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2020-12-27 殿中蘭臺

#易經#易經是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一個詞,影響遍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易經是上層建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故宮裡的保和殿、太和殿,貞觀、鹹亨、永貞、至正、道光這些年號,以及「大哉乾元」、「大明終始」這兩個朝代名都是出自易經。

近代蔣介石、蔣百裡、陳誠這些名字都是出自易經。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很多詞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三陽開泰,否極泰來,突如其來,無妄之災,待時而動,與時偕行(俱進)也都來自易經,可以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但熟悉這個詞不代表就對其有準確的認識,不少人都會將易經與命理、算卦混為一談,這說明人們對於易經的認識是普遍存在偏差的,因此僅從減少被忽悠的概率這個角度來說,對易經做個簡單的了解也是有必要的。

一、易經的產生

易經的歷史極為悠久,所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有著一個長期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易經的易字來源有不少說法,個人覺得以「日月相續,循環不息」為佳,作為統領全書的「易」則有三層涵義,即簡易、變易、不易,也就是說,易經雖然深奧,但以不易為基礎,以變易為手段,以簡易為歸旨。對「易之三義」的理解似乎不必拘泥,也可理解為以變易為基礎,以簡易為手段,以不易為歸旨,也能通,前者著眼於理論模型的構建,後者則以功用目的為導向。

易經最早是伏羲氏(推測距今八千年左右)「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陰陽兩爻,一疊為四,再疊為八,八卦即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以後在此基礎上

炎帝時推演出《連山》,以艮卦為首。黃帝時推演出《歸藏》,以坤卦為首。夏代用《連山》商代用《歸藏》周代的理論創新成果《周易》則以乾卦為首。

《周禮》上說「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 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別皆六十有四。」可見《連山》、《歸藏》都已經是六十四卦了,如果考慮到黃帝時代文字應該仍處於萌芽狀態,炎帝和黃帝時期的易經主要用法應為觀象會意,六十四卦每卦下面可能會有一些簡單的表意文字(符號),但到夏商時則應該已經產生了六十四卦的卦辭,這個從《左傳》中可以得到證明,至於是否產生了爻辭尚可存疑。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至殷末周初形成了周易,一般說法是周文王做卦辭,周公做爻辭,這個我覺得應理解為在二人的先後主持下完成了易經的體系更新工作,但考慮到文王的殷憂啟聖,周公的多才多藝,二人在此過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是很有可能的。

現在所說易經主要指的就是《周易》,廣義上則還包括了解釋《周易》的十翼內容。

二、易經內容的

易經產生之初可能承擔著計數(數學)、紀時(天文曆法以至陰陽五行)、記事(文字)、佔卜等多重功能,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其他功能逐漸弱化分離,易經便逐漸成為一部關於社會、歷史、人事經驗總經的百科全書。用繫辭裡面的話來說就是「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開物」就是認識客觀世界,「成務」就是有效的改造客觀世界,冒是覆的意思,「冒天下之道」是說易經廣大悉備,能「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

易經與佔卜確實有著密切關係,雖然敬神重鬼的商人在固化易經與佔卜之間的關係方面可能起了重大作用,但東周以前易經由祭祀階層(掌祭祀、天文、佔卜等)掌握確實有著天然的合理與便利,易經主要也是由祭祀階層傳承並發展完善的。因此神秘主義與佔卜模式深刻地融入其中是難免的,易經與佔卜的關係,可以說是離而不離。

但佔卜只是易經的外衣而非內核,周武王伐商便是在天文、佔卜所示都不利的情況下逆流而上並最終取勝,春秋時鬥廉提出「卜以決疑,不疑何卜」,孔子說「不佔而已矣」,戰國時期荀子說「善易者不卜」,而孟母以「在中饋」教子,春申君以「狐濟水」說秦,都已是直陳義,無勞佔卜了。

周文王

不排除易經的卦爻辭、卦序在兩周之間繼續發展變化,但這種變動整體而言不會太大,而用於解釋易經的《文言》、《繫辭》、《彖辭》、《大象》、《小象》、《說卦》等內容(並稱十翼,古人一般認為為孔子所做,雖未必盡然,但孔子對於十翼的寫定和傳播應起了重要作用)最晚也應於戰國末期基本定形。

到了西漢之後易經成為群經之首,仕進的階梯,易經也便進入了經學時代。

三、兩漢及之後的易經

今文學家皮錫瑞憤激的認為,經學自東漢之後便是一部長長的衰落史,這自然也包括易經。易經自戰國末期定形至今,確實可以說是長期停滯,未見有實質性的進步,就連卦義也是與世沉浮,顯隱不定。

鄭玄

兩漢時期的易學,一方面是陰陽五行、天文星佔以讖緯之學的名義大規模回流易經,另一方面是在象數之上疊床架屋,支離散漫,但是見其入未見其出,可謂用明而晦,漸失本相,易學於此盛極而衰。需要說明的是漢易重象數是風尚使然,不代表他們不通義理,就像魏晉崇尚玄學不代表他們就不通詩書,整體而言漢易的水平是很高的。

至魏時少年天才王弼掃象,重新偏重義理,王弼掃象不是真的不談象,談義理也未必皆盡其理,其主要功勞是扭轉了風氣,同時保留了義理的門徑。

唐代《周易正義》以王弼注為主,漢易遂薪火失傳。唐人講事功,科舉重詩詞,經學非其所務,在學問方面實在比不上漢人精審。但一本義理為主的《周易正義》,一本保留漢易象數的《周易集解》非常重要。

宋易以圖、書為鮮明旗幟,究其實質仍是五行天文對易經的再次附會,他們將自己發現的易經「新內容」稱之為先天八卦,將周易稱之為後天八卦,這實際上揭示了易經在產生後曾經歷過一個與五行天文相分離,走向人事,走向實用的過程。至於朱熹剝離經傳直欲將周易重新打回卜之書,則見宋人是神遊八極,不知伊於胡底了。

河圖洛書

元略過,明有來知德《周易集注》頗有功力。

清朝從歷史的角度看不是個讓人自豪的朝代,但從文化上來說卻是一個全面反思的時代,其對古代文化的大規模整理工作(這裡面自然也包括易經),成就是巨大的,易經也回歸到象數義理並重的正途,可以說是否極泰來。

以上只是大體而言,掛一漏萬,其實對於每個時代、每個人對於易經的解讀,都應採取批判的吸收,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態度。

四、易經與現代生活

易經是一門關於社會發展的經驗科學,它的卦爻辭中所蘊含的道理與其說是先天的演繹推理,不如說是後天經過實踐檢驗的經驗總結,因此並沒有落時一說。與之同樣出名的便是易經的難解,現代人直接去讀的話基本和讀天書差不多,如果拋棄易傳直接去讀卦爻則尤其如此。不管怎樣,對於文化的傳承與復興,易經是個繞不開的題目,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則是實現揚棄甚或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有時間、有興趣的情況下讀讀易經是有意義的。

易經「元亨利貞」的經典解釋出自這位淫而慧的君夫人之口

相關焦點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學習《易經》如何才能快速入門
    要想學習易經,首先,目的要明確。也就是說,你學習易經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還是想著學習實戰技能,這一點很關鍵,因為關於《易經》的理論和實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因為學院派關於《易經》的理論是純哲學範疇的文字,和實戰沒有一丁點的聯繫。想用這些易經理論來斷卦,或者來勘查地理,百分之百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假如你學習《易經》的目的,是為了實戰,自己應用或者幫助朋友,也或者想以此作為一個賺錢謀生的門路。建議就找一些有關《易經》實戰方面的書籍來學習,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個字,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只不過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悟」到的問題。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
  • 廣東易經入門培訓學校
    廣東易經入門培訓學校,2018年10月,成立天之驕子文化教育,打造青少年智慧型家庭教育平臺。 周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易經基礎知識怎樣入門?「autocad製圖暑假短期cad製圖培訓班包學會嘉定」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
  • 易經入門書籍
    易經入門書籍易曰:知得也要知喪,當你得到了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 易經入門,只需簡單3步,開啟破解東方玄學之路
    《易經》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傳說是周文王所作,在孔子贊易之後被奉為儒家六經之首。易經中有無窮的智慧,歷經7000多年經久不衰,可謂東方文化的基石。讀易需要悟性,用整個一生去悟,都不為過。《易經》看似天書,入門實則非常簡單。
  • 劉君祖易經世界 完全破解易經密碼
    這麼想,沒有錯。因為讀《易經》的確不像讀一本輕小說那麼容易。但是這麼想,也大錯特錯。因為宇宙何其浩瀚,人類千萬年來一直企圖接觸更高層次文明的努力何其之多,而所謂的科學成果何其之少,相形之下,如果讀一本書就可以超越所有這些努力,了解和宇宙裡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或力量或存在如何溝通,那麼讀這本書花再多的時間,豈不都相形之下是極為容易又便宜的?
  • 易經入門 易經是什麼?都包括哪些內容?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易經》《易經》是東方最大的玄學。《易》準天地,廣大悉備,它從觀察天地日月陰陽變化出發,研究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中那些最高深、最本質,同時也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它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先哲創製並指導先民,以至現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學術符號系統;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群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泉和智慧最高峰。
  • 易經入門,只需要學習這八堂課就好了!
    大多人學習易經,並不是研究它的文學價值和哲學思想,也不是要去開什麼智慧,而是想通過易經認識自己的命運,希望在這個迷茫的時代做一個明白人,這可能也是易經幾千年不消失而存在的價值吧!但是人生無常,世事多變,易林三千,包羅萬象,真正要學會易經,還是有些難度,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易經入門:十句話帶你讀懂易經
    乾:天  坤:地  兌:水  離:太陽  震:雷  坎:月亮  艮:山  巽:風   2、在《易經》經文中,用"-"表示陽爻,用"--"表示陰爻。陰陽爻就組成了卦。篆為從彖聲之字。  貞:即禎,「貞」為動詞,卜問的意思,「禎」為形容詞吉祥的意思。  筮:音 shì。佔吉兇,如筮短龜長。  第六句話:易經有何作用?   《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幸福密碼的一部寶典。
  • 易經入門,0基礎學習易經100條知識匯總!
    易經入門,0基礎學習易經100條知識匯總!1、易經的「易」本義是?日月為易,陰陽交替之意。2、易經的「經」是何意?經典,不變,常則。3、易的三層含義是?4、三部易經是指哪三部? 一黃帝《歸藏易》;二伏羲《連山易》;三周文王《周易》。5、易經與周易是什麼關係?易經不等於周易,但現在通常說的易經一般指周易。6、周易的「周」是何意?周而復始之意,也可認為是周朝之意。7、易經四要素是?
  • 零基礎如何自學大道之源《易經》?這5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
    《易經》是我國古老的書籍,如今的人們將《易經》普遍認為是周文王所著的《周易》。此書被人們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其具有佔卜之能,所以從《易經》當中也衍生出了一門學問,那就是玄學。我國古人十分重視玄學一說,將其分為五個部分:山、醫、命、卜、相。
  • 現在學習易經算晚嗎,易經是怎麼來的,越早知道越好!
    世界教科文組織還把《周易》作為第一本指導人生的書籍,連《聖經》都排在《易經》之後。可見世界都認識到《易經》的重要價值。我們作為中國人,為國粹《易經》能走出國門受到世界的矚目和推崇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易經》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對傳統文化的精髓卻棄之不顧,著實讓人可惜。
  • 《圖解易經》,一本終於可以讀懂的易經
    不過也有人試圖去總體解釋,孔子(當然可以是他的學生或儒家學子)就用《繫辭》去作了系統的解釋,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一句話就將易經歸入儒家尊卑思想的模子中,為已所用,後面的內容就是用「尊卑」的有色眼鏡看的結果了。
  • 納入國考、招收「周易預測學」博士,社科院開始「迷信」易經了?
    中國所有預測學幾乎都以《易經》為源頭,也就是「周易預測學」。堅信易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歷經滄桑經久不衰,開物成務,是哲學最高經典,是宇宙天地自然法則大學問。不僅能開啟人生智慧,更是人生指導的寶典。
  • 易經入門利器——《周易辭海》
    世間關於易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難辨真偽,這是很多朋友學習易經入門的最大障礙。多少人有志探尋易經的奧秘,花了冤枉錢,耽誤了大量時間,結果還是誤入歧途。老套門的劉一恆先生帶大家了解一下《周易辭海》。這本書就像字典一樣,把易經中所有的字都一一做出了解釋。他參考引用了王弼的《周易注》,唐朝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唐朝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郭京的《周易舉正》,程頤的《程氏易傳》,蘇軾的《東坡易傳》,朱熹的《周易本義》,司馬光的《溫公易說》,來知德的《周易集注》,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尚丙和的《周易尚氏學》,高亨的《周易大傳今注》等等周易著作。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是古代經典巨著,距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本書,中國的評價有三個關鍵詞:1.大道之源、2.群經之首、3.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正如國學大師、新儒家開山祖師熊十力所言:「中國一切學術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寶藏。」
  • 易經八卦基礎知識入門
    易經八卦基礎知識入門作者:北京易經學院八卦是易經裡的一個科目,很多愛好者都是買書自學,但是很難理解其中的真理。
  • 易經解卦心法入門
    大家好:【國學易學】內容更新時間一般為周一到周六,周日休息,此平臺是中國專業人才庫全國易學管理中心(中國唯一一家易學類人才培訓與認證的國家機構)的服務微信公眾平臺之一,內容包括中國專業人才庫全國易學管理中心的諮詢與培訓信息、國學、易學理論以及正能量相關信息等,並且也是了凡易經學院微信公眾平臺
  • 易經和周易是什麼,易經和周易的區別
    緊接著這句話後面,《說卦》中有一段說解:「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