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2020-12-12 歷史格子觀

一提到《易經》,想必很多人想起的便是封建迷信和佔卜。

例如先前二零一九年《易經》被列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起了許多 網民的異議。一部分網民傳出「當公務員也要學習算卦」等類似調侃,因此可見大家對《易經》的固有印象。

實際上,這裡邊的誤解多了!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全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而在我國,問過著名哲學家、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也曾在人生最後一刻留下來遺言:「我國未來必定會大放風彩,要留意《周易》。」

《易經》為什麼會得到這般的肯定?

《易經》不僅是算命,他蘊含著改運之道

《周易》被稱作最晦澀難懂的一本書,因為它是很形而上的書,也就是談哲學。後人拿它用於談命理,倒也合適。

那麼《周易》為什麼用於算命會這般精確?

這是由於它揭露了1個人、1個組織發展的基本規律,即然可以包攬天地宇宙與眾生,做為個體的你,當然也逃離不了。這類規律無所不在,只不過是跟地球引力相同,大部分人並不會特意去研究。

人的命運要依照天命來改,要合乎天道。天道便是宇宙轉變的大規律裡,在其中有種規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就是因果關係,做好事的人有善報,做缺德事的人有惡報。

再例如否極泰來,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陽氣要升高,地是陰氣要降低,這般陽陰就溝通交流了。

人和人之間分歧是怎麼結果的,分歧的99%就源於誤解,誤解的99%就源於不溝通交流,不溝通交流就是不是卦了,就危險了,因此 這一卦是告知我們要陽陰要溝通交流,天地要交合。

《易經》告知了大家這一天道規律,你依照這一規律來做,就可以解災、趨利避害,這就是改運。

因此可見,《周易》與其說是算命,還倒不如說是引導人更好的為人處世的哲學,就算是經營管理公司,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是一樣的適用。

《易經》對大家的現況也具備指導作用。

現階段,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承擔著壓力,這類狀況如同《易經》的困卦,進退維谷,艱難前行。

可是窘境總是會過去的,困卦以後是井卦,對外擴大遇阻,那麼就需要自我提升,深層挖掘出自身的潛力;井卦以後是革卦,自我提升產生變革,大浪淘沙見真金。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

《易經》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它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我們想像之中的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只是有很多內容還有待解讀。

在現代社會中,星座和塔羅的流行,反映了當今社會快餐化、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又似乎面臨著嚴重的文化缺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對《易經》相當陌生,甚至覺得這根本就是封建迷信。

而易經裡藏著的是我們老祖先幾千年的智慧,大部分人更是沒耐心研究了。

如今我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從小學生開始,一股熱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潮已經興起有一段時間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重視起我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講目光聚集到我們博大精深、充滿智慧的傳統文化上。

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很想讀一讀,學習一下《易經》,但他們都覺得《易經》太過於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裡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

但一次有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讀完後感到很驚喜。這本書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朋友從學到了很多,對人生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本書在全譯其原文的基礎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後面都加入「啟示」小節,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準確理解原著的精妙。並且給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斷易天機》中繪製的古圖,並對圖中謎語般的寓意進行破解。

這本書是採用圖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經》原文中的道理,通過圖畫、圖標並結合實例,讓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懂,一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易經》是群經之首,智慧源頭,一經在手,運轉乾坤。這樣一本60不到的書,卻蘊藏著如此的大智慧,令人終生受益。

心動的話,只要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學者卻稱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針對選拔的目的,國考試題通常都正統、規範,不會出現爭議性文化。但2019年的國考題中,卻引用了易經繫辭。於是有人驚呼,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怎麼能拿來做國考題呢?易經被中國人質疑了3千年嗎?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從漢武帝起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儒學為尊,而西漢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經學家劉歆,把易經定為儒家六經之首。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經過這一系列的驗證,人們終於承認,《周易》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真正的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告誡:要重視《周易》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病逝,在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其實不只是馮友蘭先生,就連國外的很多西方學者,都提出《易經》這本書是超科學的存在。那麼《易經》在科學界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肯定呢?
  • 被質疑了幾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由此可見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中華文明擁有 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承傳,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的發展在歷史上,伴隨著時間和年代的不斷地前行。古人因此 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很大部分都是作為某種參照歷史資料,為此來掌握以往所造成的事兒。還有就是根據這些遺留下來的歷史著作,也可以告誡和提示後人的人,前人的經歷和聰慧,根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針對古人所遺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 被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還納入中科院博士考試
    中國有一本上古奇書,就被質疑封建迷信長達6500年!這本奇書便是中國的《易經》,自從伏羲八卦誕生以來,很多人利用卦象來預測未知的事情,關鍵是都預測成功了!說它邪門,還真是說不通裡面的道理和規律,很多人就說這不是迷信嗎?但是到了現代,種種證據表明,這易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被批判幾千年的封建迷信,現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公務員考試
    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由此可見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可能一提起《易經》大家就會想起《周易》,有些朋友還會認為《易經》和《周易》其實就是一本書,但實際上這兩個其實並不是同一本書,《周易》的出現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傳言是由周公旦所做,它主要講的是458個卦像,雖然在書當中確實也有著卦象之說,但是它的卦象只有64個,而且還夾雜著很多
  • 被質疑是「中國迷信」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馮友蘭先生被國人質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如今證實為超科學
    根據人們對算命風水職業的固有印象,人們也會理所當然得認為,《易經》是屬於道家的學問,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而如今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佔卦上,想利用當中的學問來預測未來、預測吉兇,因此對易經充滿了興趣。易經陰陽學說博大精深,外國人認為是迷信也就算了,國人可不能這樣認為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共同破解了遺傳密碼。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根據人們對佔卜風水的固有印象,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周易》屬於道教,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因病去世。
  • 中央院士臨終告誡:被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可能會因它大放異彩
    提到《易經》國人一定不會陌生,這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然《易經》流傳至今,但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認為《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的產物。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於《周易》有著「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但是殊不知,周易的博大精深,豈止是國學範疇,它的包羅萬象,放眼全世界,能與之相媲美的,也是寥寥無幾。
  • 《易經》被國人質疑6500多年,如今卻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很多人將它當做迷信,偽科學,可依舊被很多著名科學家奉若至寶,甚至連西方學者也都傾心研究。《易經》究竟有何魅力,能讓人如此著迷?瑞士著名思想家、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稱《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世間萬物。自遠古時期,《易經》就出現在華夏大地上,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
  • 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告誡,《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但這個說法本來就是無稽之談,現在更是被打臉,因為《易經》現在已經被證實是超科學!《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本就該無數人研究才對,但現在很多中國人卻還沒有外國人研究的多。
  • 中國人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易經》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強大。第1道坎:謀事之初,起步難,低調忍耐,磨鍊才能強大。沒有人會喜歡困難,苦難太難熬,大家都避之不及。第3道坎:困境之時,忍住一口氣,奮力反擊,逆境崛起。有人站上人生巔峰,就會有人跌入人生低谷。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
  • 誕世6千餘年的「迷信」,現被證實為超科學,社科院特開設其專業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所以很多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經》太過於玄妙,書中的精髓很難被完全掌握,但在1990年,有一位老人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句遺言,就提起了《易經》。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今被證實為超科學
    但也有人提出,《易經》只不過是一本虛假的書,而且還是一種迷信。所以關於《易經》的文化,大家總是爭辯不休,那麼《易經》到底是哲學還是一種迷信呢?其實,即使是現代科學也不得不承認,《易經》的文化很厲害,未必不是一種超科學。
  • 質疑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終於沉冤得雪
    不僅如此,《易經》更是被納入國考。而對於國考出現《易經》這件事大部分網友認為:「《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被列為群經之首,新的時代會體現新時代的價值」,也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此舉值得大力點讚。國考為什麼會將《易經》列為考試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