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做的是文化不是生意

2020-12-18 搜狐網

2月14日,「長禎國術館」,張曉航正給入室弟子上非遺傳承課。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

  2月14日清晨,北五環外的一片樹林裡,張曉航提拳與胸,片刻沉寂,抬起的右腳重重地踩在地上,打起了祖傳的「醉鬼張三門」長拳。

  三分鐘後,剛剛還在閃、轉、騰、挪的張曉航忽然身體前傾,右腿向後抬起,筆直地指向身後的天空,一秒鐘,凌空的右腿穩穩收回,長拳就勢結束。身旁,捲起的塵土尚在飄浮,腳下,布滿打拳時踏出的腳坑。

  張曉航的祖上是京城武術界名人—慈禧的貼身侍衛張長禎,人稱「醉鬼張三」。張曉航,則是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三」功夫的第四代傳人。

  在北京武術圈,張曉航是一個充滿話題的人物。讚揚者認為,他敢創新,腦子靈活:幼兒園發生砍殺事件,他就教兒童武術;女大學生失蹤案一多,便立馬推出自編的女子防身術。不但賺了錢,也贏得了名聲。批評者則認為,他不守祖制,不但打破祖上對功夫「窮死也不撂地」(不傳外人)的規矩,還把自家功夫放到網上,傳到了外國。

  對於這些,張曉航全都淡然一笑。他說,「要緊的是傳承,不是規矩。」

  獨門功夫傳承的「心病」

  張曉航的武館位於海澱一棟普通的寫字樓裡。進門直走是一大一小兩間教室,大間是主要的上課地點,小間是VIP教室,用於教授核心拳法,沒課時則是張曉航的辦公室。

  換上黑色緞面的練功服,張曉航坐下給人倒茶。身高一米七的他,身型勻稱、聲音渾厚,舉手投足間透著幾分儒雅的宗師氣質。

  「師傅!」

  7點45分,學員陸續來了,從7歲到14歲,高矮不一,還有一名女孩。

  換好了練功服,學員們紛紛探進頭來,抱拳向師傅問好。

  張曉航抱拳回應。這是武林的規矩,不能放下。

  上午的「非遺傳承班」是張曉航最重要的課程。班上的學生都是他從老學員中挑出來的「好苗子」,磕頭拜師、背誦門規後,才成為入室弟子。

  他們是張曉航傳承「張三」功夫的希望。

  8點,傳承班準時開課。

  蛙跳、下腰、倒立,首先練習的是基本功。張曉航在中間做,14名弟子圍成一圈,眼睛盯著師傅的手腳變化,有的學得有模有樣,有的一個不小心被自己絆倒,又趕緊爬起來。

  到單獨演示槍法時,弟子們個個亮出了真功夫。腳下步法、手上槍法配合得嚴絲合縫,刺、轉、跳、收,雖不如師傅招招剛勁有力,卻也是有板有眼。

  傳承班每堂課一個半小時,其中,最後半小時教的是「張三」功夫的核心拳法。

  張曉航從小練武,童子功是父親「打出來」的。18歲,經人介紹,他到香港去當保鏢,22歲回京後,到體育學院當起了武術教練。一幹就將近10年。當教練的日子生活穩定,只是受制度制約,一切訓練都得照著課程來,張家的獨門功夫找不到用武之地。

  那些年,他心心念念的是父親的一句話:如果張家功夫在你手裡斷了,你就是千古罪人。如何將「張三」功夫傳承下去,成了張曉航的「心病」。

  開武館,這個想法在張曉航心裡醞釀已久。

  2007年,「張三」拳法被評為北京首個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曉航作為非遺傳承人,享受每年20萬至30萬的政府特殊津貼。有了這筆資金,再加上幾位親友的投資,當年9月,「長禎國術館」開張了。

  張曉航說,武館的所有課程都明碼標價,傳承班的學費最高,每年9萬,其餘課程平均每節課70元左右,女子防身術、氣功養生班、少兒武術班都比較受歡迎。

  時代變了,傳統武術也得變

  作為「張三」功夫的第四代傳人,41歲的張曉航練功已有二十多年,拳打出去,力量相當於400多斤,出拳必傷。2009年,有人慕名來找他切磋,點到為止不服,結果眉骨骨折、肘關節脫臼才停手。

  按原來的江湖規矩,習武之人見面,需報上姓名來歷,若真是「練家子」,那就得「走幾招」,以武會友切磋武技。可張曉航不喜歡這規矩。

  「我功夫淺,沒有絕活。」張曉航呵呵笑,傳統武術講究強身健體,不是以技炫人。

  中午,張曉航坐在茶桌前休息。有熟悉的學生家長,攛掇著讓人去打張曉航的肚子。一拳打過去,先是覺得軟軟的,緊跟著,一股內力由張曉航的肚皮裡向外湧出,打拳的人手腕一挫,被彈了回來。張曉航哈哈大笑。

  笑完了,又有些落寞。

  「長禎國術館」這個名字是他三叔起的,為了體現傳統武術特殊的文化價值。結果,剛開張時,很多家長來問,你這裡是不是學書法的,還是學畫畫的?得知是教武術的,對方轉身就走。

  「人們對武術的了解太少了。」張曉航一邊提壺倒茶,一邊搖頭說。

  從前學武都要千方百計去求師傅教,家傳武藝規矩更多,講究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張三」功夫的創始人張長禎在世時,很多人追隨,他卻說:「我的玩意兒窮死也不撂地(不傳外人)。」

  而現在,張曉航想的,是不能讓這門功夫在自己手上斷了。

  給武館做網站宣傳、提高網絡搜索排名、僱人發招生廣告,所有能想的招兒全用上了。他還教了不少外國學生。語言不通,就憑著肩膀、手臂、轉身這些簡單的單詞交流,再配以動作示範,卻也頗得精髓。

  這些洋徒弟學成後,有不少回國辦起了武館,現在,美國、巴西、日本、韓國,都有「長禎」的「分館」。

  為此,張曉航還曾被三叔一頓痛罵。老人當時厲聲指責他,自家功夫傳給外人就算了,不能傳給外國人。

  張曉航低頭聽著,沉默不語。

  他不想和老人爭辯:與「張三」功夫同時期的武術門派,有多少因為沒有傳人而銷聲匿跡;跆拳道、空手道又是如何走出發源地,成為風靡世界的運動。

  時代變了,傳統武術也得變。

  「我做的是文化不是生意」

  下午4點,一堂少兒武術班課,只來了一個學員。

  張曉航說,放寒假了,很多孩子出去玩或是回老家過年了。「現在的小孩不能吃苦,有的孩子上了一節課覺得挺好,可辦了年卡後再沒來過。」

  他讓其他老師代上課,自己在辦公室琢磨二十四節氣養生知識。

  「武術和中醫是相通的。」張曉航的父親是學醫的,他自小聽得多了,也略懂一些中醫醫理。在他看來,傳統武術重視實際打鬥。未來,武術的價值應該在健體、防身。

  此時,電話聲響起,對方邀請他與北京其他非遺傳承人一起參加一個展示活動。談到非遺,張曉航有自己的見解:有政策保護重要,傳承人自強更重要。

  「長禎國術館」剛剛創辦時,曾一度難以為繼,張曉航只好到其他地方兼職,教過跆拳道,也教瑜伽。

  那時張曉航只管教門下的幾個弟子,再加上氣功班的幾名學員。開館一年多,錢賠光了,連第二年的房租都拿不出來。

  接連遭受打擊,2009年春節,他去廟裡住了7天。回來後,找人借錢交了房租,想堅持最後一年。

  那段時間,整個武館就他一個人,「又當掌柜的,又當跑堂的。」

  轉折發生在2010年。

  當年4月,江蘇泰興中心幼兒園發生砍殺事件,張曉航整理所學,開發出一套少兒武術,專門應對校園安全問題。這套武術被電視臺選用播放,武館的學員一下子多了起來。近幾年,女大學生失蹤案件增多,張曉航又自編了一套「女子防身術」,引來多家媒體報導。

  現在,這個不到200平米的武館,年利潤已經達到200萬元。

  儘管形勢向好,但張曉航仍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全部課程以「張三」功夫為主,不著急擴張,也不增加跆拳道等熱門課程。

  「我做的是文化不是生意。」張曉航說。

  【同題問答】

  新京報:講述下印象最深刻的困境故事。

  張曉航:2009年受到多重打擊,親戚朋友給我辦武館的錢全賠光了,合作的師弟也走了。有人來切磋武藝受傷,我被關了10天。那時很多人勸我別幹了,可我覺得這門功夫不能斷在我手裡,春節去廟裡住了7天,出來借錢交了房租。

  新京報:新的一年有哪些新希望?

  張曉航:希望武館能辦得更好。明年「張三」功夫的4本書能順利出版。傳統武術講究活體傳承,時代不一樣了,希望這門功夫通過更多方式傳承下去。

  新京報記者 陳瑤 北京報導

相關焦點

  • 北京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
    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  作為北京首個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創辦「長禎國術館」,傳承「張三」功夫  2月14得知是教武術的,對方轉身就走。  「人們對武術的了解太少了。」張曉航一邊提壺倒茶,一邊搖頭說。  從前學武都要千方百計去求師傅教,家傳武藝規矩更多,講究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張三」功夫的創始人張長禎在世時,很多人追隨,他卻說:「我的玩意兒窮死也不撂地(不傳外人)。」  而現在,張曉航想的,是不能讓這門功夫在自己手上斷了。
  • 非遺時光|張三功夫 堪稱「中國明清武術文化形態的活化石」
    「中國明清武術文化形態的活化石」本期「非遺時光」文旅君帶您探訪真正的民間傳統武術張三功夫在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體育類中,有一項傳統武術——張三功夫,在北京武術圈裡,少有不知道張長禎(張三爺)的。
  • 中國實戰派武術家趙冀龍 創線上學功夫教學平臺
    他的這麼多個第一併不是與生俱來的,趙冀龍老師自幼就開始學習功夫,先練外家拳,後修內家拳,最後達到融會貫通。趙冀龍老師在澳洲旅居12年期間還開設了武館,與不少武術家切磋交流,因此接觸了各類武術流派,開創出一套具有特色的中國功夫訓練體系。趙冀龍老師因看到中國武術大不如以前,毅然決然的放棄了海外的一切回到國內,致力於中國傳統功夫的傳播。並開設了一個線上功夫教學平臺——無極太極。
  • 頭條 ▏2018金麗臺武術散打對抗交流賽在東方武館舉行
    年金麗臺武術散打對抗交流賽在東方武館福田館舉行。往期精彩回顧東方武館秋季武術班招生火爆進行中2018全民健身日,東方武館在行動【圖】精彩 ▏東方武館吾悅廣場專場武術演出(圖)生日會 ▏東方武館別樣的七月 別樣生日會喜報 ▏2018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東方武館再獲佳績喜報  ▏金華國際武術節東方武館獲佳績頭條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東方武館在行動喜報  ▏2018金華武林大會武術展演,東方武館獲佳績 【視頻】 公益
  • 中國傳統武術成「打假」對象?世界眼中的中國功夫是這樣的
    多少年來,功夫一直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標籤之一,說起中國演員,現在外國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李小龍、成龍這些武打明星。或許,就全球普及率來說,中國功夫不及空手道、柔道和跆拳道,然而「中華武痴老外」絕不是非主流。對他們來說,中國武術往往聯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其魅力更多地在於它是一門哲學,讓人充滿自信與力量,而這些都是西方格鬥術沒有的。
  • 電視劇《功夫寶貝》殺青 劉家輝成武術高手
    搜狐娛樂訊 由劉家輝、大山、高旭、午馬等主演的大型勵志電視劇《功夫寶貝》日前殺青,即日將和觀眾見面,劉家輝在劇中飾演一位武術高手。  據介紹,《功夫寶貝》講述的是為了給爺爺賺錢看病,奶奶帶著虎子來到了深圳,確遭遇到搶劫,沒想到劫匪被虎子兩下就制服了,正巧被女記者梅梅遇見了,於是對這祖孫倆產生了興趣,並幫助虎子解決了上學的問題。虎子的奶奶在一家武館做清潔工作,自由愛好武術的虎子看到在練習跆拳道的小朋友們非常羨慕。每當學員們下課後,虎子便一個人在武館裡練習。王教練看見了,並收了虎子做徒弟。
  • 模仿武林高手、學武術、當演員……34歲的他開武館圓「武俠夢」
    為夢想離職去演戲學習了武術,張書省一直想有其用武之地。可家庭條件有限,2011年大學畢業後,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他不得不去廣州一家電器廠上班,可一個多月後,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提出調回重慶做銷售,可調回重慶萬州之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去拍戲。
  • 新五星功夫共建河南武術特色學校研討會,糾正校園武術不會打弊端
    新五星功夫共建河南省武術特色學校俱樂部聯盟研討會9月11日在鄭州圓滿結束,「新五星功夫」致力於改變國內校園武術的枯燥、單調、缺乏文化內涵、毫無技擊性等嚴重弊端,真正將傳統武術在校園普及開來。「新五星功夫」創造性地調動武術搏擊俱樂部資源,解決了校園武術缺乏師資力量的核心問題,並且在武術文化灌輸上有獨到之處。新五星功夫的指導思想就是:「堅持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講好武術文化故事,體現中國文化精神,展示中國文化形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合肥廬州忠義國術館暑期少年武術培訓班結業
    新學期已開學了,暑期合肥廬州忠義國術館少年武術培訓班已在開學前進行了考核結業典禮。今年五月廬州忠義國術館隆重開業,在暑假就開班招收新學員,武館配備了頂級武術教練執教,由安徽武術界名家、合肥八極拳研究會會長、全國傳統武術運動錦標賽八極拳金牌獲得者薛文貴老師親自教學,在經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的培訓,完成了武術基本功的習練,進行了五步拳和八極拳的初級套路的培訓,這些只有5--9歲的孩童,在教練的指導和教誨下首先學習了弟子規和武術的禮儀,習武先要有武德,要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再習練武術基本功
  • 2017年西北武術院功夫夢精英賽圓滿落幕
    (西北武術院新媒體西安6月18日電)由陝西省武術協會主辦,西北武術院承辦的功夫夢精英賽於6月16—17日在西北武術院如期舉行,17
  • 【我愛你中國】義大利人白麒柏:愛中國功夫 做詠春傳人
    ,迷上了詠春拳,經過近30年的堅持與努力,如今的他已經成為葉氏詠春拳傳人,還在上海開了一家教授詠春拳的武館。他用自己的中國功夫把我打敗了。我一定要去中國,弄明白武術到底是什麼。白麒柏,1979年出生於義大利羅馬,心理學專業,習武29年,練習詠春拳18年。1973年,李小龍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龍爭虎鬥》登上銀幕,中國功夫席捲整個西方。
  • 徐浩峰:武俠片添民族自尊心 武館體系卻蕩然無存
    鳳凰網:您現在也致力於用影像的手段來推廣武術的精彩,電影是最好的推廣功夫的手段嗎?徐浩峰:其實最好的推廣功夫是武館,電影它畢竟是藝術,靠一個藝術去做一個改變社會現實的事情,本身也是不現實的,很可能最後就成了一個談資。在中國的都市中的年輕人,你看劍道是怎麼宣揚的,一些會所,一些俱樂部,它都聘請劍道的教練、跆拳道,等於這樣傳播開來。中國武術的武館體系蕩然無存了。
  • 東莞黃江鎮第一家正宗詠春拳武館
    (原標題:東莞黃江鎮第一家正宗詠春拳武館) 齊魯晚報11月23日訊
  • 雄英武館招生簡章
    雄英武館一取「英雄立志」之含,二取「雄州精英」之意,三取「雄鷹展翅、鵬程萬裡」之遠大理想而定名。宗旨是「發掘武術精華、弘揚非遺文化、傳承功夫精髓、培養後繼人才」。雄英武館至今已培訓學員200餘人,並在各種國內、國際武術大賽中連連奪冠,已經榮獲團體獎盃15個,金牌300多枚。總教練劉樂民連續6年被保定市武術協會評為先進個人。
  • 2019中國·涼都 世雄武館影視功夫培訓基地火熱招生開始啦
    少林武術段位五段,少林名師之一。自幼熱愛武術,師從少林寺武僧教頭釋永帝大師,後到處走訪學習其他流派武術,習練過跆拳道、泰拳、散打、詠春拳、意拳等武術。任貴州省大成拳(意拳)協會六盤水分會會長六盤水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六盤水市水城縣武術協會副會長六盤水市鐘山區武術協會副會長六盤水市武術運動聯合會副會長六盤水市國防教育促進會武術部總教練六盤水市威龍保安公司搏擊總教官。六盤水市武警二中隊詠春拳教官。
  • 尋止戈橋,如何鑑別詠春拳武館真偽?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平臺是如何篩選和鑑別詠春拳武館的,今天給大家說一下我們的操作模式。尋止戈橋鑑別武館真偽,一共有三條。1、是否擁有詠春拳的師承認?首先,傳統武術,作為我國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就和泥人張之類的民間技藝一樣。是需要人來傳承的。
  • 張三功夫的傳說、傳統與傳承
    在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體育類中,有一項傳統武術的名字:「張三」功夫。說起中國的功夫,歷來有「高手在民間」,「真功夫在民間」的說法。對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中那些神乎其神的描寫,業內的練家子往往會有不以為然的態度。那麼, 真正的民間傳統武術是什麼樣子的?有沒有電影裡那些出神入化的絕世武功呢?
  • 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1)
    新華社照片,泊頭(河北),2020年8月5日(體育·特別的暑期生活)(1)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8月5日,石同鼎直播六合拳拳法。時值暑假,為減少聚集習武帶來的疫情風險,同時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石同鼎在直播平臺開通了帳號,每天帶領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教學演示,通過「雲端」傳承非遺文化。今年59歲的石同鼎是泊頭六合拳第八代傳人,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2001年父親離世後,石同鼎便承擔起傳承六合拳的重任。
  • 2020年徽州區海俠武館武術級位證書頒發儀式舉行
    8月16日,黃山市徽州區海俠武館武術級位證書頒發儀式在徽州區天旺農業舉行黃山市武術協會主席湯國政、副主席楊曉黎、胡建英、黃荷花以及協會其他組成人員,徽州區海俠武館館長潘海霞等,共同為該武館60多位武術學員頒發由安徽省武術協會評定的級位證書。此次頒發儀式的舉行,也標誌著安徽省暨黃山市首次武術段前級位考評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 武林網紅阿俊獨闖佛山武術界,他想學葉問電影中的金山爪嗎?
    這幾天短視頻平臺有一個人物十分熱鬧,他在網上一直以犀利奇葩觀點扯眼球,經常說中國武術不如西方搏擊,更說中國散打照搬拳擊,還說黃飛鴻和霍元甲都是虛構人物,他們根本就不會功夫,也沒有打過外國人,正是這些觀點吸引眾人關注,當然他在網上更是批評當今詠春沒有一個能夠打,更說佛山沒有高手,他一個人挑戰整個佛山武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