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三義:變易、易簡、不易

2021-02-17 易經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易經扒,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這篇文章尚有很多內容可以詳加解釋的,不過其中最關鍵的是「變易」的道理和「易簡」的德性。所以西漢時的官方易學權威京房,在他的《京氏易傳》(這本書很好,但也很難讀),首先提到「變易」和「易簡」的道理。整本《京氏易傳》,主要是以「變易」的觀念作為基礎解釋《易經》。由於他是官方易學的代表,所以在西漢時候的影響力非常大。

到了西漢末年,出現了一批解釋《易經》的書籍。這批古書,我們叫作《易緯》,到今天仍有八種殘傳於世。為何叫作「緯」?它與「經」字相對。「經」和「緯」都是織布機裡的線。經線是預先放在織布機內的直線,梭子帶著橫線經過,於是直線和橫線交接就織成了布。橫線就叫作「緯線」。有經線不能織成布,要加上緯線的幫助才能織成布。單有經書尚有不足,要加上緯書的解釋,經書才能發揮作用,才有用處。可是大部分的緯書都寫得十分荒誕,難怪隋文帝把它禁止、焚毀了。

但《易經》的緯書則屬例外。特別是《乾鑿度》,更是例外中的例外。這本書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甚至站在道家的立場來解釋發展易學。如果陳鼓應教授說這本書是道家後學撰寫的,勉強還可以。它吸收了京房的易學,以之作為基準,講述了一切與《易經》有關的知識。這本書可說是漢代的易學概論。要了解漢代的易學,就要認真地讀它。這本書以前很難得到,這幾十年則在國內外經常有翻印,應該很容易找到。二〇〇二年,國內出版了林忠軍先生的《易緯導讀》,點校註解了這本書,比較易讀。

《乾鑿度》一開始便假託孔子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指《易經》這一本書包含了三項重要內容。所謂「三義」,就是「易」、「變易」和「不易」。作者說的「易」是:「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無門,藏神無內也。光明四通,效易立節,天地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八卦錯序,律歷調列,五緯順軌,四時和,粟孳結。四瀆通情,優遊信潔,根著浮流,氣更相實,虛無感動,清淨照哲,移物致耀,至誠專密,不煩不撓,淡泊不失,此其易也。」文意是指「易」的作用,使得天地光明,日月五星順從天道運行,大地四時順生萬物,這一切都是清淨無為,不煩不擾,無心而成的。他所說的「易」,就是指《繫辭傳》內「易簡」的「易」。他特別提出了沒有個人感情,不需要勞心,自然而然,就是「易簡」。韓康伯綜合其意解釋「易簡」兩字之義,便說「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在《乾鑿度》中,講到「易」是指易之德,即易的本性和易的作用。

接著《乾鑿度》說到的「變易」,是指易的氣,即陰陽兩氣的變動,它們推動天地四季萬物的演變。這是根據道家和陰陽家對陰陽兩氣的看法來解釋「變易」的。但是與道家不同之處是道家比較少講人,對個別的人是冷漠的,對人群更甚;對天地興趣較大、較尊重。但《乾鑿度》的作者畢竟受懦家的影響更深,故在他解釋時,特別說到夫妻、君臣、朝代都與陰陽兩氣推動變易有關。甚至說周文王因掌握了「變易」之道,所以周代建國可以有七八百年之久。由此可見,他仍然不是道家的後學,不是站在道家立場說話的。但他把《繫辭傳》的「易簡」改為只提「易」不提「簡」,肯定是道家的說法,因為道家只注重一端。所以本來《繫辭傳》是從天地對立兼提「易簡」,而《乾鑿度》的作者只崇天道,而天就是「易」。所以他說「易」,不說「易簡」。後來東漢的偉大經學家鄭玄寫了《易論》和《易贊》兩篇文章,其中同樣提到易的三義。他把「易」改回「易簡」,回復到儒家的立場。至於「變易」,《乾鑿度》已說出了任何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動之中、永不停止。掌握「變易」之道就會幸福,不掌握便不幸福。因此,他講到「變易」,是比較全面的。「變易」是整本《易經》最關鍵的內容,任何事物永遠都在變動之中。所以讀過《易經》的人要明,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目前的狀態,接著它遲早會變向相反面去。這個道理可以見諸今天宏觀的宇宙,超銀河系,以至微觀的宇宙,電子、中子、質子,都是在變動不休,因此變動似乎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永恆真理。而這一真理,《易經》已提出,佛家也如是說。但《易經》說得比較具體些。

接著的第三點是「不易」,《京氏易傳》沒有講,首先提出的是《乾鑿度》。作者從哪裡得到靈感?《繫辭上傳》的第一章第一節說「天尊地卑」,指天地的尊高卑下不會變;至於引申到人的社會地位尊卑亦不能改變的想法則不是《乾鑿度》作者首創,而是西漢武帝時令懦術得到獨尊的大懦董仲舒提出來的。董仲舒曾提到「三綱六紀」的說法,「綱」和「紀」都是法,指可以效法的意思。何謂「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即是說這些尊卑上下關係都是不變的。故根據這一說法,《乾鑿度》認為《易經》所謂的「不易」,是講位罝的不變。其實如果我們細心讀原文,由「天尊地卑」一直到「貴賤位矣」,的確是講位置的不變。跟著的「動靜有常,剛柔斷矣」,這兩句則說的是宇宙之間有動靜的常性。在變動中間有其規律性,這一規律是永恆不變的。為何《乾鑿度》的作者不說?不是他看漏了,而是因為我們上面說過道家注重天地表面的現象,懦家注重現象背後的德性。如果站在道家的立場,便不解釋這兩句。事實上,《繫辭傳》是通過天地位置的不變,引申到天地在永恆變動中間,有不變的常性。這常性是規律,掌捤這規律就能控制萬變。他偏偏沒有發揮這兩句,因此顯示出他的道家立場。故我認為,如果陳鼓應教授說《乾鑿度》是道家信徒所寫的,還勉強可以備為一說。但說《繫辭傳》是道家信徒所寫的,就絕對反對,因為立場完全不同。我們不應埋沒良心胡說,這與學術良心有關。不顧真理而只順著自己的主觀愛好去寫文章,就會混淆是非,造成不良的影響。

各位現在知道,易學有三義,我們撇開《乾鑿度》,站在《繫辭傳》或《十翼》的觀點來說,肯定《繫辭傳》和其他各傳都特別強調變易是《易經》最關鍵、最基本的原理。但是在變易中有「常」,究竟應怎樣處理它呢?在《十興》的不同作者中間,也有不同的觀點。在《繫辭下傳》中,作者說乾的恆德就是「易」,坤的恆德就是「簡」。「恆」就是永恆不變。因此根據他所強調的天地規律,即恆德是永恆不變的。而在恆德中,「乾天」就表現在剛、易、健,即乾的性質是剛健、平易。其實「易」,或者「健」,或者「剛」,是同一事物的三種不同作用而已。而「坤地」就是陰柔、是順從、是簡略。這一種性質是不變的。因為天地有了易簡,或者有了剛柔。通過這個剛柔、易簡的變化,自然引導萬物的產生和變化,因此他同樣承認,變中間有不變,只不過變易更重要。變中之常是由變而產生的,所以是次要。故變是絕對,不變是相對的。

但《十翼》中,專門解釋卦辭的《彖傳》在解釋恆卦時就說:「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天地的規律是永恆長久,而且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日月得天而能久照」,當日月得到天的原理,遵從天的規律,它就永恆地照臨著大地。「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四季春夏秋冬交替變化,依著這一道理長久不變地發展,就能成就萬物。「聖人久於其道」,聖人根據天地建立長久不變的道,「而天下化成」,而天下萬物和人類就能化育完成。「化」就是變化養育,「成」就是完成。例如人類的變化和人類建立的社會就是《易經》所說的「人文化成」。而「文化」兩字的意思,就是由此而來。《彖傳》作者最後說,如果我們細心觀察這永恆之道,天地萬物一切變化的情況我們就能夠完全了解了。這裡就強調了規律的永恆。因為變化只是在規律發展時所見到的現象,所以變化因而沒有永恆那麼重要了。

但《彖傳》在革卦卻說:「天地革而四時成。」因為天地有變化,順次推出了春夏秋冬;「湯武革命」,指商湯和周文王改革了上天的委命(即代理權);「順乎天而應乎人」,這是順乎天意和應乎人心的。所以是「革之時大矣哉」,革卦最重要的意義是「革之時」。根據作者的說法,雖然宇宙是永恆不變的,但是其實在不變的宇宙中,在適當的時機,應該有改變才會更好。正好比天地應該不變,但如果天地不變,就不會出現春夏秋冬四季,而天地只會永遠是暖或冷。假使我們人類社會不變,夏朝永遠是夏朝,商朝怎樣取代它?商朝永遠是商朝,周朝如何取代它?因此承認在宇宙、在人生中,變革亦是一種很重要、必然發生的道理。

但當他用了「時」字,我們就知道,「時」是指變革要在適當、有需要的時候才出現,而不是常常出現的。那便可知永恆不變是絕對,而變化反而是次要的,各位在這裡會發現爭辯之點了。《彖傳》恆卦和革卦所說不同,究競宇宙變化是絕對,規律是相對呢?還是規律是絕對,變化只是絕對規律中的次要輔助因素?西方科學家相信變易是永恆的,今天甚至時代曲都唱著「變幻原是永恆」。但古人則不然,宋朝易學有五大派,北宋程頤、南宋朱熹是理學派,他們吸收了《乾鑿度》「易有三義」中「不易」的思想,和《彖傳》在恆卦、革卦提出的哲學觀念,發展了漢代董仲舒「天不變,道亦不變」之說,提出陰陽定位的理論,這理論是八百年來普通人到高級知識分子大多數都接受的觀念。除了易有三義的說法,《易緯》的《乾坤鑿度》還提出了易有四義的說法。當然其中三義是《乾鑿度》的說法。作者所提出的新的一義是「日月相銜」,指易就是日和月互相包銜,亦即是說,《易經》就是曰月互相推行,推動整個天地變化之學。「日月相銜」,換言之,就是說天地的運行,所以同在漢朝時,便有人想到將這句話改變,變成「日月為易」,勉強將「易」字的下半部分說成是「月」字。例如撰寫於公元一〇〇年解釋文字原始意義的著作,許慎的《說文解字》,在解釋「易」字的時候,就提到「秘書」有所謂「日月為易」之說,即是說,公元一〇〇年之前已經有了「日月為易」的說法。「秘書」當是指緯書而言。

到了公元一〇四年到一六〇年之間,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說日月為易,剛柔相當。」「相」即互相,「當」即配合。而東漢末年偉大的經學家鄭康成(鄭玄)就接受了緯書中「日月相銜」或「日月為易」的說法,把易提升為「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我們上一個課程已講過,現在不再重複了。

後世的道教徒忽略了《易經》的原意,承繼《周易參同契》之說,以「日月為易」,可見這說法影響力之大。

到了淸代初年,毛奇齡寫了很多有關《易經》的著作,其中有一本是《仲氏易》。「仲」是什麼意思?古人稱兄弟的排行為「伯仲叔季」,最長的叫「伯」、第二叫「仲」、第三叫「叔」、最小的叫「季」。我們今天稱親人為「伯」和「叔」而不用「仲」和「季」。但古人有用「季父」稱呼叔父的。在《史記》或《漢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項羽稱範增為「季父」。毛奇齡將他的兄長毛錫齡講解《易經》之說,擴大寫成一書,所以名為《仲氏易》,其實這是他謙抑、不掠別人之美的說法。在這本書中,毛錫齡提出(見原書卷一)「易有五義」,比前人多出了一義。除了前面所講的「變易」和「交易」外,還有三種,他稱之為「反易」、「對易」、「移易」,他認為這三種是他發千古未發之義。但這三義都是就爻的外表形式來說明,其實瑣碎之至,落於形而下的層次,和古人站在哲學高層次立論是不同的。因此,雖然他提出了五義,研究《易經》有造詣的人不可不知,但跟從他的說法的人就只有少數,故我們不需要多加解釋。各位只要明白「對待為體,交易為用」和「流行為體,變易為用」之理便已足夠。易學最基本的變化就是這兩種而已,其他只需觸類旁通就可以了。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周公解夢全集!趕緊收藏,只發一次!

2:史上最全的屬相婚配表

3:風水化解法(秘傳)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易有三義」嗎?「易」的「三義」是什麼?有何關聯
    或許有朋友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做「易有三義」,它的意思是說,《易經》的「易」字有三種含義,那麼,這個「易」字究竟有哪三種含義呢?這三種含義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呢?首先,《易經》的「易」,它的第一種含義是「簡易」。簡易,顧名思義就是簡單、容易,與困難、繁瑣相對,正所謂「大道至簡」,這是多麼深刻而富於智慧的論斷啊!
  • 《易童子問》王聖夫:「不宜思辨」請看「易一名而三義」的例子!
    請看「易一名而三義」的例子!1.上次講了「易」字的起源,現在再看「易」字的含義。這裡向大家介紹一個著名的說法:「易一名而三義」。這個說法最早源自漢代的緯書《乾鑿度》,它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
  • 論「易」之三名——孔穎達《周易正義》卷首語
    謂之為「易」,取變化之義。既義總變化,而獨以「易」為名者,《易緯·乾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簡易立節,天以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張列,通精無門,藏神無穴,不煩不擾,淡泊不失,此其『易』也。『變易』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變節相移,能消者息,必專者敗,此其『變易』也。
  • 易經應用|以「易」為名,「三義」的大智慧
    文:袁芊蕁 yuan-qianxun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漢代鄭玄《易贊》云:」《易》之為名也,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周易》的「易」有三義:其一為變易,其二為不易,其三為簡易。《周易》以「易」為名,講的是萬事萬物的變化之理。宇宙萬物,永遠變動不居,四季更替,寒來暑往,歲月流逝,人事代謝,世界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因此「變易」是周易的第一義。
  • 易有三義 周易就是宇宙模型
    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不變的是原則,變化的是現象,人類最高的智慧是以不變應萬變。從陰陽的觀點加上自然的標準做好自己的判斷。我們天天用筷子,學習易經其中從吃飯開始,筷子兩跟,一個動一個不動,一陰一陽就是道。
  • 《易經的奧秘》第六集——易有三義
    《易經的奧秘》第六集——易有三義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 大型專題節目《易經的奧秘》 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 《易經的奧秘》第六集—— 易有三義
  • 五、《易經》之「易」有三義
    易經帶你揭開宇宙之謎什麼叫「簡易」?什麼叫「變易」?《易經》的易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勿古代是月),日月黑白變化交替,所以「易」是變化的意思,「經」是經典的意思,按照書的名字字面含義理解為變化的經典。這個世界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萬事萬物的變化也就是陰陽的變化。如果沒有陰陽變化人類就無法生存。人應該適應社會、適應時代、與時俱進的去變化,不然會被淘汰。但是,你不可能事事都要改變變化。
  • 讀《易經》三原則:變易、簡易、不易
    《易經》有三:《歸藏易》、《連山易》、《周易》。前兩部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僅餘一部《周易》,故《易經》即是指《周易》。在開始習讀《周易》之前,首先要明確三大原則: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簡而言之:變易,宇宙世間萬事萬物,時刻皆在變化之中。簡易,有其理必有其事。意思就是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我們看到「其事」但又無法解釋清楚時,只是因為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沒有找到它的原理而已。
  • 變易造句和解釋_變易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變易(biàn yì)。近義詞有:改變,變化。改變;變化。[郭小川《楠竹歌》:「她的忠貞本性,世世代代不變易。」]變易參考例句:1、本來真一至虛靈,亙古亙今無變易。變易有關的成語:1、安危相易(ān wēi xiāng yì):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 《易經》的「易」說的是什麼?
    就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易」這個字而言,歷史上就有兩種概念上完全不同的三易學說,一個是說三種不同體系的易學,另一個則是講《易經》的三個思想原則。三種不同體系的易學由於資料模糊無法定論,只有人們莫衷一是的推斷與猜想,所以我們沒必要去研究他,稍做了解即可。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思想原則:不易、變易、簡易。
  • 至簡至易的《易經》智慧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這是孔子為《易經》所做系傳第一章中的一段。闡明了兩個道理,首先,《易經》所說的是宇宙乾坤之道。其次,《易經》所講述的道理至簡至易,就是告訴我們《易經》是最平凡的,而非神秘的。
  • 易簡理髮器哪款比較好用?5款熱銷性價比型號推薦
    都說:「吃的好養頭髮,玩的好養指甲」,那麼受全家寵愛於一身的寶寶,吃的當然不會差啦~那烏黑濃密的頭髮,總是在寶媽們不經意之間就變長了!那我們就來看看易簡嬰幼兒理髮器怎麼樣。易簡是一家起步比較早的嬰兒、兒童理髮器生產銷售的企業,具有十年以上的資質,在嬰兒、兒童理髮器品牌排行榜中都佔據著靠前的位置。
  • 天地之道易而簡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 絨毛腳墊易髒不易清洗?趕緊換上它,易清洗易打理,還能強力吸水
    那麼有沒有容易清洗的腳墊呢?有!!!小編給您找到了一款硅藻泥腳墊,這款腳墊不僅容易清洗,而且它具有強力吸水功效,只需要2分鐘,就能快速吸水,讓你告別溼滑!非常實用!易清洗,不易發黴硅藻泥吸水地墊易清洗,不需要像絨毛地墊和塑料地墊那樣又刷又扭,還要晾曬,硅藻泥吸水地墊只需要用水衝洗,只需靜置,剩下的水分能被瞬間吸收。並且,它基本不用打理,要清潔時只要,一刷一衝就乾淨了!
  • 易胖體質的人,堅持這4個方法,讓你瘦下來,變易瘦體質!
    很多胖子羨慕瘦子的易瘦體質,明明都是吃一樣的食物,兩個人一樣的飯量,胖子的體重卻會上漲,而瘦子卻不易發胖,這是兩個人的身體代謝水平不同。雖然很多胖子吃得不多,但是身體代謝水平比較低,容易出現熱量結餘,而瘦子的身體代謝比較旺盛,即是多吃一點,熱量也能夠被及時消耗,不易轉化為脂肪囤積。
  • 陳東成:大易翻譯學 Ⅱ
    該書中「譯」與「易」的結合是全域的、系統的,它細化易理作為哲學依據來闡釋和推演出翻譯的要旨。它從《周易》中的「生生之謂易」推演出「生生之謂譯」,認為譯作不是原作的附庸,而是原作的再生,即原作與譯作不是主從關係,而是平等互補的關係,體現著《周易》裡所謂的陰陽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存互生。
  • 如何提高身體代謝率,讓你從此變易瘦體質?
    很多節食導致你月經紊亂、骨骼疏鬆,掉發,氣色蒼白,易胖體質。健康科學減脂的目的是讓你消耗更多熱量,身體代謝率增加,你體內物質代謝也會隨之增加。身體代謝率的高低就是減脂的關鍵。如何提升身體新陳代謝,讓減肥更快速?飲食方面:切勿節食,吃夠身體基本代謝的熱量吃的太少會讓你身體代謝變慢,變成易胖體質。
  • 《易經》中的「易」是什麼意思?和時間有什麼關係?
    古往今來,對於「易」之釋名,有很多解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所說:「易,晰易,蠣艇、守宮也。象形。」從象形角度而言,「易」嫩賜的象形字,蜥賜能隨著自然的變化而變化,假借為「變易」之易,象徵宇宙萬物的變化。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序》中指出:「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