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

2020-12-20 靚說國學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元氣陰陽學說得以產生和發展,陰陽學說幾乎滲透到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理論等每一類學科之中,許多學者利用陰陽理論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有關宇宙的一些重大問題,對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淮南子·天文訓》即用陰陽二氣的理論說明宇宙的形成和萬物的生成,指出:「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於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陽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認為陰陽二氣有一定的空間大小,有不同的重量,各有特殊的性質,因此形成千差萬別的事物。而且各類物體的生滅,都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所謂「天地以設,分而為陰陽,陽生於陰,陰生於陽,陰陽相錯,四維乃通,或死或生,萬物乃成」(《淮南子·天文訓》)。

董仲舒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框架,構建了一套天人感應的宗教神學體系。他認為「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而天人陰陽之氣可以同類感召,「故陽益陽而陰益陰,陰陽之氣可以類相益損也……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應之而起,其道一也」(《同類相動》)。董仲舒並繼承《月令》《黃帝四經》等思想,賦予陰陽以善惡、仁戾等道德屬性。在陰陽矛盾中,他認為陽處於主導地位,陰處於從屬地位,「陽尊陰卑」是不易之理。將陰陽理論納入儒學政治體系,使其政治化、倫理化,無疑是陰陽辯證思想的倒退。

另外,孟喜、京房所創立的卦氣說,將八卦和六十四卦看成是世界的模式,認為《周易》既是自然界又是人類社會的縮影,陰陽二氣的運行和五行之氣的生克作為世界變易的基本法則,即表現在八卦和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卦氣說以六十四卦配四時、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以陰陽奇偶之數解釋陰陽二氣,以卦象中奇偶之數的變化解釋陰陽二氣消長的過程,以陰陽二氣的消長解釋時令季節的變化。

《易緯》也將陰陽奇偶之數與陰陽二氣的變化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筮法中奇偶之數上升為表達氣一類的變化的範疇,認為數的變化不僅可以說明節氣的變化,而且可以說明世界從無到有的變化。上述認識不僅為易學的象數之學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使西漢以來的自然哲學更加系統化。

相關焦點

  • 中醫陰陽學說
    如當今博得世界讚嘆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其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運用至極,已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的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 中國漆器鼎盛時期-秦漢漆器
    秦漢時期是我國漆器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漆器的各方面發展較戰國時期有了更大的提高,也可以說是古代漆器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秦漢漆器特點,通過知識總結使您更加了解那段炫美華麗的漆器時代。
  • 陰陽學說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
    一提起陰陽學說,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專門為人們修房看地的陰陽先生,甚至是那些追捕龍脈的得道高人。其實,這只是現實生活中踐行陰陽學說下的一個小小的流派中人。那麼什麼是陰陽學說?其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呢?
  • 陰陽家:神秘莫測且浩瀚淵博的思想學說
    陰陽家,同樣是鼎盛於戰國時期的一個思想學說流派,「十家九流」之一。其創始人名為鄒衍,是個齊國人。陰陽家的學說主要源於道家思想,以陰陽五行作為學說內容的核心思想,因此也有稱其為「五行家」或者「陰陽五行家」的說法。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中醫 /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陰陽學說:運用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運動,說明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 三、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一)陰陽的對立制約概念:對立:事物陰陽屬性相反,如:寒與熱、明與暗、水與火等。制約:陰陽之間相互抑制、相互削弱。意義:維持陰陽之間的協調與平衡—陰平陽秘。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其影響且遠且大,成為人們行為義理的準則。如當今博得世界讚嘆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其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運用至極,已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的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導讀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就在於陰陽是辯證觀,五行是系統論。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們中醫學理論的綱領,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內經》獨有的東西,也是我們中醫獨有的東西。它源於古代的哲學思想。《易經》的《繫辭》裡面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就是自然界的法則,自然界的規律。《易經》的這個話,就是把陰陽作為自然界的一個法則。《內經》講陰陽,是講的什麼呢?
  • 醫學英語: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Theory of Yin-Yang   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具有對立統一的內涵。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陰陽既可以代表兩種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勢力,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 中醫學哲學觀之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古代哲學理論,是古人認識世界和闡釋宇宙變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古代的辯證法思想。一.(二)陰陽的特性與歸類1. 陰陽的特性(1) 陰陽的普遍性 自然界與人世間的事物與現象都存在正反兩個方面,皆可用陰陽進行標示。陰陽包羅萬象,如天地,日月,水火,上下,內外,春夏秋冬,男女,雌雄,升降,出入等。「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金陵易學】之說解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五行學說的創立,是對自然界狀態的準確模擬,它認為事物的陰陽兩面互相依存,交替推移,絕對無法孤陰孤陽獨立存在,不過有時互為消長盛衰,如白天為陽盛陰衰,黑夜為陰盛而陽衰,世界萬物的產生、運動、變化、發展,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物質世界看似紛繁複雜,呈無序競爭狀態,實質它們的排列組合是有規律可循的,五行的排序就是如此。五行的順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 《陰陽學說在實戰中的具體運用》附經典案例
    陰陽學說是自然的辯證法,是古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變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己形成。陰陽學說認為:宇宙有兩股基本的原力,一正一反,即陽力與陰力。古人把這兩種力的規律命名為「陰陽」。 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理論範疇,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 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我們知道,中醫理論裡,有一個「陰陽學說」。你知道嗎?,陰陽學說其實來字道家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在這一點上,很類似於現代科學對事物的研究,發現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來理解「陰陽」。
  • 【重要考點】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考核——陰陽學說(上篇)
    陰陽學說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屬於是道家的分支之一。
  • 陰陽學說理論概念內容在中醫學中有哪些具體應用
    鄒衍是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與代表人物,五行學說創始人,華夏族,戰國末期齊國人。              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如下:(1)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人體的陰陽關係由於某種因素之影響而失去相對的平衡協調,從而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
  • 我對陰陽學說的一點理解和認識
    所以,這個陰陽學說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不少的人去研究它、運用它,可見其自身的魅力無窮。          我個人對於這個陰陽學說在這二十年以來也偶爾有一丁點的體會,也時不時會將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大家分享。今天,想就這個陰陽學識的理解和認識,再老生常談,說一說我理解和認識。
  • 彝族十月太陽曆是陰陽學說的源頭
    作者:王敏 王舒怡摘要:彝族十月太陽曆是陰陽學說的源頭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學的精髓之一,自古以來,不少人對研究陰陽五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陰陽五行常常給人神秘莫測、奧妙無窮之感,想要吃透其中精髓,實在難呀!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
  • 漢代選官制度:兩漢時期朝廷,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以選官制度為例,秦漢時期的選官政策,已初步打破世族壟斷局面。 朝廷通過崇文尚武的理念指導,為朝廷吸收了大批文武方面上的傑出人才。兩漢興盛四百餘年,便得益於此。不過,出於歷史原因,漢代選官制度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導致了東漢王朝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