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命絕不是五行、十天幹、十二地支生來克去那麼回事,生未必吉,克未必兇,理不清核心要素是學習命理的關鍵障礙。
陰陽學說是自然的辯證法,是古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變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
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己形成。陰陽學說認為:宇宙有兩股基本的原力,一正一反,即陽力與陰力。陽力也可稱為「復力」,陰力也可稱之為「剝力」,此兩股原力分別交替規範宇宙物質的生存發展過程。復力使物質「由小生長到大」,剝力使物質「由大分化為小」。
沒有宇宙陰原力的規範,萬物皆受陽原力催動,不斷地由小生長到大、分裂膨脹、有生無減、只大不小。如果一棵樹可以長到宇宙的邊際,那麼宇宙就飽和爆裂、崩解滅亡。相反,若只有陰原力而沒有陽原力,更會加速宇宙的毀滅。古人把這兩種力的規律命名為「陰陽」。
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理論範疇,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
陰陽學說可以概括為六大規律內容:
一、陰陽對立
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
陰陽是在一個統一體中,或說是在一個事物、一種現象中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的兩個方面。
陰陽相反、陰陽相互抑制削弱。對立相反是陰陽的基本屬性。天與地、日與月、男與女、寒與熱、動與靜、春夏與秋冬、光明與黑暗,這都是陰陽的相互對立,雖在統一體中共生存,但由於陰和陽的屬性相反,由此二者之間就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排斥的作用。春夏氣候逐漸溫熱,是陽氣漸漸抑制了陰氣;秋冬氣候逐漸寒涼,是陰氣漸漸抑制了陽氣。陰陽二者之間就是這樣在相互對立和制約之中,保持了相對的平衡。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事物的存在。
乾造:
壬 丙 丁 壬
子 午 亥 寅
午月火旺,水火對立成太極。命主目前是正處官員,前途光明。陰陽是對立的,如果陰陽統一,人事物便存在。陰陽和諧則成太極,必有成就。如果陰陽不統一而徵戰,必有大災。
二、陰陽互根
陰陽互根指陰陽相互為根本,相互依存的關係。「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陽互根是指陰陽雙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天為陽,地為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心屬火,腎屬水。心火下降於腎,以溫腎陽,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於心,以滋心陰,使心火不亢。
陰陽互根就是陰陽相互依存,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的存在條件或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
即沒有陰,陽不能存在;同樣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無晝就無所謂夜,無夜也就無所謂晝;無春夏就無所謂秋冬,無秋冬也就無所謂春夏。這就叫陰陽的互根互用。
乾造:
壬 壬 壬 丙
寅 寅 寅 午
寅月有餘寒,木旺土死,水陰無制克火,水火戰兇。
日主身在寅,有午洩,兇在丁未運。未土有跳樓象,丁亥年,水太極成立,水克火到位,酒喝醉了從酒樓上摔下身亡。
火不在,水亦不存。陰陽是一種互根互存的關係,陰陽都在太極在。太極的特點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
三、陰陽交感
陰陽交感指陰陽二氣在運動過程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相互作用。
《周易.鹹彖》: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易傳繫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交媾)精,萬物化生。
《素問.寶命全形論》:天地合氣,命之日人。
《荀子禮論》: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陰陽不斷的交互作用形成陽光雨露,沐浴滋潤萬物,得以成長茂盛。
地球厚德而孕育萬物,以太陽為化機。人類繁衍也是如此,子女是母親所生而父親是化機。
坤造:
己 丙 乙 癸
巳 子 卯 未
乙為日主,丙丁為乙所生為子女,庚為男人老公。火為日主食傷情感,水為老公食傷情感,陰陽接而變化起,水火交感化生新生命。
子絕巳使火不能存在,土克水、火克金才能生子女。乙未年結婚,丙申年生子。男女陰陽交感而化生,做胎之後而生子女。日主、配偶星、子女星三者的存在為成胎條件。一般命局中有兩者成立,而關鍵看第三個因素的存在為成胎化生關鍵。
四、陰陽消長
陰陽消長指陰陽雙方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不斷地消減和增加的運動變化之中。此消彼長,彼消此長,動態平衡。
消意為減少,長意為增多。 消長可分為四種情況:陽長陰消,陰長陽消,陰陽皆長,陰陽皆消。
陽長陰消:從寒冬到春暖,再到盛夏。陰長陽消:從暑熱到秋爽,再到嚴冬。陰陽皆長:陰隨陽長;陽隨陰長。陰陽皆消:陰隨陽消;陽隨陰消。
事物中對立的兩個方面是運動變化的,其運動是按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陰陽之間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二氣勢力的對比,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不停地處於消長進退的變化之中,但由於陰陽之間的相互制約,就使這種變化始終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和相對的穩定狀態,只有這樣,才保證了事物或現象的穩定存在。
乾造:
戊 己 戊 甲
辰 未 辰 寅
未月命局土旺土多土重,命局成偏,土傷陰陽二氣,陰陽皆消。陰隨陽消、陽隨陰消。時柱甲寅制土吉,普通打工者。
陰陽消長說的是陽長陰消,陰長陽消,陰陽皆長,陰陽皆消四種變化對陰陽平衡的影響。陰陽皆長格局高,陰陽皆消層次低。
五、陰陽轉化
陰陽轉化是指事物的陰陽屬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一年四季,寒來暑往;一天之中,晝夜轉變。這是漸變。夏季酷熱中天氣驟涼,暴雨冰雹,即屬於突變。陰陽的轉化一般都產生於「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陽從陰中化,陰從陽中生。
「陰氣流行則為陽,陽氣聚集則為陰」。如在冬至或子時陰氣最盛的時候,陽氣始生;在夏至或午時陽氣最盛的時候,陰氣始生。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寒甚則溫,熱甚則涼。又如水(陰)蒸發化為氣(陽),氣(陽)凝結化為水(陰),皆屬陰陽的相互轉化。
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那麼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互根是陰陽轉化的內在依據,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乾造:
壬 辛 壬 壬
寅 亥 子 寅
亥月一片水,陰寒重,寅時艮卦止寒,陽得用,富命。命主出身家庭貧寒,父母早逝無靠,青少年時期打工,推小車在大街叫賣。走甲寅運開始發跡,開工廠做加工,做進出口貿易,出口七十二個國家,資產幾十億。
陰陽轉化說的是陰陽消長的過程和結果。從陰轉化成陽是最難的,但從陽轉化成陰,要比陰轉化成陽快得多。可見修行得正果很難,但要變壞卻很容易。
六、陰陽自和
陰陽自和是指陰陽雙方自動維持和自動恢復穩定狀態的能力和趨勢。陰陽自和中以「自」為核心,依靠內在的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實現「和」。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陰陽自和所維持的動態平衡,在自然界標誌著氣候的正常變化。四時寒暑的正常更替。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變換更替循環,是陰陽自和最典型的體現。上述陰陽學說的六大基本內容,是自然界萬事萬物生長壯大, 發展變化, 衰退消亡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是萬事萬物的根本規律。把握這一規律,可直指事物的本質,認識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趨勢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