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五先生師承徐始祖,是自然門武術的全面繼承者。杜心五哲嗣杜修嗣先生曾經撰文總結道:
「杜心五認為自然門氣功追求的是人體各個部位的合力,講究的是人的整體的力量與人體的整體和諧。通過這樣一系列系統、科學和嚴格的訓練,使之在實戰中達到「遁、閉、輕」的神妙化境。」
由於杜心五的社會活動較多,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活躍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和從事革命活動的政治舞臺上,因此,他的思想相當深邃和複雜。作為一位從舊時代走過來的民國元勳、幫會大佬和山林隱士,他的身上既有反封建專制、反殖民奴役的民主鬥士氣慨和濃厚的江湖幫會氣息,但作為一位武林奇俠,更多地表現為他的急公好義和嫉惡如仇的俠義精神以及超凡脫俗的聖賢氣質。這種俠義精神和聖賢氣質,浸潤著中華傳統血脈,薰陶在濃厚的儒、釋、道、墨、法等文化氣息中。
杜心五的思想理論是與宣化社會、教化風俗緊密結合的。杜心五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練武結合起來,認為「習武與處世一樣,均系自一點上起。由此一點,即成一圈,小圈而大圈,包容宇宙,無不適合,故有『環中要妙』四字之訣」。
這一思想,由其衣缽傳人萬籟聲先生發揚光大,發展成「一○」哲學。在數十年的武術實踐中,萬籟聲先生吸收儒、釋、道、醫、武之精華,把武術與養生、藝術進行有機結合,集「文、武、道、醫、拳」五寶於一身,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鑄就了獨具特色的萬籟聲自然門武學。融少林、武當、內外家、南北派於一爐,揚長避短,去粗取精,自成體系,把武術提高到科學層面,把武術打法歸納為「巧、妙、化」三法,把自然門武功歸納為「軟、硬、輕」三功,對我國後世武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 自然門武術發展的制約因素
自然門武術在近代武林中獨樹一幟,以其理論精闢、技法獨特而稱盛武壇。但由於特殊的原因,世人對自然門功夫大多不甚了解,以至聲名雖隆而流傳不廣。
為何造成這一現狀,筆者分析,主要是在文化因素、自身因素、社會因素三個方面存在著制約。
一是文化因素
自然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一項濃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搏擊精華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和博大的精神外延。
自然門總訣曰:「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從文字看,似乎不難理解,但細而嚼之則又不盡然。杜公在題贈萬老的條幅上有這樣的話:「矮師每於教授時:必喃喃念此數語,數十年來身手似有變化,而年之衰,始悉矮師之神入鬼出俱在此數語中」。大師通過數十年的磨練思索,方始領悟,可見其中奧妙無窮,哲理頗深了。
因為有學問,頭腦思維才能廣博,才能悟得深、悟得透,而學問深、悟性高恰恰是練好自然門的關鍵。
自然門先賢之所以如此傑出,除了其本身武功獨到精純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文化水平。三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四書五經》徐始祖無所不精,並能通曉老莊學說,其漢學程度之深是可想而知的。至於杜心五與萬籟聲那就更為奇巧了,杜公早年入東京農業大學,萬老則投學北京農業大學,而且由於好武而喜山,都是學森林系,都受過科學的程序訓練。由於徐始祖有學問,才能在浩瀚而繁雜的武學中通過不斷地篩選,熔煉,並以古道家學說為依據,創此自然門武術。
由於自然門的哲理很深,而後學欲練成功,同樣非得有大學問不可,這也是自然門武術多年來不能廣為流傳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自身因素
隨著時代的變遷,武術的功用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不完全停留在生存搏鬥,而更多的是適用於健身、自衛和娛樂。
當今自然門傳人,由於多種原因,自身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加上一定程度上文化知識水平的不足,對自然門武術理論的研究不夠,對自然門武術內容的繼承整理不全,導致訓練手段不新,傳承觀念落後,先進的科學育人理念得不到借鑑、引進,陳舊的訓練指導思想及方法手段沿用至今,使得自然門武術未能廣為世人所接受。
三是社會因素
萬籟聲先生曾言:
「杜師與徐師相處八年,後來杜師武功天下無敵,但提起徐師來,常謂我曰:我的功夫比起徐矮師來,誠如九牛之一毛耳!而現在,我的功夫比起杜師來,可能抵其一半而已!真是每況愈下,曷勝浩嘆。」
可見自然門武術承遞之難。
其原因,皆為時代不同,所習之程度亦不同之故。今之青年要學自然門,有此時間否?有此環境否?亦有此經濟條件否?倘若能辦到,亦有此老師跟隨其十年否?
這連續發問,對於生活在快節奏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每一句都扣人心弦。所以,自然門武術發展緩慢的又一大原因便是學習環境和條件所造成的。
無論何種武術,都會帶上時代的烙印,自然門武術也不例外。過去,自然門習武者的目的幾乎都是為了格鬥技擊,而現在人們習武大多是為了或健身或表演或自娛自樂,單純追求技擊者已不絕如縷,這便是社會因素導致自然門武術衰微的濫觴。
自然門武術自身生存的社會環境已發生變化,建國後,國家武術管理層以發展競技武術為目標,反對「唯技擊論」,長期忽視武術的技擊性。而技擊大家萬籟聲先生一直在民間自發性傳授自然門武術,沒有得到武術管理層足夠的重視,導致萬籟聲武學這一優秀的自然門武術傳承資源長期處於埋沒狀態,繼《武術匯宗》之後,多年沒有自然門武術專著問世。
同時,作為自然門重要傳播陣地的學校,在武術教育方面,發展相對滯後。自然門武術進校園或僅限於活動,或僅流於形式,沒有形成科學強勁的傳承空間,沒有在青少年中保持良性持續教學的有序傳承,導致後繼力量不足。
四、促進自然門武術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以上這些因素,制約了自然門武術的發展,如何創造條件,使自然門武術得到更加有效地挖掘、提高和傳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尋找突破口。
一是運用現代科學教育傳播理念
自然門歷代先賢在武學實踐的過程中對已知拳法、理論進行驗證,並做出合理的解釋。所以「理論總結」與「實踐驗證」告訴我們,應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運用科學、與時俱進的態度發展自然門,傳播自然門,只有這樣,自然門武學的發展、傳播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脈搏,進而促進自然門武術的長盛不衰。
二是加強對自然門愛好者的引導和培育
積極助推自然門武術列為全民健身運動項目。充分發揮自然門武術的養生健身價值,爭取政府有關部門對自然門的引導和支持,使有條件的地區把自然門武術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優先選擇。
開發自然門武術的教育價值,對自然門武術進行市場化運作、營銷。大力在城市社區、鄉鎮宣傳、教授自然門武術,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到自然門武術中來,使自然門武術在民間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藉助傳播媒介拓展自然門武術的傳播渠道
基於21世紀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特徵,傳統自然門功夫應適應時代的變遷,選擇出版一些書籍、畫冊、光碟,建立自然門武術微信公眾號,建立自然門功夫網站,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宣傳自然門武學,讓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更深入地了解自然門。
四是加強對自然門武學品牌的打造和推廣
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或智慧財產權等形式,創設自然門武術文化品牌。積極創造機會、搭建平臺,合理開發自然門武術比賽的運營模式,推動自然門傳人積極參加國內、國際傳統武術交流大賽,與其他傳統文化一道展示自身魅力。加強自然門不同支脈之間的交流、切磋,通過表演、展演和競賽,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愛自然門武術,促進自然門武術文化的繁榮昌盛,多措並舉使自然門武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