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人生三境界:簡單成大美,應時而進退,不變是初心!

2021-02-27 易學家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易學家」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專業文化機構   易學精英殿堂

《易經》中的「易」這個字,古人總結它有三個含義:簡易、變易、不易。

這三個含義是貫穿整本《易經》的總綱,也是三種人生境界。

1、簡易:簡單成大美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的根本是簡單的,就是陰陽。六十四卦的符號都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

陰陽就是道,道也是簡單的,所謂「大道至簡」。

真正的道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高人指點別人,一語道破天機,不用太多言語。

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藥物騙錢;精明的商人一招領先,步步領先;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三百回合才擊倒對手……

「窗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些詩句夠簡單,但是正是這些簡單的詩句成就了唐詩的大美。

簡單是自然天趣,天人合一。

簡單就是回歸自然,回歸那最簡單的生活,簡單的心境。

簡單就是有一顆童心。有一顆童心,就更容易感到快樂。

簡單的心,如同虛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簡單的人,如同自然,寧靜淡泊,人到無求品自高。

簡單是與世無爭的快樂幸福,無為而有為的大美。

2、變易:應時而進退

易雖然簡單,就是一陰一陽,但是變化無窮,由陰陽變化生成四象,由四象生成八卦,由八卦兩兩組合,形成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衍生出萬事萬物。

所以,易有變易、變化的意思,「易經」翻譯成英文,就是「講變化的哲學」。

《易經》:「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中發展,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也無時不在變化之中。

變化的結果是非進則退,有的變好,有的變壞,人類社會正是在這進進退退中向前發展。

變化是有規律的,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下發生,把握了規律就可以根據當前的現象推測出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從而對應不同的時機而選擇或進或退。

《易經·坤卦》:「履霜堅冰至。」

「履霜」,指腳上踩著霜。「履霜堅冰至」,指在天剛冷、下霜時,就想起冰天雪地,預知後事的必然發生。

歷史上的諸葛亮就是慧眼觀天下,應時而進退的智者。

諸葛亮的祖父與父親都曾在荊州一帶做官。諸葛亮早年,在父親死後,也在荊州做小官吏。

後來諸葛亮見天下將亂,就辭去官職,隱居隆中。隆中離荊州不遠。

荊州為南北通衢,是軍事要地,又剛好是日後魏、蜀、吳三國的交叉、中心地帶。

諸葛亮不在其他地方隱居,偏偏選在荊州附近的隆中,是因為他並沒有打算做一個隱士,只是應時而退,等待時機。

他隱居隆中,坐觀風雲,見天下已亂,英雄應時而起,他準確到遇見到天下將三分,鼎足而立。

諸葛亮並不急著出山,他等待著合適的主君,到劉備三顧茅廬,才應時而進。

3、不易:不變是初心

宇宙萬物紛紜變化,古人卻歸納為六十四卦的符號體系,六十四卦又歸結為陰陽的變化組合,陰陽又是太極運行變化而來,這說明了易的本體是不變、不易的。

世間儘管變化無窮,但是其中也有不變的東西在;世事雖然變幻無常,但是人心人情人性基本不變。

我們如果只是忙於應付變化,那麼會使自己緊張忙碌,最終卻一無所獲。

所以,對人生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變初心。

世事繁華,人間滄桑,對個人來說,擺脫面對生活變化時的陌生感和無力感,初心是最有力的武器。

世界瞬息萬變,註定了我們無法一成不變。但是,一顆不曾泯滅、永遠充滿熱情的初心,將在陌生的變化中,帶給我們一條恪守的底線和一絲久違的暖意。

版權申明: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立馬刪除

相關焦點

  • 易經|人生的三種境界:簡單成大美,應時而進退,不變是初心
    《易經》中的「易」這個字,古人總結它有三個含義:簡易、變易、不易。 這三個含義是貫穿整本《易經》的總綱,也是三種人生境界。 1.簡易:簡單成大美 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的根本是簡單的,就是陰陽。六十四卦的符號都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 陰陽就是道,道也是簡單的,所謂「大道至簡」。
  • 《易經》中的人生三境界:簡單成大美,應時而進退,不變是初心!
    《易經》中的「易」這個字,古人總結它有三個含義:簡易、變易、不易。 這三個含義是貫穿整本《易經》的總綱,也是三種人生境界。 一陰一陽之謂道。
  • 做事知進退,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人生的大境界
    人生固然要銳意進取,努力向成功進發,但很多的時候,還要知退,能退,更要善退。退讓很多時候,是前進的一種姿勢。善退,更需要有豁達的胸襟,對待名利得失要有淡泊之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能心態平和、進退從容、怡然自得,尤其在名利待遇面前,應懂得放棄,善於放棄,在放棄中解除縛累,擺脫平庸,在放棄中調整思路,積蓄力量,在放棄中專注事務,服務民眾。
  • 王蒙:《論語》教會我們人生六階段和三境界,讀懂走向人生巔峰
    對於做官,王蒙說」人生永遠不會滿足,自己也不例外,做官久了,就會嚮往更高的權利力,忍不住去嚮往,從而忘記了當年創作的初心」,這也是很多人在權力道路上漸行漸遠的原因之一。以上六點對應的正是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人生如詩,美麗多情,輾轉反側,君子好逑,動人心扉。第二重境界是人生如禮,揖讓進退、顏色應對、規矩禮法、遵命照辦。
  • 易經有3層境界,分別代表了人生3個階段,讀懂的都是高人
    人生在世,其實就是一種不斷地成長和修行。修行這個詞看似很高大上,其實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上學讀書識字到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皆屬於一種修行。修行其實是人生不斷進步的催化劑,也是我們獲得知識和力量的主源泉。
  • 《易經》思維,人生的六個階段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中一些話,可以理解為人生的六個階段。
  • 源於《易經》的八個成語,提升人生境界的大智慧!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藪,它包羅萬象,被譽為「群經之首」。出自《易經》的成語,據統計有二百餘條,它們是對易經智慧的高度概括,微言大義,內涵豐富。下面介紹其中最經典的八條成語,值得珍藏一生!三、厚德載物:放大你的人生格局原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處:《坤卦·象辭》解讀:君子除了像天一樣自強不息外,還應像大地一樣虛懷若谷,包容萬物,這要求君子不斷增進德行,磨鍊心性,放大自己的人生格局。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做人做事眼界要寬,膽識要大,要張弛有度進退自如,不能拘泥於頑固守舊,遲疑躊躇。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
  • 易經: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應時而動,你才能事半功倍
    看過一個視頻,曾仕強教授說,你不要總想要幹點什麼,想是沒有用的,應時而動,你自然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我很認可他這個觀點。因天而動,則順應自然,為正;因人而動,則任由人的私意而動,那就不正。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只有安靜下來,應時而動,抓住屬於你的機會,你才能事半功倍。
  • 易經64卦:第一卦,乾為天,乾卦中的隱喻能讀懂的人屈指可數
    不少人把《易經》當成一本算命的書籍,這實際上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孔子學《易》時「韋編三絕」,乃至感慨:「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會有此感,絕不是因為易經中那些佔卜算卦的象數,更多是在於其中博大精深的義理。
  • 學習易經,這3個問題搞不清,讀一輩子易經也白搭
    2、剛柔本是一體那麼上文說的陰陽,其實質為一氣的變化,是後天世界沒有萬物時,太極升降成兩儀,而後有天地,有天地之後才有的萬物,才有的人。所以,易經繫辭傳中有這樣一句重要的話: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剛柔相推以成卦到了醫院,你會明白,無論是心跳還是呼吸,都是波浪線在上下推動,這就是剛柔。人生不可過剛,更不可過柔,剛柔一旦失當,人生必出問題。
  • 如何讓生命進退自如
    理想,是人生的追求目標。崇高的理想雖不容易實現,但是人生是可以活出境界的,這種境界,可以是生命進退自如。讓生命進退自如,需要一定的經驗。俗話說:「學校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初生牛犢的少年,憑的是健康體魄;血氣方剛的青年,講的是一馬當先;遊刃有餘的中年,考的是運籌帷幄;左右逢源的老年,度的是修養人生,這都是經驗之談。經驗處於積累。讓生命進退自如,需要健康的心態。這裡不能不提及一個心態料理高手-鄧小平,他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的獨家專訪時,第心態只提了兩個字:「忍耐。」
  • 《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字一筆之差,講出人生大智慧
    《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等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易經》是講變易、簡易、不易的書,從看似千變萬化、雜亂無章的天地人萬象中,但卻能總結出規律,來指導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易經》中上、止、正,這三個字。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西遊記》裡,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痴」三種念,才到達靈山,修得正果。三種心境,三份修為,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易經》到底講是本什麼書
    世間很簡單,不是陰就是陽。而變易則是一陰一陽的變化無窮,萬物都又次演化來。不易是不隨緣變動,有變的就有不變的部分,在不變的基礎上變化。易經的總思想是包含但不限於道家的文化思想的。因為易永遠是最變幻莫測的,要說個一清二楚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就是根據《易經》思想來編著的五千字真言,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認可。
  • 感悟人生創業境界(致潔力地墊百家號開篇)
    拿了一本《易經》翻看起來。《易經》,也稱《周易》很長時間都被人們解讀成風水術數的玄學,其實《易經》是一本充滿人生智慧與哲理的書。《易經》的第一卦是乾卦,是「至剛至陽」的。乾卦的爻辭是:「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易經有3句至理名言,從而有3個人生感悟,你能理解一條都不簡單
    易經是陰陽為根基,八卦彼此組合排列而成64卦,64卦代表人生64種處境,也代表了人生的各個階段,這裡面共有384個爻辭,從而演化出很多至理名言。事實上易經的至理名言雖然數不勝數,而其中的3句智慧金句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有的人學習易經,總是不得要領,易經到底在講什麼。
  • 中國人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人生必讀!
    2. 讀《道德經》,大氣做人,養大格局。道生出氣,氣又分化為陰氣和陽氣;陰陽兩氣、陰陽交合所生的陰陽之氣,加起來就是三,這個三分化衍生出了萬物。道不僅是產生萬物的最高存在,還是萬物變化運動的規律。「反者,道之動。」(第40章)意思就是萬物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都是根據道的規律進行的。道是永恆不變的。萬事萬物,因為有生,所以就會有發展和滅亡種種變化,而道自身不生不滅。
  • 兩個大師的人生三境界之論,來思考的你的人生境界
    關於人生的境界的討論,自古眾說紛紜,但最出名的還是王國維和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之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易經中的的三原則三法則
    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本書包括的三大原則:變易、簡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