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迷信」為什麼傳承5000年,經久不衰?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2020-12-15 含沁說歷史

說中國的奇書,有一本上古時期的《易經》很多人都說這本書是迷信,那個時候沒有先進的科學手段,只能憑藉著幾個卦象來預測未知。

在1990年,清華教授,中國的哲學開拓者馮友蘭老先生在北京醫院奄奄一息的時候,身邊學生問他還有沒有什麼需要留下的?這位老先生只留下了一句話:未來的發現一定要注意易經,中國會因為《易經》大放光彩

《易經》與二進位

1697年的12月著名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與德國的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通信中說到:「你不應該把二進位視為一門新科學,因為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

並且白晉建議萊布尼用中國的六爻來說明二進位,並附寄了伏羲六爻圖。那麼,也就是中國的二進位是在易經中發現的,比西方早幾千年。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人研究發現中國幾千年以前的太極八卦圖,竟是人們苦苦的追尋的宇宙統一模式圖、宇宙統一視圖、宇宙統一方程式!

《易經》和第十顆行星

1930年1月,美國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冥王星之後,有人就提出了:太陽系有沒有第十顆行星呢?由於當時觀測數據還不精準,發現第十顆行星的路途中遭受到很多的坎坷。

在當時只有27歲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四川人劉子華發現,太陽系的各星體和八卦的卦位存在著聯繫。

後來他用八卦來推測宇宙的第十顆行星,1999年9.29日,在劉子華百年誕辰之際,英美科學家在太空飛行了27年的「先鋒十號」宇宙探測器發現了「一個新天體正圍繞著太陽運行」證明了劉子華的預言。

英美科學家的公布各種數據和劉子華當初通過《易經》推算的數據驚人的相似

一次次地證明發現,《易經》不僅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它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國哲學的源頭。

《易經》也是生命之書

榮格在英文版的《易經》中說到:「世間人類的唯一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易經》至今已經傳承了5000多年,它以其數裡邏輯推導,將人物,環境,事件,和時空變化有機結合,依據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綜合分析,推導出相應的判斷結果。

對於我們來說,《易經》也是我們的生命之書,小的方面它能讓我們趨利避害,大的方面,它能讓我們學會怎樣看待人生,讓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和自然的關係。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動,就是易經裡面常說的易變。

因此我們只有學會易經中的規律,才能掌握規律,才能掌握命運。

很多身邊很多對《易經》感興趣的朋友都表示過,這本書的內容全部都是文言文,裡面的知識對於普通人來說比較難學。

那麼,建議大家可以看一看我最近在看的《圖解易經》。書中不僅將原著的全部內容翻譯成大白話,而且還穿插著彩圖來講解,徹底解決了閱讀困難的問題。

這本書結合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將自己的所學用到的實際運用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我在讀了這本書之後對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有益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能讓你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

假如你也有同樣的苦惱,那麼推薦你也選擇這本《圖解易經》來閱讀,只需要56元就能讓自己受益無窮!何樂而不為?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國家院士臨終留下忠告: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
    國家院士臨終留下忠告: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有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當時的他已經感覺到自己快不行了。他在囑咐完遺囑後,他的學生在旁邊問道他:老師,還有沒有什麼想留下的?
  • 幾千年的迷信,被證是超科學,老人臨終告誡:中國將因它大放光彩
    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告誡學生:「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大師,《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 清華教授的臨終遺言:被誤解千年的「迷信」,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
    而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成書時間早,內容卻是極其豐富,幾千年來對中國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所以說「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個名頭,《易經》絕對是擔得起的。不過到了近代,很多人都對《易經》抱有偏見,主要是因為易經中關於佔卜,算卦等方面,讓很多沒有看過易經的人,以為易經就是「迷信」!
  • 為什麼說《周易》會讓中國大放光彩?這是一位老人臨終前的告誡
    相信大家在這次與疫情的戰鬥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看著中國向各國伸出援手,向世界展示什麼叫大國風範,沒有任何懸念似的,這次「戰鬥」的勝利讓中國在世界大放光彩。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中央院士臨終告誡:被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可能會因它大放異彩
    提到《易經》國人一定不會陌生,這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然《易經》流傳至今,但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認為《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的產物。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而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他是著名哲學家,歷任中國清華大學的哲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等的作者。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科學家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易經》進行了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麼萌發現代科學基礎,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傳統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
  • 6500年前的奇書「易經」,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現在成為超科學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學說能夠包含宇宙萬物,那非中國的《易經》莫屬。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呢?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
  • 僅6000字殘卷的《易經》,曾被認為是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1990年11月26日,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躺在北京協和醫院裡奄奄一息,囑咐完遺囑之後,老人空蕩蕩的看著窗外的世界;一位學生走上前問到老師,有沒有想要留下的;老人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1990年一位老人臨終告誡
    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
    「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是1990年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臨終前說的一句遺言。馮友蘭的一生是受人敬重的,但是為什麼要在臨終前說出中國會因《周易》而大放光彩這種備受爭議的話呢?這一切還要從《周易》說起。
  • 《易經》已經爭論數千年,這本書是哲學還是迷信?
    易經,實則周易。從河圖洛書推演而來,河圖洛書來自於太極。太極、河圖洛書是人類沒有文字之前的文明記述。易經(周易)是人類已經有了文字後的文明記述之一。為什麼是之一,還有失傳的《連山易》《歸藏易》。這種認知就像概率的分布,需要大量樣本支持,然而,自從晚周之後,這樣的樣本積累就越來越少了,這也是易經佔卜筮佔這門學科逐漸沒落,或許人工智慧時代,他會煥發生機,但是到底會不會呢,只有鬼神可知。至於卜筮之術,佔卜,現在是徹底失傳了,但是佔筮之術,還是完整傳承下來的。
  • 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導語: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在1990年北京,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人類生命密碼的鑰匙:《易經》外國學者認為《易經》是人類生命密碼的鑰匙,1953年克裡克提出了DNF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遺傳密碼之父尼倫伯格帶領團隊將遺傳密碼破譯。然後這群學者突然發現,這東西怎麼和東方的《易經》有這麼多的重合地方。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是古代經典巨著,距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本書,中國的評價有三個關鍵詞:1.大道之源、2.群經之首、3.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正如國學大師、新儒家開山祖師熊十力所言:「中國一切學術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寶藏。」
  • 清華教授臨終留下勸告:要注意《周易》不是迷信!會讓中國更強大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清華老教授就是馮友蘭先生,先生被尊稱為「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何許人也?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師從約翰·杜威。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為什麼他說要我們注意《周易》呢?老人家所說的《周易》講得是什麼?
  • 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在哪兒?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
    什麼是迷信?什麼是科學?燒香拜佛是不是迷信?求佛拜基督是不是迷信?肯定不是!如果燒香拜佛是迷信、求拜基督是迷信,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拜佛而沒有人阻止?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易經》為群經之首,在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數學」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稱。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不少人認為是封建迷信呢?究其原因有三。一,歷史根源。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說起算命大家都會認為是在迷信,所以連帶著《周易》大家也覺得是一本迷信之作。其實這可冤枉了這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蘊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文化,哲學思維,都非常厚重!而且易經的確是目前人類無法破解的超級古代科學,它不僅揭示了宇宙萬物千變萬化的規律,也精確地展現了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之間存在的各種關係。1990年,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還曾留下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
  • 李政道「科學家皆應該讀一讀《易經》」,它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說起《易經》,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算命呀,八卦和五行之術這類的。大多數人認為算命八卦這種方式非常不靠譜,是迷信的行為。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學者來推崇《易經》是為什麼呢?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有4名近現代科學家因《易經》的啟示從而獲得諾貝爾獎
  • 中國院士臨終遺言:要注意《易經》,或是超科學的源頭
    甚至是有的歷史學家也對《易經》進行痛批,說,《易經》直接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直接影響是近代科學技術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首要原因之一。只不過真的是這樣的嗎?談到馮友蘭,許多夥伴們都會覺得陌生,由於這位先生早已經離開咱們有19個年歲了。馮先生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科學已經證實,易經其實並非迷信,卡牌記憶法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部智慧寶典,而且帶有唯一性,那麼首推的就是中國的《易經》。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其實都不以為然。世界上的智慧典籍不計其數,僅僅中國的經典之作就浩如煙海,憑什麼易經是唯一的智慧寶典呢?那些說易經是「迷信」的朋友,瞬間被打臉呀!馮友蘭出生於1895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馮友蘭先生於1990年病逝於北京,在他彌留之際的時候,有人問他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馮友蘭曾說:「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根據人們對佔卜風水的固有印象,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周易》屬於道教,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