帝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成都郭雲深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會長是謝帝他爸蔡永強老師,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第六世傳人。「我喜歡的西方說唱歌手,他們說都是從中國武術中得到的靈感。我是中國人,身邊有如此好的機會,除了好好繼承,還希望將這些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我的說唱中,這也是中國嘻哈歌手能真正被世界所認同的重要特質。」謝帝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 山西形意拳之三體勢秘法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
  • 朱國福形意拳法在民國國考擂臺奪冠實戰闡要,附珍貴照片!
    一場比賽幾秒鐘解決戰鬥,如果放慢動作即可看到:當甲左崩拳衝出時,其肘將乙右勾手銼開,拳頭如矢打在乙右肋,這就是形意拳的破擊技術!    3.甲用彈腿踢乙腿部時,乙向側方閃展,伺機還擊,也可向後撤半步再進攻。破擊技術動怍演示(設甲進攻。乙破擊):    1.甲用直拳或擺拳攻打乙頭部時,乙用鑽拳或橫拳攻擊甲頭部。    2.甲用直拳或擺拳攻打乙腰腹部時,乙用崩拳或炮拳攻擊甲腰腹部;    3.甲用彈腿踢打乙腿部時,.乙即「狸貓上樹」用腳踩甲之脛骨及腳部。
  • 形意拳家、武術搏擊家朱國福先生一組珍貴照片
    翻開我國近代著名拳擊家周士彬教授所著《現代拳擊》一書,其中一段寫道:「1930年,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國術館和後來成立的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都把拳擊作為必修科目之一。中央國術館的拳擊由形意門傳人朱國福教授……其間,他培養出不少人才,如武術界前輩張文廣、溫敬銘、李浩、卜恩富、吳玉池、蔣浩泉等人,都是拳擊高手。」
  • 郭雲深大師兄,形意拳聖手車毅齋生平小傳
    車先生是郭雲深的師兄,昔日郭雲深剛出師門,覺得自己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候,有一次外出訪友,到了車毅齋的家裡面,本來還看不起這個師兄,結果沒有打過這位師兄,於是虛心求教,才有了後來的半步崩拳打天下之說。
  • 中國古代武術真存在嗎?清朝末年一武痴,一拳能打飛5個壯漢?
    人生在世很少有人能順風順水,絕大多數都是在中間跌倒,忘掉了初心,能夠撐到最後才成為時代的象徵,只是想想也知道,這樣的人屈指可數,我們彼此敬仰,但放在自己身上可怎麼也學不會。人人都應該有一個武俠夢,即成為一名俠客,雖然當代小說有點誇張,但是中國武術確實存在著,至少在古代確實有俠客這樣的說法,只是傳到今天大部分都是形無神,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大俠,他本來是清末的死囚,但身為武痴,在獄中自創拳法,打一拳飛五壯漢都不在話下,被赦免後,他的拳法被列入了非物質遺產,這人就是中國形意拳的代表人物之一郭雲深。
  • 虎豹雷音: 形意門本沒有「虎豹雷音」
    是心意拳、形意拳暗勁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隱藏內容】。要真正展開,就涉及到了你對肘部那個感受處理了。很多人容易出現撅腕的毛病,於功法打了折扣,於技擊養成不良習慣。通常這部分不影響主要(胸背)練功,為抓住重點,所以通常是延後幾課才做糾正。驟然再緊練的是發力點,吸取收緊練的是深層感應。這是動手一觸即發所必須的本能訓練。
  • 形意八卦掌!
    李存義是形意拳第六代嫡傳,力薦這位小兄弟拜在他的恩師形意拳第五代嫡傳劉奇蘭的門下。劉奇蘭和郭雲深是中國形意拳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郭雲深喜愛浪遊湖海,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劉奇蘭則恰恰相反,習慣隱居鄉間,以培育搏戰高手為娛。其知名門徒除李存義外,還有周明泰、耿繼善、劉殿琛等。張佔魁在劉奇蘭和李存義的悉心指點下,進步神速,與李存義一起被譽為河北派形薏門第六代的「兩根支柱」。
  • 形意拳主要功法——八字功
    圖片八字功包括:八字連環拳,以及「斬」(劈拳)、「截」(鑽拳)、「裹」(橫拳)、「胯」(崩拳)、「挑」(燕形拳)、要做到,進入先進身,手腳齊到方為真。以上這些,都體現了,形意拳的近、快、狠的技擊特點。如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苦練。斬、截、裹、胯、挑、頂、雲、領、八趟拳,是要不斷提高拳技,使之逐步達到,起、隨、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