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2020-12-13 揮筆文士記

中華文明擁有 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承傳,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的發展在歷史上,伴隨著時間和年代的不斷地前行。古人因此 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很大部分都是作為某種參照歷史資料,為此來掌握以往所造成的事兒。還有就是根據這些遺留下來的歷史著作,也可以告誡和提示後人的人,前人的經歷和聰慧,根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針對古人所遺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然而有一部作品的出現,經歷上千的歷史文化,根據後人學者的不斷地解讀和弘揚,給這本作品蒙上了某種神奇的色彩。另外古代科技的發展,並沒做到現在的程度上,因此 在自然界之中,許多無法解釋的難題,也根據傳說的方式實現了論述出去。還有就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的造成,作為創始者的老子,針對這本作品,也同樣擁有 特別的意義。它是1本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現在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這篇文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真了解一下這本書。

一、經典代表作品,內函玄機

實際上上本文提及的哪部代表作品,說的就是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周易》,也就是之後演變而成的《易經》。這本書的造成,很大程度上上與我國初期大家的認同度擁有 很大關係。尤其是造成令一些大家無法理解的事兒時,特別容易就被指引至鬼神之說。另外針對鬼神的信念程度上,可以說是極大的。尤其是在古人的認知之中,大家總感覺,在世間的天地萬物之中,在一切以上另外還有一個掌控一切的主宰。根據《周易》的多種方式,來對世間萬物實現某種提前預知未來所造成的事兒,從而做到某種想要的結果。

但是有關《周易》的產生,也在不斷隨著時間的發展,其內容也在不斷地被解釋和更新。這部著作,最早是成書於西周,在戰國年代得到了發展,到了漢朝時形成一種定論。

有關《周易》的產生,在《漢書》當中,有所記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這其中的三聖,其實主要指的就是伏羲周文王孔子,這三個古代的聖人。伏羲創造了先天八卦,然而周文王在《史記》中的記載便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現在所流傳下來的《周易》,周文王姬昌有著很大的貢獻。

二、何為《周易》

《周易》又被稱為《易經》,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經部一個是傳部。作為我國文獻的傳統經典作品之一的《周易》,在陰陽家和道家的影響下,最終形成了《易經》。據史料記載,孔子曾經對《周易》進行了加工和豐富。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周易》更是被儒家奉為儒門聖典。尤其是《經》中主要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爻。《傳》中所包含的主要就是卦辭和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易經》中的64卦對對應64個人生道路決策技能招式,道明了婚戀交友、家庭、文化教育、職場的基礎發展趨勢基本規律。

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悉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順應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身一舉一動,把工作和工作做得更好,日常生活過得更好。《易經》告訴大家的這個基本規律,也屬於「天道基本規律」,按照這個基本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易經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加是一個擁有與眾不同思維模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轉變、未來局勢發展趨勢的基本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粥一飯、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與這一部經典擁有 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大家想像之中的那麼高深莫測,更不是什麼迷信活動,只是有很多具體內容還有待解讀。

「易經之道」能給人們強調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傳授給人們人生道理,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縱觀古今,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道路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身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協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儘管僅有沒到20頁的篇幅,可是每一頁都能利用六十四個卦象無盡延展,將天地萬物容納。裡邊蘊含的通信達,可謂令人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所以我在了解《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利用需要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大家如何去分析問題,淺顯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看不懂的夥伴們能夠選擇看一下這本書,有白話,有圖解,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掌握了,對於很感興趣的夥伴真的能夠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1965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等到多年以後,西方的學者才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周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經過這一系列的驗證,人們終於承認,《周易》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真正的超科學!
  • 被質疑了幾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由此可見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可能一提起《易經》大家就會想起《周易》,有些朋友還會認為《易經》和《周易》其實就是一本書,但實際上這兩個其實並不是同一本書,《周易》的出現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傳言是由周公旦所做,它主要講的是458個卦像,雖然在書當中確實也有著卦象之說,但是它的卦象只有64個,而且還夾雜著很多
  • 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1990年,一位清華教授臨終前告誡:要注意《易經》1990年,在北京的友誼醫院中,一位清華教授即將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他留下了最後的告誡:「中國在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例如先前二零一九年《易經》被列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起了許多 網民的異議。一部分網民傳出「當公務員也要學習算卦」等類似調侃,因此可見大家對《易經》的固有印象。實際上,這裡邊的誤解多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全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學者卻稱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針對選拔的目的,國考試題通常都正統、規範,不會出現爭議性文化。但2019年的國考題中,卻引用了易經繫辭。於是有人驚呼,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怎麼能拿來做國考題呢?易經被中國人質疑了3千年嗎?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從漢武帝起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儒學為尊,而西漢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經學家劉歆,把易經定為儒家六經之首。
  • 被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還納入中科院博士考試
    中國有一本上古奇書,就被質疑封建迷信長達6500年!這本奇書便是中國的《易經》,自從伏羲八卦誕生以來,很多人利用卦象來預測未知的事情,關鍵是都預測成功了!說它邪門,還真是說不通裡面的道理和規律,很多人就說這不是迷信嗎?但是到了現代,種種證據表明,這易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被批判幾千年的封建迷信,現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公務員考試
    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由此可見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
  • 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告誡,《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但這個說法本來就是無稽之談,現在更是被打臉,因為《易經》現在已經被證實是超科學!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易經》存在了6500年, 被證實是超科學, 不是封建迷信!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經》太過於玄妙,書中的精髓很難被完全掌握,很多中國人認為這是一本迷信的書籍,有些外國人則將它視為一本咒語集,總之就是故弄玄虛不可相信。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因病去世。臨終時,老人留下一句忠告:「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 《易經》被國人質疑6500多年,如今卻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的64卦爻象圖與現代遺傳密碼學有著驚人的相似性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公布於世。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並製成了《國際普通遺傳表》。法國科學院院士白晉:二進位並非現代科學,因為他早就包含在《易經》中1697年10月,德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在西方被譽為少見的通才),提出了自己有關二進位的觀念與設想,於是他寫信給身在中國的白晉,希望能得到清朝康熙皇帝賞識,資助他完成自己的學術研究。
  • 歷經6500,終於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 誕世6千餘年的「迷信」,現被證實為超科學,社科院特開設其專業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所以很多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經》太過於玄妙,書中的精髓很難被完全掌握,但在1990年,有一位老人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句遺言,就提起了《易經》。
  • 被質疑是「中國迷信」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馮友蘭先生被國人質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不是算命書,而是破除迷信的超科學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易經》就是風水先生的必備,通過《易經》來給人們佔卜算命,從成書至今已6500年的歷史了,質疑聲一直不斷。但研究學者溫海明指出,《周易》從成書開始,就是用來破解迷信的,是中國上古文化脫離巫術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偉大著作。
  • 中國人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
    二進位是易經的祖宗,比西方早了幾千年,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萊布尼茨在1716年的時候,他寫了一卦信給他一個朋友雷蒙德,信件當中提到了《論中國的自然神教》,就是給雷蒙德的這封信當中,他承認了自己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