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由於傳統的卜筮功能和其廣大精微的預測思想,讓不知其詳的人認為《易經》是一本深奧神秘的古籍。因為神秘,很多人不懂,所以就有人借易經之名行迷信之事。這就加劇了我們普通人對易經的誤解。有人甚至直接把易經直接與迷信聯繫在一起,認為易經就是迷信。
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易經與迷信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具體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易經與迷信的內容不同
易經是以陰陽二元論和五行生剋為基礎來描述、總結、論證、應用事物運行規律的學術,具有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易經的陰陽二元理論已經得到世界科學界的普遍認可,現在諸多哲學思想也源於易經。
而迷信則是宣揚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證實、無憑無據的鬼神及前生後世等,凡事宣揚鬼神之說,妖鬼邪靈之類的,都是迷信而不是易經。
易經與迷信理論的支撐點不同
易經有較完備、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事歷三古,人歷三聖,形成了以伏羲八卦、周易、易傳等典籍為主的知識體系;而迷信完全沒有任何理論支撐,都是一些傳說、神話、故事等等。
易經只有學才能會,而迷信不學就會
伏羲創八卦,就是「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從環境實踐中做出的經驗總結,創八卦的目的是為了服務當時人類的生產生活。而易經的學習也只能從學習和實踐中來,沒有人天生就懂易經、會易經預測;而迷信呢,根本不需要系統的學習活動。
易經預測與迷信預測事物方法不同
易經預測按照其嚴格的理論體系進行嚴密的邏輯運算,而迷信則是憑藉的臆斷;易經預測可以對人和事物的前前後後做出比較全面、完整、準確的預測,而迷信預測通常是採用對人心理的揣摩,試探去胡編亂造。
易經化解和迷信解災不同
易經化解一般採用陰陽平衡原理和五行相剋的原理進行相關的化解調理;而迷信解災使用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燒紙祭拜鬼神,念咒語。利用迷信騙取錢財的事情屢見不鮮,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以防範。
易經是科學的科學
中國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張協和在為山東大學中國周易研究中心題詞說:「近代學者由於易理之啟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已有四人: 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 丹麥之玻爾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剋原理》,並在慶祝酒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中國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並自階得之易經之啟示。今後由此書而得獎者,當猶有其人,願周易學者多為現代科技服務。」
愛因斯坦也從科學的角度評價《易經》:西方科學家的發現,很多早就被中國古代科學家發現了,因為他們自幼學習《易經》,而書中有打開宇宙科學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超科學的存在。
《易經》是方法論,是智慧學,無所不包,涵蓋一切,更重要的是可以與時俱進。《易經》並不是迷信,恰恰相反,它就用來破除迷信的。
而《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像一本答案書,你可以帶著你的難題從書中找到對應的答案。所以我們可以在《易經》中找到破解之道,尋找人生正確方向,做出人生正確決策。
而64卦則對應了64個解決方法,關於職場、生活、婚姻、教育等等這些瑣碎的問題,《易經》中早有預示。
可以說,讀懂了《易經》就讀懂了人生,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馬雲也常說:我的成功得益於比別人更早的讀《易經》。
很多人想讀的朋友抱怨說《易經》全篇都是古文,艱深晦澀,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樣。
因此,遇到這種問題我總是向他們推薦讓自己受益匪淺的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髓。
一本僅需要4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方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