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士臨終遺言:要注意《易經》,或是超科學的源頭

2020-12-11 旺哥看歷史

中國院士臨終遺言:要重視《易經》,或超科學的根源!

一旦談到《易經》,大夥會想到什麼?很多人的反應,也就是封建迷信,或者是是算命佔卜,又或者是是一部看不懂的''天書''。甚至是有的歷史學家也對《易經》進行痛批,說,《易經》直接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直接影響是近代科學技術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首要原因之一。只不過真的是這樣的嗎?

談到馮友蘭,許多夥伴們都會覺得陌生,由於這位先生早已經離開咱們有19個年歲了。馮先生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年前,在馮先生臨終時,學生們詢問是否有沒有什麼要留下的。他思考了一會兒,只留下了一句臨終遺言:「中國未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重視《易經》。」

長期以來人們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根源,大部分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卜卦,封建迷信等,這實際上是一種不正確的認知。是由於它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哲學巨作!其闡釋的內容,就這世界根源不變的規律。《易經》是一本建立在古代人宇宙自然觀基礎上,並結合中國古老曆法而產生的一本書。《易經》是《論語》的姊妹篇,倘若《論語》教咱們怎麼為人,則《易經》教咱們的也就是怎樣做人,更教咱們怎麼做人做事。

1966年遺傳密碼鼻祖尼倫伯格等人破譯了所有遺傳密碼,並做成了《國際普通遺傳表》。西方國家的許多學者專家才覺得中國的《易經》是超科學技術的存在,由於他們震驚地發現,中國《易經》的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擁有驚人的統一性,可以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國際普適遺傳表》的遺傳密碼適用一切生物,具備普遍意義,那麼也就說明和它擁有驚人統一性的《易經》可以預測人生,因為它自身也就是打開生命密碼的鎖匙。也就是在此刻,易經才終於被證實為超科學技術。

無論願意不願意認可,咱們中華民族數百年來,災難深重,《易經》真如此這般厲害,統一地球似乎幾千年前就可以完成,何苦子孫後代如此這般遭罪?所以不必過分追捧也不必過分的貶低,用如今科學技術的目光和技術來傳承和發展才能是關鍵。知識也就是力量,你沒力量,看過易經也是白看,仍會被假科學技術們欺騙,把鬼神之說愈演愈烈。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告誡,《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
    孔子說:「易經彌綸天地之道,」說起《易經》,《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被當代國學界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易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但這個說法本來就是無稽之談,現在更是被打臉,因為《易經》現在已經被證實是超科學!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
    「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是1990年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臨終前說的一句遺言。馮友蘭的一生是受人敬重的,但是為什麼要在臨終前說出中國會因《周易》而大放光彩這種備受爭議的話呢?這一切還要從《周易》說起。
  • 中國院士臨終留下告誡,《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被稱為中國文化之源頭,是我國古典哲學流派道家和儒家的核心典籍,也是一部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它將自然和社會兩種科學融為一體,雲集古代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
  • 國家院士臨終留下忠告: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
    國家院士臨終留下忠告: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有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當時的他已經感覺到自己快不行了。他在囑咐完遺囑後,他的學生在旁邊問道他:老師,還有沒有什麼想留下的?
  • 被質疑6500年後,《易經》終被認定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的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起來,想到的都是陰陽風水、卜卦算命之類的內容。就連最近大火的網劇《鬼吹燈》,都引用了很多《易經》的內容在講風水運勢。但其實,《易經》是一種超科學,一種我們還無法用理性理解的科學,一種我們逐漸失去解讀能力的科學。
  • 中國人質疑6500年的奇書,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學!國家院士臨終告誡
    關於這一點,一位中國國家院士,也做出了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這句話就是他對後人的告誡。馮友蘭教授曾說過:「《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 曾被質疑為文化造假源頭,歷經6500年,《易經》終被證實為超科學
    如果有人問:只能找一本書代表中國中國文化,應該選哪本?答案一定是《易經》。一說起《易經》,就能令無數科學家跳腳:這書裡包含宇宙萬物,竟能通過卦象來預測未來,這不是偽科學嗎?說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萌發出現代科學基礎,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面對科學家們的痛批,說它是文化造假的源頭,而《易經》的地位依舊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屹立不倒。
  • 中央院士臨終告誡:被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可能會因它大放異彩
    但其實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在30年前,一位中央院士在臨終前就曾提到了《易經》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易經》存在了6500年, 被證實是超科學, 不是封建迷信!
    30多年前,有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要注意《易經》」,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6500年前的奇書「易經」,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現在成為超科學
    這個錯誤的認識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病逝,臨終前,這位老人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等,被稱為「現代新儒家」。它這句最後的忠告,就是想讓國人重視易經。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臨終時,老人留下一句忠告:「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版、《鎮遠》六部著作。他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歷經6500,終於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 周文王臨終前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耐人尋味,影響至今
    《易經》被稱為三玄之冠,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它凝聚了上下5000年來歷代先賢們的智慧結晶,反映了中國文化與東方智慧,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在被囚禁七年裡,他對上古時期的《易經》進行了整理,創造推演了《周易》,對後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文王臨終前,把兒子周武王叫到病榻前,說了一段遺言,讓他謹記在心。史官記下了這段流傳千古的修身齊家治天下的秘笈,後人稱為《保訓》,是《易經》的核心。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1965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等到多年以後,西方的學者才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周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經過這一系列的驗證,人們終於承認,《周易》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真正的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告誡:要重視《周易》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病逝,在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他就是馮友蘭院士。
  • 清華教授的臨終遺言:被誤解千年的「迷信」,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
    《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包括到後來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易經更是六經之首,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
  • 誕世6千餘年的「迷信」,現被證實為超科學,社科院特開設其專業
    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經》太過於玄妙,書中的精髓很難被完全掌握,但在1990年,有一位老人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句遺言,就提起了《易經》。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者,囑咐完遺囑以後,他的學生走到他身邊,小聲的問道老師有沒有想要留下的。
  • 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導語: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在1990年北京,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萊布尼茲發明並完善了二進位,但是還有一種說法是二級制並不是他發明的,中國的《易經》才是二進位的創造者。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僅6000字殘卷的《易經》,曾被認為是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1990年11月26日,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躺在北京協和醫院裡奄奄一息,囑咐完遺囑之後,老人空蕩蕩的看著窗外的世界;一位學生走上前問到老師,有沒有想要留下的;老人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因為一讀就上頭,天很快就亮了真正含義是在說,如果晚上讀《易經》,一夜便捨不得睡覺了。《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