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十月太陽曆是陰陽學說的源頭

2021-02-23 掌上金陽

作者:王敏 王舒怡

摘要:彝族十月太陽曆是陰陽學說的源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陰陽的源頭在哪裡?人們一直無法解釋清楚。劉明武教授,從歷史、文化和民族責任的高度,對陰陽學說的源頭作了長期不懈的研究和探索,終於弄清了陰陽的源頭在彝族十月太陽曆,這是對中華文化和彝族文化的重要貢獻。陰陽五行解釋清楚了,中華文化就有了源頭之水。陰陽學說是解釋宇宙起源與演化的基礎理論,是解釋時間與空間的基礎理論。藉助彝族十月太陽曆,有助於重新認識源頭的中華文化。

關鍵詞:劉明武、陰陽發源地、彝族十月太陽曆

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文化的復興。彝族在中國歷史上曾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成就,讓世人矚目。在二十世紀中國天文學界,彝族十月太陽曆的發現,是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都爭相作了報導。人們藉助彝族十月太陽曆的發現和研究,終於揭開了中華民族的源頭在哪裡這個謎底。在這方面,劉堯漢教授功不可沒。劉堯漢教授做了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即彝族文化學派以「牽」彝族歷史文化之「一發」而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之「全身」。[1]

正當我們大家高興並期待作進一步研究出更大成果的時候,彝族文化學派隨著劉堯漢教授的仙逝而沉寂了,無聲無息了。種種跡象表明,彝族文化歷史研究正在不斷走下坡路。這種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轉,彝族十月太陽曆曾經一度閃耀的新星,在理論上達到最成熟、最有民族自豪感的傳統文化,將成為過時的東西漸漸的被人們所遺忘。筆者希望彝族同胞應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氣壯地弘揚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絕不能把自己的寶貝當垃圾忽視甚至丟掉。

令人高興的是,繼劉堯漢教授研究彝族十月太陽曆之後,廣東珠海劉明武教授步劉堯漢之思路,對彝族十月太陽曆作了十多年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有幸於四年前結識了劉明武教授,並於2015年12月和張之道先生一起專程到廣東拜訪,雙方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劉明武教授也專程到楚雄來了兩次。在劉明武教授的指導下,我在彝族十月太陽曆等方面也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發現彝族十月太陽曆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確有「牽」彝族歷史文化之「一發」而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之「全身」的推動作用,以彝族十月太陽曆為基礎研究中華文化,會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彝族十月太陽曆論陰陽:

能完美完整解釋陰陽五行的,中華大地上只有彝族文化。[2] 彝族同胞保留了一種漢族已經失傳了的十月太陽曆。這種十月太陽曆中出現了陰陽五行,出現了天幹地支,在這裡均可找到答案。

(一)十月太陽曆中的陰陽:

十月太陽曆一年分前後兩截,前一截為陽,後一截為陰。兩截之分以冬至夏至為界:冬至到夏至,為前一截;夏至到冬至,為後一截。如果說苗族古歷的陰旦、陽旦,量化出的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兩個點,那麼,彝族十月太陽曆中的陰陽兩截,量化出的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兩條線。點,既是空間點,也是時間點。線,既是空間線,也是時間線。十月太陽曆中的陰陽,既可以在空間中驗證,也可在時間中驗證。

(二)陰陽的四大特徵:

發源於太陽的一陰一陽,具有規定性、循環性、永恆性、常青性四大特徵。

1、規定性:

規定性,是一陰一陽的第一特徵。規定性,體現在五個地方:

其一,空間中的規定性。中午的日影,一歲之中變化在長短兩極。影長一丈三尺五寸,這是日影長極的長度。一尺六寸,這是日影短極的長度。極點之極,就是空間中的規定性。日影的長短兩極,是一陰一陽在空間中的嚴格的規定性!

其二,時間中的規定性。從冬至到夏至為六個月,從夏至到冬至同樣是六個月,六個月的時間長度,《周髀算經•七衡六間》的記載是18258 天。[3] 太陽回歸的兩截之分,是一陰一陽在時間中的嚴格的規定性!

其三,節令定名之中的規定性。日影最長點,冬至。日影最短點,夏至。至者,止也。日影到此為止也。冬至夏至的命名,一個「至」字,體現的是不是嚴格的規定性?!

其四,南北兩條回歸線的規定性。冬至,太陽直射於南回歸線;夏至,太陽直射於北回歸線。太陽與兩條回歸線之間兩點一線的對應關係,不會出現一絲一毫,一分一秒的差錯。南北兩條回歸線,體現的是不是嚴格的規定性?!從兩條回歸線抽象出的陰陽,是不是具有嚴格的規定性?!

其五,日出方位的規定性。日出東方,這是一日的規定性。日出變化在東南、東北兩個方位上,這是一歲的規定性。

「日出一南萬物死,日出一北萬物生」。這是漢楊雄在《太玄•玄摛》留下的論斷。[4] 「日一南」,指的的日出方位從東北向東南的變化。「日一北」,指的是日出方位從東南向東北的變化。日出東北,冬至;日出東南,夏至。從冬至到夏至萬物生,從夏至到冬至萬物死。萬物隨太陽的回歸而變化,變化體現在萬物一生一死上。從日出方位中抽象出的陰陽,是不是具有嚴格的規定性?!

2、循環性:

無限循環性,是一陰一陽的第二特徵。第二特徵,體現在四個地方:

其一,寒暑的循環性。冬至,寒;夏至,暑。一寒一暑,是循環變化的。「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描述寒暑的循環性,《周易•繫辭下》留下了如此至理名言。[5]

一寒一暑的循環,是無限循環。無限循環,亙古不變。寒暑論陰陽,從寒暑抽象出的陰陽,是不是具有無限循環性?!

其二,日出方位的循環性。太陽回歸,除了日影長短兩極的循環,還有日出方位東南、東北兩方位之間的循環。[6] 日出兩方位之間的循環,是無限循環。無限循環,亙古不變。從日出方位抽象出的陰陽,是不是具有無限循環性?!

其三,萬物枯榮的循環性。「離離原上草」為什麼會「一歲一枯榮」的循環?其根源在於太陽在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的無限循環。「離離原上草」的枯榮循環,是無限循環。無限循環,亙古不變。從草木枯榮循環這裡顯示出的陰陽,是不是具有無限循環性?!

其四,陰陽二氣升降的循環性。陽升陰降,是中華先賢認識到的自然哲理。《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7] 「升降出入」,說的是陰陽二氣的循環運動的形式;「無器不有」,指的是勃勃生機的萬物。

陽氣何時升?陰氣何時降?何時出?何時入?陽氣上升的時間點在冬至,陰氣下降的時間點在夏至;陽氣露出地面的時間點在春分,陽氣沉入地面的時間點在秋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四個時令點,決定著萬物生長收藏的四種狀態。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四個時令點,一年一循環,年年如此,從遠古到永遠。升降出入的陰陽二氣,是不是具有無限循環性?!

3、永恆性:

永恆性,是一陰一陽的第三特徵。第三特徵,體現在地球與太陽的兩點一線對應關係上。

地球,屬於太陽系。地球形成的年齡,世界地質界普遍接受的數據是46億年。[8] 地球從形成的第一天開始,與太陽之間就構成了兩點一線的對應關係。一陰一陽,就形成於地球與太陽的對應關係之中。在運動中形成的地球,形成之後的繼續運動。地球運動有三種形式:一是公轉,二是自轉,三是地軸的傾斜。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有日影長短兩極的變化。地球公轉一周,就是一個太陽回歸年。整個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兩個點:近日點與遠日點。這兩個點,是日影長短兩極的根源。兩點之間的間距,即彝族十月太陽曆「一年分兩截」。由近日點到遠日點,天氣一天天變涼變寒;由遠日點到近日點,天氣一天天變暖變熱。這裡是彝族十月太陽曆「兩截分陰陽」之說的奧秘所在。北半球的遠日點,即太陽曆中的冬至;北半球的近日點,即太陽曆的夏至。遠日點與近日點,是苗族太陽曆中「陽旦陰旦」的奧秘所在。陽旦陰旦,界定出的是兩個精確的時間點。「兩截分陰陽」,界定出的是兩條精確的時間段——地球公轉中的遠日點與近日點,是一陰一陽的第一發源地。

地球自轉一周,有日影的有無變化。地球自轉一周,形成了晝夜。從現象上看,晝夜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日往月來。從實質上看,晝夜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地球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產生兩個方面:向日面與背日面。向日面,白晝;背日面,黑夜。白晝黑夜,形成地球的自轉。向日面為陽,背日面為陰,這裡是一陰一陽的第二發源地。

日往月來,是視覺中的現象;晝往夜來,同樣是視覺中的現象;背後的決定因素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與太陽之間,始終是動態的兩點一線對應關係。太陽曆的節令,日影長短兩極的變化,均產生於動態的兩點一線關係之中。46億年以來,動態的兩點一線關係,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這一關係的永恆性,體現的是不是一陰一陽的永恆性?!

4、常青性:

常青性,是一陰一陽的第四特徵。第四特徵,體現在四個地方:

其一,太陽回歸,年年回歸。去年有,今年有,明年還有。源於回歸的一陰一陽,展示出的是不是常青性?!

其二,冬至夏至,一年一循環。去年有,今年有,明年還有。源於冬至夏至的陽旦陰旦,展示出的是不是常青性?!

其三,日影長短兩極,一年一循環。去年有,今年有,明年還有。源於「寒極生熱,熱極生寒」與「陰極生陽,陽極生陰」之說,展示出的是不是常青性?!

其四,地球公轉一年一循環,地球自轉一天一循環,源於地球公轉與自轉的一陰一陽,展示出的是不是常青性?!

(三)太陽曆的改革:

十月太陽曆,每月36天,每月兩個節令,18天一個節令,一個太陽回歸年二十個節令。如此節令一不能準確地指導「何時下種」,二不能準確指導「何時收穫」,所以出現了「焦禾稼」的困境。《淮南子•本經訓》:「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十個太陽,烤焦了禾稼,於是出現了射日的大英雄后羿。十個太陽,射掉了九個。天上留下了一個太陽!「后羿射日」的真實意義,應該是太陽曆改革。這個故事漢族有,苗族、彝族也有。太陽曆的重要性,以及太陽曆改革的重要性,此處可見一斑。

太陽曆改革,改在了四個方面:一是十個月改革為十二個月;二是五季改革為四季,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改革為春夏秋冬四時;三是月的時間長度改革,36天改革為30天;四是節氣數的改革,二十個節氣改革為二十四節氣。春夏秋冬四時,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改革後的十二月太陽曆。

十月太陽曆所建立的五方空間結構是正確的,所以十二月太陽曆中,仍然保留著五行結構。如何保留?彝族文化用「兄弟分家」的故事做出了合理的解釋:弟兄五個分家,先分空間,後分時間。分空間:大哥分管東方,二哥分管南方,三個分管西方,四哥分管北方,五弟分管中央。分時間:春夏秋冬四時每一時90天,四個哥哥每人分得90天,分時間時忘記了小弟弟。小弟弟問:我的呢?四個哥哥連忙每個人拿出18天給五弟。這樣,五個兄弟每人分管72天。五兄弟分家的故事,是在彝族學者龍正清先生的大作《彝族歷史文化研究文集》中出現的。[9] 五行結構保留了四時十二月太陽曆,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才能合理地解釋《黃帝內經》。

(四)太陽曆產生的太陽法則:

太陽曆中的太陽法則,其重要意義歸納如下。

(1)太陽回歸年的起始點與轉折點,即日影長短兩極,界定出了冬至夏至,抽象出了一陰一陽。

(2)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一分為四,界定出了春夏秋冬四季。

(3)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去尾數一分為五,界定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

(4)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一分為八,界定出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節。

(5)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一分為十二,界定出了十二月、十二律。

(6)太陽回歸年的時間長度一分為二十四,界定出了二十四節氣。

結束語:

以太陽曆論陰陽,筆者找到了彝族十月太陽曆的論證依據。人文的道理在天文,人文的根本在太陽,這是需要人們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重新認識的。太陽的常青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彝族文化,中醫文化和彝醫文化的常青性。認識中華文化、彝族文化,必須從太陽曆開始,而且首先從十月太陽曆開始。

參考文獻:

[1] 楊和森,《圖騰層次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第24頁。

[2] 劉明武,《太陽曆與陰陽五行》,楚雄:《彝族文化》,2013年第二期,第48頁。

[3] 張蒼等編撰,《九章算術》《周髀算經》,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298頁。

[4] 彭文輯,《百子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3年第一版,第2098頁。

[5] 蘇勇點校,《易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87頁。

[6] 張蒼等編撰,《九章算術》《周髀算經》,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322頁。

[7] 南京中醫學院編著,《黃帝內經素問譯釋》,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第505頁。

[8]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上海: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2卷第585頁。

[9] 龍正清,《彝族歷史文化研究文集》,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69頁。

作者簡介:王敏,漢族,1955年10月生,1978年雲南中醫學院中醫系本科畢業,主任醫師,雲南省名中醫,雲南省第二批省級名老中醫師帶徒指導老師,雲南省彝醫醫院、原楚雄州中醫院婦科主任,享受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共雲南省委聯繫專家,雲南省民族民間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雲南省彝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雲南省中醫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雲南省中醫學院特聘教授,雲南中醫學院彝醫教材編寫組編委《彝醫婦科學》主編,西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曾主編 《楚雄彝州本草》 《中國彝族民間醫藥驗方研究》 《王敏中醫婦科治療經驗集》 《王敏彝族醫藥論文集》 《源於太陽曆的神奇—楚雄彝族醫藥探微》,參加編寫《中國彝族藥學》 《雲南省中藥材標準》等。

王敏通信地址:楚雄市龍江路翠湖雅園4幢2單元齊蘇堂彝醫館

原標題:彝族十月太陽曆是陰陽的發源地——試述劉明武對彝族文化作出的貢獻

注;原出處彝族人網

相關焦點

  • 英語和甲骨文都很可能起源於中國古彝族刻符,圖畫字母帶您走進英語文字的源頭
    中國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陽曆和傳統古彝文對考古文物刻畫符號的釋讀和解讀以及彝文典籍對河圖洛書的科學解釋等都是彝民族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真如專家學者所言,如果彝族曆法和古彝文的創製有上萬年的歷史,那麼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文明歷史就不是五千年,而是上萬年。文明中國的十月太陽曆《彝歷》是太陽曆,是文明中國的十月太陽曆。「能記三十字,可算萬年事」的一部好曆書。
  • 羌歷年撞上十月一 這其中蘊藏著什麼秘密
    十月年是哈尼族歷史上曾使用過十月曆的一種文化遺留,即以農曆十月為年首。當然,說到「十月年」就不得不提彝族。1934年西部科學院曾組織了一個由12人組成的考察團,在四川大涼山北部調查,他們訪查到一種特殊的太陽曆:這種紀年方法是將一年平均分為10個月,每月36天。再將每月分為3周,每周12日,用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2種動物分別紀日。
  • 中醫陰陽學說
    如當今博得世界讚嘆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其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運用至極,已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的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 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追求光明的象徵
    大家好我是朱賢敏,彝族的節日大體有信仰性節日,如祭龍節;物候性節日,如插花節、馬櫻花節等;時令性節日,如火把節、彝族年等。前兩類規模有限,涉及面較小,而後一類則已近形成全民性的盛大節日。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彝族的火把節。
  • 陰陽學說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
    一提起陰陽學說,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專門為人們修房看地的陰陽先生,甚至是那些追捕龍脈的得道高人。其實,這只是現實生活中踐行陰陽學說下的一個小小的流派中人。那麼什麼是陰陽學說?其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呢?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其影響且遠且大,成為人們行為義理的準則。如當今博得世界讚嘆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其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運用至極,已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的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 中醫 /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陰陽學說:運用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運動,說明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 三、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一)陰陽的對立制約概念:對立:事物陰陽屬性相反,如:寒與熱、明與暗、水與火等。制約:陰陽之間相互抑制、相互削弱。意義:維持陰陽之間的協調與平衡—陰平陽秘。
  •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
    漢代是陰陽學說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元氣陰陽學說得以產生和發展,陰陽學說幾乎滲透到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理論等每一類學科之中,許多學者利用陰陽理論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有關宇宙的一些重大問題,對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導讀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就在於陰陽是辯證觀,五行是系統論。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們中醫學理論的綱領,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內經》獨有的東西,也是我們中醫獨有的東西。它源於古代的哲學思想。《易經》的《繫辭》裡面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就是自然界的法則,自然界的規律。《易經》的這個話,就是把陰陽作為自然界的一個法則。《內經》講陰陽,是講的什麼呢?
  • 醫學英語: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Theory of Yin-Yang   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具有對立統一的內涵。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陰陽既可以代表兩種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勢力,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 中醫學哲學觀之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古代哲學理論,是古人認識世界和闡釋宇宙變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古代的辯證法思想。一.(二)陰陽的特性與歸類1. 陰陽的特性(1) 陰陽的普遍性 自然界與人世間的事物與現象都存在正反兩個方面,皆可用陰陽進行標示。陰陽包羅萬象,如天地,日月,水火,上下,內外,春夏秋冬,男女,雌雄,升降,出入等。「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何謂「陰陽」?陰陽是指日、月等天體運轉規律,是宇宙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五行學說的創立,是對自然界狀態的準確模擬,它認為事物的陰陽兩面互相依存,交替推移,絕對無法孤陰孤陽獨立存在,不過有時互為消長盛衰,如白天為陽盛陰衰,黑夜為陰盛而陽衰,世界萬物的產生、運動、變化、發展,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物質世界看似紛繁複雜,呈無序競爭狀態,實質它們的排列組合是有規律可循的,五行的排序就是如此。五行的順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 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我們知道,中醫理論裡,有一個「陰陽學說」。你知道嗎?,陰陽學說其實來字道家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在這一點上,很類似於現代科學對事物的研究,發現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來理解「陰陽」。
  • 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 【重要考點】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考核——陰陽學說(上篇)
    陰陽學說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屬於是道家的分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