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易經的智慧之談,讓人受益

2020-12-23 文澤帝君

《易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

《易經》是怎樣完成的?

按照一般的說法,叫作「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

《易經》的完成,經歷了三位聖人:第一位是伏羲;第二位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們一家人算作一位;第三位我們大家更為熟悉,就是孔子。

《易經》成書所經歷的時間非常長,所經歷的聖人也很多,應該說《易經》是我國古聖先賢集體創作的成果。

有人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那首選就是《易經》。

《易經》中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真可謂經典!

豪不過三

這個「豪」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

《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往上就沒了。

《易經》中有「三爻多兇」的說法,所以這就是「豪不過三」的原因,這便是字面上的解釋。

從時代來看,勢力再強大的家族,也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命運,能當上「三朝元老」的可謂人精。

新皇登基,元老級人物也只能「告老還鄉」了!失去官職,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權勢,就算之前的家族勢力多龐大,家族也會迅速敗落。

所謂「樹倒猢猻散」,豪門的敗落,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事,能撐過三代幾乎不太可能。

富不過六

富人家族分兩種情況:

1、白手起家的富人

這些家庭初代知道財富來之不易,一般比較勤勉,注重財富的積累,家教非常嚴格,在培養子女成才方面不惜餘力。

這種家庭前三代都有比較好的「家風」,但隨著時代日漸久遠,「家風」往往會遺落在觥籌交錯、犬馬聲色裡,等到第六代,就自然衰落了。

2、暴發戶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沒有一個辛苦打拼的階段,所以一般會陷入到揮霍中,別說六代了,可能三代都富不過。

「富不過六」是用來告誡後人不要浪費,要知道錢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窮不過九

「窮不過九」就是老百姓用來開導自己的話了!

「九」在古人的觀念裡,是最大的數字,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都表明了「九」的至上意義。

「窮不過九」有兩個意思:一是窮到了極點,生活自然就會慢慢好起來;二是就算我們現在再窮,只要肯吃苦,奮鬥上九代,肯定不會還是窮人了。

書中有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就是教人要學會變通和努力。

《易經》是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許多人覺得這本書晦澀難懂,書中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簡單理解。

《易經》可以讓你知天命,知人命。知天命方可順天時,知人命,才可盡人事。

更關鍵的是,書中的道理智慧可以輕鬆運用到生活中,職場中,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這本《圖解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讓人受益無窮。

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輕鬆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書中還配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

講述了易經全文原文、譯文與給後人的啟示。

每天讀一小會,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關焦點

  • 易經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到底啥意思?受益一生
    民間一直有各種各樣的老話,廣泛流傳於人民群眾當中,茶餘飯後俗語更是脫口而出,這是貼合生活的大智慧,有些俗語出自《易經》,大道至簡,用來指導生活,讓大家受益匪淺,比如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 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
    導語: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和命運,上帝是公平的,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會有自己的煩惱。不過大多數的人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擺脫貧窮,成為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但是萬事不可強求,社會上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居多,而且你現在的富有並不代表子孫的富有,現在的貧窮並不代表後代的貧窮,在俗語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說的就是一個人的現狀是代表不了愛孫後代的狀況的,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會用三六九這三個數字呢?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窮不過九包含著兩層含義,在這裡為大家一一解讀。窮字是大家看到就會畏懼的,窮苦的生活每個人都不願意經歷,其意義一是,日子窮到了極點,已經不能在清貧了。02富不過六,珍惜美好生活不要浪費大富大貴、有著權利和權勢的豪門貴族是普通百姓望而不及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當你理解了含義之後,你會突然意識到你將受益一生。1、窮不過九,學習適應和努力工作從遠古時代到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從艱苦奮鬥變成了慢慢地變得更好,人們的心態極為樂觀。 「窮不過九」就像黎族人民使用《易經》中的文字來鼓勵和開解自己的未來生活。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原來出自易經,看完受益一生!
    《易經》中有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何為「豪」?這個「豪」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而是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那種。但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這就要聯繫到《易經》了。《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畢竟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想往上就沒了。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原來出自智囊,看完受益一生!
    民間始終有各式各樣的俗話,廣泛流傳於人民群眾之中,飯後茶餘民間俗語更是隨口說出,它是切合生活的大智慧,有一些民間俗語出自《智囊》,道法自然,用來引導生活,讓大伙兒獲益匪淺,例如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代表什麼意思呢?1、「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啥意思?古人的話,很有道理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了讓後世的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驗雜談,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現出來,而「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便是其中之一。
  •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啥意思?看完長見識了
    ,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其中的三、六、九又有哪些特殊的含義?比如清朝的和珅,可以說是很「豪」了,但是卻在乾隆死後被抄家,一代都沒有堅持下來。那麼「豪不過三」中為何要說「三」呢,其實在易經當中,三多兇四多懼,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古人用「三」代表巨大的轉變,暗示由盛轉衰的過程。
  • 易經預知:「豪」「富」「窮」這三種人生狀態,看完讓人受益不淺
    《易經》中相關財富的三個四字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去了這麼多年,依然對現實生活具有解悟功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實際代表什麼意思呢?豪不過三什麼是「豪」?這一個「豪」並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反而是指古時候的大家族、大豪門,祖輩官至宰輔,還有機會歷史上垂名的那類。
  • 老祖宗的智慧,「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什麼意思?
    雖然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但以前的許多俗語依然適用,對我們來說,還是極具參考和借鑑意義的,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它是什麼意思呢?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俗話說:不超過三個,不超過六個富和不超過九個窮人?
    名言多由成功的人說,這一領域相對較高和廣泛,人們聽了之後會覺得很有道理,其實他們離自己很遠。俗話是老百姓的話,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來的,雖然有缺點和不足,但也是合情合理的。我想給你們講的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個句子想表達什麼?
  • 易經告誡: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你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
    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貧窮的時候並不可怕,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自己,《易經》中就有告誡,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你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
  • 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你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請牢記
    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你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請牢記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而《易經》中就有洩露,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你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一、人窮時,戒掉三毛病。1、吃喝忘了工作。人在窮的時候,如果還堅持吃喝玩樂,吃喝之後,工作就不幹了,確實是個大毛病。因為你窮,本身就會有很多勢利眼的人看不起你。
  • 如何破解「富不過三代」?《易經》中早有答案,只需記住1句話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個奇特的現象,許多威勢赫赫的大富大貴之家,到敗家時"忽喇喇如大廈傾",正如黃炎培先生總結的國家興亡的歷史怪圈那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為此後人不無感慨地概括為"富不過三代"!有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這個是為什麼呢?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差距就在家風。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那些忌諱可信嗎?
    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趣,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轉變許多俗語在今人眼中都有一些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依然多見,實際上俗語話糙理不糙,十分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現在要講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
  • 老祖宗提醒:「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
    老祖宗提醒:「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如今社會發展神速,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和古時候人們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幸福無比了。而「親家盼富」也正是體現了天下父母為子女著想的普遍心理。綜上所述,「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句俗語,既透露出了人性的黑暗,又體現了親人之間的溫暖。也告誡了人們,要學會正確處理親人之間的關係。不過,這句話雖然也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但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家庭和睦,兄弟姐妹之間互幫互助的情況,也很常見。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自古以來,相信易經學說的人從來就不在少數。下至普通百姓,上至達官貴人,都是易經學說的追崇者。尤其是帝王,歷代帝王中信仰周易之術的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有許多帝王更是喜歡以《易經》的內容來擬定年號。如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公元265年登基後,就以「鹹寧」作為年號,而該詞的出處正是《周易》,——「首出庶物,萬國鹹寧」。鹹通都,寧便是安寧。
  • 易經揭露:人窮的時候當個「啞巴」和「傻子」,不要凡事到處說
    說起《易經》,《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被當代國學界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易經》更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更是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蘊含著遠古先祖的睿智卓識,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深受其影響。
  • 《易經》:人窮的時候,做到這「3戒3斷」,你才有可能慢慢富起來
    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或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有人年少成名,卻泯然眾人。有人屢試不中,卻大器晚成。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