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星座這麼流行,而我們的《易經》成了算命的封建迷信?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在中國,相比於星座的流行程度,許多人對《易經》的認知卻都停留在「佔卜」與封建迷信上,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納入了國考,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公務員信風水的多」「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

考生等待入場

而根據人們對算命風水職業的固有印象,人們也會理所當然得認為,《易經》是屬於道家的學問。

事實上,這裡面的誤會大了!

《周易》與儒釋道

《周易》之名最早出現在「文王作周易」的商周時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羑裡城八卦陣

狹義來說,即周朝的《易》、夏朝的《連山》和商朝的《歸藏》並稱「三易」。

廣義來說,包括《易經》和《易傳》

《易經》一詞出現稍晚,最早出現在漢初。漢初設五經博士,所以開始稱《易經》。一般指六十四卦經文

《易傳》,因分為十部分,所以又稱」十翼」,有人說是孔子所作,還留下了「韋編三絕」的佳話,實際作者非一人。

影視劇中的孔子形象

捋清楚這個關係,我們發現了,對《周易》傳承有重要影響的文王、孔子、還有漢代的董仲舒等人,並不是道家傳人,而是儒家。

從《乾·象》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象》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卦的象辭還集中反映了儒家的價值觀、倫理觀和理想人格的最高原則。

《象傳》認為,六十四卦卦象本身,就是作《易》的聖人要求人道必須遵循天道所示,積極修德敬業,實現自身的價值,追求理想人格的目標。

可就此斷定,《周易》是儒家的著作,又特別草率。

老子

道家的始祖老子,早年曾是大周王室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話說管理圖書館的都很牛逼,有木有?

老子《道德經》基本理念就是周易的陰陽思想,並且這本書和孔子的《十翼》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對周易思想的解讀。

《老子》的每一篇對應的就是《周易》的每一卦。

老子思想中的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與坤道的理念吻合。

後期東漢的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裡面將黃老道思想、周易思想和道家內丹心得融匯一處,形成了道家內丹派的鼻祖丹經。

五代道士陳摶又發掘了《先天圖》,將易經與河圖洛書聯繫在一起,把易經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領域。

很顯然,儒家注重從積極入世的角度來解讀《周易》,而道家則側重人的內心;儒家士大夫通過精研《周易》,在政治上追求有所建樹,出了一代又一代名相,道家通過修身養性,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影響到了自然科學,以及後來的中醫

而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如諸葛亮、劉伯溫等人,雖為賢相,身上又充滿了道家「山人」的神秘色彩,就與他們精研《周易》,儒道思想又本同源有關。

三教中的佛教進入中國之初,佛家用《易經》接應了佛學,如天台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以五行配五戒、曹洞宗的「五位學說」等,都在借《易》宣佛,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易經》中的「太極」與佛學之「中道」,《易經》之「陰」、「陽」兩儀與佛學中的「空」、「有」等等,實在是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易經》對佛學的中國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看來,如果非要給《易經》一個準確的定位,那麼它就像中華傳統文化的憲法一樣,諸子百家皆受其影響

《周易》不僅僅是算命

《周易》號稱最難懂的一本書,因為它是很形而上的書,也就是談哲學。後世拿它用來談命理,倒也適合。

因為從中國人來看,生命是起伏不定的,易經談:「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也就是一動就有吉兇,不動就沒有,而動了以後,吉只佔1/4,兇、悔、吝等不好的部分共佔了3/4,所以說人生真是苦!難怪需要算命。

那麼《周易》為何用來算命會如此準確?

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人、一個組織發展的基本規律,既然能夠囊括天地宇宙與眾生,作為個體的你,自然也逃脫不了,這種規律無處不在,只不過跟地心引力一樣,大多數人不會刻意去探究。

「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也就是你感應了,它就造成了現象,拿乾卦來說:

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象徵著一個人從修煉步入社會,結交貴人,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仍舊勤學不輟,到飛龍在天達到人生巔峰,然後亢龍有悔,開始重點思考各種禁忌了,如功高蓋主、權大欺主、才大壓主。

我們可以想想諸葛亮的一生。

他高臥隆中的時候,潛心學習,雖然出仕東吳的諸葛瑾跟孫權推薦過諸葛亮,但諸葛亮不為所動,直到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劉備。

在劉備集團後期,諸葛亮已經是二號人物,況且是劉備的託孤重臣,蜀漢後主劉禪也說:「祭則寡人,政由相父」,雖說諸葛亮克己奉公,但還是有不同的聲音,懷疑諸葛亮是曹操的翻版。

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呢?

《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一個例外,就是謙卦,這個卦的卦德全是吉象。

以卦象論,謙卦的特點是地在山上,是「空谷藏鋒」之象,這正象徵著謙謙君子的品格:自強而示弱,示弱而有終,有終而勞謙。

謙卦的最後一句是:「亨,君子有終。」

只是示弱當然不夠,謙謙君子,還須「有終」。終是目標、終點之意,是決策者內心中持守的一份信念。

諸葛亮公忠體國,對另外一位輔政大臣李嚴的挑釁還百般忍讓。

廖立為了公心,替諸葛亮說話,為了維護與李嚴的關係,諸葛亮是選擇放逐了廖立。

但是李嚴迫切想抓住諸葛亮的把柄,勸說諸葛亮稱王,稱王離皇帝就一步之遙了,諸葛亮如果答應,那麼就會被人懷疑別有用心;如果不答應,人家李嚴盛情難卻,直接拒絕不利於團結。

諸葛亮巧妙得將這個話題給引開,聲明只要滅掉曹魏,興復漢室,稱王沒什麼不可以。那麼,當務之急是積蓄力量,北伐。

諸葛亮常年累月住在戰場一線,既是一心為國操勞,又免除了操控皇帝的嫌疑,因此面對著李嚴持續的挖坑,蜀漢臣僚齊齊選擇支持諸葛亮。

雖然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謙卦的智慧卻告訴我們,謙謙君子無往而不利。

真正的領袖,並不自矜功伐,而是以自身的謙和魅力,垂範下屬,乃至於垂範社會。而不論管理者可以見多大天地,見多少眾生,最終,都不過是要遇見最好的自己罷了。

由此可見,《周易》與其說算命,還不如說是指導人更好地為人處世的哲學,哪怕是經營企業,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一樣適用。

《四庫全書》評價《易經》不器,用途廣泛,包含了古代帝王之學,治政軍事,宇宙天文,哲學,醫術,命理佔卜,經濟,文化,音樂,數理,如果僅僅把它當作算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易經》對我們的現狀也具有指導意義,目前,受疫情影響,每個人、每個組織都承受著壓力,這種境況好比《易經》的困卦,進退維谷,艱難前行。

但是困境總會過去的,困卦之後是井卦,對外擴張受阻,那麼就要提升自己,深度挖掘自己的潛能;井卦之後是革卦,提升自己帶來變革,大浪淘沙見真金。

唯有此,才能達到鼎卦,大家都有肉吃了,生活重新好起來。

雖然星座很流行,但中國的傳統術數有很多,如鐵板神數八字算命者盲派算命面相學骨佔等種種算命方法。

如果把《易經》的功能等同於這些術數,本身就是功利心態,更不用說偏重娛樂和商業的西方星座與塔羅算命了。

佔卜師

但星座和塔羅的流行,反映了當今社會快餐化、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又似乎面臨著嚴重的文化缺失,越來越多的人都對易經相當陌生,甚至覺得根本就是封建迷信。

至於易經裡藏著的是我們老祖先幾千年的智慧,大部分人更是沒耐心研究了。

相關焦點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至今影響都還在,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當然,現在人對《易經》這本書的印象大多是佔卜之術,有點封建迷信。大多是拿來算命用的,八字算命、看相、測名等,如今仍然非常流行。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易經》,又名《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這是西方第一部最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後來,《周易》就不斷的被西方翻譯。其中,以英國理雅戈和德國衛禮賢的譯本影響最大,被西方易學界稱為世界易學史上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對於易經,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不少朋友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認為所謂八卦那些的不過是江湖術士們用來詐騙的裝備,我們應該摒棄,而說這些話的人,卻天天談著西方的星座,塔羅牌的含義,他們寧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願意相信中華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本期開始,我想問朋友們幾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什麼日月一直運轉從不停止;為什麼四季循環周而復始,人又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是誰,在我們死後誰又是我們呢?你可能無法給出答案,但是你一定會發現從我們出生懂事到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想過這些問題,甚至越想越覺得細思極恐,這些問題有一個統稱叫做哲學。
  • 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在哪兒?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
    什麼是迷信?什麼是科學?燒香拜佛是不是迷信?求佛拜基督是不是迷信?肯定不是!如果燒香拜佛是迷信、求拜基督是迷信,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拜佛而沒有人阻止?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易經》為群經之首,在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數學」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稱。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不少人認為是封建迷信呢?究其原因有三。一,歷史根源。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在海外,有西方國家專家學者指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專家榮格表明,《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所有,包含最精美、最微小、超感覺的那一部分。實際上觀察時的情景是偶然性的碰撞,而不是因果關係元素匯聚形成的明確結果。
  • 易經的智慧曾仕強教授易經為什麼淪為算命工具易經三大特性是什麼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周文王在被囚禁在獄中完成了《易經》創作,因此《易經》也被稱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為感悟到人類社會的規律與大自然的規律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是,為什麼《易經》從一誕生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成為算命的工具呢?穿越幾千年的《易經》有經歷過哪些坎坷的遭遇呢?請關注本期話題——易經與命運。
  • 被批判幾千年的封建迷信,現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公務員考試
    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表示,《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一切,包括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那部分。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不是因果元素匯集產生的明確結果。而在中國,問過著名哲學家、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也曾在生命最後時刻留下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易經》為何會受到這樣的肯定?
  • 《易經》列入公務員考試!質疑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終於沉冤得雪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從古至今,《易經》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人們漸漸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易經》,是僅僅用來算命的嗎?
    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你是否有接觸到《易經》方面的書籍和知識呢?還是只要你一聽到是關於《易經》方面的事情,就自然而然的認為這是封建迷信活動,是江湖術士招搖撞騙的算命手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是封建迷信?科學家證實:它是超科學!
    說到《易經》,首先我們能夠想到裡邊記載的玄學,易經按照古人的記載來說,裡面包含宇宙萬物,竟能通過過卦象來預測未來,這難道不是偽科學嗎?科學家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易經》進行了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麼萌發現代科學基礎,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傳統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易經》中的一些精髓是很難被人們完全的所掌握的,這本書不僅中國人將它當作是一本迷信的書籍,外國人更是將它肯成一本咒語集,認為《易經》裡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覺得一點用處也沒有。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但是,就是這一部奇書卻被很多人運用著,這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他們統一被很多人稱之為「半仙」,每個半仙手裡總有著一本《易經》,帶著小帽,穿個小褂,帶著小墨鏡,經常在橋底或者小巷子出沒。疑問就出來了,易經為什麼可以用來算命?為何我們看不透書中的內容,而算命先生卻可以?
  •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存在著了6500年,被證實是超科學研究,並不是封建迷信三十幾年前,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人生的最後一分鐘,留下來了一句話臨終遺言,「我國未來肯定會熠熠生輝,要留意《易經》」,這名老人家也就是有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 《易經》到底有多難?算命先生讀不懂,只能靠「裝瞎」故弄玄虛
    隨著科學技術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易經》的奇特之處,可是卻很少有人能把這本書讀懂、讀透,這是為什麼?古時分,信仰陰陽學說的人最喜歡研讀《易經》,由此還誕生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算命,算命先生一般都被人稱作是「半仙」。從前,在一些橋底或許小巷子中,常常能夠看到一些帶著黑墨鏡,擺攤算命的人,而他們手中拿著的,便是《易經》。
  • 《易經》有多難學?為何算命先生多半是瞎子?
    《易經》是一本非常難懂的書,不論你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多麼努力都不可能將它掌握,但是你若能夠從其中獲得部分知識,足夠你一生的所用。而最喜歡讀這一本書的多半是信奉陰陽學說,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算命先生,在我們很多小巷子裡面總會看到一個帶著黑墨鏡的算命先生擺著一個地攤,上面擺著幾本書,其中有一半肯定是《易經》。
  • 迷信的韓國人,算命成產業,看風水要申遺
    韓國深受我們文化的影響,有些傳統保留得比我們完整,在我們看來很多「迷信」的東西,韓國人還非常狂熱,並且深信不疑。在韓國,算命是一個大產業,大約有2萬億韓元的市場規模,從業人口達30萬。在首爾的鐘路街、東大門、大學路,都有算命一條街,一個個檔口寫著「奇門遁甲、四柱、手相、面相、擇業、擇偶、起名」等等。 算命服務甚至面向外國遊客,在一些景區用多種語言招徠客戶。 在韓國,談戀愛要很謹慎,一不小心就會犯了大忌。不能送鞋子給情侶,因為鞋子是用來穿著走路的。
  • 《易經》被質疑是偽科學?西方科學家看法不同,認為它是超科學
    一說起易經,很多人心中想的便是八卦、算命、風水之類,更是把易經當做封建迷信,但是西方頂尖科學家對於易經卻十分推崇。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呢,裡面記載的卦象真的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西方的學者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太極八卦圖和宇宙統一模式驚人一致。有學者研究發現,中國幾千年前的太極八卦圖,就是人們苦苦追尋的宇宙統一模式。中國的科學家也根據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從而提出了全新的科學理論體系。
  • 深度解析:西方佔星和東方算命哪個更準確?星座跟生肖有關聯嗎?
    第一:沒有哪個星座最好。有很多人以為在12星座中存在好壞高低之分,比如獅子座的人就最厲害,射手座的人就最腦殘……哈哈哈,這是不對的。12星座代表了12種不同的特質,並不存在誰好誰壞之分,比如我們經常黑處女座,但馬雲就是處女座。你還覺得他不好嗎?第二:太陽星座不是你的全部。
  • 《易經》有多難學?為何算命先生多半是雙目失明?
    而最愛讀這一本書的大多數是信奉陰陽五行學說,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算命先生,在大家許多 小巷子裡邊總是會看到一個帶著黑墨鏡的算命先生擺著一個地攤,上邊擺著幾本書,在其中有一半肯定是《易經》。許多 算命的書都是根據易經來解釋的,那麼這一本書到底是有多麼的強大?為何許多 人一生都學不會?而且都是瞎子來拿著這本書算了?
  •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算命
    明明知道算命是「封建迷信」,但許多中國人仍然對算命深信不疑。小到外出打工,大到婚姻好壞,中國人常常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算命先生。這是為什麼?而且,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算過命,其中更有2/3的人表示日常的行為會受到算命結果的影響。另據上海市科教團工委在2005年公布的《當代上海市青少年科學素養調查報告》,22%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完全相信網絡算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中國人仍然相信算命這一典型的「封建迷信」呢?對此,中國科協的解釋是,中國普通民眾的科學素養不高。
  • 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
    為什麼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易經?因為,現實世界中,普通的大眾沒有時間與經歷,去正確把握易學。很多人只是道聽途說,僅限於蜻蜓點水,極易誤入魔道。易經從古至今都是一門深奧的學術,不是世人常以為的算命說明書。南大師也提到,不少文化水平不高、心術不正的人痴迷於鑽研古文化。由於文化水平不高,這些人大概率會鑽進牛角尖裡。也正是因為這樣,對易經的學習一知半解,也無從為師,長此以往就魔怔了。更有甚者把自己帶入劉伯溫,諸葛亮的身上。學習了一些皮毛便開始洋洋自得,今天算無遺策,明天指點江山,總想給別人指點迷津。整個人都神神叨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