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民間武術推動全民健身———博興民間武術傳承人的擔當

2020-12-18 博興在線

中華武術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更因有一些執著的民間拳師,認真悟化,尋其真諦,勇於擔當和傳承,才使中華武術源遠流長。

博興縣民間早就有習武防衛健身的傳統,明朝以前,因年代久遠,缺少資料,不可考。從清朝至今流行於博興的武術主要有:梅花拳、梅花棍、嶺子長拳、龍形太極拳、八卦刀、六合拳等。武術的發揚光大是很多傳承人的堅守和奉獻,多年來他們把傳承武術國粹當作己任,把推廣全民健身作為義務和擔當,下面讓我們走近博興民間武術傳承人,去認識他們。

博興梅花拳傳人——-張繼光發揚傳統 傳承技藝

梅花拳古稱梅花樁拳,講求身法、步法、拳法合一,極具實戰性和觀賞性,是我國最古老的拳種之一。博興縣店子鎮辛張村的梅花拳傳承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其第一代宗師是張大正,到張繼光已是第11代傳人。多年以來,梅花拳傳承人張繼光一直致力於辛張梅花拳的傳承和推廣,讓這一武術文化瑰寶得到傳承和發揚。

近日,筆者走訪了張繼光老人。進入他家院子只見一位老人閃轉騰挪身法力道穩迅兼備,拳來拳往虎虎生風,一招一式間,展現了紮實的武術功底。同時刀、槍、劍、戟、三節棍等器械樣樣精通,這位習武練拳的老人就是張繼光,今年已經是70歲高齡。交談中了解到,張繼光所打的拳是辛張梅花拳,是正宗的少林派所傳。梅花拳招式變化多樣,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不僅能擊敵防身,更能健身養生,易學易練,被武術健身愛好者所推崇。

體弱多病 習武強身

張繼光幼年時,體弱多病,為強健身體,就拜辛張村有名的武術老師張殿桂為師刻苦修習拳法,這一練就是六十年。寒往暑來,風雨無阻,張繼光每天堅持修習梅花拳不間斷。不但強健了身體,也將梅花拳這一武術傳統傳承了下來。

成立「武館」 如虎添翼

1982年,在老藝人張舒同、張同濱、卞瑞伍等人的支持下,經過縣體育局和文化局批准了成立了博興縣第一個農民武術館————「業餘武術館」,辛張村村裡習武之風日盛。現如今在張繼光老師的帶領下,周邊許多武術愛好者都匯聚起來,大家相互切磋武藝,交流探討武術心得,讓武術傳統發揚光大。同時,在張繼光的感染薰陶下,他的女兒女婿也都喜歡上了梅花拳這一武術文化瑰寶,在他的指點下,都有了頗深的武術造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他們也依然在家堅持練功,不鬆懈。老藝人張志孟、張佩武、張志田、張志亮一直堅持辛張村裡的武術活動,一直堅持到現在。

成績輝煌 宏圖再展

多年來,張繼光一直致力於梅花拳的宣傳和推廣,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武術,喜歡武術,熱愛武術,他本人也被聘任為縣武術運動協會副主任,「梅花拳」研究協會會長。他先後榮獲「濱州市第八屆武術演武大會傳統器械表演金獎」,「濱州市第九屆傳統武術暨首屆傳統武術暨首屆傳統武術門派傳承人表演大會優秀表演獎」等獎項。2019年,辛張村梅花拳被列入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為了繼承和發揚梅花拳的傳統,讓更多的人通過習武來健身,下一步張繼光老師計劃把畢生所學向更多的人傳授,夯實辛張村這個基礎,力爭把中華武術逐步擴展到每個學校、企業和村莊,讓我們的中華武術,源遠流長,長盛不衰。(通訊:孫成祥 李松年 田雙 責編:卞琪)

相關焦點

  • 梅山武術:崇山峻岭間的古樸武學
    如今,板凳拳也成為觀賞性極佳的拳術,在各大武術賽事中屢摘桂冠、引人喝彩。古老運動的傳承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梅山地區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梅山文化過去賴以生存的土壤漸漸消失。尤其是隨著老一代傳承人的離世,梅山武術的傳承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
  • 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青年中華武術交流大會在南京召開
    11月14日,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青年中華武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召開。南京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國慶在致辭中表示南京體育學院承繼了近現代中國百年體育文脈,是一所具有獨特辦學模式高等體育學府,培養了15位奧運冠軍在內的101位世界冠軍,被譽為「世界冠軍搖籃」。
  • 民間傳統武術文化與武術精神該如何發展?
    又如廣東三元裡抗英鬥爭的頭領多是練武之人,而鬥爭又推動人民練武。清代義和團光在天津就有二、三百處壇口,五萬多人習練武藝,準備殺敵。還有太平天國、小刀會、白蓮教、天理教等民間政治組織也開展武術活動,壯大自己力量。這真是「太平文字貴,亂年武藝強」。近代武術家張桐說得很確切:「技擊是武術的靈魂,沒有技擊的內容,武術就不能生存和發展。」亞武聯主席徐才也說:「有搏擊才有武術」。
  • 自然門武術發展傳承之路
    而技擊大家萬籟聲先生一直在民間自發性傳授自然門武術,沒有得到武術管理層足夠的重視,導致萬籟聲武學這一優秀的自然門武術傳承資源長期處於埋沒狀態,繼《武術匯宗》之後,多年沒有自然門武術專著問世。    同時,作為自然門重要傳播陣地的學校,在武術教育方面,發展相對滯後。
  • 2020年單縣全民健身日暨武術培訓班啟動
    8月8日,由單縣教體局、單縣體育服務中心主辦,單縣眾和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單縣體育彩票管理辦公室協辦的2020年全民健身日暨武術培訓班在單縣全民健身館二樓啟動,縣體育中心主任蔡方飈、縣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王隨新出席啟動儀式,來自全縣各中小學100多名體育教師參加此次培訓。
  • 第三屆民間武術明師聯誼會暨黨雪田老師收徒儀式成功舉辦
    2018年11月25日,由黨雪田老師發起的第三屆民間武術明師聯誼會暨黨雪田老師收徒儀式暨黃埔尚武健身俱樂部2018年年會,在北京崇文門便宜坊酒店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武學明師、孫氏武學傳人以及黨雪田老師的徒弟、學員近百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醒獅表演、武術大賽、芭蕾舞劇…… 「五一」文化大戲輪番上演
    龍獅文化節的第三天安排了多項互動體驗環節,江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佛莊獅藝傳承人、國際級龍獅裁判、教練陳耀燦親自出馬,指導前來參與互動的觀眾舞龍舞獅,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市民們排起長隊體驗,現場氛圍火爆。「武林高手」一決高下「五一」假期第二天,來自我市40支隊伍的650多名武術愛好者齊聚江門演藝中心,參加了各式傳統南北拳術、長短器械、對練和集體項目的比賽。
  • 杭州舉辦傳統武術名家交流大會
    以「以武會友、見賢思齊、非遺傳承、文化自信」為主題的傳統武術名家交流大會日前在杭州舉行,來自浙江、山東、吉林等地著名武術家及其後人、習武人士、武術愛好者500餘人參加了交流活動。本次交流大會分為研討和表演兩個部分。
  • 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天津市中老年人健身展示活動於人民體育館...
    津雲新聞訊:8月9日上午,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天津市中老年人健身展示活動於天津市人民體育館前廣場舉行,這是繼8月8日舉辦的2020年慶祝全民健身日天津市民健身展示活動暨世界武術日活動之後的又一項全民健身展示活動。
  • 真正的武術去哪了?為什麼有人說現在的武術是花拳繡腿?
    傳統武術源遠流長,要想知道為什麼目前有這麼多人誤解武術,為什麼人們不了解真正的武術,我們就要先搞清楚這兩個問題:1、真正的武術是指什麼?2、為什麼人們會對武術存在誤解?武術從原始格鬥術發展成擊舞一體,內外兼修的武術形式,則是由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真正的武術不僅僅是技擊之法、也不單單是鍛體之術,他還是傳統哲學的代表!人們對武術的誤解人們對於武術的誤解,其實是對於武術套路的誤解。
  • 武術非遺傳承人劉喜堂:傳承,只為那份不變的初心
    劉老師開心地說,學體育教育好啊,武術教學又多了一份傳承。  劉老師名叫劉喜堂,是太和區平和小學退休的體育教師,市非遺項目——平和(少林)武術傳承人幾十年來,他讓數萬名學生親身體驗到武術的魅力,助力數十名學生憑藉武術特長高考加分。  他說,武術傳承,在他心中,是一份不變的初心。
  • 傳統武術打假的背後,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到底如何
    自從太極大師馬保國,雷雷在舞臺上3秒被KO之後,關於傳統武術的討論就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說傳統武術只是花拳繡腿,沒有實戰能力,和國外的格鬥術,拳擊相比簡直就不堪一擊。也有的人說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只是出了很多像馬保國,雷雷這樣的江湖騙子招搖撞騙,真正的高手都藏在民間。
  • 貴州安龍:鄉村校園傳承民族武術
    近年來,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大力推進傳統武術走進校園,將布依族民間武術創編的布依釘耙拳、布依棍、布依拳、鐮刀拳等套路引入校園,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同時,提高學生身體素質。7月3日,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招堤街道海莊村海莊小學學生在廣場學習武術。
  • (體育)沙家門武術傳承人楊志剛:我為何要打破「藝不輕傳」門規?
    河北東光縣沙家門武術掌門、第九代傳承人楊志剛站在大運河畔的先師像前說。  沙家門武術是明末清初發源於東光縣的一個稀有拳種,分為套路、器械、養生功三大類,包括八趟拳、十二趟彈腿、粘手、截打、六合槍、沙家嶽刀、春秋大刀、沙家六合大槍以及環陽功、童子八手、純陽養生功、五指梅養生功等門派「絕活」。  7年前,楊志剛還在為沙家門武術「藝不輕傳」的門規而糾結。
  • 特色教育結碩果:堡面前中學開展「中湘劉氏武術傳承人」選拔活動
    作者:劉中安2020年7月10日,堡面前中學武術特訓班的學員會聚風雨活動室,參加年度武術訓練成果匯報演出和中湘劉氏武術傳承人選拔活動。中學全體校務會成員和部分老師參加評選,鄉中心學校周文富校長蒞臨指導。
  • 天津市人民體育館開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以「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為將健康向上的大眾體育精神傳達給公眾,推廣健康生活理念,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天津市人民體育館繼續保持每年8月8日開展全民健身推廣活動,進行大型展演、諮詢、指導,運動場地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 【輝煌「十三五」 建設新錦州】黑山擦亮「武術之鄉」名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全民習武、健身蔚然成風。該縣依託武術的文化特性,大力推進武術文化與旅遊多方位、全鏈條融合發展,積極打造武術之鄉這張文化名片,使中國三大武術流派之一的「武當派」張三丰的招牌亮起來,讓更多人通過旅遊及文化宣傳加深了對黑山「武術之鄉」的認知。2009年,黑山縣成立了武術協會,當年參加在江蘇太倉舉辦的第七屆「武術之鄉」套路比賽,在83個代表隊中,黑山隊摘金奪銀,並獲得了全國第7名的好成績。
  • 武術之鄉保定蠡縣:崇文尚武戳腳的發源地
    原標題:蠡縣戳腳傳承發展蠡縣是河北省著名的「武術之鄉」,是戳腳的發源地。戳腳是中國武術運動的優秀傳統拳術之一,在武術界有「南拳北腿,戳腳一枝花」之說,號稱「北腿之傑」。蠡縣人民自古崇文尚武,當地人習武練功有著悠久的歷史。武術名家有「戳腳」傳人劉觀瀾和武學一代宗師、河北奧運首人溫敬銘等人,可謂人才輩出。
  • 「德武」杯廊坊少年兒童傳統文化·武術展演在壹佰劇院舉行
    11月28日,2020年「德武」杯廊坊少年兒童傳統文化武術展演暨廊坊少年兒童武術公益勵志邀請賽在壹佰劇院隆重舉行。廊坊市廣陽區教育和體育局張金山,廊坊市德武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德武堂創始人史瑞森,北師大附屬諾博幼兒園園長代淑傑,中國民間武術家聯誼會副會長、廊坊市武術協會顧問、八極拳名師王德旺,全國吳鍾八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民間武術家聯誼會副會長,廊坊市武術協會常務副主席、廊坊市八極拳弘高武館館長高佔春,全國慈善公益界影響力人物、廊坊市慈善大使、愛心公社創始人翟雪峰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 《河南武術志》出版 敘述河南武術4000年發展史
    除此之外,又選取全省10個省轄市28個在當地有影響並被納入到省、市非遺保護名錄中的拳種予以記載,以彰顯河南武術的普及程度,傳承河南武術文化。 志書收錄了明清時期河南的武狀元列表,主要拳種如太極拳、心意六合拳、查拳等傳承譜系等史料;高段位人員列表、武術副教授人員列表等;還匯集了全省各地武術輔導站列表。在武術研究一章中,列出了近年來出版的武術著作和發表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