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易經》,想必很多人想起的便是封建迷信和佔卜。
例如先前二零一九年《易經》被列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起了許多 網民的異議。一部分網民傳出「當公務員也要學習算卦」等類似調侃,因此可見大家對《易經》的固有印象。
實際上,這裡邊的誤解多了!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全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而在我國,問過著名哲學家、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也曾在人生最後一刻留下來遺言:「我國未來必定會大放風彩,要留意《周易》。」
《易經》為什麼會得到這般的肯定?
《易經》不僅是算命,他蘊含著改運之道
《周易》被稱作最晦澀難懂的一本書,因為它是很形而上的書,也就是談哲學。後人拿它用於談命理,倒也合適。
那麼《周易》為什麼用於算命會這般精確?
這是由於它揭露了1個人、1個組織發展的基本規律,即然可以包攬天地宇宙與眾生,做為個體的你,當然也逃離不了。這類規律無所不在,只不過是跟地球引力相同,大部分人並不會特意去研究。
人的命運要依照天命來改,要合乎天道。天道便是宇宙轉變的大規律裡,在其中有種規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就是因果關係,做好事的人有善報,做缺德事的人有惡報。
再例如否極泰來,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陽氣要升高,地是陰氣要降低,這般陽陰就溝通交流了。
人和人之間分歧是怎麼結果的,分歧的99%就源於誤解,誤解的99%就源於不溝通交流,不溝通交流就是不是卦了,就危險了,因此 這一卦是告知我們要陽陰要溝通交流,天地要交合。
《易經》告知了大家這一天道規律,你依照這一規律來做,就可以解災、趨利避害,這就是改運。
因此可見,《周易》與其說是算命,還倒不如說是引導人更好的為人處世的哲學,就算是經營管理公司,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是一樣的適用。
《易經》對大家的現況也具備指導作用。
現階段,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承擔著壓力,這類狀況如同《易經》的困卦,進退維谷,艱難前行。
可是窘境總是會過去的,困卦以後是井卦,對外擴大遇阻,那麼就需要自我提升,深層挖掘出自身的潛力;井卦以後是革卦,自我提升產生變革,大浪淘沙見真金。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
《易經》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它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我們想像之中的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只是有很多內容還有待解讀。
在現代社會中,星座和塔羅的流行,反映了當今社會快餐化、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又似乎面臨著嚴重的文化缺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對《易經》相當陌生,甚至覺得這根本就是封建迷信。
而易經裡藏著的是我們老祖先幾千年的智慧,大部分人更是沒耐心研究了。
如今我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從小學生開始,一股熱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潮已經興起有一段時間了,越來越多的人也重視起我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講目光聚集到我們博大精深、充滿智慧的傳統文化上。
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很想讀一讀,學習一下《易經》,但他們都覺得《易經》太過於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裡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
但一次有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讀完後感到很驚喜。這本書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朋友從學到了很多,對人生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本書在全譯其原文的基礎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後面都加入「啟示」小節,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準確理解原著的精妙。並且給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斷易天機》中繪製的古圖,並對圖中謎語般的寓意進行破解。
這本書是採用圖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經》原文中的道理,通過圖畫、圖標並結合實例,讓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懂,一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易經》是群經之首,智慧源頭,一經在手,運轉乾坤。這樣一本60不到的書,卻蘊藏著如此的大智慧,令人終生受益。
心動的話,只要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