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2020-12-13 佳佳樂多

《易經》由於傳統的卜筮功能和其廣大精微的預測思想,讓不知其詳的人認為《易經》是一本深奧神秘的古籍。因為神秘,很多人不懂,所以就有人借易經之名行迷信之事。這就加劇了我們普通人對易經的誤解。有人甚至直接把易經直接與迷信聯繫在一起,認為易經就是迷信。

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易經與迷信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具體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易經與迷信的內容不同

易經是以陰陽二元論和五行生剋為基礎來描述、總結、論證、應用事物運行規律的學術,具有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易經的陰陽二元理論已經得到世界科學界的普遍認可,現在諸多哲學思想也源於易經。

而迷信則是宣揚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證實、無憑無據的鬼神及前生後世等,凡事宣揚鬼神之說,妖鬼邪靈之類的,都是迷信而不是易經。

易經與迷信理論的支撐點不同

易經有較完備、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事歷三古,人歷三聖,形成了以伏羲八卦、周易、易傳等典籍為主的知識體系;而迷信完全沒有任何理論支撐,都是一些傳說、神話、故事等等。

易經只有學才能會,而迷信不學就會

伏羲創八卦,就是「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從環境實踐中做出的經驗總結,創八卦的目的是為了服務當時人類的生產生活。而易經的學習也只能從學習和實踐中來,沒有人天生就懂易經、會易經預測;而迷信呢,根本不需要系統的學習活動。

易經預測與迷信預測事物方法不同

易經預測按照其嚴格的理論體系進行嚴密的邏輯運算,而迷信則是憑藉的臆斷;易經預測可以對人和事物的前前後後做出比較全面、完整、準確的預測,而迷信預測通常是採用對人心理的揣摩,試探去胡編亂造。

易經化解和迷信解災不同

易經化解一般採用陰陽平衡原理和五行相剋的原理進行相關的化解調理;而迷信解災使用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燒紙祭拜鬼神,念咒語。利用迷信騙取錢財的事情屢見不鮮,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以防範。

易經是科學的科學

中國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張協和在為山東大學中國周易研究中心題詞說:「近代學者由於易理之啟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已有四人: 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 丹麥之玻爾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剋原理》,並在慶祝酒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中國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並自階得之易經之啟示。今後由此書而得獎者,當猶有其人,願周易學者多為現代科技服務。」

愛因斯坦也從科學的角度評價《易經》:西方科學家的發現,很多早就被中國古代科學家發現了,因為他們自幼學習《易經》,而書中有打開宇宙科學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超科學的存在。

《易經》是方法論,是智慧學,無所不包,涵蓋一切,更重要的是可以與時俱進。《易經》並不是迷信,恰恰相反,它就用來破除迷信的。

而《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像一本答案書,你可以帶著你的難題從書中找到對應的答案。所以我們可以在《易經》中找到破解之道,尋找人生正確方向,做出人生正確決策。

而64卦則對應了64個解決方法,關於職場、生活、婚姻、教育等等這些瑣碎的問題,《易經》中早有預示。

可以說,讀懂了《易經》就讀懂了人生,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馬雲也常說:我的成功得益於比別人更早的讀《易經》。

很多人想讀的朋友抱怨說《易經》全篇都是古文,艱深晦澀,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樣。

因此,遇到這種問題我總是向他們推薦讓自己受益匪淺的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髓。

一本僅需要4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方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被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還納入中科院博士考試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精華有糟粕,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經常也會說到一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國有一本上古奇書,就被質疑封建迷信長達6500年!這本奇書便是中國的《易經》,自從伏羲八卦誕生以來,很多人利用卦象來預測未知的事情,關鍵是都預測成功了!說它邪門,還真是說不通裡面的道理和規律,很多人就說這不是迷信嗎?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科學家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易經》進行了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麼萌發現代科學基礎,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傳統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
  • 中國人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易經》,是屬於我國的上古奇書,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易經》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強大。
  • 《易經》已經爭論數千年,這本書是哲學還是迷信?
    他有先天認知簡化的不,也有整體統一綜合的優勢。而現今前沿時興的複雜科學論,其思維方式便有些雷同於此。什麼叫超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是用數字論證宇宙實際存在的現象與物質。易經是通過圖形及文字哲學論證宇宙中的現象與物質。他們的根本意義是一樣的,只是深淺問題,各有所長。
  • 6500年前的奇書「易經」,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現在成為超科學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學說能夠包含宇宙萬物,那非中國的《易經》莫屬。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呢?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不是算命書,而是破除迷信的超科學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易經》就是風水先生的必備,通過《易經》來給人們佔卜算命,從成書至今已6500年的歷史了,質疑聲一直不斷。但研究學者溫海明指出,《周易》從成書開始,就是用來破解迷信的,是中國上古文化脫離巫術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偉大著作。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很多人都認為《周易》和《易經》是兩本,但我們現在說的《周易》其實就是《易經》。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學者卻稱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於是有人驚呼,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怎麼能拿來做國考題呢?易經被中國人質疑了3千年嗎?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從漢武帝起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儒學為尊,而西漢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經學家劉歆,把易經定為儒家六經之首。而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研習易經,撰寫《十翼》作為後人閱讀易經的指引。被古代主流文化推崇的易經,又怎麼能說被質疑了3千年呢?
  • 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在哪兒?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
    沒有人說那是迷信活動?沒有阻止修廟造教堂?科技最發達的美國、德國人怎麼都信基督?總統要手按《聖經》發誓?算卦是不是迷信?肯定是,因為在國內大家都覺得那是迷信。但是韓國就不是迷信,韓國的國旗就是太極八卦圖。迷信這個詞各人和各個國家的認識標準不一樣。說你是迷信,你就是迷信。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如今證實為超科學
    根據人們對算命風水職業的固有印象,人們也會理所當然得認為,《易經》是屬於道家的學問,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假如說這世上有一種學說可以包含宇宙萬物,那非我國的《易經》莫屬。《易經》乃群經之首,作為我國儒家文化的根源,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力。易經裡邊的學問那就多了,整體可以概述為象、數、理、佔4門學科。
  • 被質疑是「中國迷信」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馮友蘭先生被國人質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榮格:《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
  • 傳承千年,如今被當成迷信,北大教授馮友蘭:祖宗的智慧不是糟粕
    很多人聽到《易經》就會覺得是一本迷信的書,覺得什麼八卦什麼的不過是江湖騙子們拿來招搖撞騙的道具,其實是我們曲解了它的意思,就好像我們中國的另一本古書《山海經》,裡面介紹了很多奇珍異獸,我們未曾生活在那個年代,又有什麼理由去覺得它就不曾存在過呢。
  • 《易經》存在了6500年, 被證實是超科學, 不是封建迷信!
    30多年前,有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要注意《易經》」,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其實不只是馮友蘭先生,就連國外的很多西方學者,都提出《易經》這本書是超科學的存在。那麼《易經》在科學界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肯定呢?
  • 易經是「迷信」為什麼傳承5000年,經久不衰?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說中國的奇書,有一本上古時期的《易經》很多人都說這本書是迷信,那個時候沒有先進的科學手段,只能憑藉著幾個卦象來預測未知。在1990年,清華教授,中國的哲學開拓者馮友蘭老先生在北京醫院奄奄一息的時候,身邊學生問他還有沒有什麼需要留下的?
  • 白天生孩子和晚上生孩子,真的有差別,並非迷信而是過來人的經驗
    導讀:白天生孩子和晚上生孩子,真的有差別,並非迷信而是過來人的經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白天生孩子和晚上生孩子,真的有差別,並非迷信而是過來人的經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現在成為超科學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學說能夠包含宇宙萬物,那非中國的《易經》莫屬。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呢?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
  • 被誤解6千多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外國從中研發2項高科技
    說起《易經》來,我們中國人都知道,它被人們譽為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6500多年來《易經》一直影響著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不過,這樣的一本奇書,還是被很多人誤解,認為學習易經,卦象,就是封建迷信。但其實,易經中的智慧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學不完的。
  • 科學已經證實,易經其實並非迷信,卡牌記憶法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部智慧寶典,而且帶有唯一性,那麼首推的就是中國的《易經》。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其實都不以為然。世界上的智慧典籍不計其數,僅僅中國的經典之作就浩如煙海,憑什麼易經是唯一的智慧寶典呢?那些說易經是「迷信」的朋友,瞬間被打臉呀!馮友蘭出生於1895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馮友蘭先生於1990年病逝於北京,在他彌留之際的時候,有人問他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馮友蘭曾說:「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