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易經》,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算命呀,八卦和五行之術這類的。大多數人認為算命八卦這種方式非常不靠譜,是迷信的行為。
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學者來推崇《易經》是為什麼呢?
例如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就盛讚《周易》為「萬有概率寶庫」
李約瑟博士認為書中所說各種道理,並不是來源於不知名的神,也不是自身的恐懼;這本書既不吹捧自己,也不提供證明和結果。只有各種數據,它們需要充分理性的運作才能明白他的含義。
楊振寧:易經對中華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楊振寧,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闡述了《周易》對科學發展影響,認為:《周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
明代傑出科學家徐光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似至晦,實至明,似至繁,實至簡,似至難,實至易。」中國傳統是不注意邏輯的,也不注意說理次序,需要讀者自行體會其所在含義。
擺脫掉「天人合一」的觀念是近代科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承認世界的自然規律,人世間複雜多變的現象;自然界的複雜現象和他自然規律是不相同的,不能將其混為一談。「天人合一」的內涵還包括重要的「天人和諧」。
中外很多科學家受《易經》影響
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說:「《易經》是天地人合一的學問,它不僅是五經之首,還是群經之始。它是創世神伏羲把宇宙世界的全部奧秘都悟透了的產物,後人則是難以超越的。
《易經》是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的,其中包括天文,地理,醫學,兵家等等。我們所學的三十六計中的大多數計謀都是來自《易經》之中。
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有4名近現代科學家因《易經》的啟示從而獲得諾貝爾獎。例如,相生相剋原理的丹麥玻爾、測不準原理的海森堡、不對等原理的李政道等。
易經成就了無數中外科學家!曾有人評價易經就是中國古代的大數據!李政道有給世人留下了這麼一句話:「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去讀讀《易經》這本書。
古人認為,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它一應俱到,對於普通人來講,《易經》則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書,裡面隱藏高深的智慧。流傳幾千年而不衰易經裡面包含的智慧,真的是值得琢磨的。
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周易》,它用最直白的方式,用圖片、白話文來詳細講述《周易》內容: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厚厚的一摞書,讓你能看得懂,學的會,用得上,用最簡單的語言、圖片來教你學會《易經》,領略經典傳統文化。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預知規律,利用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紅火,職場中,學到易經智慧,升職加薪就更進一步了,生活中,學到易經智慧,可以讓家庭更加幸福美滿,日日子越過越紅火!
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