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屬於我國的上古奇書,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
《易經》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強大。
第1道坎:謀事之初,起步難,低調忍耐,磨鍊才能強大。
沒有人會喜歡困難,苦難太難熬,大家都避之不及。
第2道坎:不順之時,阻力難,韜光養晦,等待時來運轉。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而是順逆交替,這是由規律決定的。
第3道坎:困境之時,忍住一口氣,奮力反擊,逆境崛起。
有人站上人生巔峰,就會有人跌入人生低谷。
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
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邊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言語,實際上這種佔卦並非是迷信活動!
但這個說法本來就是無稽之談,現在更是被打臉,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高考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出世,而這道題便是來源於《周易》,這讓許多 考生一臉懵,也讓許多 教師猝不及防。
關於這一點,一位中國國家院士,也做出了告誡。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
這句話就是他對後人的告誡。
馮友蘭教授曾說過:「《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結晶,直指大道之源。本就該無數人研究才對,但現在很多中國人卻還沒有外國人研究的多。
而現在《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
縱觀古今中外,與《易經》相關的科學有著諸多,我們一一分析。
1、《易經》的太極圖、陰陽二分學說啟蒙了西方的「波粒二象性」原理。
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玻爾,他也是藉助易經太極圖發現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因此發現了物理學裡著名的波粒二象性理論。
這個理論似乎與古老的東方哲學絲毫不搭界,但給玻爾授勳時,他卻選擇了中國的太極圖作為徽章的圖案。
這就是因為太極圖是波粒二象的統一。
2、《易經》與遺傳密碼相關。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年後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還將其做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西方的學者驚奇的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證明《易經》其實確實揭示了人類的規律。
1988年楊雨善提出了《通用》密碼子八卦圖,以陽爻代表強型核苷C和G,陰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個密碼子正好平均分成8組,與中國古代《易經》八卦相吻合。
幾千年來,《易經》可以預測人生,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尋。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包括到後來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易經更是六經之首,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
而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56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