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武林高手、學武術、當演員……34歲的他開武館圓「武俠夢」

2020-12-08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張春蓮 實習生 張韻 攝影報導

《射鵰英雄傳》、《少年黃飛鴻》、《精武門》……這些經典的武俠影視劇很多80後、90後都看過,也造就了一些人的武俠夢。34歲的張書省從小就有一個武俠夢,為了圓武俠夢,他很能折騰。

▲張書省

從小就有個武俠夢

8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茶園奧園廣場附近的少林武術館,見到了34歲的張書省。他個子高挑,身型偏瘦,「最近兩年還胖了,前幾年因為太折騰,臉上的骨頭都是凸出來的。」

張書省出生在中華武術發源地之一的山東菏澤,他從小喜歡看武俠、功夫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精武門》等影視劇承包了他的童年,也正是因為這些劇中的人物,特別是霍元甲、陳真等,讓他有了武俠夢。

從小學五年級到初中畢業,張書省曾到老家鎮上的武術班學習,高中時又跟著兩位學武術的體育老師系統性地學習,「我看電影和電視劇,經常跟著劇模仿高手的一招一式。」2006年,張書省進入重慶郵電大學後,報名加入了武術協會,每天瘋狂訓練。後來,他又成為了燕青門關門弟子,如今擅長少林拳、燕青拳等。

為夢想離職去演戲

學習了武術,張書省一直想有其用武之地。可家庭條件有限,2011年大學畢業後,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他不得不去廣州一家電器廠上班,可一個多月後,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提出調回重慶做銷售,可調回重慶萬州之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去拍戲。

「白天上班,想的都是怎樣才能去拍戲,晚上回到宿舍,等同事睡覺之後,借電腦查詢怎麼能接到戲。」張書省說,那時他在各種平臺上都發布了求戲拍的消息,一星期後終於有人聯繫他。

但現實沒有張書省想的那麼美好,他拍的第一部戲是電視劇《母親,母親》,演一名在路上來回走動的群眾演員,「那時當群演一天只有20元錢的工資,而我租住在南山學校附近,拍戲是在兩路口,早上6:30就到現場。」張書省說,很多公交車都是6:30才開班,他只好四點多鐘從南山步行到南坪,然後再搭乘夜班車到兩路口。

後來,張書省又接了一些戲,比如《1942》、《地下地上之大陸小島》等,但都是群眾演員,唯一有三四句話的是參演普法欄目《向幸福出發,碧水青蓮》。

開武館教中國功夫

拍戲過程中,張書省認識了一位武術屆的師兄,「他在一家培訓機構教孩子們武術,正好他每周都有一節課去不了,就讓我替他去。」張書省說,接觸武術培訓後,他想自己開一家武館,將中國功夫傳授給更多的人。然而,那時拍戲收入很低,就連生活都還得靠父母接濟的他,哪裡有錢去實現夢想?為此,他還曾被CCTV-9紀錄片《少林功夫》所報導。

拍了兩個多月的戲後,張書省不得不再次找工作,最後去了江北區魚嘴鎮一家工廠做零部件檢測。2012年底,張書省與南岸區五小區一家教育機構合作開辦了武術班,「說是合作,不如說是兼職,因為我那時沒有錢,場地是別人的,我就只出力,教學生們武術。」張書省說,因為上班在魚嘴,上課在南坪,他只好經常給領導請假,在2013年暑假最忙的時候,他晚上1:00~8:00在工廠上班,下班休息兩三個小時後,又馬不停蹄趕往南坪上課,上完課又回到工廠繼續上班,「那時每天至少工作就是17個小時,那段時間,人就從140多斤,瘦到了120斤。」

到了2014年暑假,實在忙不過來的張書省,不顧家人的反對,再一次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專職教武術。然而,張書省始終都想要擁有一家真正屬於自己的武館,2016年他在南岸區茶園租下了一套240多平米的房子,開辦了重慶少林武術館,「那時我身上只有4萬多塊錢,我就找我妹妹借了3萬元錢。」張書省說,那時每月的場地租金就是1.2萬元,押一付三,光交租金就花了近5萬元,其餘的錢剛好用來裝修,「那時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很能折騰。」

最近幾年,張書省的武館基本步入正軌,目前有100多位學生,「雖然賺錢不多,但這是我最初的夢想。儘管依然有很多家長讓孩子習武是為了鍛鍊體質,但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喜歡上中國功夫。」

記者手記:

努力和堅持,才能在追夢的路上越走越遠

你還記得你年幼時的夢想嗎?或許因為追夢的路太難走,或許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足……各種原因,讓我們的夢想逐漸變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東西。張書省的圓夢之路,通過努力與堅持,讓他走上了這條路。也只有努力和堅持,才能讓我們在追夢的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模仿武林高手、學武術、當演員、開武館……為圓武俠夢,男子折騰了...
    都市熱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射鵰英雄傳》、《少年黃飛鴻》、《精武門》……這些經典的武俠功夫電視劇、電影是80後、90後看著長大的,裡面一些經典的武術高手,也造就了一些人的武俠夢。34歲的張書省從小就有一個武俠夢,為了圓這一武俠夢,他很能折騰。
  • 頭條 ▏2018金麗臺武術散打對抗交流賽在東方武館舉行
    年金麗臺武術散打對抗交流賽在東方武館福田館舉行。東方武館34名學員參加了本次比賽,通過一天的緊張比賽,東方武館學員發揚敢打敢拼、頑強拼搏的精神,共摘得21金,13銀的優異成績。往期精彩回顧東方武館秋季武術班招生火爆進行中2018全民健身日,東方武館在行動【圖】精彩 ▏東方武館吾悅廣場專場武術演出
  • 武林網紅阿俊獨闖佛山武術界,他想學葉問電影中的金山爪嗎?
    這幾天短視頻平臺有一個人物十分熱鬧,他在網上一直以犀利奇葩觀點扯眼球,經常說中國武術不如西方搏擊,更說中國散打照搬拳擊,還說黃飛鴻和霍元甲都是虛構人物,他們根本就不會功夫,也沒有打過外國人,正是這些觀點吸引眾人關注,當然他在網上更是批評當今詠春沒有一個能夠打,更說佛山沒有高手,他一個人挑戰整個佛山武術界
  • 北京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
    7點45分,學員陸續來了,從7歲到14歲,高矮不一,還有一名女孩。  換好了練功服,學員們紛紛探進頭來,抱拳向師傅問好。  張曉航抱拳回應。這是武林的規矩,不能放下。  上午的「非遺傳承班」是張曉航最重要的課程。班上的學生都是他從老學員中挑出來的「好苗子」,磕頭拜師、背誦門規後,才成為入室弟子。
  • 香港社團的武林高手:聯英社龍頭「潘少俠」,向華強師父劉遠成
    在香港黑幫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武館和拳館的存在,武館就是練習傳統武術,例如蔡李佛、洪拳、白眉拳等,而拳館大多是練習西洋拳和泰拳,通常都是教練授課。其實這就是黑幫的「練兵場」。香港黑幫中的習武人士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武林高手存在,當下眾所周知的兩位,一個是14K雙花紅棍陳惠敏,另一個就是香港泰拳教父蘇龍。然而更早之前,也有兩位武林高手,一位是聯英社創辦人「潘林」,又稱潘少俠,綽號「鬼腳潘」,另一位則是新義安的開山元老「劉遠成」,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兩位武林高手。
  • 東莞武林外傳:學詠春六年 怕技藝生疏回東莞低調開武館
    《師父》等武俠電影的受捧,許多人又追起了「武林」夢,到武館拜師學藝。東莞的武館也出現了不少,其中外來傳統中國武術種類的武館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詠春、太極、八卦、白眉拳、少林拳、截拳道、順琪門等,其中詠春、太極認知度最高。  對許多人而言,傳統武術不僅是中國的國粹,武林充滿神秘,更讓人熱血沸騰。為此,從今天起,時報會推出「東莞武林外傳」系列報導,說說東莞武林各大門派的代表性人物的故事,說說東莞的「江湖」。
  • 詠春大師呂剛:我武館倒閉只能睡徒弟武館,但我依然渴望挑戰播求
    搏擊江湖文章——熟悉搏擊的朋友都知道,來自溫州的詠春大師、兩儀拳點穴高手呂剛在新疆魔鬼城遭遇一場慘敗,隨後自己開的武館相繼倒閉,自己目前已經是無家可歸的狀態,而且只能住在徒弟家中勉強度日。更有很多人說呂剛是傳武的騙子,詠春敗類,這讓這位39歲男人很是傷感,但是輸掉比賽的呂剛並未消沉。在昨日,他公開表示,雖然目前身處窘境,但依然不忘初心,會繼續走傳武道路,為弘揚傳統武術貢獻力量,有可能的話還要挑戰泰拳王播求。呂剛說:「我輸掉比賽其實也沒什麼,獲勝也沒什麼,比武就有輸贏。
  • 武術非遺傳人辦武館傳功夫:做的是文化不是生意
    7點45分,學員陸續來了,從7歲到14歲,高矮不一,還有一名女孩。  換好了練功服,學員們紛紛探進頭來,抱拳向師傅問好。  張曉航抱拳回應。這是武林的規矩,不能放下。  上午的「非遺傳承班」是張曉航最重要的課程。班上的學生都是他從老學員中挑出來的「好苗子」,磕頭拜師、背誦門規後,才成為入室弟子。
  • 廖凡:《師父》的武打動作,武術界的朋友非常滿意
    開機前,廖凡訓練時間僅兩月,我向他保證:「你失敗了,就是民國武林的失敗。」他知我誇張,但選擇了信任我。——摘自《坐看重圍:電影〈師父〉武打設計》「二 生成功夫演員 2、廖凡的武術課」 徐浩峰著2015年12月11日,上海,演員廖凡接受專訪。
  • 江湖失傳已久的十五種武功秘籍,練就武林高手的武林秘籍200本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師父在山西大同開武館了,紅極一時。自己能鎮的住館,而且武藝確實高強,加之他的成長曆程比較複雜,所以他的處事做事均能服眾,風光一時無兩。生活總是出人意料。有一年冬天,取暖用的火爐,煤氣。師父和他的一眾徒弟,有死有傷。師父經搶救算是保住一條命,但是煤氣對人的神經損傷很大,師父關閉了武館,回到了老家。師父武功到底有多高?我真沒見過。
  • 杭州這位武館館長70歲了 跟她學過太極的人數以萬計
    柴榮水從20多歲開始打經絡太極拳,40多年前在西湖邊打太極時就有了第一批追隨者,從此開始了一邊打太極一邊教太極的傳承之路。從西湖邊到城隍山再到城西的翠苑二區、蓮花廣場,如今在高技街有了自己的武館——鏡松經絡太極拳館,繼續開展自己的經絡太極傳承教學。這麼多年,柴榮水收了41位入室弟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跟著她學過太極的人數以萬計,大部分都是免費的。
  • 于承惠和於海,兩位既同姓又同是山東煙臺人都是宗師級高手專業戶
    他們不但都姓於,都是山東煙臺人,在影視作品中都是宗師級高手的專業戶,而且年齡相仿,都是從武術學校走出來,都擔任過省級武術隊教練,都出道和成名於人生首部作品—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很多網友都曾懷疑他們是否親兄弟,其實並不是,只是諸多巧合罷了。首先介紹一下於海大師。他於1942年7月18日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著名的武術家、演員。
  • 40萬禪城人都識他!武林名人賣魚強發跡史揭秘,回國踢館時曾被打入醫院.
    出街隨便找個老佛山(禪城)問都知道他是誰,40萬土生佛山人(禪城)都能說出他的二三事。關於他的坊間故事,編輯不便評論,只以一些公開資料來解構這位「武林大俠」的秘密,到底他是怎樣從一個小人物摸爬成佛山向西方推廣武術的形象代言人呢?  2008年,賣魚強曾高調亮相佛山電視臺一檔節目,旁白肯定賣魚強是佛山最響噹噹德武林人物,賣魚強認為是因為自己練武經年,徒弟多出眾多,所以在武林才有地位。
  • 玉見南陽之廿八|我們的武術,我們的南陽城
    中國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可以強身健體 陶冶情操 延年益壽 防身抗暴。武術像京劇一樣,屬於文化精髓,一招一式,滲透著通古達今,連南接北的精氣神韻。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武林高手的夢想。我不是老南陽人。因為社會工作,我們在不斷的講述中,了解關於南陽的另一個傳統領域,他就是傳統武術。我們常常說弘揚國藝,劍膽琴心。
  • 尋止戈橋,如何鑑別詠春拳武館真偽?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平臺是如何篩選和鑑別詠春拳武館的,今天給大家說一下我們的操作模式。尋止戈橋鑑別武館真偽,一共有三條。1、是否擁有詠春拳的師承認?首先,傳統武術,作為我國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就和泥人張之類的民間技藝一樣。是需要人來傳承的。
  • 石獅武術達人開武館弘揚武術 免費教授詠春拳
    石獅武術達人開武館弘揚武術 免費教授詠春拳 qz.fjsen.com 2012-06-30 11:35  佔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第一眼看到林建材,記者很難把他與「武林高手」聯繫起來,簡單的運動裝、不高的個兒,外加有些靦腆的微笑,倒像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不過,當林建材出招後,一招一式非常專業而有力,並且發出「刷刷」的聲響。「我14歲就到佛山學習詠春拳,好的武術是不在乎性別、年齡和身材的。」林建材說,現在武館會員有小孩也有中年人,也曾有女生慕名前來學習。
  • 被菜刀砍死的武術冠軍不算武術高手
    浙江一武術高手與鄰居爭鬥時竟被菜刀砍死,引發網友熱議。死者梅必永曾是浙江雲和縣武術協會會長,在浙江當地的武術比賽上奪得過三金一銀,資料介紹說,他還在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過七項全能冠軍,擅長「板凳功」和「洪拳」。
  • 電視劇《功夫寶貝》殺青 劉家輝成武術高手
    搜狐娛樂訊 由劉家輝、大山、高旭、午馬等主演的大型勵志電視劇《功夫寶貝》日前殺青,即日將和觀眾見面,劉家輝在劇中飾演一位武術高手。虎子的奶奶在一家武館做清潔工作,自由愛好武術的虎子看到在練習跆拳道的小朋友們非常羨慕。每當學員們下課後,虎子便一個人在武館裡練習。王教練看見了,並收了虎子做徒弟。王教練的兒子王端也在這家跆拳道管學習,對於虎子非常不服氣,兩人開始比武,虎子取勝。
  • 馬保國發聲「退出武林」,不要再過度消費馬老師了
    2020年11月15日,「武林大師」馬保國發文表示自己已經退出武林,該消息一出瞬間登上各大平臺的熱搜,並引起了千萬網友的討論。一個69歲的老人為什麼能引起如此大的熱度,從頭到尾,究竟是誰在消費馬老師?從七歲開始,馬保國就跟隨父親學習武術,後跟隨中國一流傳統功夫大師——尚濟、郭升海、王長海老前輩深入學習,並成為入室弟子。馬保國老師還將多年習武的領悟寫出一本書,他認為傳統功夫最大的優勢就是以柔克剛,剛柔相濟。從這些資料來看,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馬保國是一個有著真才實的武林大師。
  • 武術高手胳膊上套鐵環,練的是什麼功夫?
    沒錯,周星馳的《功夫》中,三大高手之一的洪家鐵線拳傳人就是套著一胳膊鐵環出來打架的。一代宗師黃飛鴻曾經也學習過鐵線拳,而他的師父就是與他父親黃麒英齊名的鐵橋三——從這個綽號裡便可以看出此人是個頂尖的洪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