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如何探討天地萬物?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2020-12-27 富春之道

天地人三者構成了中國人生活世界的三個基本要素。但天地人三者不是並列的,而是有先後順序的。與人相較,天地具有其優先性。天地的優先性在於自然的自身給與性。

天在人之上。它有日月星辰,藍天白雲。太陽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天不僅有晝夜的變化,而且還有四季的更替和年度的輪迴。一年去了,一年又來了。地在人之下。它有大地山川,植物動物。地作為人居住的地方,是人的所來之處和所歸之處。

人來於塵土,也歸於塵土。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這在於天地給人提供了空間,可以居住、行走和安息。但天地不僅是空間性的,而且也是時間性的。它將人的一切空間行為都刻上了時間的烙印。在天地間,萬物和人存在著。

對於中國思想而言,雖然天地同屬一起,但它們仍有根本的區分。但天地的差異並非相關於神與人的區分。對於一些神學來說,蒼天是神居住的地方,大地是人居住的地方。但中國思想認為天地之別不過是陰陽之分。何為陰陽?陽源於太陽,陰來源於月亮。由此而來,陰陽是事物存在的兩種本性。它幾乎不可以明確地規定,但常常被解釋為肯定和否定、積極和消極、主動和被動等。

《周易》認為陰陽是宇宙中兩種不同的元素和力量。但陽的代表就是乾元,即天;陰的代表就是坤元,即地。乾元的特性是崇高偉大,坤元的特性是寬廣厚重。天地作為陰陽的存在者,具有多重的相互關係。它們的不同甚至會是對立的,正如人們所說的天上與地下的差異和矛盾。

但天地是互補的,天離不開地,地離不開天。天地的分離只會導致天崩地裂。天地也會是轉化的。天成為地,地成為天。不過,天地的同屬性在根本上表現為天地共生並生成萬物。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不僅自身生成,由舊天地而成為新天地,而且還生成萬物和人類。

對天地及其萬物,中國思想進行了獨特的分類。在陰陽學說之外,最典型的就是五行學說和八卦學說。

五行學說是一種與陰陽學說不同的解釋世界的模式。五是五種事物。行既意味著行列、秩序,也意味著運動變化。五行說將天地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為何只是這五種事物?而不是四種或者六種?這大概和人們在生活世界中最切近打交道的事物有關。但五行不只是指具體實在的五種存在者,而也是指五種存在者的本性。於是,五行的觀念便獲得了普遍的意義。

一切事物可以根據其本性而歸屬到五行之中。不僅如此,空間和時間也能納入到五行的範圍。空間可分為東、南、中、西、北,時間可以分為春、夏、長夏、秋、冬。至於人本身,也可依照五行的特性進行分類。人體的五臟分別是:肝、心、脾、肺、腎,人的心志分別是:怒、喜、思、悲、恐。

這種種歸類採取了類比思維的原則。有的是直接歸類。凡是具有金木水火土之中某種特性的事物,就可以分別歸屬於它自身所屬的類中。但有的是間接推衍。如果一個事物不是自身而是其相關者具有金木水火土的特性的話,那麼這個事物自身也可以分別歸屬金木水火土之中。

五行之間具有非常複雜的相互關係,但主要是相生相剋。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事物對於另一事物具有生化和生成作用。相反,相剋則是指五行中的某一事物對於另一事物具有克制和壓抑作用。當然,相生相剋也會並存,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與五行學說不同,八卦學說則是陰陽學說的具體化和擴大化。它將天地間的萬物分為天地山澤風雷水火八種卦象。顯然,八卦比五行說所指的事物更加豐富和具體。但事實上,它們不僅指八種自然事物,而且指八種存在的特性。雖然人們依照一般的邏輯,很難標明八種事物和特性之間的關係,但根據陰陽數量和次序的安排,卻很容易解釋其錯綜複雜的關聯。

八卦是陰陽關係組合的各種變化形態。其中,天地是最根本的。天是乾,是純陽;坤是地,是純陰。陰陽構成八卦,八卦演化成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不僅描述了天地萬物的生成過程,而且也刻畫了人類發展的歷史。八卦學說的意義在於,它不僅區分了天地間的萬物,而且揭示了它們之間的內在關係。更主要的是,八卦闡明了陰陽變化之道。萬事萬物的存在無非是各種陰陽關係以不同比例和不同形態的展開。

無論是陰陽論,還是五行說、八卦說,都是對於天地萬物一般本性的探討。但在天地萬物的存在者整體中,天具有超出其它存在者的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天地共生,但與地相比,天具有規定性的力量。天支配地,並能統屬地。因此,天地往往簡稱天。

在中國歷史上,天具有多重意義。但就其大端,無非兩種。一種認為天是自然的,另一種認為天是人格的。

作為自然的天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它是蒼蒼之天,生成一切且統治萬物。但它給予自身,沒有原因和目的,由此也沒有任何人格和意志。老子認為天法道。這裡的天就是自然的天,它順任自身的道路而行。

作為人格的天卻具有擬人的特性。它有類人的行為、思想和語言。它不僅如此,而且能觀照並反應人的所作所為。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天是超人的,是上帝般的存在。它看守著人類的一切。墨子所理解的天就是上帝的天。他認為,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天有它的意志,如同人的意志一樣。這種天具有宗教和道德的意義。

雖然天可以分為自然和人格兩種,但在中國歷史上,自然之天的意義是主導性的,人格之天是次要的。一般而言,這兩種意義常常會結合在一起。基於這種理由,中國古代思想中的天、天地和自然不能完全等同於現代被技術化和物質化理解的自然界。中國的天還有人格的殘餘,具有朦朧的宗教和倫理的意義,而現代的天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焦點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何謂「陰陽」?陰陽是指日、月等天體運轉規律,是宇宙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土是太極直接下降而成,方位上居於中央,時間上對應於四季末,這樣就產生了五行。五行學說的創立,是對自然界狀態的準確模擬,它認為事物的陰陽兩面互相依存,交替推移,絕對無法孤陰孤陽獨立存在,不過有時互為消長盛衰,如白天為陽盛陰衰,黑夜為陰盛而陽衰,世界萬物的產生、運動、變化、發展,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 太極,陰陽五行,七星八卦,十個數字看懂中國文化的數字玄機
    在古代哲學範疇。無極亦指派生萬物的本體,以其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第二十八章》:「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說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元氣陰陽學說得以產生和發展,陰陽學說幾乎滲透到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理論等每一類學科之中,許多學者利用陰陽理論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有關宇宙的一些重大問題,對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國學基礎知識——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不但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相反它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越來越彰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意識到,它是現代思維哲學的大成。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形意拳與陰陽八卦的思維模式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內核與哲學思辯基礎,它貫穿於中國傳統醫學、氣功學、宗教學、人文科學、建築學、文學、藝術學、武術,乃至 帶來迷信色彩的堪輿(風水學)、佔卜、星相、手相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學說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
  • 五行八卦是什麼意思?五行八卦圖
    五行八卦是什麼?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導讀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就在於陰陽是辯證觀,五行是系統論。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們中醫學理論的綱領,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還是《易經》的思想。自然界的法則,自然界的規律,就是陰陽。「萬物之綱紀」,指出陰陽是萬事萬物分類的綱領;「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這是講的來源。
  • 零基礎四柱八字教程 第一章 陰陽與五行
    序 如何學好四柱八字命理與少走彎路的指導 我學習四柱八字有些時間了,從開始朦朧的懂五行,到後來的天幹地支,最後到各位大師對八字教學的互相對立講解。
  • 「五行八卦」中的「行」讀xing 還是讀hang
    先來說段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誇獎,免得睡在地下被我打擾的先人不高興:中國傳統哲學作為民族精神的概括與升華,是構成珍貴傳統文化系統中內涵最豐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智慧及其自我覺醒意識的精華部分。中國哲學的流變大體是周代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清代樸學。然而讓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卻是上面沒有提到的陰陽五行學說。
  • 八卦數字方位五行
    《易經》認為萬事萬物分陰陽五行,數字也不例外。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八卦數字方位五行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八卦數字方位五行拓展:八卦知識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經》記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陽,可在不同時候引申為天地、晝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在不同時候,可分別對應四方、四季、四象。
  •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
    陰陽者,「陰」者暗也;「陽」者明也。"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先賢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陰陽"的思想對儒家、道家都影響很大!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體現,在《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在《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全本《易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 論陰陽八卦、五行功法【會武堂】
    縱觀宇宙空間,從宏觀天地到微觀世界,都渾然太極之理。古人云:「太極者,天地萬物之始也」,又雲:「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的確,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詳細揣摩,形形色色的物質世界,無一不處於陰陽動靜的運動中,因此用陰陽哲理來剖析某一特定事物的始終,就一定會抓住事物的本質。同樣,用陰陽哲理來指導實踐,也一定會理為吾用,成事圓滿。
  • 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的神秘一面!
    關於奇門遁甲,就有一種很玄乎的說法,讓人諱莫如深,而今天我們簡單來理清一下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一些常識(雖說「十個奇門九個瘋」。意思是說修習奇門遁甲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變瘋。但是裡面的知識還是值得品讀一下。)
  • 八卦定吉兇:八卦方位的五行口訣
    (雖然只有64卦,就象人體遺傳基因的64個密碼一樣,能代表宇宙萬物。)天地造化定乾坤;(天在上,地在下,天地運轉使萬物得以生長繁衍,這是總綱。)雷厲風行必相薄。(雷和風往往會同時出現,薄是接近的意思,代表順暢,快速的含義。)山澤相連可通氣;(山和澤在一起必是好風水,因為山之勢、水之氣,相輔相成。)水火相剋不相射。
  • 五行學說,生活工作中的智慧與哲學
    什麼是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的物質能量;「行」是運動變化,是動能,代表宇宙間最大的生克制化關係。是古人用來表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性質、運動狀態特點,以及運動形式過程的規律表現形式。而且具有樸實的系統性,八卦、十天幹、十二地支等都具有五行屬性。
  • 郝萬山: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那麼該如何理解木火土金水?五行又是如何指導中醫的診斷和治療的?郝萬山老師詳細解讀了五行與五材的關係及五行生剋方面。顯然是說,五行是指天地之氣的運行,有了陰陽,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為天地之氣的運行方式不同。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鄰的次序相生,以季節相間的次序相勝,也就是相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溼燥風」,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聯繫起來的。因此在《黃帝內經》裡,又把五行叫作「五運」。
  • 陰陽與五行的關係解析
    講到陰陽,一般就會自然而然提到五行。陰陽屬於道的層面,五行是物質層面。陰陽屬於精神層面,五行屬於物質層面。最能代表陰陽五行的可能就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國古人認為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因素為「木火土金水」,印度人認為「地水火風」,希臘人認為是「火氣水土」,中國人除了認識到構成最基本的因素之外,還多了一個陰陽,說明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善於歸納和思考。由於「木火土金水」只能是物質,所以一些動作比方跑和跳等等這些行為都無法用五行來表達,這個時候可能還需要靠陰陽概念才能夠將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才能夠串起來。
  • 太極八卦五行
    在太極拳中主要用到的是太極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和八卦學說。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太極八卦五行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太極八卦五行介紹  (一)、八卦八法  乾( )卦,是先天卦中的天卦,位居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