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2020-12-13 渝美人在線

很多人都認為《周易》和《易經》是兩本,但我們現在說的《周易》其實就是《易經》。

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1679年萊布尼茲撰寫了題為《二進算術》的論文,對二進位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建立了二進位的表示及運算,而這正好和《周易》中的八卦所對應。

《周易》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

1965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等到多年以後,西方的學者才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周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經過這一系列的驗證,人們終於承認,《周易》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真正的超科學!

中國院士臨終前告誡:要重視《周易》

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病逝,在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他就是馮友蘭院士。

馮友蘭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易經》被納入高考、國考,社科院開設易經專業

2017年國考第一次出現了有關易經的題目,之後2019年在公務員考試中,再一次出現了易經的冷知識,下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官方網站發布一個重要消息,已正式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計劃

《易經》作為預測學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國哲學」專業之下,首次出現在國家權威學府的招生計劃中。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巨著,對於中華文明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想要了解《周易》,但又怕看不懂的,可以試試這本圖解《周易》,它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周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

相關焦點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學者卻稱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針對選拔的目的,國考試題通常都正統、規範,不會出現爭議性文化。但2019年的國考題中,卻引用了易經繫辭。於是有人驚呼,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怎麼能拿來做國考題呢?易經被中國人質疑了3千年嗎?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從漢武帝起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儒學為尊,而西漢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經學家劉歆,把易經定為儒家六經之首。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 被質疑了幾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由此可見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 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1990年,一位清華教授臨終前告誡:要注意《易經》1990年,在北京的友誼醫院中,一位清華教授即將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他留下了最後的告誡:「中國在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它是1本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現在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這篇文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真了解一下這本書。一、經典代表作品,內函玄機實際上上本文提及的哪部代表作品,說的就是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周易》,也就是之後演變而成的《易經》。這本書的造成,很大程度上上與我國初期大家的認同度擁有 很大關係。
  • 被批判幾千年的封建迷信,現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公務員考試
    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由此可見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
  • 被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還納入中科院博士考試
    中國有一本上古奇書,就被質疑封建迷信長達6500年!這本奇書便是中國的《易經》,自從伏羲八卦誕生以來,很多人利用卦象來預測未知的事情,關鍵是都預測成功了!說它邪門,還真是說不通裡面的道理和規律,很多人就說這不是迷信嗎?但是到了現代,種種證據表明,這易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可能一提起《易經》大家就會想起《周易》,有些朋友還會認為《易經》和《周易》其實就是一本書,但實際上這兩個其實並不是同一本書,《周易》的出現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傳言是由周公旦所做,它主要講的是458個卦像,雖然在書當中確實也有著卦象之說,但是它的卦象只有64個,而且還夾雜著很多
  • 被質疑是「中國迷信」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馮友蘭先生被國人質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根據人們對佔卜風水的固有印象,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周易》屬於道教,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因病去世。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如今證實為超科學
    根據人們對算命風水職業的固有印象,人們也會理所當然得認為,《易經》是屬於道家的學問,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而如今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佔卦上,想利用當中的學問來預測未來、預測吉兇,因此對易經充滿了興趣。易經陰陽學說博大精深,外國人認為是迷信也就算了,國人可不能這樣認為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共同破解了遺傳密碼。
  • 誕世6千餘年的「迷信」,現被證實為超科學,社科院特開設其專業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所以很多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經》太過於玄妙,書中的精髓很難被完全掌握,但在1990年,有一位老人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句遺言,就提起了《易經》。
  • 中國人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
  • 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告誡,《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但這個說法本來就是無稽之談,現在更是被打臉,因為《易經》現在已經被證實是超科學!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中央院士臨終告誡:被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可能會因它大放異彩
    提到《易經》國人一定不會陌生,這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然《易經》流傳至今,但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認為《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的產物。為什麼馮友蘭即便是臨終前,也要強調《周易》的重要性呢?這個問題,若想知道答案,還是還是要從《周易》的內容上來解釋!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於《周易》有著「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但是殊不知,周易的博大精深,豈止是國學範疇,它的包羅萬象,放眼全世界,能與之相媲美的,也是寥寥無幾。
  • 納入國考、招收「周易預測學」博士,社科院開始「迷信」易經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長孫晶事實上,國際易學聯合會的主管單位正是中國社科院,到現在已經主管16年了。現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官網上,已經能看到周易預測學招收博士的信息了,博士生導師是譚德貴。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不是算命書,而是破除迷信的超科學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易經》就是風水先生的必備,通過《易經》來給人們佔卜算命,從成書至今已6500年的歷史了,質疑聲一直不斷。但研究學者溫海明指出,《周易》從成書開始,就是用來破解迷信的,是中國上古文化脫離巫術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偉大著作。
  • 被質疑6500年後,《易經》終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的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起來,想到的都是陰陽風水、卜卦算命之類的內容。就連最近大火的網劇《鬼吹燈》,都引用了很多《易經》的內容在講風水運勢。但其實,《易經》是一種超科學,一種我們還無法用理性理解的科學,一種我們逐漸失去解讀能力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