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易經》需要堅持的原則

2020-12-13 國學新知堂

《易經》是周代的一部官書,但是我國學者又常常將哲學與科學的標籤添加到它的身上。但在我國傳統文化裡並沒有哲學與科學元素,卻要將這些標籤加到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籍上去,這是有失公允的。

《易經》

哲學書籍以提供哲學家獨立的世界觀為目的,科學知識以提供自然事物普遍規律為目標,所以判定一本書籍是否屬於哲學或科學著作要以其內容的性質為依據。假如《易經》能夠提供思想家獨立的世界觀,或者提供自然事物普遍規律的原理性知識,我們就可以判定它是哲學或科學的著作。

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仍舊沒有人能夠將《易經》的具體內容講清楚。也就是說,我們還不知道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所以,那些口口宣稱《易經》是最高哲學和科學的學者其實並沒有根據的,他們的言論並不能得到經文本身的支持。

正常的邏輯是,這些世界觀知識出自經文,或這些普遍的自然規律出自經文,所以《易經》是哲學或科學的著作。但是,那些宣稱《易經》是哲學與科學著作的,往往不能讀懂經文。他們只是一廂情願的希望《易經》是哲學與科學著作,或只是相信它是。真正的哲學與科學是講辯證和論證的,宣稱某一觀點,與證明某一觀點並不相同。哲學與科學不僅要發表觀點,還要證明觀點。沒有理性的思辨的思考,哲學與科學不可能發生。

卜筮

別人說《易經》是科學,我也要這樣說。卻不去問《易經》何以是科學的問題。人云亦云,沒有獨立的思考,沒有相關的說明與論證,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什麼沒有哲學與科學的元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刨根問底,不停追問為什麼的熱情。盲從和迷信是哲學與科學的死敵!

有人說了,西學東漸已經一百多年了,而門三我們自己在科學研究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績,難道還會有盲從與迷信存在?事實上,盲從與迷信無處不在,它們是阻礙我們重大哲學與科技成就取得的最大障礙。克服盲從與迷信的道路還很艱難,這可以從國人對待《易經》《道德經》等古典文獻研究的不同態度中反映出來。

研究自然事物的普遍規律,進而窺探宇宙的奧秘就要從觀察自然事物的實際秩序開始,並輔以思辨的理性思考。這是人類哲學史、科學史充分證明了的,也是人類認識實踐過程中無數成功或失敗經驗的最終總結。但是我們有些學者居然會相信通過參透某部古書或藉助某個神秘力量來實現同樣的目標。這不是迷信,又是什麼呢?

宇宙

別人說《易經》講天地萬物之理,你也這樣說,卻從來不問經文究竟講了哪些具體道理。哪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出自《易經》?通過閱讀經文我們洞悉了自然事物怎樣運行機制或機理,獲取了哪些普遍性的知識?顯然,類似的知識與內容並不存在。不經論證的接受,人云亦云,這不是盲從,又是什麼?

我認為盲從和迷信才是我們不能在解讀經文的方向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最大障礙。對於前賢的相關言論,不追問為什麼,對於既定學說,不審查它們合理與否。沒有批判性思考,不敢否定權威,就永遠不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進步。

舉個例子來說,古人宣稱八卦符號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事物,傳統易學就是以這幾種事物的組合來解釋卦理與經文。但當我們面對這個言論時,我們首先要追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八卦符號可以用來代表這八種事物?我們需要找到使這組對應關係成立的根據。只有在我們找到使這組對應關係成立的關係時,我們才能認可這些言論為真的。如果我們不能找到使這一對應關係的必然成立的根據,我們就不能夠以這個關係為基礎來演繹卦理與經文思想。

愛因斯坦

另一方面,假如古人宣稱的言論為真,我們就應當能夠在這些言論的基礎上成功解讀卦理與經文。但是,兩千多年的傳統易學並沒有將經文是什麼的問題講清說明,這也意味著傳統易依據的基礎假設可能本身就有問題。所以,不是前人說過就一定為真,也不是聖人說過就必須信奉。我們一定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於前賢的言論,我們需要持有一個窮根究底的追問態度。如果古人的言論對,我們就要知道它們究竟對在哪裡。如果前人的言論不對,我們就要勇於放棄舊說,以更為合理的言論代替它。

《易經》只是一本尚未被正確解讀的古書,它不可能包含先進的哲學和科學思想。它的產生、傳播與應用的過程,一定要適應於它所在的那個時代的文化。上古時代,人們信奉神明,所以巫覡卜筮等活動的實質是藉助神明的力量來為人們解決實際困難,而不是先研討自然萬物之理,然後藉助這些道理來為人們服務。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了,人類單純依靠思辨和思考並不能夠獲得自然事物的確切知識,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研究是近代才產生的事物。幻想宇宙的奧秘被古人一勞永逸的發現,並藏到了一本古書中,這是違反認識規律的。所以,現代人研究《易經》首先要破除迷信,反對盲從和輕信,堅持思辨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勇於懷疑,敢於創新。任何言論合理的依據只有兩個,一要邏輯上合理,二要經得起實踐檢驗。這是所有思考的最終依據,也是所有學術研究都必須遵守的原則。

屠呦呦

所以,盲從和迷信才是我們在研讀經文過程中最大障礙。沒有獨立思考,不敢否定權威,就永遠不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進步。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的三原則三法則
    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本書包括的三大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 決定一個男人財富的,遠遠不止勤奮,而在於《易經》中的這4個字
    而馬雲在創業中的堅持的「客戶第一、誠信」的價值觀,正是「亨」——「嘉之會」,在美好德行的匯聚下,最終走向了成功。利者,義之和也《易經》:「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易經》:「貞者,事之幹也。」純正而執,是做事離不開的主幹。馬雲所堅持的「不賄賂」的正途,保證了阿里巴巴公司的長久穩定發展,也正是這種「貞」的精神,所以才成就了馬雲的非凡事業和人生。
  • 曾仕強:易經真的很容易!
    易經最基本的信念,即在整個宇宙都井然有序。有如中國人的交通,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上卻亂中有序。我們的歷史,看起來千變萬化。單單一部《三國演義》,就變化無窮。然而仔細觀看,原來和《三國演義》開頭所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未來會變化,因此需要預測。
  • 易經中包含的人生五大根本原則,一生的福報都在這五句話中
    《易經》是「卜筮」的根本依據,群經之首。雖然記錄的是天地間萬象變化的經典,但是裡面陰陽五行、八卦原理等法則,也在闡述著一個人該有的做人原則和道理。一個人只要易經情商,就足夠解決很多問題。所以研究《易經》,卜卦,要了解知卦本身沒有好壞,只是在不同的時間,只要位置對,就會有好運。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到了人生的某個位置福氣就來了,幹什麼都順,頭腦也聰明。齊小大者存乎卦齊在這的意思為平等,《易經》中乾、坤、坎、離四個卦是根本大卦,其餘六十個卦都是就此演變而來,也為小卦。
  • 易經:想要「人上人」的生活,這3件事要堅持做,福氣自然會來
    想要擁有」人上人」的人生,《易經》中說過,人必須做這三間事,並且必須堅持,堅持著三件事一定有不平凡的人生,做「人上人」。1. 堅持勤奮,戒掉驕傲我們做事不應該有妄念,抵制掉不該有的想法才會有吉利的人生。做人一定要誠誠懇懇學會堅持勤奮的努力。
  • 易經智慧,財富人生—堅持五福,百日築基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那易經在國學中是怎樣的地位呢?學習易經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思維?學習易經又和我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易經大師付易昌導師,與我們細品易經智慧。
  • 《易經》:真正聰明的人,和人打交道時,清楚把握這三個原則
    實際上,並非由於這些人多會說,或是多會做,反而是這些人有意或無意地掌握了與人相處的某些基本原則。《易經·繫辭傳》有段話是如此說的:「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三、始終不能高估你與任何一個人的關係正所謂「定其交而後求」,換句話說,當有求於人的情況下,你需要對彼此的關係給出客觀性的判定。情分沒到那一個份上,你提的需求,他人是並不會答應你的,這也是「交淺而言深」的主要表現其一,是與人相處的忌諱。
  • 《易經》智慧:逢兇化吉的秘密,就在這4個字裡(喜馬拉雅)
    而要想趨吉避兇,需要抵達《易經》中做人的最高境界——無咎。孔子晚年感慨學《易》可以無大過,無咎是沒有兇險,沒有大的過錯。這是《易經》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反省補過,是無咎之基。《易經》云:無咎者,善補過者也。
  • 面向少年的《易經》教學實踐:怎麼學,怎麼教,怎麼考?
    ,還參與線上七組的演易,並在成都線下讀書會當中進行導讀與總結,因此每個卦都會研讀數遍,做滿筆記,並講述數遍,一個卦也沒落下。圖:筆者在學校的書桌本輪學習從乾卦一直研讀到未濟卦,第一次較完整細緻地研讀了六十四卦每一句卦爻辭及其對應的卦爻象。《繫辭上傳》講:「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
  • 讀《易經》三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易經》有三:《歸藏易》、《連山易》、《周易》。前兩部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僅餘一部《周易》,故《易經》即是指《周易》。在開始習讀《周易》之前,首先要明確三大原則: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
  • 易經忠告:成功的秘訣在於耐心與堅持,明智的人不斷調整自己
    成功的秘訣在於耐心與堅持,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循當然,你所選擇的目標還必須正確並切合實際。恆者,久常也、《周易折中》中說:」恆有二義,有不易之恆,有不已之恆。」易者,變也。不易,就是不變,就是要耐心,已者,停也,不已,就是不停止,也就是堅持。
  • 易經:當你感到不順時,要忍一忍,堅持下去,否極泰來
    《易經》裡的泰卦和否卦,是一雙對卦。意思是人這一生,順境和逆境並存,也會互相轉化,變動無居。否卦的規律也告訴我們,應該要用變動的思維來看逆境,當你感到不順時,要忍一忍,堅持下去,會否極泰來。「窮則獨善其身」告訴我們,當你處於逆境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獨善其身,《易經》裡否卦就是表達的這個意思。否卦說:「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 白話說易經六:傳承《易經》的三個原則:時代化,通俗化,大眾化
    最近發表了一些《易經》解讀的文字,受到了一些關注,也有一些朋友在諮詢「如何學習《周易》」,對於這個話題,我談幾點個人看法,望大家指正。1.我們先看看《易經》的發展歷史。伏羲氏時代,河圖洛書、八卦、五行這些符號管理系統都掌握在部落首領之中。因為通過觀察天地,總結規律需要高超的能力。
  • 易經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大地上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易經》熱,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或多或少的都對玄而又玄的易經產生興趣,或者道聽途說,或者高談闊論,大師備出,好不熱鬧,好不唏噓!其實《易經》一點都不玄。
  • 學習需要正確的方法,初學者開始接觸易經時候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易經的第二重解釋是變通。變通這個詞我們現實中經常會用到。大致意思是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稍稍修改一下規則就會讓事情變得很容易,結果令大家都滿意。很多易經書籍的註解也常常用到這樣一句話:易則變,變則通,通則懂。前面說的就是這一重含義,後面說的則是第三重意義。
  • 《易經》乾卦:人生必經6個階段,看看自己到哪一步了?
    作為《易經》小白級學生,卻對《易經》充滿無限熱情,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樣呢?最近研讀《極簡周易》一書,卻發現別有一番感觸,不如分享一下,原來《周易》也可以通俗易懂,趣味橫生。自今日起,《易經》六十四卦,咱們慢慢來。《易經》乾卦:人生必經6個階段,看看自己到哪一步了?
  • 怎樣堅持,才能達成我們心中的既定目標?看易經恆卦的6點忠告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易經《恆》卦的恆久之道,你會驚訝的發現我們的先哲對於世事的洞察是多麼睿智!恆卦,把堅持做一件事情的過程分為六個段落去分別考察:1、激情期,2、平穩期,3、畏縮期,4、游離期,5、自滿期,6、驕躁期。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易理派通俗來說就是易經的哲學思想,象術派簡單點說就是易經的佔卜吉兇功能。所以你看,其實很多人學易經無形之中已經看到了易經的兩大功能,「象數」與「易理」。當然這兩方面貢獻不容否認,但是它在《易經》方面的貢獻也是「後無來者」!當代只所以不把他在易經方面的貢獻單獨列出來,主要是當代人對易經的作用認識還不足。你想現代竟然還有那麼多人認為易經是迷信,你就知道了!曾經有一個粉絲,當然是黑粉了,黑粉也是粉,別笑,我們繼續。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 做好交易需要堅持以下兩條原則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坦言:「做好交易需要堅持兩條原則,第一條是保護你的本金,第二條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可見,風險控制在整個交易操作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對風險控制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一套完整的風險控制作業系統是優秀交易員的必備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