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大智慧:本事不大的人,往往更有福報,老祖宗的話真準

2020-12-13 阿燁讀書迷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關於做人的本事,老祖宗有一句經典名言:「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這句話的意思是:長的很直的樹木成了材,有用,所以總是先被伐取;甘井的水甜,人們爭先汲取,所以先乾枯。老祖宗常常告誡我們,做人,想要不被「先伐」,不致「先竭」,那就要不成為「直木」,不成為「甘井」,也就是「虛己」、「無為」。

當然,這句話也有片面的地方,我們做人,還是努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是,芸芸眾生,本事的大的人,很少,而大部分的人,往往本事不大,甚至只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人。所以,老祖宗其實是用這句話安慰我們:本事不大的人,往往更有福報。我細細思考一番後,醍醐灌頂了。為什麼呢?

首先,本事不大的人,往往不會被人利用,所以禍端會減少。

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本事不大的人,卻往往活得順風順水的。

究其原因,就是本事不大的人,因為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很一般,因此他們更不容易被身邊人記起來。而一些有想法的人,更不會去利用這些對自己作用不大的人。

所以,本事不大的人,自己少被人牽掛,也減少了自己被他人利用的機會,自己的禍端就大大減少,因而自己的人生過得順風順水,波瀾不驚,其實,這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福報啊,我們要懂得好好珍惜。

第二,本事不大的人,往往更喜歡居家生活,所以生活更美好。

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本事不大的人,更安分守己。

他們喜歡過白天工作,晚上回家陪家人陪孩子的這樣凡俗的生活。這樣的人,看似普通,看似沒啥大的出息,其實,這樣的人,卻是一個對家庭,對孩子負責的人。這樣的人,喜歡過著簡單而溫馨的居家生活,所以,他們生活會更加美好

而一個人擁有了美好的生活,即使自己的日子過得簡簡單單,這難道不也是一種福報嗎?

第三,本事不大的人,往往只愛自己的愛人,所以情感更穩定。

在我們身邊,那些本事不大的人,在情感方面,往往不會胡作非為

他們只愛自己的愛人,他們懂得用自己的付出,為家人,為愛人撐起一片遮雨的天空。這樣的人,踏實、厚道,對愛人有責任感。這樣的人,他們不愛出入一些蜂飛蝶舞的環境,不喜歡做一些超越情感底線的事情,所以,他們看似本事不大,其實,卻是一個很珍惜感情,很愛護自己愛人的。

「有妻(夫)如此,夫(妻)復何求?」也許,這樣的人,帶給自己愛人的,也正是這種很幸福的感受吧。而擁有了這樣的夫妻感情,不也說明了他們是很有福報的人嗎?

第四,本事不大的人,一步一個腳印地活著,所以人生更通透。

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看到,那些本事不大的人,往往更務實

他們只知道靠著自己腳踏實地的本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當前事。不辜負別人,不給別人增加不該增加的麻煩,是他們做人做事的底線。所以,這樣的人,本事不大,但是,做事卻很踏實,做人卻很厚道。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所以,本事不大的人,往往是厚道的人,也是善良的人,這樣的人,福報也會如影隨形啊。

《易經》到底有多神呢?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

無論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你都能從其中汲取你需要的「變化心法」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但身邊很多朋友和我反映,文言文版本的《易經》根本看不懂,無從下手研究,其實我最近看的《圖解易經》倒是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通俗的白話文,搭配上註解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古人的智慧。

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如此一本「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僅需56塊錢,不過是兩杯咖啡錢,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還能讓你受益終身!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易經告誡:飯局中有這4種表現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不過有些人喜歡在酒桌上表現自己,這倒也無妨,但是,有些人在飯桌上喝醉酒的某些表現,卻往往會讓人大倒胃口,有的時候甚至會讓人下不來臺。所謂「酒品見人品」,與這類人做朋友很可能被他的行為拖累了,老祖宗馮夢龍就曾在易經中告誡過:飯局中有這4種表現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 易經提醒: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都很「怕」這四個人,真有道理
    易經提醒: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都很「怕」這四個人,真有道理有些人覺得,《易經》古時候僅僅一部佔卦的書,不必推祟得太高;有些人覺得,《易經》看命很準,表明人的命,是生來的,天生註定,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上述觀點,都很片面性。
  • 一個人再有本事,這4句話也不要說,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成功,往往有幾種表現,第一種人就是知道成功不易,想要保持勝利的果實,做人也時常謙虛謹慎,說話也更加掌握分寸;第二種人就是得意忘形之人,說話口無遮攔,最後招致禍患。易經告訴我們,一個人再有本事,獲取的成功越多,社會地位越高,越應該懂得明哲保身,做事情或者說話之前要經過頭腦的思考,不要什麼話都說。那麼究竟有哪些話不能說,從易經中我們提煉出4句最不該說的話,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讀懂後將會好運常在。
  • 易經識人術: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有很多名人追捧。易經告訴我們: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第一種人:獐頭鼠目之人。
  • 易經:飯桌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
    提到《易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封建迷信,其實這是千百年來的一個誤解。《易經》作為上古時期的著作,其中的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字面上描述的內容,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在古代,《易經》被人稱為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主要是因為書中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奧秘,是古代賢人公認的民族智慧結晶。之前有很多人都對《易經》存在誤解,主要是因為刻板偏見。愛因斯坦說過:要改一個人的固定思維,比分開一顆原子還難。
  • 易經:生性涼薄之人,往往喜歡獨來獨往
    有人說《易經》可以改變人生,有人說《易經》可以佔卜未來,幾千年來,《易經》被廣泛地運用在政治、軍事、天文、經濟、地理、哲學等領域中,它的內容之廣闊,到現在都能指導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 《易經》的忠告: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2個徵兆,我們需重視起來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易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易經的忠告: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3個徵兆,一定要重視起來。固執己見,不懂變通《易經·繫辭下》:「尺嫌之屈,以求信也。
  • 易經告誡: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有本事,越要隱藏自己
    《易經》64卦中,有既能帶來吉,又能帶來利的卦,那就是謙卦。世俗的人喜歡追求盈滿。然而,《易經》的法則是,事情是物極必反。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任何人和事物,一旦盈滿,就會開始逆轉為衰敗,即所謂的盛極而衰。因此,古人忌諱滿。《道德經》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易經提示:走路時有這4種表現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
    易經提示:走路時有這4種表現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易經裡有一個「識人術」一個人,走路的姿勢,會暴露出他的內心活動和人生狀態。從走路的姿勢看人,從古至今都是識人術的重要內容,如何識人?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還有人說,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 《易經》智慧:人成功之後,有3句話不能說,亂說話福氣就會溜走
    比如下面這三句話不該說,這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如果不按自然規律去做,德不配位,身上的福氣就會慢慢溜走。(1)不說傷人自尊的話作為一個有本事的人,你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有的人難免忘乎所以,認為誰都不如你,在單位看到員工沒做好工作,就橫加指責,一點面子也不留,讓別人下不來臺。
  • 易經提醒你:這3類人,不但沒本事,還會惹麻煩,建議最好少來往
    《易經》被譽為"萬經之首、大道之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後人在立書著說的時候,少不了要引用和擴展其中的智慧,又從中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學派。比如道家、儒家等都是以《易經》中的思想立派。而《易經》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一本教人避禍就福、指導人生的人生指導書。
  • 古人忠告:「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古人忠告:「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讀懂一本《易經》,猶如閱盡人間萬卷書。這句話可能存在一定誇張的成分,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易經》的確是一本「為人處世、人生智慧之書」,這本積累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為什麼古往今來,人們對於《易經》的評價如此之高呢?
  • 你經常說的話,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老祖宗的智慧)
    《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常說的話,經常是你的人生預言。縱覽從古至今,許許多多成功者都對一本好書充滿了敬意,他們可以從文章中尋找到人生之路的抉擇,或是從文章中尋找到做生意或管控事務的智慧,或是從文章中尋找到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識人術,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例如《易經》裡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孔聖人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及莊子的「九徵觀人法」等等這些。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常做這兩件事,福報多
    人生是一片苦海,大部分人都是在煩惱和磨難中掙扎。生活往往是不快樂的,但有時是快樂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低谷,尤其是很多人付出很多,收穫卻很少的時候。看到別人輕鬆成功,就義憤填膺,埋怨別人,以為自己運氣真的不好。《易經》:「要想活得好,就要多積福。」為什麼別人過得那麼好,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而自己卻處處平庸,鬱鬱寡歡?其實是因為運氣不好。
  • 易經智慧:與人聊天時,再親的人也少說自己這三件事,是有道理的
    易經不是玄學,而是中國古代一部偉大的哲學巨著。群經之首,無論是儒家、道家、墨家還是兵家、醫家,其哲學思想都無不透露出濃厚的《易經》哲學內涵。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 南懷瑾說:福報多的人,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
    結合南懷瑾大師上面所說的一番話,我們可以知道:福報多的人,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而有這兩種特徵的人,更容易大富大貴,福報多多。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不管過程如何,一個人最終若能擁有做人做事的大智慧,都會是福報滿滿,也更容易大富大貴。2、厚德;為什麼有的人明明很聰明,人生的福報卻反而很少呢?
  • 聰明人,有三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
    如何正確說話是一門大學問,更是一個人高情商的體現,也是成功做人做事的關鍵因素。老祖宗告誡我們:聰明人,有三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做人要多積「口德」,少說這3種話,好福氣自然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老祖宗告誡:是福是禍,最重要的是守好這3處,求財得財富貴自來
    老祖宗說:是福是禍,最重要的是守好這3處,求財得財,富貴自來一、守住自己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小到大,我們有多少次丟掉了自己的夢想,丟掉了自己的初心,有人丟掉了,之後會花更多的代價找回來,可很多人丟掉初心以後就再也找不回當初那顆滿懷熱情的心了。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的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易經》揭秘大道理: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約的四種錢,學到了受教。《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約的四種錢,老祖宗的才智值得學習一、出資自己當你處於低谷期的時分更應該出資自己,才可以面對這個嚴酷的社會。四、利益分配在你與其別人合夥做生意的時分,再或者是在職場的時分,在利益面前不必太計較,假如一點小便宜都要佔的話最後吃虧的仍是自己。易經:」利不能佔盡「,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