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重慶10月27日電(記者李宏 通訊員文藝)過去,在荊州「蝦稻連作」的種養過程中,蝦和稻都要豐收就如魚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然而現在,在重慶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以下簡稱421)的幫助下,「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遊」的圖景已在荊楚大地上悄然實現。
荊州位於江漢平原腹地,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是全國的大米核心產區。除了大米,荊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小龍蝦產區,全國每三隻小龍蝦中,就有一隻產自荊州。肩負全國供糧任務的同時,還要發展龍蝦產業,荊州很早便走上了「蝦稻連作」的稻漁綜合種養之路。
位於荊州市公安縣麻豪口鎮的月湖村也不例外。在整個湖北,月湖村是較早開始探索「蝦稻連作」的地方。自1998年起,該村便用豐富的水資源,在稻田裡養殖小龍蝦。經過20年的發展,月湖村蝦稻田面積達8300餘畝。
水稻種植自然離不開噴灑農藥。然而,傳統的化學農藥容易刺激龍蝦,大量使用不僅會導致龍蝦死亡,還會威脅國人餐桌安全。為了實現稻漁綜合種養,月湖村的農民只得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結果導致水稻減產,效益降低。
2018年5月31日,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荊州市農業局籤署合作協議。聚立信依靠自身科技優勢,利用生物農藥421,對該村5000畝蝦稻田進行無人機飛防服務,全程實施綠色防控。
相比於見效快、危害大的化學農藥,421雖見效慢,但卻更安全。「從接觸421到害蟲死亡,全過程大致需要5~7天」,421的發明人、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夏玉先教授告訴記者。與此同時,長江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中心教授楊代勤分別以小龍蝦和鯽魚作為試驗對象,就421對水生物的影響做出檢測,結果表明:421濃度控制在標準施藥濃度的35倍以內,對小龍蝦無害;421濃度控制在標準施藥濃度的40倍以內,對鯽魚無害。試驗證明:在進行正常綠色防控時,421對水生物帶來的危害遠遠小於化學農藥。
更為重要的是,421還對水稻有增產效果。今年10月,月湖村5000畝蝦稻田較去年畝均增收200斤,整個種養過程沒有使用一滴化學農藥。
月湖村村委會主任葉珍坤透露,該村共418戶、1862人,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下,實施綠色防控,保守估計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在2萬元以上,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荊州市農業局副局長別少波表示,月湖村的試驗是成功的,達到了雙水雙綠、增產增收和綠色發展的預期,對於解決荊州市的食品安全、糧食安全、農業「雙減」和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起著積極的示範作用,「可複製、可推廣」。