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富不過三代」?《易經》中早有答案,只需記住1句話

2020-12-20 佳佳樂多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個奇特的現象,許多威勢赫赫的大富大貴之家,到敗家時"忽喇喇如大廈傾",正如黃炎培先生總結的國家興亡的歷史怪圈那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為此後人不無感慨地概括為"富不過三代"!有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這個是為什麼呢?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差距就在家風。

《易經》中千古經典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道出了其中奧秘!凡是積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會給子孫後代留下恩澤;而多行不義的人家,給子孫留下的多半是禍害。

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積善行,留給子孫後福,這才是為子孫做長遠的打算。是古之先賢智慧的結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延伸,是"因果報應"的深化。

中國先賢造字很有智慧,這個"錢"字怎麼寫?金子旁邊配了兩支戈(就是刀),所以錢愈多會愈有衝突。這兩支刀,國與國衝突,家庭裡面兄弟操戈,都是因為錢。這個是人的本性。能否富過三代不只是家庭、家族及企業的繁榮問題,實質上與國家、民族、社會密切相關。

積德,就是積"德"才能長久

講仁愛奉獻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於人生?說到底,違反道德的行為可以得利於一時,卻難以長久持續。

比如一個"信"字,欺詐或許能夠短期獲利,但是長此以往必然臭名遠揚。那些講誠信的人雖然有時也吃虧,但能獲得廣泛的信譽和信任,事業便越做越大。一個人的積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處境,但一定會為他的後代積下"陰德";一個人作惡多端,儘管能做高官、騎駿馬,但他的債務將由子孫償還。

家庭風氣的好壞,會傳染和遺傳

傳承良好風氣才能富過三代。富過三代者是受良好風氣薰陶的結果。良好的風氣包括社會、組織、行業、地方、家族和家庭風氣,其內容有勤勞正直、遵紀守法、艱苦奮鬥、謙虛謹慎、好學奉獻、心繫社會等

尤其是良好的家庭風氣對家族興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一個家庭的好壞習慣是具有傳染性的,為人父母者為子女計,必須深思、警惕、謹慎。以此作為我們這一生做人的準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能夠收斂,就能夠約束。

知道趨吉避兇,知道斷惡修善,這是聖賢人的教化,這叫做教育。所以古人常以忠厚傳家,詩書繼世,以禮教於子孫,催其上進,使其向善,這是真正的為後世著想。

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差距就在家風

林則徐曾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給後代留下好的家訓家規比留下錢財更為有用。若是家風不正,致使子孫品性不佳,就是給他們留下再大的家業、再多的財產也只能是損其心志,使其耽於享受、沉迷墮落,最終害己害家。宋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相範仲淹,家族八百年來興盛不衰,原因就在家風上。

範家八百年不衰,都是行善行得多、積德積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夠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別人也會善待你,後福就無窮了。

人生一路風雨,頗為不易,但再難也不要忘記積德行善。善言阻風,善行擋雨,行善不但會讓你在和風細雨中活得淡然、悠然、舒然,還能給子孫留下餘慶。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它不僅作為一種規律早已經被古人所認識,而且成為了宗教的信條:它不僅幾千年流傳不衰,而且大有日益加強的趨勢。這都說明了它具有它的合理性、客觀性和必然性,從統計學上來說,它已經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家風重要。切記,力行。

關於富不過三,還有種說法是盛極必衰,很多人的衰敗就是因為思維固定,不再去做出改變。而《易經》教會我們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大家並不想在易學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只希望通過學《易經》獲得一個認識事物的獨特視角,並能用於佔筮預測。所以,學習的「性價比」很重要。這正是本書力求做到的。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並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易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這本《圖解周易》,才45元錢,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一個家庭為什麼會「富」不起來?皆因《易經》中鮮為人知的三句話
    《易經》中的這三句話,道出了一個家庭為何「富」不起來的緣故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想來大伙兒應當十分的熟知,它說的是一個家族假如好善樂施,那樣以後必定會鴻福萬代,相反,假如一個家族將惡事做盡,那樣最後也只能自食其果。
  • 易經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到底啥意思?受益一生
    民間一直有各種各樣的老話,廣泛流傳於人民群眾當中,茶餘飯後俗語更是脫口而出,這是貼合生活的大智慧,有些俗語出自《易經》,大道至簡,用來指導生活,讓大家受益匪淺,比如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 一個家庭為什麼會「富」不起來?皆因《易經》中鮮為人知的3句話
    《易經》中的這三句話,道出了一個家庭為什麼「富」不起來的原因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想必大家應該非常的熟悉,它說的是一個家族如果樂善好施,那麼日後一定會福澤萬代,反之,如果一個家族將壞事做盡,那麼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 如何用英文表達「富不過三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如何用英文表達「富不過三代」 2012-11-20 17:23 來源:英語世界 作者: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富不過三代
  • 如何擁有易經思維?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易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可謂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在我看來,《易經》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曾仕強曾說:如何才能擁有想我一樣的易經思維?只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也是含括易經精髓的三句話。到底是哪三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句話,吉無不利,自天佑之。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易經的智慧之談,讓人受益
    《易經》中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真可謂經典!豪不過三這個「豪」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往上就沒了。《易經》中有「三爻多兇」的說法,所以這就是「豪不過三」的原因,這便是字面上的解釋。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原來出自易經,看完受益一生!
    《易經》中有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了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具體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豪」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而是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那種。但這樣勢力龐大的家族,為什麼會「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這就要聯繫到《易經》了。《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畢竟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想往上就沒了。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你知道,實際上,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許多經典語錄都來自《易經》,它可以用簡短的詞概括深刻的知識,但是人們經常使用它們,但不知道其來源。就像成千上萬的讀者中有成千上萬的《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在閱讀《易經》時的感受總是會有所不同。易經中涉及很多知識,其中,有三個成語是關於財富的,你可能聽過它們,但你不知道它們來自《易經》。
  • 《易經》「窮則變,變則通」,記住這1句話,參悟人生成敗的本質
    真正厲害的人,隨機應變,總能找到出路人們喜歡安穩,厭惡變動,然而,規律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停變化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變通,順應趨勢。因此,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害怕,而應該用更寬廣的胸懷去擁抱和適應變化,記住這1句話,參悟人生成敗的本質。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要知道,其實很多生活中常用的經典語錄都出自於易經,它用簡短的文字就能概括出深刻的學問,但是大家往往會用但不知道其出處來源。就像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般,每個人讀易經總能心生出不同的感受。易經中涉及的學問和知識有很多,其中有三個關於財富的成語,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卻不知道它們是出自於易經,當你理解其含義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受益一生。
  • 破解「富不過三代」之困 各界專家建言要更關注「人」
    如何選擇接班人,順利實現企業交接,使企業既能夠實現平穩過渡,又能夠在激烈的競爭和轉型發展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已然成為家族企業傳承過程中凸顯出來的主要問題。  在17日於福州開幕的2015閩商國家財富論壇上,國內外家族財富管理領域的金融、法律、稅務專家,以及閩商企業家代表,共同就當前中國企業家在家族財富管理、傳承方面的需求、疑惑,中國家族財富管理市場的可持續性發展,展開思想交流,希望助力實現「基業長青、富過三代」的目標。
  • 學懂「家學文化」——為你解決「富」不過三代的困擾!
    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應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的豐收。我們祖先留下來的財產也罷,祖訓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祖訓呢,如果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這如何能「餵肥」我們的下一代?
  • 8句話,讓你記住《易經》中的64卦和384爻,會越來越順!
    說了這麼多,怎麼記住《易經》中的這麼多符號呢?我為大家搜集了一個歌訣,會對你學習《易經》有很大的幫助。在進行分析《易經》複雜的符號系統之前,我們應清楚最基本的天幹,地支納入六爻的渾天甲子。何為渾天甲子?
  • 所謂富不過三代是絕對的真理嗎?
    所謂富不過三代是絕對的真理嗎?歷代王侯將相也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縱觀歷史,為官也好,經商也罷,「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通過總結最近幾代人的經歷,也會發現這樣的規律:第一代人可能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通過辛勤的勞動積累財富,同時保持著節儉的習慣。第二代人上了大學,在城裡有住處,在鄉村有田宅,穿著時髦,打扮時尚,懂得奮鬥。
  • 保險+信託,竟是破解「富不過三代」魔咒的不二之選
    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我家小兩口》熱播中,在節目中郭碧婷與向佐就婚後經濟與財產分配問題起了爭執,郭碧婷閨蜜也接連替其對向太發問「婚後的錢歸誰管?」「郭碧婷與向佐父母起爭議,該如何處理?」而且向太的發言中能明確,她留給向佐的錢只能保障他們餓不死,但也不至於大手大腳將多年積累的財產敗光。宗旨就是希望向佐、郭碧婷能夠靠自己,不喜歡他們完全依靠家庭,防止出現「富不過三代」的現象。不過不為大眾所知的是,保險也有一樣的功能。
  • 「富不過三代」說法怎麼來的,財富在古代社會為何很難代代延續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一提起,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敗家」、「坑爹」等一系列充斥著貶義而又反映當下現實的詞彙。然而除此之外,就再沒有其他原因「富不過三代」的原因了嗎?我們有必要找尋一下這富不得長久的另外真因。 「富不過三代」這一古語是從《孟子·離婁章句下》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衍生而來。但是,我們來看,孟子的這句經典語錄本意是:正人君子的美好品質,到了第五代子孫之時,基本上就看不到了。
  • 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
    不過大多數的人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夠擺脫貧窮,成為一個有錢的成功人士,但是萬事不可強求,社會上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居多,而且你現在的富有並不代表子孫的富有,現在的貧窮並不代表後代的貧窮,在俗語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說的就是一個人的現狀是代表不了愛孫後代的狀況的,那麼大家想想為什麼會用三六九這三個數字呢?
  • 美國印刷大王怎樣突破富不過三代魔咒的
    Managershare: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國內大多數家族企業的第一代企業主面臨著接班人問題。就在近期,當納利家族100多名成員還將在其祖父早在1930年創建的度假村裡,舉辦慶祝家族150周年的大聚會。「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下,傳承五代以上不衰敗並非易事,以第一代為主的中國企業家們正抓緊向海外富豪家族取經,關於家族財富傳承,中國正剛剛起步。「家族傳承最重要的是家族身份認同感、家族價值觀的傳承,這是RR當納利家族留給我的禮物。」
  • 易經預知:「豪」「富」「窮」這三種人生狀態,看完讓人受益不淺
    《易經》中相關財富的三個四字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過去了這麼多年,依然對現實生活具有解悟功用,不可謂不經典!那麼它們實際代表什麼意思呢?豪不過三什麼是「豪」?這一個「豪」並不是指什麼地主小紳,也不是指一般的富人,反而是指古時候的大家族、大豪門,祖輩官至宰輔,還有機會歷史上垂名的那類。
  •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富不過三代」?
    中國人總說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人的財富,往往不是長子繼承制,而是子嗣均分。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削弱了原來父輩堆積的財富數額,例如,1000萬的資產平均分給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在平均分給三個孫子,這樣就相當於資產總額平均分好幾份,份數越多,那麼得到的就越少,我們知道原始資本的積累對於資本的擴張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