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上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尊」,高。卑高以位言,貴賤以勢言。卑高不同,貴賤有別。乾為天,在上,坤為地,在下,決定了天地尊卑貴賤之位。乾,純陽,坤,純陰。此《易》所以貴陽,《禮》所以卑己尊人。上下有位,尊卑有禮,長幼有序。不管人類如何追求平等,永遠無法做到完全的平起平坐。
動靜言其變,剛柔言其性,吉兇言其得失。古人認為乾體陽剛而常動,坤體陰柔而常靜。天有日月,日行於晝,月行於夜,日月之行而成四時變化,周而復始;地順天勢,春生夏長秋成冬藏,未嘗有差,故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地有界域,物各從其類,因其居而遠近親疏顯然分別;近而親者,得以助,遠而疏者,失之濟,此地緣政治所以成。關係有遠近,利益有多寡,矛盾由此生,故曰「吉兇生矣」。
日月星辰風雲雷電為象,山河草木蟲魚鳥獸為形。日月星辰之運而有晝夜,風雲雷電之變而有陰晴。物體之新舊,草木之榮枯,蟲魚鳥獸之死生,江河湖海之消長,凡有形之物皆生變化。變化者,《易》之大義存焉。
聖人觀天地之象,擬萬物之理,以畫八卦,「八卦相蕩」演為六十四卦,明其變化;「鼓之」「潤之」言自然變化之功。
乾坤男女,聖人比擬之說。乾坤以形言為天地,以性言為剛柔,以氣言則陰陽,以生命言乃雄雌(男女)。「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天地氤氳,陰陽二氣交化。乾一陽入坤初則為震,入坤中則為坎,入坤上則為艮;坤一陰入乾初則為巽,入乾中則為離,入乾上則為兌。故《易》以乾坤為父母卦,以震、坎、艮、巽、離、兌為六子卦。
「乾道成男」,乾入坤,故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坤道成女」,坤入乾,故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約其大旨,不過陰陽流轉。
「大始」指造物之初始,陽施授陰承受,乾陽授氣,坤陰賦形,故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知」即智,「易」乃平易、和悅。乾為天,天無私覆,這是天的智慧。「坤以簡能」,「簡」乃簡約、簡易。坤為地,地無私載,這是地的才幹。「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前「易」承「乾以易知」之「易」而來,為平易;「易知」「易從」之「易」,容易之「易」。「從」,追隨。平易便容易相知相與,簡約則容易追隨,效法。容易相與相知就會有人親附,容易追隨效法就會做出成績;有人親附,人脈旺,得人心,就能存續長久,有了業績就能發展壯大;能夠存續長久是賢人的功德,能夠發展壯大是賢人的功業。
天下之理盡在「易」「簡」二字。日月懸象於天,煦暖萬物而無私,故曰「易」;萬物生長於地,地有承載之功而不言,順天而行,故曰「簡」。「得」,獲。大道至簡,與人為善。凡事知「易」而「簡」,則得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則生存於天地之間,就能找準自己的位置,不為躁進,不求苟得,就有快樂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