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中學舉行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研討會

2021-01-09 中國網

中國網8月6日訊 近日,重慶市南華中學舉行「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研討會」。重慶文理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譚宏,渝北區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熊德憲,西南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國棟,重慶市教科院體育教研員牛曉、屈明,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培訓部主任王豔、辦公室副主任伏正斌以及兄弟學校校長蒞臨南華指導,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段紅梅以及體藝中心、課程基地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會議。學校特邀專家重慶文理學院拳擊運動研究所所長徐泉森教授主持會議。

與會領導和專家圍繞「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小學的傳承」「大中小幼一體化」等話題,共商共議南華武術發展,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堪稱南華武術發展史上的一次盛會。

研討會現場

重慶文理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譚宏充分肯定了學校在弘揚地方武術傳統,創建特色教育品牌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他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進校園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見解,對打造特色校園武術文化,培養青少年體育精神,構建「以和為貴」的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渝北區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熊德憲對學校在繼承「趙氏武術」文化遺產,發揚渝北區「全國武術之鄉」輻射引領作用所作出的努力給予了肯定,就學校做大做亮武術品牌提出了寶貴意見。熊書記指出,學校一定要進一步做到定位明確、方法明確、實現明確,進一步吸納專業人員,進一步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推動渝北武術事業邁上新臺階。西南大學張國棟教授以「梅花拳」為例,對武術進校園在豐富學生課外生活,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方面所體現出的優越性進行了分析,對「趙氏武術」的發掘、整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重慶市高中體育教研員牛曉提出,做課程時一定要依據課標,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用課題成果來提升影響力,完善評價體系,面向全體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評價。為我校進一步完善「四位一體」的武術校本課程體系指明了方向。重慶市高中體育教研員屈明提出,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一定要將信息技術融入武術學科建設,加強科研和教師培訓,及時提煉成果,開展形式多樣的武術進校園活動,力爭建成影響力輻射全重慶甚至全國的以武術與民族傳統教育為亮點的體育課程創新基地。

南華中學表示,本次會議是智慧的碰撞,更是對未來的擘畫。接下來,學校將進一步整合武術教育資源,強化師資培訓,乘勢而為,迎難而上,加快推進專家建議落地生根,助力學校跨越式發展。(高文亮)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走進衡水中學實驗學校
    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走進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圖為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進校園啟動儀式現場。衡水中學實驗學校供圖河北新聞網6月10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為傳承非物質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今天上午,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進校園啟動儀式在衡水中學實驗學校舉行。啟動儀式上,衡水中學副校長梁輝致辭。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重慶市南華中學校弘揚地方武術傳統 創建特色教育品牌
    因此,加強體育教育成為南華中學校特色發展、尋求改革發展的第一選擇。1.傳統武術優勢打開學校發展新思路重慶市渝北區是首批全國武術之鄉,而南華中學校正是這片「武術之鄉」的發源地。早在上世紀50年代,被譽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的趙子虯老師,就開始在學校內外開展武術活動,編寫了多部武術專著,培養了許多武術傳人。
  • 我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泉州舉行
    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研究員在開幕式上如是說。此次「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師範學院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泉州市區民間信仰研究會協辦,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泉州富美宮董事會承辦。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2020年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飯店召開。
  • 保護人類瑰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歷史文明,增強文化自信,濰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非遺傳承調研隊成員於2020年8月14日到8月16日在濰坊壽光市三元朱村和張家河頭村進行暑假「三下鄉」實踐,進一步了解「壽光蔬菜生產習俗」和「懷師拳」等壽光非物質文化遺產,體會歷史文化,推動文化傳承。
  • 南華中學展示高中體育課程創新成果
    新華網重慶教育頻道4月27日電 4月27日,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支持,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重慶教研基地啟動暨重慶市普通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展示活動」,在重慶市南華中學舉行。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成立研究基地 傳承武術文化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吳然 文/圖)近日,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隆重舉行。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秘書長邢尊明及該校領導嘉賓出席,師生近千人參加授牌儀式。 邢尊明向該校董事長吳其萃授牌,並向職業院校技藝大師黃樹煌頒發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聘書。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期,阿克塞縣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展示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縣幼兒園舉辦了「童心向黨」「雙語」合唱比賽。「書寫民族文字,傳承民族文化」為主題開展了哈薩克語文硬筆書法競賽活動。
  •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9個在荔灣!
    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荔灣區形成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西關五寶」,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文化的傑出代表。曲藝類項目——粵曲,更是荔灣非遺名單中的一大亮色。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較好工作成效。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王晨陽在致辭中表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已經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高度依賴於人的傳承,因此,不斷加強能力建設,是擺在締約國和傳承群體、專家、研究和教育機構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關於公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載體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我局於2018年7月組織了「2018-2020年度」傳承基地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雲陽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傳承文化魅力
    {"title":"雲陽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傳承文化魅力",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nyang/yunyangxinwen/2020-12-15/3421623.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
  •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伊斯坦堡舉行
    2019年10月19日 18: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易愛軍 編輯:韋幸文   新華社伊斯坦堡10月18日電(記者易愛軍)為期一個月的「一帶一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
  • 常德市七中: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皮影戲|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保護、傳承與發展「湖南皮影戲」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感。12月11日,受常德市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委派,來自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展演團走進市七中校園,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皮影戲視聽盛宴。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然而,在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電視創作者,應當如何更好的完成這個記錄工作,可能就需要回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通過尋找其本質特徵,然後從紀實類作品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專題研討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行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央音樂學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學院重大科研項目《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專題研討會在中央音樂學院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主要分為三部分:探索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具體呈現模型與研究方向、歷史傳承與發展現狀以及平臺資源數據標準。與會專家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視角出發,就初步成型的項目模型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昨日,以「洞見新非遺,傳承新活力」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非遺創意沙龍在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作為第七屆非遺節的重要產業活動,本屆創意沙龍不僅吸引到了非遺原創品牌創始人、非遺傳承人、設計界專家、國內知名吉祥物IP運營代表等嘉賓參加,還舉行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揭牌及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