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沙家門武術傳承人楊志剛:我為何要打破「藝不輕傳」門規?

2020-12-22 新華社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1日電(記者王民)「現如今沙家門傳人枝繁葉茂,我相信先師一定會理解和支持我!」河北東光縣沙家門武術掌門、第九代傳承人楊志剛站在大運河畔的先師像前說。  沙家門武術是明末清初發源於東光縣的一個稀有拳種,分為套路、器械、養生功三大類,包括八趟拳、十二趟彈腿、粘手、截打、六合槍、沙家嶽刀、春秋大刀、沙家六合大槍以及環陽功、童子八手、純陽養生功、五指梅養生功等門派「絕活」。  7年前,楊志剛還在為沙家門武術「藝不輕傳」的門規而糾結。據楊志剛考證,沙家門先師參與反清復明失敗後出家,隱姓埋名傳授武藝,並且沙家門武術以實戰為主,若傳授給無德之人,恐怕給社會帶來危害。「師傅有規矩,沙家門武術都是口口相傳,輕易不外傳,早些年前,我們都是關著門練功,在我之前武術是代代單傳。」楊志剛說。  「藝不輕傳、藝不外露、藝不撂地,『寧幫十吊錢,不把藝來傳』」——這些數百年不變的門規,曾讓沙家門武術尷尬不已。2008年第八屆滄州國際武術節開幕式上,滄州53個武術門派悉數登場,唯有沙家門只見豎著牌子,不見真人亮相,人們誤以為這一門派已經失傳。  楊志剛當時心裡很明白:「只怪沙家門傳藝過於保守,人丁稀少。」老祖宗留下的遺訓不能壞,可是時代在變,若仍嚴守「藝不輕傳」的老理兒,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沙家門武術將面臨消失的窘境。就在那一年,楊志剛幾番掙扎後決定,自費建武館,義務授徒。  楊志剛自籌數十萬元,創立英雄武館,親自任館長和教練,還與東光縣兩個社區聯合成立社區武術隊。破了門規,自然引來一些同門長輩的非議。在傳授武術過程中,楊志剛並沒有完全拋棄「藝不輕傳」的古訓,同時更加注重武德培養,讓學生懂禮儀、知孝義,做一個正直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7年來,楊志剛教過的弟子多達上千人,既有本地青少年兒童,也有慕名而來的海外知名武術搏擊家。每逢節假日,他都會帶領弟子到大運河畔的沙家門先師廟前訓練,學生們多次在武術大賽中獲獎。自2012年至2016年,沙家門武術先後被列入縣、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志剛成為代表性傳承人。  今年已經48歲的楊志剛8歲開始習武,受教於沙家門傳人呂桂桐,又師從武術名家齊景春等幾位師叔,勤學苦練數十載,將沙家門武術傳承至今。雖說義務教授海內外大量徒弟壞了沙家門傳承幾百年的門規,卻使這一門派發揚光大。  楊志剛告訴記者,他謀劃將沙家門武術帶進校園,讓孩子們強身健體;將沙家門武術帶進警營,讓民警在面對犯罪分子時多一份自信與技擊;將沙家門養生功帶進公園,讓中老年人在健身的同時多一分養生。(完)

相關焦點

  • 北京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
    讚揚者認為,他敢創新,腦子靈活:幼兒園發生砍殺事件,他就教兒童武術;女大學生失蹤案一多,便立馬推出自編的女子防身術。不但賺了錢,也贏得了名聲。批評者則認為,他不守祖制,不但打破祖上對功夫「窮死也不撂地」(不傳外人)的規矩,還把自家功夫放到網上,傳到了外國。  對於這些,張曉航全都淡然一笑。他說,「要緊的是傳承,不是規矩。」
  • 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做的是文化不是生意
    讚揚者認為,他敢創新,腦子靈活:幼兒園發生砍殺事件,他就教兒童武術;女大學生失蹤案一多,便立馬推出自編的女子防身術。不但賺了錢,也贏得了名聲。批評者則認為,他不守祖制,不但打破祖上對功夫「窮死也不撂地」(不傳外人)的規矩,還把自家功夫放到網上,傳到了外國。  對於這些,張曉航全都淡然一笑。他說,「要緊的是傳承,不是規矩。」
  • 河南這古村 曾發生武術史上最著名「偷師」故事 卻因此成武林聖地
    17世紀中葉,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武術精華,結合導引吐納,中醫經絡等學說,創編出一套既能用於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型內功拳種——「太極拳」。在中國古代,對於傳承看得極重,太極拳作為一門家傳拳法,自陳王廷創編以來的數百年間,一直也遵守著傳內不傳外的規矩。
  • 武術非遺傳承人劉喜堂:傳承,只為那份不變的初心
    劉老師開心地說,學體育教育好啊,武術教學又多了一份傳承。,市非遺項目——平和(少林)武術傳承人。這個本來武術練得不錯的學生,自打上了高二就不來跟他訓練了。劉喜堂覺得她放棄武術特長只能考個「三本」太可惜了,跟她的父母溝通碰了釘子,甚至跟家長籤訂了一個保證楊凌麗考入廈門大學的非正規「合同」。楊凌麗果然考入了廈門大學。  當劉喜堂聽說郝佳楠不練武術了,也不報考北京體育大學了,「被這當頭一棍打得頭昏腦漲了好多天」。在他的幫助下,郝佳楠終於考上了北京體育大學。
  • 傳承民間武術推動全民健身———博興民間武術傳承人的擔當
    從清朝至今流行於博興的武術主要有:梅花拳、梅花棍、嶺子長拳、龍形太極拳、八卦刀、六合拳等。武術的發揚光大是很多傳承人的堅守和奉獻,多年來他們把傳承武術國粹當作己任,把推廣全民健身作為義務和擔當,下面讓我們走近博興民間武術傳承人,去認識他們。
  • 泉州少林寺招收13名武術傳承人,免費提供食宿
    上個月,泉州少林寺「南少林十八銅人」進行首秀,一個個身塗金粉的少林武僧,目光如炬、表情威嚴,氣勢如虹、虎虎生威的少林拳法,技驚四座,「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沒想到現場感受這麼震撼,孩子非常激動,讓我有機會一定要帶他再來看。」市民陳先生看過「南少林十八銅人」演出後,讚不絕口。
  • 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1)
    新華社照片,泊頭(河北),2020年8月5日(體育·特別的暑期生活)(1)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8月5日,石同鼎直播六合拳拳法。時值暑假,為減少聚集習武帶來的疫情風險,同時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石同鼎在直播平臺開通了帳號,每天帶領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教學演示,通過「雲端」傳承非遺文化。今年59歲的石同鼎是泊頭六合拳第八代傳人,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2001年父親離世後,石同鼎便承擔起傳承六合拳的重任。
  • 網友吐槽楊志剛念臺詞,楊志剛不怒反笑:不這樣你們怎麼會記住我
    「師傅放心,我一定把臉皮最厚掙回來」這是《火藍刀鋒》中蔣小魚的臺詞,扮演者楊志剛在現實中,把這句話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這部軍旅火遍大江南北,蔣小魚一角深入人心,已成經典,但是楊志剛的演技仍被吐槽:「表情僵硬,像是在念臺詞」。即便備受爭議,但是楊志剛絲毫不受影響,在眾多的熱播劇中仍扛大梁,有人說多虧了他有個好哥哥。楊志剛的哥哥郭靖宇,雖然沒有張藝謀、馮小剛的名氣大,咖位卻不比二位低。張藝謀與馮小剛是電影界的領頭人,郭靖宇則專攻電視劇。
  • 慧心妙藝拓春秋——記80後鄭州金石傳拓非遺傳承人劉皓天及其團隊
    山西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順沙峪摩崖造像,靈石王家大院鯉魚躍龍門鏤空石雕午壁、五臺山風景區碑刻……近年來,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傳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劉皓天與他的傳拓團隊,受相關單位邀請或委託活躍於山西各地進行傳拓,以精神守望歷史與文化,以妙手留存歷史與藝術。數年來,他們不避嚴寒酷暑,行走於春風秋霜,奔波於全國多個文物現場,用一張張拓片,讓更多文物「活」了起來。
  • 2019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11月16日,2019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國術場開幕。本次活動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體育局指導,南京體育學院主辦。
  • 田秀峰:搶救性整理挖掘滄州武術精華
    記者 劉樹鵬攝田秀峰是滄州攔手拳傳承人,然而他卻自覺承擔起傳承發揚整個滄州武術的重任。在他的努力下,滄州武術各門派以團結和諧的姿態稱譽中華武林,走向廣闊世界。武術隊每天都要練到22時多,當田秀峰拖著疲憊的身體走五六裡路回家,往往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尤其到了冬天,凜冽的寒風鑽進汗水溼透的棉衣,冰冷刺骨。年滿十六歲,田秀峰在滄州武術隊已有8年時間。在這8年時間裡,他不負眾望,獲得省市級武術比賽優勝獎項31項,多次奪得自選拳、對練、刀術比賽的第一名。
  • 武冬——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武術理論家
    武冬——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武術理論家 體育資訊來源:央視網 2017年07月06日 22:03 A-A+     央視網消息:武冬,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日本體育大學訪問學者,校創先爭優標兵,體育總局「百人計劃」培養對象。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中國武術》《拳擊》《中國傳統武術》《少林七十二藝》等等,書名啥的我也記不住,後來更多是DVD,或者視頻來學習。 雖然說李小龍的多部動作電影都是很優秀的,但我爸一般只推《猛龍過江》讓我學習,裡面的技擊技巧是相對貼近截拳道的,我還記得裡面在後巷和幾個員工對練時的滑步側踢,來來回回老是讓我看,小時候那會DVD還是要快退,麻煩的要死。另一部看的多的就是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其實,這兩部都不是主要表現傳統武術的,更多是實用的技擊術。
  • 2018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在南京體育學院舉行
    江蘇省委臺辦主任、省政府臺辦主任練月琴,中華臺北武術總會主席楊美蓉,南京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朱傳耿出席大會並在開幕式上致辭。南京體育學院院長楊國慶主持大會開幕式。他表示,南體將努力建成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陣地,並希望海峽兩岸武術界共同努力,將「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國術)交流大會」制度化,辦成凝聚海峽兩岸乃至全球中華武術屆的周期性盛會。
  • 跟著佛山詠春第五代傳人,感悟中華武術與人文修養
    門派在中國武術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九大門派分別為少林派、武當派、華山派、崑崙派、點蒼派、崆峒派、雪山派、青城派、峨嵋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哲學體系。西方的拳擊、跆拳道、柔道、泰拳注重量化,把一個動作不斷練習達到極致,最後演變成的是一種競技型的體育。
  • 特色教育結碩果:堡面前中學開展「中湘劉氏武術傳承人」選拔活動
    作者:劉中安2020年7月10日,堡面前中學武術特訓班的學員會聚風雨活動室,參加年度武術訓練成果匯報演出和中湘劉氏武術傳承人選拔活動。中學全體校務會成員和部分老師參加評選,鄉中心學校周文富校長蒞臨指導。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七回:單刀李中興形意拳 趙文龍藝結京津冀
    第二十七回 單刀李中興形意拳 趙文龍藝結京津冀上回書說到,詹廠慶致力於八卦掌之承傳與弘揚,堪稱新一代尹式八卦掌傳人之領軍人物。這一回所要說的,乃是天津市寶坻區人士,「京東拳藝社」創辦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派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趙文龍。
  • 楊志剛:這個角色為我量身定做
    楊志剛說:「這是我哥郭靖宇給我量身定做的角色。」  楊志剛說,最初他收到哥哥郭靖宇的簡訊讓他演農村戲時,他是抗拒的,「我當時覺得自己不太行。農村生活離我太遠,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怎麼演啊?我哥說『你等看劇本吧』。等我拿到劇本就明白了,這是給我量身定做的。
  • 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在泉州成立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供圖人民網泉州12月20日電(劉燕婷)近日,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舉行。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秘書長邢尊明為該校董事長吳其萃授牌,並為教育部職業院校技藝大師黃樹煌頒發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聘書。活動現場。泉州華光職業學院供圖福建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它始晉唐,盛於兩宋,至今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