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2020-12-20 布一定通古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說《易經》想必大家定不會陌生,它是中華歷史上最為獨特的一個存在,廣大細微,包羅萬象,被世人稱之為是大道之源。

但是因為它的玄妙,很多人始終將它視為是一本算命的書籍,但是隨著現代對於國學的關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人漸漸發現,《易經》的內容,並非迷信,它反而已經將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走都講解的非常細緻。

《易經》是「算命指南」?

這是我聽過最大的誤解!

說起《易經》,你最開始會想起曾經搖頭晃腦的算命先生。

好像陰陽調和、64個卦象只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實際上,《易經》並不只是「算命指南」

他往往用最樸實的智慧,傳遞的更深邃。

曾仕強肺腑之言:是《易經》救了我,不然我可能早就「沒命」了!

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曾多次在演講中說過:是《易經》救了我的命!

在曾仕強39歲那年,突然發現自己全身乏力,做事也沒有精神,身體非常虛弱,像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樣。

白天四肢無力,頭暈眼花,晚上失眠多夢,完全不是39歲之人應該有的現象。

曾仕強有些驚恐,自己才39歲,怎麼會有這樣的這症狀呢?以後可如何是好!

於是將自己的異樣告訴了父親,沒想到父親唉聲嘆氣地說道:"當初讓你讀《易經》,你非說是旁門左道,現在知道的《易經》的重要性了吧!"

一頭霧水的曾仕強問道:"我是學習科學管理的,《易經》這種看風水、算命的書,根本就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再說我讀不讀《易經》,和我什麼關係呢?"

曾仕強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道:"那些都是常人對對《易經》的錯誤認知!就是這種觀念導致《易經》一直是"避而不出"。《易經》的本質講的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將天地萬象的變化。讀懂了《易經》,你就讀懂了為為人處事和成功之道。"

半信半疑的曾仕強開始聽父親的建議讀《易經》,對它的認知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熟讀《易經》之後,曾仕強總結了四個字的成功格言"順勢而變"。

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只要及時作出適當地調整,就可以以一變應萬變。

最神奇的是,曾仕強的身體也逐漸痊癒,恢復了曾經的健康狀態。

之後曾仕強只要在演講中只要提到《易經》,都會感慨說:"如果沒有《易經》,我可能就嗚呼哀哉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澱,想要在人生和事業上,如魚得水,首先要了解國人的思維和行為規律。"

不僅是曾仕強,其實縱觀古今,周易的智慧,影響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

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親自註解《周易》。

劉伯溫以易學術數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建立大明王朝;

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周易》,時時研讀。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周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

馬雲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的成功得益於比常人更早讀《易經》。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經過了千年的沉澱積累的,如果想要在人生路上的個個關卡取得成功的話,首先就是要了解我們國人的思維以及處事方式。

而最能代表國人的,《周易》必定是一個。

因為我們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上,總是會遇到各種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的困難,因此,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工具十分重要,而《周易》恰恰就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做出選擇的智慧

《易經》與預測學還被納入社科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清華大學以《易經》乾坤二卦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衍生出一代代學子;

最近的研究指出:《易經》的每一卦,都是一首詩,其中的文學、美學價值,一點不亞於《詩經》......

而且,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對於《易經》情有獨鍾;

在2019年,《易經》與預測學還被納入社科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他一改市面上已有《易經》解讀「故作高深」的通病,堅持「只說人話」。國師講的《易經》課,專門針對於年輕人《易經》學習方式。

關於命運的天機和天規,《易經》中其實早就透了。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這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易經》這本書起初是檢測兇吉的一本書,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到了現代,易經的意義還是非常深遠。很多人說易經是迷信,但種種證據證明,易經其實是超科學!易經的64卦,每一卦都對應著不同的選擇,因此就會有不同的遭遇,命運也就會大不相同!

身邊的朋友經常會跟我抱怨,說《易經》全篇都是古文,艱深晦澀,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樣。

因此,遇到這種問題我總是向他們推薦讓自己受益匪淺的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普遍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按圖索驥,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易經》,掌握精髓。

一本僅需要56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
    說到《易經》,便不能不提著名的國學大師曾仕強,他曾經多次在演講中提到過,多虧《周易經》救了我,不然可能早就沒命了!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曾仕強在39歲的時候,突然的感受到自己的身子無力,不管做啥事情都沒有精神,就像一個老人一樣,他非常的恐慌,明明自己才39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曾仕強:算命風水算什麼?易經的3大頂級智慧,讓你少走10年彎路
    曾仕強:算命風水算什麼?易經的3大頂級智慧,讓你少走10年彎路《易經》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高深莫測的一個存在。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學《易經》, 但是大多停留在佔卜算命看風水的層面,並沒有通達《易經》的真義。那麼,《易經》到底是一門什麼樣學問呢?
  • 易經的智慧曾仕強教授易經為什麼淪為算命工具易經三大特性是什麼
    一個是靜止的,一個是動的"動了靜,靜了動"這樣才有變化。我們為了研究方便把《易經》分成易理,分成術數來研究,這個還無可厚非。如果直截了當說術數是迷信,只有易理才是對的,我想也是有一偏之見!我認識一位學者,他一生就是主張只有易理,他非常討厭什麼算命的,看風水。他認為那都是一派胡言。可是很不幸的這位先生最後也是自殺了。可見一個人完全講道理,他就少一個情字,他就很少有同情心。
  • 中華五千年的《易經》,不僅僅是算命風水,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易經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學寶藏,裡面藏著的不僅僅是風水算命,還深藏著人生的大智慧。易經一共有三部分,易經最早分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商代的易學是《歸藏》,周代的易學當然就是《周易》。目前《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也只有《周易》一種了,更是被稱為「群經之首」。
  • 曾仕強:閩商管理應再柔一點
    在曾仕強看來,中國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一大特點就是例行中伴隨著例外。  「憑他那種德性,也想管我嗎?」中國人都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外國人很奇怪:管理跟德性有什麼關係?中國人就是有關係。」曾仕強認為,中國式管理重在德性。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易經》把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概括為「明象位,立德業」,世上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有德行才是永恆不變的立業之本。
  • 風水算命與風水命理師
    比如:2018年出現破財,和女友或者妻子感情不好,爭吵矛盾變多或者更嚴重、分手,同時可能出現腸胃問題,在2108年的2/3月份,12月2019年1月份更明顯或者加重,女性還有可能出現婦科、囊腫的問題。 這才算是一個相對合格的描述,而不是簡單的說2108年不好就完事了。
  • 算命先生和易學家同樣都是學易經的,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
    所以,就出現了大學教授喜易理,江湖術士愛算命的普遍現象。實際上同八字的人多如牛毛,跟總統巨富同八字的草民都比比皆是,把所有的人放在一起,分別用財富,權力,知識,身體素質,外貌···進行一一歸類,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這些圖形居然都是一個紡錘形,一頭是極少數的精英,一頭是極少數的失敗者,而中間的則是廣大的普通人,老百姓,根據命理學的研究,我們發現,任何組合優美的四柱,絕大多數都只能是普通人,而四柱一看不出文憑
  • 桂海傑講易經:我為風水正名
    」、「運氣」、「陰陽」、「五行」等,與風水算命同出一轍的詞彙都被界定為迷信。如果臨水而建則會更多地出現小兒溺水等兇禍之事,當然「風水」學說發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法則,在此不做展開討論,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的是去爭取解除這種對「風水」概念不合理的界定。
  • 用易經算命的原理是什麼?
    平時總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對其原理極有把握的東西,今天這一篇就要模糊多了。嚴格地說來,我現在還是不會算命,要仔細追問太深的話,我還不是懂。但是最近新讀了幾本書,結合以前學過的東西,似乎朦朦朧朧拼湊出算命的原理了。這一篇算是我學習整理、易經和佛經的綜合心得,趁我還不精通易理符號之前,先用通俗的語言說說我的理解。
  • 《東方文化周刊》月末版走近曾仕強教授
    道理是淺顯的,加於芸芸眾生時卻因人而異,大不相同。佛曰:「看破、放下、自在」。曾仕強教授淡淡地道:「人只須順應自然的法則即可」。混沌乾坤,雜亂無章。本質常常會被眼睛看到的假相蒙蔽,只有用心參悟方能深刻洞悉。很多人被世事無常困惑時,上到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不向內心深處反省自己的德行,而去選擇燒香拜佛這一途徑,以求安寧。
  • 重慶算命風水大師排行榜 重慶八字四柱算命預測
    從周文王著成周易後,幾千年來中國算命大師人才輩出,傳言姜子牙、鬼谷子、諸葛亮他們都是開山祖師,不過他們都帶著一些神話的色彩。重慶算命風水大師,重慶易經風水大師算命,重慶周易算命,重慶八字算命,重慶生辰八字測算,重慶八字排盤,宋朝的算命大師徐子平將算命從六字演化為八字,從此有了生辰八字的由來。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比如我們走路的時候,正好就符合易經一陰一陽的規律,一隻腳不動,另一隻腳向前,不動的是陰,動的就是陽,只有一陰一陽相互交叉,互相融合,一個人才能行走起來。再比如我們吃飯的時候,拿筷子夾菜總是一支筷子不動,而另一支筷子運動,這樣才會夾起盤子中的美味佳餚,如果兩支筷子同時動或者同時不動,就不可能夾住食物了。
  • 《易經》到底有多難?算命先生讀不懂,只能靠「裝瞎」故弄玄虛
    許多人都會質疑,《易經》真的能夠算命嗎?為什麼普通人根本都看不明白呢?並且,算命的先生為什麼大部分都是瞎子?《易經》中的64卦,是全書最大的難點《易經》從成書至今,易經擁有近千年的前史了,它出現的目的,便是協助人們對不知道的事物做出預測。
  • 11歲女孩央視講《易經》火了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孩子該不該學《易經》  科技生活在線:孩子是否應該學習《易經》和國學?  譚煒嘉博士: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曾定義過:「所謂國學,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問,那學問怎麼才有特色?就是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樣,它的關鍵就在思維,既然學問的特色在思維,《易經》就是一部講思維變化,思維轉變,思維以不變應萬變的著作。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但是,就是這一部奇書卻被很多人運用著,這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他們統一被很多人稱之為「半仙」,每個半仙手裡總有著一本《易經》,帶著小帽,穿個小褂,帶著小墨鏡,經常在橋底或者小巷子出沒。疑問就出來了,易經為什麼可以用來算命?為何我們看不透書中的內容,而算命先生卻可以?
  • 易經高手不算命!|為什麼說「善易者不佔」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易經》就是一門佔卜的學問,或者通俗講就是「算卦」的書。因為,我們看到的《易經》更多的是在街頭的算命攤上看到的「八卦圖」。所以,知道我讀《易經》,就有人找我算命的,看風水的,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也有給我留言,讓給測八字的,算命的,豈不知「善易者不佔」的道理。孔子並不相信《周易》是算命的書,但他卻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11月11日19:54分,臺灣 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又一 隕落。 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強。可是我39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
  • 風水、算命湧入網際網路
    如果你打開手機,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者在安卓電子市場,也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算命資料,風水、算命軟體。算命、風水,這一古老神秘的行當,當網際網路出現後也在迫不及待尋找它的商業生存空間。你生下來是一匹馬,就變不成駱駝。」在劉恆看來,所謂網上的風水生意,各類測試、風水軟體不過是一個斂財的工具,但他不否認,這有它的市場需求。現在大家壓力大,對未來迷茫,算命能帶來一些心理安慰。「現實中過得如意快樂的人,不會去算命。這個市場的顧客一般過得不如意,你在軟體設定的模式裡,說十件事會有八件不如意,這很容易引起人共鳴。
  • 迷信的韓國人,算命成產業,看風水要申遺
    在韓國,算命是一個大產業,大約有2萬億韓元的市場規模,從業人口達30萬。在首爾的鐘路街、東大門、大學路,都有算命一條街,一個個檔口寫著「奇門遁甲、四柱、手相、面相、擇業、擇偶、起名」等等。 算命服務甚至面向外國遊客,在一些景區用多種語言招徠客戶。
  •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還不懂得向這3個人低頭,你的人生就失敗了
    《易經》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裡,被人誤解為是一本看風水、算命的玄學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脫離現實,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對《易經》重新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可以說《易經》為群經之首,這裡邊的許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時,常引用和擴展。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許多的智慧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