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
大家好
這裡是塔塔村視頻小廣播站時間
我是村長塔塔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路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陰陽: 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既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又代表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陰陽學說:運用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運動,說明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
陰陽概念的形成和沿革:
僅指日光的向背:
如「陽者,高明也,山之南,水之北也。」
概括事物屬性的方法:
如寒熱、明暗、晝夜、日月、水火等。
哲學思想。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路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屬性歸類表(舉例)
二、陰陽屬性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一)普遍性
陰陽屬性普遍存在於各種事物之中,但有其規定性。
普遍性:如寒與熱、明與暗、晝與夜、冬與夏、水與火、動與靜等。
規定性: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對立的某些事物和現象。
規定性:事物陰陽屬性的劃分:
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
凡是相對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涼的、晦暗的都屬於陰。]
(二)陰陽屬性歸類
(二)相對性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1、無限可分性
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之中可以再分陰陽。
如晝為陽 上午:陽中之陽。
下午:陽中之陰。
夜為陰 上半夜:陰中之陰。
下半夜:陰中之陽。
2、相互轉化
即事物的陰陽屬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重陽必陰,重陰必陽。
三、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陰陽的對立制約
概念:
對立:事物陰陽屬性相反,如:寒與熱、明與暗、水與火等。
制約:陰陽之間相互抑制、相互削弱。
意義:維持陰陽之間的協調與平衡—陰平陽秘。
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類經附翼·醫易》 「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
(二)陰陽的互根互用
概念:
互根:陰陽之間相互依存,陰根於陽,陽根於陰。
如上為陽,下為陰。無上,無所謂下;而無下,也無所謂上。
互用:陰陽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為用。
如氣為陽,血為陰。氣推動血的運行,血為氣的物質基礎。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王冰注》:「陽根於陰,陰根於陽」
《類經》:「陽生於陰,陰生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
也。」
(三)陰陽的消長平衡
概念:
陰和陽經常處於「陽消陰長」、「陰消陽長」的運動變化之中,以維持陰陽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例如:四季氣溫變化
冬 春 夏:陰消陽長
夏 秋 冬:陽消陰長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四)陰陽的相互轉化
概念:
事物的陰陽屬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例如: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重陽必陰,重陰必陽。
《靈樞·論疾診尺》:「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五)陰陽的交感互藏
交感:相互感應。
1.陰陽之間相互感應產生萬物
2.男女之氣相互感應生成後代
互藏:相互包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四、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陽:上半身 表 背 六腑 心 心陽
陰:下半身 裡 腹 五臟 腎 心陰
五臟:心肺-陽 心-陽中之陽
肺-陽中之陰
肝脾腎-陰 肝-陰中之陽
脾-陰中之陰 或 陰中之至陰
腎-陰中之陰 或 陰中之少陰
(二)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人體內物質與物質、物質與功能、功能與功能之間都存在著互根互用的關係,可以用陰陽學說來說明。
如:
1.氣為陽,血為陰。氣推動血的運行,血為氣的物質基礎。
2.五臟為陰,主貯藏人體精氣;六腑為陽,主傳化水谷。臟腑陰陽相互協調,維持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排洩。
(三)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素問 調經論》
1.疾病的本質為陰陽失調。
2.病因分陰陽:風暑火為陽,寒溼為陰.
3.陰陽偏勝:陰或陽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平的病變。
陽偏盛:陽勝則熱,陽勝則陰病
概念:機體的陽高於正常水平的病變.是陽邪致病,機能亢奮,熱量過剩的病理狀態。
特點:陽勝則熱——實熱證
形成原因:感受溫熱陽邪
它邪化熱
五志化火
氣鬱、痰、瘀血、食積、蟲積等化熱
臨床表現:高熱,神昏,譫語,大汗,便秘。
陰陽的偏盛、偏衰。
陰偏盛:陰勝則寒,陰勝則陽病
概念:機體的陰高於正常水平的病變.是陰邪致病,機能障礙或減退,產熱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謝產物積聚的病理狀態。
特點:陰勝則寒——實寒證:
形成原因:感受寒溼之邪,
過食生冷
臨床表現: 形寒,肢冷,無汗。
4.陰陽偏衰: 屬於陰或陽任何一方低於正常水平的病變.
陽偏衰:陽虛則寒
概念:機體陽氣虛損,陽虛不能制約陰,陰相對偏亢而出現寒證.
特點:陽虛則寒——虛寒證
形成原因:先天不足
後天失養-飲食失節,過勞
久病失養
臨床表現:面色恍白,畏寒肢冷,溲清便溏
陰偏衰:陰虛則熱
概念:機體陰液不足,陰虛不能制約陽,陽相對偏亢而出現熱證.
特點:陰虛則熱——虛熱證
形成原因:熱病後期傷陰
五志化火傷陰
久病
臨床表現:低熱,五心煩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5.陰陽互損
概念: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病變發展影響到另一方,形成陰陽兩虛的病機.
陰損及陽:陰虛的基礎上導致了陽虛,形成了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陽損及陰:陽虛的基礎上導致了陰虛,形成了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6.陰陽轉化
在一定條件下,陰證轉陽證陽證轉陰證.
(1) 指導診法: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四診分陰陽:
望診:面色光滑潤澤者為陽,面色沉濁晦暗者為陰;
聞診:凡氣粗聲高屬陽,氣弱聲低則屬陰。
脈診:浮、大、滑、數為陽脈;
沉、澀、細、遲為陰脈。
(2) 指導辨證:八綱是辨證的總綱.
八綱:表裡寒熱虛實陰陽
陽:表、實、熱
陰:裡、虛、寒
(四)用於疾病的治療
1、確立治則治法: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調整陰陽
(1)陰陽偏勝的治則治法
實則瀉之,損其有餘。
熱者寒之:用寒涼清熱藥治療陽勝而致的實熱證.
寒者熱之:用溫熱祛寒藥治療陰勝而致的實寒證.
(2)陰陽偏衰的治則治法
虛則補之,補其不足。
「陽病治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用補陰的方法治療陰虛出現的虛熱證。
「陰病治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用補陽的方法治療陽虛出現的虛寒證。
陰中求陽:
概念:補陽時適當配用補陰藥,適用於陽虛證。
陽中求陰:
概念:補陰時適當配用補陽藥,適用於陰虛證。
「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景嶽全書 新方八陣 補略》
2、歸納藥物的性能
四氣(性)分陰陽 溫、熱:陽
涼、寒:陰
五味分陰陽 辛、甘、(淡):陽
酸、苦、鹹: 陰
升降浮沉分陰陽 升、浮:陽
沉、降:陰
具有重鎮斂降作用的藥物屬陰,具有輕浮升散作用的藥物屬陽。
—END—
用戶心聲
昆達素用戶心聲(更新)
美國產昆達素全能植物營養素/代餐粉
QA
昆達素系列
QA昆/ QB腎 / QF甲
Q15血寶/ QG肺/ Q10腦
QD降壓片 / QC降糖片/Q16心臟製劑
昆達素全能植物營養代餐
推薦閱讀
紫微鬥數 / 情感分析——哪些人的婚姻難幸福?
八字 / 十二時辰出生人性格淺釋
佔卜 /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紫微鬥數 / 身宮淺釋
美麗俏佳人載具灰報壹
歷史推文鏈接
愛的生物學意義
成功者的女性預知-趨勢的力量
世上最強催眠語音,不僅僅給考生
完美生命 / 想盡辦法讓自己的汗流得比淚多
杜尚 丨我珍惜呼吸勝於工作
科普 / 女性婦科疾病總覽
丟勒的憂傷
生死懸崖上,佛陀的最後一擊
普朗克定律的本自具足真相
療愈丨心是我們的一切(上下篇)
針灸原理的科學解釋
中西藥提取之別
代餐腦精華配合中西結合
關於植物營養素的科學家採訪
清明夢
隱秘的家族密碼
催眠改寫現實
改變時間編程成為生命主人
心腦不需要合一與抗衰老
共修丨道家「七支坐」修行法則(含細節)
光,聲音,振動,再活一次孩童!(上篇)
扯破嗓子,捶破頭也不想錯過的劇情 /之二
。
。。。。
。。。。。。
。。。。。。。。。
微信公眾號:WuTuoBangA1
昆達素官網:QuantaGreen.co
。
。。。。
。。。。。。
。。。。。。。。。
🐍 蛇精病修煉手冊 🐍
掃碼下載
荔可直接收聽,且聽且神經
荔枝FM:LiZhi.fm/1609428
健康
諮詢
奇門
遁甲
申請入群
請加塔塔微信
Tara_yoyo_Eugene
關 於 作 者 TARA
自由意志與無條件愛的申言者。
現任國際易經協會秘書長。
曾任中國易經協會副會長。
精通周易。奇門遁甲。紫薇數術及梅花易數。
傳承數代中醫名師。精研中醫。西醫。細胞營養學。
基因學。心理學。東西方哲學。
東西方醫學研發新藥提純與靶向工藝。
尤其專長於內分泌。新陳代謝研究。荷爾蒙功能研究。
微生物菌群作用研究。炎症體質導致心血管疾病研究。
二型糖尿病病理學研究。高血壓病理學研究。
膽固醇作用與平衡機理研究。
大腦神經細胞。神經傳導遞質。髓鞘組織。
左右腦。海馬區。下丘腦。腦幹。腦垂體。灰質區。
前額葉皮質等功能修復與開發。
止 於 至 善。
多年潛心於研究量子物理與細胞營養學。
致力於中西藥結合的草本突破療法。
並於旅美期間成功研發昆達素系列產品。
請 不 要 跟 隨 我
我 可 能 不 會 帶 領 你
請 不 要 帶 領 我
我 可 能 不 會 跟 隨 你
但 你 可 以 像 兄 弟 般
與 我 並 肩 前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