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智慧曾仕強教授易經為什麼淪為算命工具易經三大特性是什麼

2021-02-17 易經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易經扒,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周文王在被囚禁在獄中完成了《易經》創作,因此《易經》也被稱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為感悟到人類社會的規律與大自然的規律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是,為什麼《易經》從一誕生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成為算命的工具呢?穿越幾千年的《易經》有經歷過哪些坎坷的遭遇呢?請關注本期話題——易經與命運。

周文王為完成易經保全易經吃掉了用兒子包成的肉包

有一段歷史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商朝本來也是一個很好的朝代。但是傳到紂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他的品性很差,暴虐無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常不喜歡的事情。所以當時老百姓反而比較歡迎周西伯也就是周文王!為什麼他叫周西伯呢?因為他是商朝封在西邊的一個諸侯。周西伯很得民心,商紂王對他有點害怕。所以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來關在羑裡。周西伯被關的時候,他有兩個想法,一個是說我有這麼寶貴的人生經驗,這是我長時間累積,自己親身體驗的東西。如果把它丟掉了實在是太可惜了,我不如利用這段時間把它整理出來。將來也許對世界有一些貢獻;第二個想法就是說:紂王這個人他是說殺就殺的,他不會念到以前的情面,尤其這是利害關係,因此他就知道他是命在旦夕。商紂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兒子剁成肉醬做成肉包給他吃的時候,實際上他也知道,這就是自己兒子的肉所報包成的東西。但是他還是吃了,他不是很殘忍,他不是那麼忍心去吃他兒子的肉。而是他為了顧全大局我要保住這條命,我沒有辦法現在就跟他對抗。我現在發作出來正好上他的當,所以我就忍辱偷生,我非要把我的理想完成不可。因此他就在牢裡頭開始寫《易經》,替《易經》寫一些經文。所以後代有很多人,一被關到牢裡面去就要開始寫書,就是跟周西伯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學習的。周西伯他把他人生累積起來的寶貴經驗透過六十四卦,卦爻,卦有六個爻,而每個爻他都給它一些詞句來說明就成了今天的《易經》。因為在伏羲當年它是沒有文字的,那時候只有簡單的符號,可以說是無字天書。真正成為《易經》是周文王也就是周西伯,他在牢裡煞費苦心,一個字一個字斟酌。一方面他是受到紂王的壓制,很難能夠暢所欲言有一點躲躲藏藏,有一點難言之隱,有一點說不出來的苦衷。但是他也替我們創造了一個叫做留白性。我在字裡行間,我留了很多可以拐彎抹角的空間。你看他寫完以後,我相信很多人想改它。因為你只要能夠改動它一個字你就成名了。但是怎麼樣也改不了,就算裡面有很多這樣解釋,那樣解釋,搞不清楚的。大家都非常尊重周文王,所以他的經文大部分都傳了下來。

伏羲八卦圖因為沒有文字,而被稱為無字天書。後世有很多人企圖用文字對八卦圖進行註解。但較為完整的流傳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寫的《易經》。所以我們常把《易經》也稱為《周易》。那麼周文王對伏羲八卦圖進行文字註解的呢?

人為萬物之靈

他給每一個卦取一個卦名,然後給他一個卦辭來解釋這個卦名。每一個卦有六個爻,他給每個爻都很費心的把它註解,給他一些爻辭。六十四卦下來居然完整無縫,環環相扣,沒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補。真是非常難得。後來周朝推翻了商朝,周武王他就講出一句話:人為萬物之靈。他講這句話其實是有很重很重的使命感。因為他知道他的父親也就是周文王把《易經》寫完下來,主要是為了教化。但是在當時民智未開,而且商朝是一個非常迷信的時代,你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這個《易經》的宗旨寫出來講出來,所以一直傳到現在。我們都知道有這句話叫做"人為萬物之靈"只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為什麼要說,搞不清楚。就是人他本來是動物的一種但是既然身為人,你就要覺悟我要拉開跟動物的距離。因為什麼,因為易經告訴我們:人是天地之間唯一來幫忙改造這個世界的一種動物。這是我們的責任,文王這部古經,它是為了教化用的。但是在商朝這個朝代,迷信這麼濃厚的時候,所以周文王才會用卜筮的詞句。用卜筮的形式來寫爻辭。有吉、兇、悔、吝、無咎這些話,替《易經》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說老百姓你要它能夠完全聽懂道理,恐怕有點困難。我想在當時,孔子會有教無類,會那麼用心的到處去普世教化,他就是看到老百姓多半知識不普及,智慧未開。你要他聽懂道理相當困難。因此它採用其他的方法。其中有一個方法使我們非常普遍的,而且一直用到現在的——祭祀。而且歷代的皇帝沒有一個不祭祀的,沒有一個不拜祖宗,孔子他說祭如神在。你要麼不祭,你可以不祭,我們尊重你。你如果要祭的話,你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這就是儒家非常重視那個"敬"字。我常常感覺到,我們現在要來了解中華文化,要來了解《易經》,這個敬字非常重要。有些人一看中華文化落伍了,該丟掉了,那你永遠也學不會。一看《易經》這有什麼用,那麼舊的東西,那你永遠也學不會。我們要恭敬,因為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的智慧。其實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視,大家對孔子那都是非常恭敬的,你到韓國去看看。韓國的學校門口就是孔子的像。韓國的師生每天要上學先對孔子像鞠個躬,然後才進去。其實歐洲也好,美國也好,很多人聽到孔子都是豎起大拇指,了不起。我們不能因為說,我們對他太熟悉了,所以就加以輕視。孔子要我們敬畏大人,敬畏聖人,不是害怕他什麼,而是你要敬重他,你才能從他當中學到一些道理。《易經》很不幸的披上了一個神秘的外衣。但是,你如果從一陰一陽之謂道,你也會覺得那真是太幸運了。怎麼一會說不幸運一會說幸運呢!

周文王在獄中寫《易經》為了避免商紂王的迫害,很多話不好明言,只能用吉、兇、悔、吝等卦辭來解釋自然與社會的普遍規律,結果使《易經》這部包含著中華文明大智慧的書從一誕生起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但為什麼又說,這是一種幸運呢?

易經為什麼從誕生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你看秦始皇要燒所有的書的時候,人家就告訴他:《易經》這本書不必燒。他說為什麼不必燒。因為那是卜筮的書,那是佔卜用的,搞迷信的,民間使用的東西。可見《易經》用來佔卜是盛行了很長時間。所以秦始皇要燒的時候啊,他一聽。這種書留給老百姓用就好了。《易經》因為本身的神秘所以逃過了秦火。以至於有很多人說你看《易經》真神啊!連自己有這一劫它都算好了,他都能事先能夠防備!我想這個也不必這麼把它神化。因為秦始皇他總要留些東西給老百姓啊!他所要燒的是那些讀書人讀的東西,他有他的用意。秦朝以後,漢朝起來了。漢朝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易經》分成兩部分。一個叫"術數"一個叫"易理"。這基本上就違反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精神。因為《易經》它是講合的,所有的分都是為了合,我想這句話非常重要。太極生兩儀,但是兩儀怎麼變來變去最後還是回歸太極的狀態。一個是靜止的,一個是動的"動了靜,靜了動"這樣才有變化。我們為了研究方便把《易經》分成易理,分成術數來研究,這個還無可厚非。如果直截了當說術數是迷信,只有易理才是對的,我想也是有一偏之見!我認識一位學者,他一生就是主張只有易理,他非常討厭什麼算命的,看風水。他認為那都是一派胡言。可是很不幸的這位先生最後也是自殺了。可見一個人完全講道理,他就少一個情字,他就很少有同情心。這個情理它是合在一起的,完全講理講到最後,大家會發現很多人他是過分理智了以後,她連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了。那講術數就更可怕了,那真是《易經》的大不幸。可是我們民間所流傳的極少極少是易理的,易理多半在讀書人手上。讀書人讀了半天他又不會用,所以人家說你只會搞理論。然後民間它所流行的都是什麼——算命、看風水、選日子,甚至連姓名學統統都搞在裡面,他搞的紅紅火火。你能說他們不對嗎?你又能說他們對嗎?誰也不知道,因為他們利用這種說難聽一點就是花樣,然後使外行人感覺到我很神秘,所以我講出來就是對的。他把《易經》推廣的非常流行以至於今天一聽到《易經》所有人就說你會算命,你看糟糕不糟糕。就好像把易理整個撇掉了。實際上讀《易經》讀到最後是要明白道理的。你看今天我們一講到八卦,馬上就想到那是笑話,那就是什麼荒唐不羈,沒有依據,扯來扯去搞不清楚的東西就叫八卦。這實在是愧對祖先啊!

伏羲氏根據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畫出八卦。周文王發現人類社會的規律和大自然的規律是相通的,於是用六十四卦推演出世間的萬物萬象。但是《易經》流傳到現代社會幾乎成為一種算命的工具。那麼《易經》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那麼《易經》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易經》他真正的用意是希望我們透過我們對自然的觀察,因為自然它有現象,我們眼睛看得到全世界的人都在用眼睛看世界到今天還是這樣,看出來各有心得,各有體會然後再提出一些。其實所有的學說都是從假設性開始,叫做假說。我們用簡單一句話說抬頭三尺有神明,來使得每一個人有所畏懼,知道說我不能太放縱自己,我不能為了自己的需求而為所欲為!

所以人應該有所畏懼,不能為了自己的需求放縱自己,為所欲為!那是為了什麼,為了安全為了紀律,為了方便,為了有效。你去旅遊的時候,你聽那些導遊再告訴你這樣那樣。我們進廟的時候,他告訴你這個門檻是不能踩得。當然不能踩啊,因為你人一踩,頭就碰到上面的門框上面了。那頭破血流誰負責。可是你告訴他不能踩就有人一百個不相信,然後等到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埋怨你!這就是人性。所以我們就說你踩門檻你會運氣不好。大家怕不敢踩那就安全了!不要踩門檻是為了安全,有門檻設計也是為了安全。說寺廟大門不能開只有皇帝來才能開。我們想想看哪個寺廟多半是在什麼地方,多半是在野外荒山郊野,那個地方什麼最多,就是強盜。強盜什麼時候要進來官兵根本來不及,那和尚要靠自己抵抗。因此他就知道了我如果中門一開,那強盜一下進來我擋都擋不住。所以我中門關閉了,前面有一條小橋,兩邊有兩個河,今天叫做放生池,然後我這兩個偏門一開老遠就聽到看到,我便關偏門來得及!安全有效方便!你看到尼姑會倒黴,這種迷信其實也是好意的,就是為了保護尼姑的安全。很多人不了解說這種沒有價值,怎麼會沒有價值。任何事情你用的合理它就有價值。各位想想看,尼姑要不要出來辦事,要不要出來買東西,要不要出來處理一些事情。他一出來外邊只有兩種男人,一種是農夫,一種是打獵的獵人,這兩種人的體力都比較壯,他一看尼姑蠻漂亮,那尼姑就倒黴了!所以我們就說看到尼姑會倒黴,你趕快不要看。所以不看就安全了!你如果朝著方面去了解,你就知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在我們中國人的社會裡面,它是廣為流傳而且普遍在應用!

《易經》的真正用意在於,通過一些自然現象的規律來了解社會的規律並反省自己的處境和應該如何應對,就像寺廟裡的一些規矩,雖然看起來有些迷信的色彩。但實際上有利於人和社會的安全!那麼人的命運是不是可預測的,求神拜佛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那麼人的命運是不是可預測的,求神拜佛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我們動不動就要求神拜佛,這種現象是不了解的,因為佛如果讓你拜他就會保佑你,那這佛算什麼佛呢!佛在萬文裡佛就是教授的意思!我們看釋迦牟尼佛本來也是人啊!它悟到道理以後他就修成佛了。他就告訴我們所有的人,只要你悟到道理,你又能認真去做,你終究可以成佛。菩薩是沒有到成佛的,所以菩薩比較不能開口,不太說話的,就說你問佛好了。但是像觀世音菩薩,像地藏王菩薩那都具備了成佛的條件,他們兩個是說我不成佛,為什麼。因為我要救世人,我何必去成佛呢?成佛坐在那裡,讓人家拜,讓人家參,還不如我這個實際行動。對世界人更有幫助。所以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我永遠不成佛。他知道地獄永遠不會空的,他就願意這樣他是不是比佛還偉大。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了解,我們求神拜佛只是提醒我們神明在那裡,你不要胡作亂為,你要好好管管自己,要好好修煉自己的品性,這就對了!如果你送點禮品,你燒幾個香,然後拜佛,佛就庇佑你們全家,那佛就是貪官汙吏嘛!那不成佛了,絕沒有這個事情!有人給我講,那算命的很靈哦,我說那只是你在全力配合他,各式各樣的事情,正好遇到他說的,你全力配合就很準!你如果不配合他他就不準。你配合他他就很準,算命不是叫做你聽他的話的。你聽他的話那你變成什麼,變成他的奴隸,他就變成你的主人,他就可以控制你,他就是你的主宰了,那還得了。算命是說你算算看,我聽聽看。如果對我有利的,我就儘量去達成,如果對我不利的,那我儘量去避免。這才是《易經》告訴我們趨吉避兇的大道理嘛!有一個人聽到他有血光之災,他就覺得很好笑,我哪一天就躲在家裡,我就躺在床上,所有窗門全部關起來,你看你有什麼血光之災,沒有想到,外邊的人打彈弓正好穿過玻璃打在他的頭上,正好是血光之災。他說真靈呀,算得到啊躲不過呀。其實有那麼嚴重嗎?我那一年,他告訴我有血光之災,我就按照易經的道理,我就拒絕接受,我說我不要讓他發生!然後就很謹慎,有很多地方我一看不對勁,我就不去了。可見那,你相信不相信。我們講誠則靈,意思就是你相信他,你就要接受他的擺布,你不相信它,你就可以防備,防備到什麼地步,還是看你自己!所以我們回到《易經》的人本位,這才是人類的尊嚴!我們神廟很多,動不動就求神,動不動就拜佛,那人的自主性跑哪裡去了,如果說那樣可以發財,就可以平安,那什麼事情也不要做了,那人類社會還會進步嗎?

人們之所以去求神拜佛之所以去算命,就是對無常的人生難以把握,希望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命運,希望有什麼神秘的力量來保佑自己避免災禍。《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常見吉兇之辭,所以被許多人用來佔卦算命,以保佑自己趨吉避兇。那麼掌握了《易經》真的能趨吉避兇嗎?

掌握了《易經》真的能趨吉避兇嗎?

易經那句話我們重複好幾遍,叫做"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就是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後你又順從自然,你就會得到吉祥,你就不會有什麼不利的後果。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所重在人在自己,我又沒有悟到天理,我又沒有悟到自然的道理。其實《易經》就是把自然的規律把它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所以倫理從哪裡來,從自然來!自然那麼有秩序,是誰在管理呢?如果伏羲氏當年說神在管,那我們就產生宗教了!他說沒有,這是陰陽的互動,它是自然的孕育,並沒有特殊的主宰。我們現在從物理學上大概可以了解到《易經》其實是比較接近真理的。就是說他有兩種不同的力,這樣子交互的去作用很自然就產生萬物,而且他會不斷地運行。《易經》他是怎能夠那麼神,你看我們用一個神字就表示它很神奇,他很神妙,他很高明,如此而已。因為他有三個特性,我們必須要說一下,它超越了所有什麼神學呀,哲學呀科學,它涵蓋了那麼多東西!是因為他有這三個特性:

易經的三大特性

第一個模糊性,它很模糊,因為就那麼幾個系統幾個符號,其他都沒有,給你很大的想像空間。你怎麼想他都有道理,因為他簡單明了,才能夠作用那麼大。他這個模糊性影響了中國人很深。你看我們講話,經常不喜歡講的非常清楚,我們經常不喜歡,我們都是點到為止!

第二個靈活性,易經有很大的靈活性。你看周文王所寫的東西,我們這樣解釋也對,那樣解釋也對,所以他非常靈活,說難聽一點,怎麼講怎麼對,怎麼講怎麼不對。對的裡面有一些不對,不對的裡面有一些對,這個對我們中國人影響太大了。各位真的要花一點心思去想一想。外國人不可能說對裡有錯,錯裡有對,他不可能。我們不是,因為西方人是分的,中國人沒有。中國人之道絕對對的部分太少了,聖人有時候也會犯錯的,絕對錯的人太少了。所以我們就有四個字:慎斷是非。而不是要明斷。我們驚天很喜歡用明斷是非,很難。

第三個空白性,你看西方人畫畫,他一定全張都要塗得滿滿的,否則就是未完成的作品。中國人哪裡有,中國人一張他留下很多空白。我們認為這個畫家尊重看得人,你看一張畫他的意境怎麼樣,十個人來看,十個不一樣。我們才是符合自然,這樣一來,我們就滿滿更深一層的去了解《易經》以及他對我們中國人的影響。可是這套學問在很早很早以前,民智未開,知識不普及。你這樣講,誰聽得懂。所以《易經》本身的命運也是很坎坷的。跟《易經》裡面所講的不斷地出現險阻,不斷地出現艱難是一樣的道理。艱難險阻不是很艱難就是很危險,就是受到阻礙。這樣好不好,看起來不好,實際上這樣才是好的。因為這樣你才能夠學習,才能夠磨鍊,才能夠增進自己。一個人從小到死都很順他等於白活了,他來這一趟幹什麼,他只學會了四個字。吃喝玩樂,什麼都沒有。所以人生經過更多的磨鍊,你才會更成熟。《易經》本身也是經過磨鍊的。

《易經》共有六十四卦,代表著宇宙中64種情景,佔卦其實就是一種定位的手段。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了解卦象呢?明白其中的道理呢?請看下一篇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周公解夢全集!趕緊收藏,只發一次!

2:史上最全的屬相婚配表

3:風水化解法(秘傳)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說《易經》想必大家定不會陌生,它是中華歷史上最為獨特的一個存在,廣大細微,包羅萬象,被世人稱之為是大道之源。說起《易經》,你最開始會想起曾經搖頭晃腦的算命先生。好像陰陽調和、64個卦象只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實際上,《易經》並不只是「算命指南」!他往往用最樸實的智慧,傳遞的更深邃。
  •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曾仕強在39歲的時候,突然的感受到自己的身子無力,不管做啥事情都沒有精神,就像一個老人一樣,他非常的恐慌,明明自己才39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曾仕強:算命風水算什麼?易經的3大頂級智慧,讓你少走10年彎路
    曾仕強:算命風水算什麼?易經的3大頂級智慧,讓你少走10年彎路《易經》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高深莫測的一個存在。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學《易經》, 但是大多停留在佔卜算命看風水的層面,並沒有通達《易經》的真義。那麼,《易經》到底是一門什麼樣學問呢?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人生智慧》全集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人生智慧》全集感恩老師精彩授課
  • 如何擁有易經思維?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在我看來,《易經》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曾仕強曾說:如何才能擁有想我一樣的易經思維?只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也是含括易經精髓的三句話。到底是哪三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句話,吉無不利,自天佑之。現在我們理解的「自天佑之」是指來自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是公正的,不會保佑任何人。
  • 悼念曾公仕強,關於易經的解讀
    冥冥之中,必有定數:戊戌年閻王收人,曾教授屬狗,八十四歲,恰在定數之中。人走了,總要說幾句,是為序。最初知道曾仕強教授,是因為看了他的《大道易行》節目。後來又陸續拜讀了他的《中國式管理》《中國智慧》等書。易經的解讀和中國式管理才是曾仕強的看家本領,但最讓我感同身受,還是他的《中國智慧》,該書序言的開篇是這樣的——這不是一本罵中國人的書。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於11日19點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了該消息。、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前不久,央視科教頻道的《少年讀書會》,11歲女孩張佳琦演講《易經》的視頻火了。她以乾卦為例,將《易經》中的道理侃侃道來,震撼了在場的教授、嘉賓,也震撼了數億網友,同時引發教育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兒童啟蒙教育問題的反思。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核心只有3個字,讀懂後豁然開朗
    而作為古老的書籍《易經》,不論哪朝哪代,都被人奉為圭臬和瑰寶,研究者不計其數。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歷來也受到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說易經有著神學主義色彩,似有封建迷信之嫌,也有的人說易經包含了宇宙萬物的大道理,是先人一步的開悟智慧寶典。
  • 李政道「科學家皆應該讀一讀《易經》」,它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說起《易經》,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算命呀,八卦和五行之術這類的。大多數人認為算命八卦這種方式非常不靠譜,是迷信的行為。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學者來推崇《易經》是為什麼呢?中外很多科學家受《易經》影響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說:「《易經》是天地人合一的學問,它不僅是五經之首,還是群經之始。它是創世神伏羲把宇宙世界的全部奧秘都悟透了的產物,後人則是難以超越的。《易經》是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的,其中包括天文,地理,醫學,兵家等等。
  • 90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90集-二合為一
    這古老的智慧其實是來自於<易經>.因為《易經》的六十四卦就是相互關聯、彼此轉換的。因此,當我們對《易經》有了初步了解之後,就不能簡單地來看待每一卦,而是要一對一對的看卦與卦之間的關聯。那麼,當我們以這樣的思維來看待<易經>的時候,又能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 易經高手不算命!|為什麼說「善易者不佔」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易經》就是一門佔卜的學問,或者通俗講就是「算卦」的書。因為,我們看到的《易經》更多的是在街頭的算命攤上看到的「八卦圖」。所以,知道我讀《易經》,就有人找我算命的,看風水的,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也有給我留言,讓給測八字的,算命的,豈不知「善易者不佔」的道理。孔子並不相信《周易》是算命的書,但他卻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
  • 易經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大地上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易經》熱,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或多或少的都對玄而又玄的易經產生興趣,或者道聽途說,或者高談闊論,大師備出,好不熱鬧,好不唏噓!其實《易經》一點都不玄。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看懂《易經》這本書的人很少,《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本十分難懂難理解的書,可就是這一本書奇書,不管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但是,就是這一部奇書卻被很多人運用著,這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他們統一被很多人稱之為「半仙」,每個半仙手裡總有著一本《易經》,帶著小帽,穿個小褂,帶著小墨鏡,經常在橋底或者小巷子出沒。疑問就出來了,易經為什麼可以用來算命?為何我們看不透書中的內容,而算命先生卻可以?
  • 易經算命生辰八字
    易經算命生辰八字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有一個幸福圓滿的家庭,不管男女都會身心愉悅,做起事來也會格外有動力,更容易成功,是以幸福的婚姻是人人都憧憬擁有的,然則很多人卻由於如許那樣的原因,難以如願,下面我們從八字算命的角度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具有什麼命局的人婚姻幸福家庭和美
  • 曾仕強:易經真的很容易!
    》,首先要搞清楚、弄明白,《易經》到底是什麼?很多人懷疑,我們的祖先有那麼高的智慧?在古老的時代,什麼科學基礎都沒有,一下子就能搞出這麼高明的易經,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常說「神仙中人」、「神乎其技」、「神奇不測」。易經很可能是「神來之筆」所留下來的痕跡,透過「神道設教」,使大家逐漸「神而明之」,達成「神機妙算」的效果。
  • 算命先生多是盲人,原因很現實,跟《易經》沒關係
    提起算命先生,很多人首先會想起瞎子形象,甚至有的地區民間俗語有「算命瞎子」、「瞎子算命」這種說法,那麼,為什麼算命先生大多數都是瞎子?這一切,還需要從《易經》的難以掌握說起。說起《易經》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佔卜,並且,《易經》也似乎成為算命先生手裡的標配,並且,盲人可以掌握複雜且高深的《易經》,也讓很多人倍感神秘。其實《易經》的起源說來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