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2020-12-13 佳佳樂多

《易經》是古代經典巨著,距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本書,中國的評價有三個關鍵詞:1.大道之源、2.群經之首、3.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正如國學大師、新儒家開山祖師熊十力所言:「中國一切學術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寶藏。」

《易經》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至今影響都還在,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當然,現在人對《易經》這本書的印象大多是佔卜之術,有點封建迷信。大多是拿來算命用的,八字算命、看相、測名等,如今仍然非常流行。

但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卻說:「《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事實上,在明朝之時,《周易》就走向了世界!

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的《周易》拉丁文譯本,在杭州刊印,《周易》開始走向世界。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易經》,又名《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這是西方第一部最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

後來,《周易》就不斷的被西方翻譯。其中,以英國理雅戈和德國衛禮賢的譯本影響最大,被西方易學界稱為世界易學史上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那麼,在西方人眼裡,究竟如何看待《周易》的呢?其中,有四個家喻戶曉的名人,非常推崇這本書,甚至將之誇上了天,全部給予頂級好評!

愛因斯坦

作為一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從科學的角度評價這本書:「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科學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李約瑟

李約瑟是科學史作者,是《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作者,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認為,認為《易經》的太極圖顯示了宇宙間力場的正極和負極的作用:「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中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這句話意思是,中國科學史上有輝煌,只是沒有被西方人認識到!

黑格爾

黑格爾是德國大哲學家,在哲學領域有著非凡的貢獻,也是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他對《周易》的評價,也重點是從哲學角度來看,「《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

榮格

榮格是瑞士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是好友,對周易非常推崇,「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惟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從這四個人的評價不難看出,西方人對《易經》是非常崇拜的,尤其其中的科學部分,甚至榮格認為「周易是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惟獨《易經》(的科學理論)亙古常新」!

馮永蘭先生還說過:「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其實《易經》中所講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從自然而生,都是一切向自然學習,以自然為師。

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德國有一個數學家,叫萊布尼茲,他就從《易經》八卦裡看出了二進位;

丹麥有一個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叫波爾,它從太極圖裡看出來波粒二象性原理。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所以大家要讀,還是建議去讀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最好還帶有配圖,這樣圖文並茂更便於理解《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圖解版易經,名叫《圖解周易》。它採用圖文解讀的方式,一一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45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易經》由於傳統的卜筮功能和其廣大精微的預測思想,讓不知其詳的人認為《易經》是一本深奧神秘的古籍。因為神秘,很多人不懂,所以就有人借易經之名行迷信之事。這就加劇了我們普通人對易經的誤解。有人甚至直接把易經直接與迷信聯繫在一起,認為易經就是迷信。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在哪兒?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
    什麼是迷信?什麼是科學?燒香拜佛是不是迷信?求佛拜基督是不是迷信?肯定不是!如果燒香拜佛是迷信、求拜基督是迷信,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拜佛而沒有人阻止?說你不是迷信,你就不是迷信。科學和迷信是相對而言的,目前的科學還只是初級階段,很多東西目前的科學還無法解釋。就現在來說,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在於能不能用實驗來證明。能用實驗來證明的就是科學,反之則是迷信。
  •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對於易經,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不少朋友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認為所謂八卦那些的不過是江湖術士們用來詐騙的裝備,我們應該摒棄,而說這些話的人,卻天天談著西方的星座,塔羅牌的含義,他們寧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願意相信中華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科學家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易經》進行了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麼萌發現代科學基礎,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傳統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這套體系直到今天都披著神秘的外衣,有人說它是沒有根據的迷信,也有人說這是最超前的科學;只是我們的文明發展,還沒有達到完全理解的程度。這套體系究竟是什麼?為何我們遠古時期的先祖可以領悟我們至今還無法企及的尖端科學呢?這套終極哲學理論體系來自於一本古籍叫做《易經》。
  • 科學已經證實,易經其實並非迷信,卡牌記憶法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部智慧寶典,而且帶有唯一性,那麼首推的就是中國的《易經》。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其實都不以為然。世界上的智慧典籍不計其數,僅僅中國的經典之作就浩如煙海,憑什麼易經是唯一的智慧寶典呢?,其實早在千年前就已經被易經證實和提出,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易經可以這麼科學!
  • 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中國著名院士臨死前留下一句話!
    說起《易經》時,你們可以想到什麼?許多人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封建迷信,算命或佔卜,亦或是難以理解的"天書"。一些科學家甚至批評《易經》,稱《易經》影響了我國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種影響是現代科學未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眾所周知,中國是有著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國度,並且古代老一輩給後人留下的一些古書奠基,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對於中華民族有著極其特別的重要意義。正如這部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其存在的科學意義,並且被納入國考之中,它就是《易經》。
  • 《易經》有多不堪?愛因斯坦否定,楊振寧說它毫無邏輯
    1953年,愛因斯坦寫信給另一位科學家:「西方科學的發展基於兩項偉大的成就:希臘數學家發明了形式邏輯,文藝復興時期則發現了實驗驗證方法。 人們不一定是正確的。 中國聖人驚訝地發現他們沒有取得這些進展。 如果可以的話,這將令人驚訝。」形式邏輯在西方也被稱為數學邏輯或形式邏輯,這是現代科學的基礎。
  • 為什麼西方星座這麼流行,而我們的《易經》成了算命的封建迷信?
    《周易》與儒釋道《周易》之名最早出現在「文王作周易」的商周時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三教中的佛教進入中國之初,佛家用《易經》接應了佛學,如天台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以五行配五戒、曹洞宗的「五位學說」等,都在借《易》宣佛,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易經》中的「太極」與佛學之「中道」,《易經》之「陰」、「陽」兩儀與佛學中的「空」、「有」等等,實在是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易經》對佛學的中國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易經是迷信嗎?陰陽八卦在易經中有何作用,學習易經的目的
    易經原來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不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迷信,迷信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愚昧和落後的意思。充滿了貶義。其實本身迷信這個詞沒有貶義的意思。從字面解釋,痴迷於自己的信仰應該是褒義的意思才對吧?
  • 易經:科學宿命論還是非決定論?
    在20世紀以前,《易經》一直被局限為佔卜之書,而且從事《易經》研究的學者絕大多數是社會科學家。他意外發現在中國古代文明中找到它他那時倡導的並協原理的足跡,《易經》中陰陽太極圖被他認為是並協原理的一個最好標誌。在國家為他受「騎象勳爵」時,他特地選擇「太極八卦圖」,作為他所得獎章的圖案。 我們先來聊一聊「科學宿命論」的故事。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寫了本名為《新天文學》的書。
  • 《易經》被質疑是偽科學?西方科學家看法不同,認為它是超科學
    一說起易經,很多人心中想的便是八卦、算命、風水之類,更是把易經當做封建迷信,但是西方頂尖科學家對於易經卻十分推崇。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呢,裡面記載的卦象真的能夠影響人的一生?《易經》是我國凝聚著先人無比智慧的哲學著作,世界哲學權威人士說:世界上唯一智慧寶藏,當屬中國的《易經》。經科學家研究,最新的原子物理學與《易經》的許多理論是相通的,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到人事,無所不包、無所遺漏。《易經》的包羅萬象已經超出人類的想像和認知。
  • 研讀《易經》需要堅持的原則
    《易經》是周代的一部官書,但是我國學者又常常將哲學與科學的標籤添加到它的身上。但在我國傳統文化裡並沒有哲學與科學元素,卻要將這些標籤加到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籍上去,這是有失公允的。正常的邏輯是,這些世界觀知識出自經文,或這些普遍的自然規律出自經文,所以《易經》是哲學或科學的著作。但是,那些宣稱《易經》是哲學與科學著作的,往往不能讀懂經文。他們只是一廂情願的希望《易經》是哲學與科學著作,或只是相信它是。真正的哲學與科學是講辯證和論證的,宣稱某一觀點,與證明某一觀點並不相同。哲學與科學不僅要發表觀點,還要證明觀點。
  • 《易經》已經爭論數千年,這本書是哲學還是迷信?
    象為帝之先,是所有物理過程的輸入參數和先決條件。讀懂易象學,萬事萬物得解,不再局限於「唯物辯證法」。易經裡的辯證法是哲學,中華文化太注重精神與道德的修煉,科學不過是技巧與工具一類的,作為一個道德高尚的國度,不太注重奇技淫巧也是正常,當然我們可以借,未來的世界依然是東方注重精神,西方專攻科學。
  • 中國古代為啥沒有科學?愛因斯坦回應很西方,楊振寧:怪《易經》
    一個是西方的物理學界的泰鬥,一個是東方物理學界的標杆,愛因斯坦與楊振寧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卻始終行走在不同風格的道路上。然而兩個差異如此巨大的人,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卻產生了驚人的一致性。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呢?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 《易經》被痛批迷信,好多人不知道,它早就被國外證實是超級科學
    《易經》是群經之首,博大精深,是大宇宙的縮影與天地規律同道,是人類研究太陽系宇宙運動的最大法則,它能使你認識大宇宙認識人類,認識萬事萬物。古代沒有科學這個名詞,科學是現代人對先進技術專用詞,古代的科學名詞是《易經》。
  • 國學經典入門書目:《易經》
    不少人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這是錯誤的。《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書。在夏朝時期產生了《連山易》,在商朝時期產生了《歸藏易》,在周朝時期產生了《周易》。《連山易》是中國最早的易經書,由伏羲氏所創。
  • 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周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能讓一位博學的學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還念念不忘。《周易》是《易經》之一,但是在眾多人的眼中,這本書更像是一種封建迷信的書籍,因為很多人算卦的時候,經常會提到這本書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