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經》三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2020-12-16 石林析

《易經》有三:《歸藏易》、《連山易》、《周易》。前兩部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僅餘一部《周易》,故《易經》即是指《周易》。

在開始習讀《周易》之前,首先要明確三大原則: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

簡而言之:

變易,宇宙世間萬事萬物,時刻皆在變化之中。

簡易,有其理必有其事。意思就是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我們看到「其事」但又無法解釋清楚時,只是因為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沒有找到它的原理而已。

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卻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就是能變化出萬象的那個東西不變。老子勉強稱其為「道」。宗教稱它為「神」。哲學家稱它為「本體」。不管它叫什麼,它是不變的。

只要「不易」的這個東西一直存在,萬事萬物都會遵循著它的「簡易」之理,進行著周而復始的變化。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的三原則三法則
    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本書包括的三大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 《易經》的「易」說的是什麼?
    就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易」這個字而言,歷史上就有兩種概念上完全不同的三易學說,一個是說三種不同體系的易學,另一個則是講《易經》的三個思想原則。三種不同體系的易學由於資料模糊無法定論,只有人們莫衷一是的推斷與猜想,所以我們沒必要去研究他,稍做了解即可。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思想原則:不易、變易、簡易。
  • 【讀易隨筆】毓老論《易經》
    (三)讀書必成活學問,讀《易》貴乎能用,能度厄。       (四)《易經》不只是義海,而且是智海。(老師引熊十力之說。)      (五)《易經》雖讀之不易,未若《春秋》之難;《易》之變有定,春秋之變無常。朱子以《四書》為主經,黌舍以《大易》與《春秋》為主經。
  • 五、《易經》之「易」有三義
    易經帶你揭開宇宙之謎什麼叫「簡易」?「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句話在熟悉不過了吧,也是《易經》教我們的,兩面性就是陰陽啊。那現代網際網路發展除了讓人們更簡單更方便的同時,也使人變得更懶惰。比如很多人不願意下樓吃飯點外賣,不願意逛街上天貓京東搞定。「簡易」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把事情搞複雜了,比如一份工作,你幹的不開心,想離職又下不了決心,經常很煩惱。這就是把事情搞複雜了,可以思考一下三點再做決定,第一繼續幹下去未來有沒有發展空間前景。
  • 易有三義:變易、易簡、不易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這篇文章尚有很多內容可以詳加解釋的,不過其中最關鍵的是「變易」的道理和「易簡」的德性。所以西漢時的官方易學權威京房,在他的《京氏易傳》(這本書很好,但也很難讀),首先提到「變易」和「易簡」的道理。整本《京氏易傳》,主要是以「變易」的觀念作為基礎解釋《易經》。由於他是官方易學的代表,所以在西漢時候的影響力非常大。
  • 易經雜談之二《三易》
    《周易》這本書中其實包含了三個原則,叫做三易。一:變易 二:不易 三:簡易,要想了解易經,這三個原則其實是必須要了解的。所謂的變易,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說宇宙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的,沒有不變的概念,包括人的思想,是不可能不變的,這個就是簡單的理解為變易。比如我們,剛才還在喝茶,第一秒開始喝的時候,茶溫已經在變了。時間、環境溫度等的不同導致了所有東西都在變。
  • 如何用一句話證明自己讀懂了《易經》?
    用一句話就能證明自己讀懂了《易經》,那麼這句話既不能是僅僅引用《易經》中的隻言片語,也不能僅僅是說一點《易經》中的基礎知識,否則過於淺薄,不足以證明自己真正讀懂了《易經》。那麼這句話該怎麼說呢?這句話必須深刻、獨到,並對《易經》有一個簡明的總結,這也太難了!本人無力用一句話來證明自己讀懂了《易經》,最少需要用一段話。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譚煒嘉博士:《易經》,分為三部,夏代的易書《連山》、商代的易書《歸藏》 、周代的易書《周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
  • 易經入門:十句話帶你讀懂易經
    第二句話:易經的核心是什麼?   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 解析:  1、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
  • 《易經》教學第一講:學習易經有什麼用
    和古代相比,現在有的東西是變了,但有的東西沒有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所以《易經》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是變的,什麼是不變的。《易經》的「易」字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它的字形就像蜥蜴,也就是四腳蛇,也叫做變色龍;另一種寫法,上面是一個「日」字,下面是個「月」字,「日「就是太陽,「月」當然是月亮,月亮也叫太陰,所以「易」字上面是陽,下面是陰。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一、易經的產生易經的歷史極為悠久,所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有著一個長期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易經的易字來源有不少說法,個人覺得以「日月相續,循環不息」為佳,作為統領全書的「易」則有三層涵義,即簡易、變易、不易,也就是說,易經雖然深奧,但以不易為基礎,以變易為手段,以簡易為歸旨。對「易之三義」的理解似乎不必拘泥,也可理解為以變易為基礎,以簡易為手段,以不易為歸旨,也能通,前者著眼於理論模型的構建,後者則以功用目的為導向。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這一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真是太多了。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毛澤東,他們都學了《易經》。雜七雜八的書你讀1000本都不如讀一本《易經》,叫做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
  • 《易經》的奧秘:解開複雜世界的金鑰匙是什麼?一雙筷子就懂了
    《易經》看似複雜,其實也很簡單,也很好應用,因為「易」字其中的一層含義就是簡易。你只要掌握了打開神秘大門的三把鑰匙,世界就會變得很簡單。 01 一雙筷子,一根毛筆就能看懂整個世界 什麼是高人?是什麼事情都能說得天花亂墜、把一個很簡單的東西都能搞得雲裡霧裡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大多是騙子。
  • 你知道「易有三義」嗎?「易」的「三義」是什麼?有何關聯
    其實,《易經》一共有三部,即《連山》、《歸藏》和《周易》,不過可惜的是,其中的《連山》與《歸藏》業已失傳,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易經》,其實就是指《周易》。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連山》與《歸藏》的失傳之謎,也不去研究《周易》得以流傳的緣由,而是想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易經》的「易」究竟是什麼意思。
  • 《易經》中的「易」是什麼意思?和時間有什麼關係?
    古往今來,對於「易」之釋名,有很多解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所說:「易,晰易,蠣艇、守宮也。象形。」從象形角度而言,「易」嫩賜的象形字,蜥賜能隨著自然的變化而變化,假借為「變易」之易,象徵宇宙萬物的變化。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序》中指出:「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 易經應用|以「易」為名,「三義」的大智慧
    文:袁芊蕁 yuan-qianxun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漢代鄭玄《易贊》云:」《易》之為名也,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周易》的「易」有三義:其一為變易,其二為不易,其三為簡易。《周易》以「易」為名,講的是萬事萬物的變化之理。宇宙萬物,永遠變動不居,四季更替,寒來暑往,歲月流逝,人事代謝,世界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因此「變易」是周易的第一義。
  • 從《易經》到《梅花易數》,每個數字都有秘密!
    其實,《易經》原本就包含「簡易」的含義,《易經》應該人人掌握,服務大眾的。《易經》很多人將其定義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開山之作,儒家拿來講理,道家拿來修仙,佛家的很多教義也是與《易經》殊途同歸。其實《易經》最初就是用來佔卜預測的,能夠掌握《易經》法門的也往往是最高的權力者,非常人所能接觸和解讀。
  • 易經:神秘的《連山》、《歸藏》,實則並未失傳,而是融入儒、道
    一個簡單的「易」字,讓我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只要學《易經》,我們就繞不開三易。對於三易,有兩種說法,一則是簡易、變易、不易;另外一則就是《連山》、《歸藏》、《周易》。簡易、變易、不易出自《易緯乾鑿度》,我出於對《文心雕龍》的偏愛,因此對《緯經》的態度不是特別友好。
  • 關於對《易經》的認識、理解和掌握
    一部《易經》,千古迷宮。《易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傑作,是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易經》是由符號到文字著成的中國第一部古經,是一部哲學菱和科學典籍。數千年來,國家級對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被後世尊為「群經之首」和「中國文化之源」。
  • 《易經》人生三境界:簡單成大美,應時而進退,不變是初心!
    專業文化機構   易學精英殿堂《易經》中的「易」這個字,古人總結它有三個含義:簡易、變易、不易。這三個含義是貫穿整本《易經》的總綱,也是三種人生境界。1、簡易:簡單成大美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的根本是簡單的,就是陰陽。六十四卦的符號都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陰陽就是道,道也是簡單的,所謂「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