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拖晚了,不知不覺又寫長了。大概是有了新發現,太興奮了吧。和平時的分享不同,這一篇並不是正規的知識分享。平時總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對其原理極有把握的東西,今天這一篇就要模糊多了。
嚴格地說來,我現在還是不會算命,要仔細追問太深的話,我還不是懂。但是最近新讀了幾本書,結合以前學過的東西,似乎朦朦朧朧拼湊出算命的原理了。
這一篇算是我學習整理、易經和佛經的綜合心得,趁我還不精通易理符號之前,先用通俗的語言說說我的理解。如果有什麼偏誤的話,以後再寫補充報告。
因為一直接受和信奉唯物主義教育,我們家的人對「算命」這種事從來不信。但是,正如之前所說,我的人生,從來都是:我越拒絕什麼,就越是會出現什麼。
我讀高三時,有次媽媽出去聚會,正好遇到一位據說「算得很準」的神秘人士。我並不知道過程是怎樣的,只知道最後,媽媽和一眾親友對此感到很好奇,加之價錢合適,大家就紛紛給自己孩子算了一卦。我就是被算的其中之一。
當時我和爸爸都很不屑,覺得媽媽一定被忽悠了。特別是預言上寫的那些內容,我真的很拒絕、很鄙視,「我怎麼可能做這樣的選擇?」
比如,關於高考,預言說「金榜提名醫科武」。我問媽媽是不是告訴那人我想考醫學院了?媽媽說沒有,我也不信,覺得一定是她不小心說漏嘴又忘記了。當時也不明白,為什麼他能肯定我一定會「金榜提名」?還有那個「武」是什麼意思?
大半年後,我考上了軍醫大學。那一年,是這所大學唯一一次在老家非常規的正式招生,分數線很低。而且,我一直很抗拒部隊生活的,我討厭那種極度整潔嚴謹、100%聽從命令的環境。交志願表的前一天,不知道被哪個神仙點了穴,居然對軍隊生出了莫名的心動感。
再比如,關於婚姻,預言說「必定配得好丈夫」。當時我還是個不婚主義者,篤信自己以後不會結婚生孩子的,覺得這樣說簡直是太可笑了。不知不覺,我都成兩個孩子的老母親了。
如今十七八年過去了,預言一個接一個變成了現實。我中途也試過,逃避預言上那些「我不心動」的事情,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我對「算命」這件事的興趣膨脹起來了。
從客觀現實來看,這麼高概率的匹配度,一定不可能是隨機產生的。其中肯定有門道。
但是,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1、我的選擇又是如何確定的?按理說,我可以控制自己的選擇,算命的人,何以見得我一定會作出那樣的選擇、而不會作其他的選擇?
2、這些細碎、無法由我操控的事件,究竟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3、算命先生曾經明確跟我媽媽說,我的命很好。那麼,他到底在依據什麼判斷一個人的命「好」或者「不好」?順境多就是命好嗎?逆境多就是命不好嗎?可是,失敗是成功之母,逆境也是成功的學校啊。
這些問題,我到現在終於大致上弄明白了。
陰陽五行一直讓我很頭疼,學命理遇到它、學中醫遇到它、學整理風水還遇到它。但是它太虛幻了,我從沒看懂過。直到開始學習整理分類,我才慢慢明白,原來,陰陽五行是古人整理萬物的一個分類標準。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這是一種性質分類、用於比較定性。而「陰陽」是程度分類、用於比較定量。簡單吧?就是因為太簡單,才難以搞懂。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原始又精深的整理術。慢慢領悟之後,我越來越覺得,這種分類方法很妙。它既有針對性,又有靈活性。
貼一張最基本的五行生剋圖吧。今天的討論不會超過這個難度。
根據自然原則,這個世界各種要素很複雜。在算命的時候,我們也要計算這種複雜性。我以前就是忽略了這一點,才會弄不明白「命是怎麼算出來的」。
我當時的算法很幼稚:
假設一個人屬「金」,他雖然可能被「土」生,但也可能被「水」吸耗、被「木」消耗、被「火」追打、還要和其他的「金」競爭。怎麼算,都是苦比較多。我的計算結論就是:「是個人都是需要吃苦受罪的。」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的複合體,只是相對量的多少而已。算命先生說一個人「你屬金命」,不是說他的命裡只有「金」這一個純粹屬性,而是說,這個人的五行屬性中,「金」的成分比其他四種性質更多更明顯,佔了主要地位。
環境風水也是如此。方形屬土,但是電視也是方形,電視屬土嗎?不一定。電視的形狀屬性是土,但是它還是用金屬和玻璃做的,材料屬性含「金」;電視要用電能,能源屬性主要是「火」,電視多數是黑色,顏色屬性主要是「水」。因此,電視的結合屬性,絕對不是「土」。至於各種性質之間如何定量,這個我也還需要更多學習。從風水老師的結論來看,電視屬「火」的成份可能更大。
明白了複雜性之後,就可以開始拼湊命運碎片了。
開始整理之後,我觀察了很多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物的「第一感覺」都是千差萬別的。結合不同的時境、不同的事物,完全有可能把每個人的性格傾向用五行表達式來劃分。讓我設想一下,比如下面這張圖:
通過這樣的評價標準,就可以基本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體系、知道什麼樣的性質可以讓他產生舒適感了。
然後,只要根據整理中的「價值原則」,並不難判斷一個人的選擇。人的趨利避害本能,都會促使一個人不知不覺中選擇「更讓自己舒服」的對象。這就直接避免了情緒本身造成的判斷失誤。
比如,我在高三時,是堅定的不婚主義。這並非是我的價值觀裡對婚姻有仇,更多的,只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對自己我相貌感到厭煩,從而對相關的東西都拒絕。這只是我在那一個時點的情緒偏向,並不是我的完整價值體系。因此,當我把內心整理好後,相由心生,外貌也發生了巨大改變。我對自己相貌的抗拒感就消失了,對婚姻的抗拒也消失了,於是我就開始義無反顧地到處找對象了。
儘管在算命的當時,我認為「配丈夫」很可笑,也不會影響我結婚生孩子的最終結果。
再舉一個例子。當大家的主流觀點是婚戀要「門當戶對」「心有靈犀」的時候,我卻叛逆地認為:「只要用心,門當戶對和一見鍾情,並不重要。」我篤信真正的愛情是「細水長流」,因此從不挑剔對象。但是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讓我「一見鍾情」的人,真是打臉啊。但是,這才真正代表我自己的價值觀。
儘管我一再告誡自己:「不要喜新厭舊、嫌貧愛富、不要以學歷收入挑人。」但是,我就是會本能地選擇更好的、更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啊。
說起來,通過易理算出來的命,真的比自己以為的命,更加客觀真實。它不受個人情緒影響。這就解答了我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和人一樣,環境也有五行的成分,也可以按照人的五行一樣計算。而且,不論是哪種五行的組合配比,都是不好不壞的、各有優缺點的。
比如,現在很多人都會覺得:「菜場學校不好,升學率超高的民辦學校才好。」「私企不好,國企外企才好。」但事實上,菜場學校的優等生並不遜色於民辦學校,民辦學校也有很多當分母的普通學生;私企中也不乏人文關懷和企業文化做得很好的公司,外企國企也有管理不善、用儘管理漏洞的公司。不可一概而論。
通過易理計算的環境五行,也比人們自己以為出來的環境更加客觀真實。這可以解答我上面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上面的第三個問題,秘密就是「個人與環境的五行匹配度」了。按說,世界萬物都平等,不論個人的五行是怎樣的,都無所謂好壞。環境也是同樣。那麼,算命先生之所以判斷一個人的命好還是命不好,就是看他的個人五行和環境五行,是不是匹配了。
假如個人主要屬金,他在的環境也屬金,那麼兩者相比,就是大吉。這個人的命就非常非常好。但如果這個人的環境屬火,那麼,他就有麻煩了。這只是非常簡化之後的解釋。如果把全部的五行陰陽因素都考慮進去,這就是一個非常非常複雜的推理過程了。
家居風水也是如此,方位與物品,如果屬性一致,那就是「風水好」,大吉。如果不好,就是大兇。但是,又沒有絕對的大吉或大兇,這個變化就非常豐富而玄妙了。
我想,易經算命,大致就是這樣。通過一套特殊的信息符號,幫我們基本客觀地描述各種客觀因素,由此預測未來的結果。
但是這個計算結果做不到非常精確絕對,因為科學界有一個「測不準原理」,正好適用於這裡。算命還需要嚴守一個界限原則。
算命預測,一定嚴守界限原則,不能突破個人界限。也就是說,命不能算死。
像情緒、人心、人性都是能量屬性的東西,適用「測不準原理」(即測量行為會影響測量結果)。在個人界限內的事情,如果算得太精細,人的自我保護本能,就會促使他修改這個「命」。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別人看透。對命運的測量行為,會影響到命運本身,這就是微觀物理的「測不準原理」在算命這件事上的體現。因此,算命只能算個大概,必須模糊。
個人對命運的修改會帶來什麼結果呢?我認為,多數情況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因為,多數更改,只不過是中途繞了個小路,最終,還是會回到主路來。就像遇到一根電線桿,不論我們從左邊繞還是從右邊繞,最後都會走到電線桿的背面去。
但是,不可否認,有極少數的修改,則會產生蝴蝶效應,造成不良的影響。以前的算命先生總喜歡說「天機不可洩漏」,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這種「測不準原理」的敬畏感。
雖然知道了基本原理,但是具體的術語、對應和換算方法,我還需要繼續學習。
從算命的原理來看,在實際生活中,絕對命不好的人是非常少的。但多數人仍然覺得自己「命很苦」,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這就是因為受到了一時負情緒的影響。在某個當下,自己覺得非常非常苦,並不能證明命不好。相反,有不少人在回望人生的時候,都會覺得,當初的這段苦難,才是自己最大的福氣。
另外,如果想要通過「算命」去修改單個人的命運,恐怕也有禁忌。就像生病吃藥一樣,吃感冒藥可以減輕身體的小症狀,但是如果吃太多感冒藥,就有可能阻礙身體康復,同時還可能藥物中毒。不正確地吃藥,結果可能比不吃藥的危害更大;不正確地算命改命,結果也可能比不算不改的危害更大。這一點,是需要小心謹慎的。
所以,我的學習之路,還長得很呢。
我是安靜斯文的整理師安文。我是一個不擅長做家務的整理師。我的職業使命,是梳理各種糾結,消滅各種煩惱,幫助大家學會整理無憂的人生。
由於涉獵了太多領域的煩惱,我純屬久病成醫,無師自通。所以,這裡並沒有照本宣科的條條框框,全部是我親身的經歷和思考。
歡迎愛思考、愛質疑、又有著類似煩惱的小夥伴,一起探討整理和自控問題,找到自己專屬的「理想人生」。
歷史文章關鍵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